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02 08:39: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7篇【必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7篇【必备】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激发幼儿产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表演活动的快乐。

  2.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3.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大鸡蛋一个,小鸡蛋36个,大班幼儿一名(已辅导好部分教学内容),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以《小小蛋儿把门开》为背景音乐,幼儿跟着教师拍手律动。

  2、 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演示多媒体、教师旁白,用同样的音乐配上。)

  3、 蛋蛋不见了,我来找一找。

  二、 理解歌词

  1、 找到了,鸡蛋找到了。(一边喊一边拖出已装饰的鸡蛋教具。)

  2、 这个就是刚才小母鸡下的`蛋,谁能告诉我蛋蛋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

  3、 让我敲一敲,蛋蛋里面到底有什么?(教师轻敲鸡蛋,蛋内发出轻微的小鸡声,随着一声“小小蛋儿开门了”,上半个蛋壳打开,扮小鸡的幼儿边唱边表演。)

  4、 原来真有一只小鸡躲在鸡蛋里,我们欢迎来我们班做客。(小鸡与幼儿相互问好)

  5、 小朋友你看见小鸡是从哪里走出来的?

  (根据幼儿感知情况,确定幼儿是否需要第二次示范)

  帮助理解歌词,鼓励幼儿为“胖乎乎、毛茸茸”编动作。

  6、现在有谁愿意来敲蛋壳,看看你能敲出会唱歌的小鸡吗?

  如果小鸡唱歌了,我们就跟跟着它一起唱。

  7、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教师躲在鸡蛋里,或是教师请若干个幼儿上来一起躲在鸡蛋里,请小鸡来敲敲。

  三、 集体游戏

  1、 小母鸡下的蛋蛋太小了,躲不下所有的小朋友,老师就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蛋蛋,等你们戴上头饰后就可以躲在自己的蛋蛋后面。

  2、 教师来敲蛋壳,小鸡出壳游戏。

  3、 小鸡长大了,男孩子扮的小鸡会变成什么样?女孩子扮的小鸡会变成什么样?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听音乐,知道歌曲名称,理解其内容,初步跟唱歌曲。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情感,并乐于用动作来表现。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培养节奏感。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毛毛虫手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毛毛虫)

  师:听听毛毛虫在干什么?(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它在吃什么?

  师:毛毛虫是怎样啃苹果的?(师范唱,幼学唱)

  师:听听毛毛虫还会怎么吃苹果?

  师:毛毛虫喜欢啃什么样的苹果?(幼说师分别出示四种苹果:大、小、红、绿)师完整范唱。

  师:听听毛毛虫到底是怎么吃苹果的'?

  二、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习歌曲内容

  小苹果:○ ○ ○○○

  大苹果:○ ○ ○○○

  红苹果:○○○○ ○

  绿苹果:○○○○ ○

  1、请幼儿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节奏区分毛毛虫啃的是什么苹果。

  小苹果是怎么咬的?(师唱一遍)

  大苹果是怎么咬的?是大口还是小口?

  红苹果是怎么啃的?

  绿苹果是怎么啃的?

  2、请幼儿用手模仿毛毛虫啃苹果时的声音节奏。

  有三个节奏谱,在啃小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在啃大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红苹果、绿苹果是一样的,是哪个节奏?

  师:啃小苹果是……,那声音是……。真的是弱、小。(师范唱)

  师:唱大苹果是怎样?响亮的、强。(师幼再来一次)

  师:在啃红苹果、绿苹果应该怎样?声音不强也不弱。(师幼再来一次)

  师:毛毛虫一会儿吃小苹果,一会儿吃大苹果,想不想和它一起啃苹果,啃小苹果时要…。啃大苹果时要…。强,啃苹果是开心,那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三、游戏环节。

  1、教师示范用肢体动作做出四种苹果的形象,请幼儿模仿。

  师:毛毛虫和小朋友一起啃苹果很开心,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师:老师想变成苹果请毛毛虫吃,你们数123变,我就变成苹果。(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2、幼儿模仿苹果,教师模仿毛毛虫;

  教师模仿苹果,幼儿模仿毛毛虫。(教师引导幼儿苹果被啃的时候身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四、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目标:

  1、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2、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准备:

  1、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句卡,

  2、动物头饰

  重点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难点: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漂亮吗?它不仅漂亮,还非常有用呢!你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常常用到它吗?对,下雨的时候我们撑起它,就不会挨淋了,那小动物们没有我们这样的伞,下雨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好听的儿歌《伞》里讲的就是关于小动物们找伞躲雨的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它们是怎样找伞,都找到了什么伞好吗?

  二、理解画面,模仿创编

  1、出示小鸟,引出第一句。

  师:有一天小鸟正在外面捉虫,突然哗啦哗啦下雨了。小鸟的羽毛要是淋湿了它就飞不动了,也会感冒的`,小鸟没有伞。可是它很聪明,自己会找伞,你们猜他会把什么当做伞,它看到大树是怎么过去的?你能用动作做做看吗?小鸟躲在大树下非常高兴,他还给这棵大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树伞。

  师:小鸟找伞的故事听完了,为了使小朋友们记得方便,老师把这个故事用一句很好听的话说出来: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边说边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师:你们会说吗?看着卡片我们一起说说吧!

