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2 18:00: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陀螺》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阅读要素有: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为完成对阅读要素的理解掌握,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批注体会深的地方、品读“我”的心情,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为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候讨论交充,在第一课时中,我以陀螺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既节约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在自我批注与交流互动中,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堂课上,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里,他们个性飞扬!

  结尾在拓展迁移中,我指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做了游戏。在学生看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了玩具的乐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并写下了片断。其中还有几篇写得特别精彩,借用了课本中的写法,可谓是现学现用。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课堂上,重点关注了那些语文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问题引导时,对能力较高的学生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

  2、在交流讨论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略有重复。在第一节课,学生在谈论体会深的地方时,已对课文主题有所涉及。在第二课时中,最后总结时再次让学生讨论了课文内容、主题。应设计更具新意的内容,如加入对课文类文的阅读。

  3、缺少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延展,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历史故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没有督促学生课下再阅读相关的类文,如金波的《一起长大的玩具》等。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教学反思 2

  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儿童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活泼优美,在节奏方面有一个特点是“切分节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我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游戏练习。但练习完以后,在学生唱歌曲的旋律时,事与愿违,学生还是掌握不好。像一二句的第一小节没有切分音,第二小节是切分音,学生要么一二小节都唱成有切分音,要么都唱成没有切分音,与原歌曲的旋律大相径庭。学生学的很困难。但是在整句合起来的时候还是错了。这是二声部的歌曲,教师用书上是两个课时完成的内容,而我却压缩在一节课中完成,同学们学得有些吃力。

  课后,有的学生甚至跟我说:“老师,这首歌好听是好听,但是很难学。”唉!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呢?于是我静静地思考,后来在上其他班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听唱两三遍,然后再弹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当学生听琴声第二遍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学生跟着旋律轻声地唱了出来,当我再弹第三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伴随着琴声唱出来。那个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节奏居然不攻自破。这时候学生在学习歌曲时也充满欣喜的.表情。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我想,这就是音乐欣赏的魅力吧!

教学反思 3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观赏荷花池美景时,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会为接下去的写作埋下伏笔。

  整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反思 4

  《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

  体会想象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作者想象的依据。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由图片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入课文: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地探索课文内容。

  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提炼出关键词句,总结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在小组内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琥珀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到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让学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倒着讲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自学中学习科学知识,并最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地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不足之处

  (一)有的学生只是跟随朗读,自己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

  (二)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有的学生理解不了,没有读透课文内容。老师没有关注到这部分学生。

  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依然会采用倒序的教学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小品文的兴趣。其次,在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备条件时,我会让学生运用画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全部讲完了,我会让学生对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形成过程的拓展。相信,下节课会更成功的。

教学反思 5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的情感。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的'加以引导,宏观地把控想象的方向,得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对比艾青《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不同情感表达,来深入了解诗人艾青的诗的风格。

教学反思 6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刚刚接触,还不太熟练,所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虽然已经大量地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想通过分析探究《荷花》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深化它们地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反思 7

  《天窗》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课是抒情散文,描述了乡下孩子通过屋顶上的小小的天窗产生的丰富联想,天窗就成了孩子们雨天和夜晚唯一的慰藉。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第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走进文本。

  在教学时,我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假设我们在一个封闭的房子里,只有屋顶有一个方形的玻璃窗,你会想到什么?会做什么呢?同学们跟着这个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接着我们今天跟随茅盾爷爷一起看看,他在这样的环境里都做了什么?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反复朗读深入文本,发挥想象理解句子。

  对文章的重点句子,我让学生围绕这个重点句子的上下文,反复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维相接,再根据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形状,云朵的变幻多端等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了小小的天窗是雨天和夜晚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借着这个天窗,作者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也跟着作者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自然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句子。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教给了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即如何理解重点句子,要想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就得从这个句子的上下文入手,所以联系上下文这个解题方法应当早些掌握。

  (二)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这篇文章我们跟着作者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文章开头,我也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在课下还布置了让学生运用想象力写作的作业。

  三、不足之处

  (一)个别想象力不好的学生理解不了文本,没有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面对这样的学生没有照顾到,下次应重点点拨这样的学生。

  (二)对写作手法指导不多,下次应在讲解课文的同时,照顾到写作技巧的渗透。

  四、改进措施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导入我还会设置情境,让学生先想象,再进入文本。在讲解课文时,我要少说一些,让学生多说一些,我会精心设置问题:①天窗的由来。②为什么下雨时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③为什么夜晚时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④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好在哪里。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入了解文本,并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总结全文。

