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时间:2024-04-11 11:24:4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欢迎阅读与收藏。

《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习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习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比较熟练地笔算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先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过的乘、除法口算,再让学生做P108的第2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教师可提出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把时间控制在3分内.

  做完的错误较多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做一些补充练习.

  二、复习笔算

  1.做第108页的`第1题.

  教师先把三道乘法题写在黑板上,请三名同学到前面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特别要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法则.对被乘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要特别强调.还要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计算可以用简便方法.

  做完乘法之后,再出示三道除法题.可以采取与乘法类似的方法,对笔算除法进行复习.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和验算.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教师控制时间6分.可以指明哪道题需要验算.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先审题,再列式计算.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看谁在10分内做完.注意提醒学生要认真计算,首先要计算正确,不能只图速度.做题时,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发现错误要及时处理.

【《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统计总复习》教案03-07

汉语拼音总复习教案02-14

拼音总复习教学反思04-10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1-28

《阳光》第一课时的教案03-05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02-21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11-10

拼音总复习教学反思4篇04-10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