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6 08:46:3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精华(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

  角色游戏—娃娃家、超市、冷饮店

  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逐步的'加强游戏的集体性。

  3、能够为游戏选择替代玩具。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继续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冰淇淋盒子、珍珠奶茶杯子,海绵,各种瓶子,罐子等)

  2、继续布置冷饮店,添加各种杯子。

  活动过程:

  一、以回忆上次的游戏情况引入活动。

  1、师:上次,你在玩什么游戏?你扮演了谁?

  2、师;你最爱玩什么?你在冷饮店里扮演谁?冷饮店里有什么?

  3、师:冷饮店的生意好吗?(不好,人手不够,很多顾客来了,但是制作的冰淇淋不够卖)为什么?

  引导幼儿分配角色。(冷饮店的老板,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物体软或硬的属性,并进行分类。

  2、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贴有小山羊、小绵羊图片的箱子各一个,箱子内各放有三种软的和硬的物品。

  2、软和硬的物品若干。

  3、幼儿用书第4册封二。

  活动过程:

  一、箱子里的小秘密。

  1、触摸箱子里的物品,判断软硬。

  小羊们接到一个任务,让他们把村里的物品分分类,怎么分呢?秘密在箱子里。(教师出示摸箱,设置悬念。)

  你们摸到了什么,它们摸上去分别是怎么样的'?(教师先请3名幼儿摸摸小山羊箱子里的物品,箱子里分别是石头、木头、铁盒子。)

  小山羊的箱子里都是硬宝贝,小绵羊箱子里的物品正好相

  反,它们会是什么?(幼儿猜测,请幼儿摸摸箱子里的物品,

  验证是否是软宝贝。)

  二、软硬宝贝找家。

  1、根据物品的软硬特征进行分类。

  一请你帮小山羊找到硬宝贝,帮小绵羊找到软宝贝,分别放在

  桌子上。(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感知物体的软硬,并进行分类。)

  2、幼儿相互检验。

  村长请小朋友帮忙检查,硬宝贝和软宝贝找对家了吗?

  三、软硬我知道。

  1、交流用不同方法判断软硬。

  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件东西是硬宝贝还是软宝贝呢?(幼儿交流判断物体软硬的方法,如硬宝贝捏不动、压不扁、戳不进,软宝贝能捏扁、压变形、一戳就有个洞。)

  四、寻找软宝贝、硬宝贝。

  1、幼儿寻找活动室内外的软宝贝、硬宝贝。

  请你找一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软宝贝,哪些是硬宝贝?(幼儿与同伴一起寻找、分类、交流,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导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中班语言《第二块蛋糕》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书,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2、能观察、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

  3、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述、猜想活动。并用较为清楚、连贯地话来表述。

  活动难点:

  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不同表情,及老虎吃了两次蛋糕的两次不同表现,知道欺骗别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下场。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蛋糕图片。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第二块蛋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引导语:(出示蛋糕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吃过蛋糕吗?你们吃过的蛋糕是怎么样的?什么味道的?

  2、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第二块蛋糕》①②,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2)提问:①小兔、小猪和小猫想要干什么?②这时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说狐狸抢走了蛋糕,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③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会说什么?(块还给我们,这是我们的蛋糕)它们为什么很着急?(因为这是它们自己做的蛋糕,给狐狸偷走了。)④狐狸把蛋糕给了谁?⑤老虎拿到蛋糕后觉得蛋糕好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⑥老虎会表扬狐狸吗?它还会对狐狸说什么?(好吃好吃,在再给我做一块蛋糕,我还要吃。)⑦ 这下狐狸怎么样了?(狐狸不会做蛋糕,有点发愁了.)