  2、观察第二幅画面,引出第二句。

  师:大树真是一把特别的伞!这又是一把什么特别的伞?(出示第二幅画面,呈现蘑菇图)师:什么动物在蘑菇下躲雨呢?你们想一想小蚂蚁是怎么来的呀?一起来学学吧!

  师:小蚂蚁找伞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出来一起说一说吧:"哗啦哗啦,下雨啦,小蚂蚁跑到蘑菇下,蘑菇伞!"(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

  3、观察第三幅画面,引出第三句。

  师:小鸟和小蚂蚁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伞,真高兴。小青蛙也在找伞,小青蛙会把什么当做伞?怎样到伞下的呢(呈现青蛙和荷叶背景图)师:谁能看着卡片用以句好听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说出来?(出示句卡,模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4、观察第四幅画面,引出第四句。

  师:青蛙找到荷叶当伞真聪明,看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师:你能看着卡片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吗?(看句卡尝试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小蚂蚁爬到树叶下,树叶伞!)

  三、问题讨论

  1、师:小动物们都找到自己喜欢又有趣的伞躲雨,真高兴呀!想一想,小鸟为什么喜欢找大树伞呢?

  2、师:小蚂蚁为什么找蘑菇当伞?(依次类推)

  四、完整欣赏师:我们已经把小动物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现在就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五、情境表演儿歌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又会编,又会念,真了不起,那我们把这首儿歌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吧!(八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鸟、小白兔、小青蛙等角色,其他小朋友看句卡说儿歌)

  六、创编儿歌师:哗啦哗啦,雨还在不停的下,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伞躲雨呢!请你们帮忙啦,下课后,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朋友,然后把你们的话和编的句子放在一起,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有关'伞'的儿歌啦!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学习倾听,在翻阅绘本、观看演示文稿和实物、共同表演等方式引导下,进一步理解绘本中词句所表达的意识

  (2)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耐心、仔细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有初步的耐心、仔细倾听别人讲话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录音磁带、演示文稿、绘本、实物;

  经验准备——有绘本阅读的经验,会一页一页阅读。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将绘本的封面展开,师:图书封面上有谁啊?

  (2)播放故事录音磁带和翻阅绘本,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①(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一)

  师:他来到了发明家的工作室,发明家给了小熊什么样的物品?

  ②(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二)

  师:大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谁?

  ③(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三)

  师: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给了他什么帮助?

  ④(翻到绘本正页图片四)

  师:大熊又到哪里去了?

  ⑤(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五)

  师:大熊又遇到了一个小贩,卖给了他一个幸运坠,

  (中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删减六七八图片及录音内容)

  (3)师:我们一起再来听听故事,说说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磁带和幼儿观察实物、演示文稿,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师:大熊有了什么麻烦?麻烦解决了吗?你怎麽知道的?

  小结:要帮助别人就应当像小蜜蜂那样,耐心、仔细地听清楚别人的请求。如果自己想请别人帮忙,一定要大胆地把事情说清楚,不能像大熊那样吞吞吐吐。

  延伸活动

  玩游戏"熊妈妈找宝宝,宝宝有个小烦恼"。

  教师交代规则 "妈妈"在收拾房间,小熊要轻轻的躲,不让妈妈听到声音,"妈妈"问我调皮的小熊在哪里呢?听到话语迅速出来,站在班级老师的身边围成圈,边转圈边说话:我们有个温暖的家,我们有烦恼,会对妈妈说,会对朋友讲,也会愿意听别人说。

中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瓢虫》是一首语言优美、结构精炼、富有童趣的诗歌,可爱的“瓢虫”在作者的笔下俨然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调皮、可爱、活泼拟人化的形象,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朗诵并进行仿编诗歌活动。诗歌在活动中借用教具背景图,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瓢虫指偶,边操作指偶边创编儿歌,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会用肢体语言大胆模仿瓢虫的动态。(重点)

  2.了解瓢虫的特征,尝试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难点)

  3.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瓢虫指偶人手一个。

  2.儿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猜谜语:身体圆圆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

  飞会爬真灵巧。幼儿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2.教师出示瓢虫指偶,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诗歌背景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

  2.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小瓢虫沿着什么小路去别人家呢?

  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

  提问:小瓢虫停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诗歌中的句子。

  3.小结: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画成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朗诵诗歌。

  引导幼儿边模仿瓢虫动态(脚步匆匆、沿着小路飞、钻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仿编诗歌。

  1.出示第二部分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出示诗歌图谱。师幼一同朗诵诗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记忆诗歌内容。

  提问:小瓢虫停在了XX,变成XX。你觉得小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呢?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引导)。

  幼儿将仿编的诗歌结合图片朗诵。将自己仿编的儿歌念给旁边幼儿听。

  3.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

  4.幼儿为自己仿编的诗歌起名字。

  5.操作指偶,再次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语言表演区利用幼儿做的瓢虫指偶,套在手指上,跟小伙伴合作起表演朗诵诗歌。

  附:儿歌《瓢虫》

  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

  去谁家串门?来来来,

  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吧。瓢虫,瓢虫,

  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钻进芒草丛中,去谁家串门?