教学反思 8

  时间如水,不知不觉过了两个月了,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

  一、工作情况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努力方向

  1、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提高自身的素质。

  2、积极参加各项培训,认真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教学反思 9

  因为在后面的教学中重点是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次话来教学的,其他地方照顾得就比较少,把课文中一些非重点也一带而过。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学习钱学森的两句话。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一段语言,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钱学森在说这段话时,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说明他心中时刻装着祖国。通过补充资料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第二段话通过体会留学生说的话以及回想前面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条件来丰富钱学森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最后通过讨论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的话,进一步明白钱学森爱国之深,归心之切。虽抓住了重点教学法,但我觉得不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未能够面向全体。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 10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反思 11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极适于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内容,并从众多琥珀的图片中找到文中描写的那块琥珀,让学生观察这块琥珀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描写?(第18自然段)请学生快速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块琥珀。说说这块琥珀奇特在哪儿?对于这块琥珀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然而然提出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

  在教学琥珀的形成过程,我先给孩子有感情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接着让孩子们默读2——12段,小组讨论完成科学研究报告单。报告单上有两块内容,也就是琥珀形成需要的两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接着指名汇报松脂球形成这一部分,全班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在学习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找出条件,接着用课件展示这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让学生知道琥珀是怎样发现的以及渔民为什么说琥珀是很少见的,引出这种种巧合一方面在感叹琥珀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

  最后学习文章的最后一句,点明中心,从“推测”一词看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特点是怎么推测的?指名回答推测的过程。得出结论,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讲完这一课后,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设计的课件巧妙。随着老师的朗读课件图片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小组合作完成,最后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提的个别问题有些笼统,发言的学生较少。朗读较少,应抓住一个部分重点指导朗读。时间比较紧,没能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教学反思 12

  教学《琥珀》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单元语文要素进行。

  1.“主题教学”使语言学习充满情趣。

  在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经过,能巧妙地将朗读指导、口语交际练习、词句理解等环节穿插其间。这些语言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流畅自然,就像平时的闲聊,但比平时的`闲聊更注重内在的严谨逻辑。学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获得了独特的体验。

  2.实现“用教材教”。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根据课文特点,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重点,但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文解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教学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环节组织小型的主题研究活动。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关知识得到整合,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

  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不受制于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老师完全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类文链接根据自己的方式讨论、交流、学习。学生们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长空里翱翔,时而又回到现实世界提出一个个疑问。课堂上,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开放的,课堂由此生机勃勃。

教学反思 13

  美术教学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喜爱。美术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广泛的学科,这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涉及方方面面的领域,我的主要做法是:结合教学内容讲一些趣事或故事,如,《为祖国争光》,这一课是以我国运动员在重大赛场上为国争得了荣誉,高举奖杯站在领奖台的动人情景。

  我给同学讲了世界乒乓球冠军郭跃华从小刻苦训练乒乓球中的趣事,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再如,国画课《虎》,我讲了一个五代著名虎画家历归真的故事,历归真为了画出虎的本性,虎威,只身一人躲进老虎经常出没的老林,认真观察虎与山羊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鼓励学生要有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学生对此颇欢迎。另外,对技能性较强的内容,我用儿歌的形式进行总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染纸图案》,将内容、材料、方法、注意事项等融入诗歌中:吸水白纸裁成方,折叠定式有文章;边沿点涂水要足,细心展开莫心慌。

  在学生做作业时,总是没东西可画,我的另一个做法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当教师,我要求学生互相交换作业,看看在对方的作业中你还能添画些什么?给他提些建议,或帮助他修改一下,学生都有善于表现的一面,他批改别人的作业比自己画的都认真,这样通过几个回合的补充,完善,学生的作业都丰富起来了。用此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不但帮助了别人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教学反思 14

  《假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应该关心他人,增强团队互助的意识,《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在读中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第一次朗读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使学生对课文层次有了初步了解。再次朗读找出小作者想用这支神笔做什么的句子读一读。第三次朗读想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使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的也一步步的实现。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情。

教学反思 15

  丰子恺笔下鹅的形象活灵活现,意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

  在第一、二段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课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展开描写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仅连接了第一段的内容,还为我们引出了:鹅的高傲是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也能很快地体会、理解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中,让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时,他们能够体会出白鹅的叫声,不仅声音大,很凶,而且还很严肃,说明他们能够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的意思了,从白鹅叫声的特点中也感受到了鹅的高傲,在我们进一步地学习交流中,学生们还能够自己分析出: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鹅很忠诚;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句子看出鹅对陌生人敢于厉声呵斥,非常地勇敢和尽职,本段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作者表面写鹅很高傲,叫声很大很凶,实际上是在赞扬它的勇敢和尽职,要告诉学生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课文,要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白鹅,赞扬它的'思想感情。

  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的学习中,我只让学生找句子,如果根据鸭子和白鹅步态的特点进行改变了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学习鸭子和白鹅步态的特点,同学们会更感兴趣兴趣。

  对于白鹅吃相的学习我只让学生找句子,没能大量的朗读,实属遗憾。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更应在如何调动学生读上下功夫,毕竟积累要放在课上,没有积累哪来的能力迁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