  (3)小结并过渡:是啊,狐狸不会做蛋糕,所以发愁了,你们猜猜狐狸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你们各有各的说法,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继续看图片吧。

  3、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③④,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2)提问:①狐狸第二次档案馐谴幽姆忌峡闯隼吹?②小动物们的表情怎么样?它们为什么在笑呢?(因为蛋糕里面加的不是巧克力而是烂泥巴。)③狐狸第二次抢了蛋糕给老虎,这回老虎吃了怎么样?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这一次却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呢?④第二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泥巴蛋糕呢?(因为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⑤你们猜,这时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老虎是怎么样对付狐狸的?(狐狸得意洋洋,它还蒙在鼓里呢。最后它挨了老虎的揍。)

  (3)小结并过渡:看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小动物。狐狸啊狐狸,你可不能再抢别人的东西,要改邪归正了。老师再把这个故事讲一遍,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4、完整讲述故事,组织幼儿进一步讨论。

  (1)师幼再次讨论:蛋糕是从哪儿来的?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第二块蛋糕里有什么秘密?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翻到相应的画面,与幼儿共同阅读,分享故事。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狐狸两次抢蛋糕时小动物们的表情为什么不一样,抢第二块蛋糕时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追,反而还站在旁边笑。

  (3)讨论:小动物们真的是很聪明,如果你是小动物,狐狸来抢你的第二块蛋糕时,你该怎么办?会想出什么办法?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供幼儿制作"蛋糕"。

  2、在平时生活中,鼓励幼儿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四散追逐跑、躲闪跑的动作。

  2、能够听指令看信号做出迅速的反应,找准自己“家”的方向。

  3、勇敢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体会追逐跑的乐趣。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狮王头饰一个,4种小动物(小羊、小兔、小猫、小狗)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呼啦圈4个(用来当小动物的家),轻松音乐,布置过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热身活动,引发幼儿兴趣,为跑做准备。

  播放《狮王进行曲》,创设“小动物模仿操”的情境,教师引发幼儿模仿小动物的不同动作,主要进行腰部和下肢的动作热身。

  2、游戏“狮王和小动物”,练习追逐跑,能够听指令做出迅速、正确的反应,找准自己“家”的方向。

  (1)游戏“森林觅食”,练习追逐跑。

  幼儿扮演一种动物在森林的边缘觅食,当听到指令“狮王来了”的时候,要转身快速跑回“家”。

  (2)讨论:怎样跑能最快到“家”,不被大狮子抓住?引导幼儿总结快速转身直线向前跑的经验。

  3、游戏“粮仓觅食”,改变家的位置,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1)增加“家”的数量,当听到“狮王来了”的'时候,幼儿快速跑回自己的“家”,并练习躲闪。

  (2)幼儿扮演多种小动物,简单改变动物“家”的位置,听到指令“狮王来了”的时候,幼儿快速跑回自己的“家”。

  (3)教师总结幼儿游戏的情况,同时提醒幼儿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

  4、做游戏:小动物吹气球,进行放松活动。

  玩法:

  一名幼儿扮演狮王,其余幼儿戴上其他动物头饰并围成圈状,“狮王”站在圈中央。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小动物”在规定的场地做模仿动作,当教师说“狮王来了”时,“狮王”捕捉“小动物”,“小动物”迅速逃跑,回到场地两端的“家”中。被捉住的幼儿为下一轮活动的“狮王”,互换角色重新开始。

  规则:

  1、听到指令后,“狮王”才能开始追捕动物,“小动物”才可以逃跑。

  2、“狮王”不能猎捕“家”中的动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因加入模仿动作,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就连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是自主的按照自己模仿的动物的动作回到活动室,但在游戏中会有个别的孩子未能按规则进行游戏,需要提醒,个别孩子跑回家时发生了碰撞,安全方面应着重讲明。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操作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三只小猪学数学引入。

  1、今天三只小猪要给小朋友们讲三兄弟捉迷藏时发生的有趣的事

  情。(教师配合课件,讲故事“三只小猪捉迷藏”)

  2、概况故事中的发生的数学趣事,老大不会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更不会10以内的.顺数接着数和倒数接着数。

  二、请小朋友们配合课件“数苹果”,一起学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教师小结:顺数是从小的数开始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顺数的方法就是1、2、3、4、5、6、7、8、9、10,倒数就是从大的数字往小的数字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10,倒数的方法就是10、9、8、7、6、5、4、3、2、1。