  来来来,停在我的胸前,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颗夺目的纽扣吧。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伞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分类的经验。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清楚地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根据伞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用圆点记录伞的数量。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进行分类,并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小熊图片、花伞图片若干。

  2、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花伞商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小熊新开了一家花伞商店,花伞商店是卖什么的?(伞)。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伞?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评经验讲述自己伞的样子,教师从伞的颜色、形状、图案引导。

  3、师:小朋友的伞都不一样,都非常漂亮。这个时候呀,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花伞商店的伞太多了,小熊想把这些伞(出示六张花伞图片)分分类,放放好(一样的放一起),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4、师:第一种方法是按颜色分类。(黄伞和绿伞)黄伞有几把?绿伞有几把?我们把黄伞和绿伞的数量用圆点表示。

  5、师:第二种方法是按伞柄的形状分类。(圆柄伞和弯柄伞)圆柄伞有几把?弯柄伞有几把?我们也用圆点表示伞的数量。

  6、师:在这些伞中,黄色的弯柄伞有几把?绿色的圆柄伞有几把?

  二、哪一把不一样。

  1、出示第一组伞。师:小熊也整理了一些伞,他想把一样的伞放进一个货架,你们看看小熊放对了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一把伞的伞柄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2、出示第二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上的图案数量与其他伞的不同。

  3、出示第三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的图案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4、小结:我们可以从伞柄的.图案、伞上图案的数量和形状比较伞的不一样。

  三、花伞架分类。

  1、出示伞架和伞。

  师:老师把这些伞分成五类,就是有五种不同的伞。左边是伞架,右边是伞。每个伞架上都有一把伞,请你从右边的伞中找出和伞架上一样的伞,把伞贴在伞架上。

  2、请幼儿找一找,做一做。

  3、用圆点记录每一个伞架上伞的数量。

  4、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上来找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方法呢?(伞的颜色、伞柄的形状、伞上图案的形状和数量)

  5、师结:我们分类的时候你可以先看伞的颜色和伞柄的形状,再看伞上图案的数量。

  四、整理花伞架。

  1、师:我们小朋友的数学本上面也有一个花伞架,让我们小朋友把伞分分类,和我们刚刚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找出相同的伞放到同一个伞架上,然后在右边的格子里用圆点表示数量。(贴上去伞的数量)

  2、教师来回观察指导幼儿。

  3、教师对作业作出评价。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对海底世界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大胆想象进行绘画,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对海底世界的兴趣,大胆想象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剪好的白纸瓶子、蜡笔。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出示大海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喜欢?

  二、情境:潜水员叔叔潜入海底将大海装进瓶子里,来看看海里有什么。 分别出示海星、水母、小丑鱼、飞鱼、龙虾、海豚、海马、海蛇、海龟、珊瑚、海螺、贝类图片,让幼儿感知海洋不同生物的特点。

  三、感知潜水员叔叔把大海里的什么装进瓶子里。

  1、师:海底世界真神奇,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上岸休息一下吧。你觉得潜水员叔叔会把什么装进瓶子里。

  2、出示画好的瓶子,让幼儿观察瓶子里装了什么。

  3、师:潜水员叔叔把最喜欢的小丑鱼装在了瓶子的中间,还装了其他的一些生物,最后盖上盖子送给他心爱的'人。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也想装一个吗?

  五、展示作品,教师讲评。 师:你的瓶子里装了什么?谁来猜猜看他是哪个瓶子?你想送给你最心爱的谁?为什么送给他(她)?

  六、结束活动。 师:我们回教室,我把瓶子送给你们,让你们带回家,送给你们最心爱的家人或朋友。

  幼儿活动:

  幼儿观看图片并回答教师问题

  幼儿观看图片,交流讨论海洋不同生物的特点,并进行回答。

  幼儿猜想潜水员叔叔会装什么到瓶子里去。幼儿观察瓶子里装了什么并和同伴说一说。

  幼儿操作。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以大海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通过观察图片以及教师介绍,让幼儿更形象深刻地了解海洋不同生物的特点,为幼儿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做铺垫。

  通过教师的范画以及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知潜水员瓶子里装了什么,为幼儿自己的绘画作铺垫。

  教师巡回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完成绘画。

  通过让幼儿自己介绍瓶子里装了什么,然后让别人来猜的讲评形式,能让幼儿更好的把注意力集中讲评中来。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普通的美术活动,首先我运用海底世界调动孩子的对海底世界的兴趣,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被孩子们的提问会难到,当问到一种鱼是什么鱼,我自己也不太清楚,我会让他们先猜猜是什么,然后我上网去查出来后在告诉他们,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又讲了现在关于海洋污染的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经典)中班教案09-17

(精选)中班教案10-29

中班教案(精选)08-23

中班教案【经典】08-24

【经典】中班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