  三、欣赏童谣《我们一起数房子》,通过欣赏和跟唱童谣,巩固学到的顺倒数知识。

  四、幼儿操作活动。

  1、猪妈妈喊小猪回家吃饭了,可是小猪的花园旁有坏狐狸在蹲着,想要吃他们三兄弟,猪妈妈在花园里布置了道路迷宫,只有走对正确的路才能

  回到家。正确的路上按照倒数的方法表示着10、9、8、7??.的数字,请小朋友们用笔按照倒数的方法把所有的数字连起来,帮助小猪回家。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表扬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幼儿。

  五、游戏活动。

  翻牌接龙游戏:用倒数的方法接龙,教师翻开一张牌(如红色6),手持红色数字6的幼儿要立刻站起来大声的说出“6”,而手持红色数字“5”“4”“3”“2”“1”的幼儿依次接上,要求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数字。

  六、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1、电梯上下楼时显示的数字顺序;红绿灯;微波炉等。

  2、出示“快乐暑假倒计时”课件,让幼儿先用顺数的方法数一数今天离放暑假还有几天(跟着标记好的日历,全班一起数),得到数字是“7”,引导幼儿想想,今天过完了,明天还剩几天?后天还剩几天?大后天呢?从而使幼儿初步认识到倒数的方法在计算重要日子时的使用方法。

  七、结束

  老师在班级活动厅里画好了“跳房子”的格子,小朋友们回班后可以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一起玩“跳房子”。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 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 教师扮演成“谜语大师”。

  2、 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3、 饭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四、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扮演“谜语大师”出场)大家好,今天“谜语大师”又要给大家猜谜语了。请你们仔细看我的表演,猜猜我在干什么?

  (二)感知认读

  1、表演吃饭

  1)提问:我在干什么?

  2)想不想和“谜语大师”一起来表演?(师: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边表演边跟说)

  3)出示汉字,共同认读“吃”。

  4)除了吃饭还可以吃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巩固认识“吃”)

  2、 表演唱歌

  1)提问:听到我在干什么?

  2)幼儿共同表演并认读汉字“唱”

  3、表演喝水

  1)提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2)幼儿共同表演,认读汉字“喝”。

  3)小嘴还能喝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其余幼儿跟学,巩固认识“喝”)

  4、表演吹泡泡

  1)提问:刚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2)幼儿学习表演,认读汉字“吹”。

  3)谁能和我表演不一样的动作给大家猜?( 幼儿表演,巩固认识“吹”)

  5、逐一跟读汉字“吃、唱、喝、吹”。

  过渡:“谜语大师”的谜语猜完了,可还有一些难题呢。

  (三)游戏

  1、找字宝宝

  1)幼儿拿出字卡,师说:“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找出“吃”字。

  2)请个别幼儿说短句,幼儿找出相应的汉字。

  3)师提要求,如:“‘谜语大师’口好渴呀,请你们给我喝喝水”,幼儿找出相关汉字。 2、 捉迷藏 方法:师逐一藏掉汉字,幼儿分别找找哪个汉字不见了,并从字卡中找出。

  (四)迁移小结

  1、请你们找找这四个字里的小秘密。(引导幼儿发现“口”字旁)

  2、为什么这些字宝宝都有一个“口”呢? 3、师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都与嘴巴有关,所以这几个字宝宝旁边都有一个“口”。

  (结束)评析:

  在当前,幼儿识字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识字活动《有趣的嘴巴》,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轻松活泼,让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环境中轻松学习、自然习得。

  整个活动突出一个“巧”字,体现一个“动”字。活动流程安排构思巧妙、自然流畅。执教老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注重教具的隐性教育作用。活动中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在整个情景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让幼儿学习,掌握一些常用词语。

中班教案 篇7

  教案前言: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教案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教案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教案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 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 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 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 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 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 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 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使物体变轻并飘浮起来.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

  2、在两只透明的玻璃杯里分别倒入汽水、雪碧、矿泉水。

  3、挂图15号。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老师出示小熊玩具,它的名字叫吉米,有一天它冒出泡泡来,这是为什么呢?启发幼儿大肚设想小熊冒泡泡的原因。

  2、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熊冒泡泡》。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样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泡泡),才降了下来。

  二、讲述故事

  1、老师以较慢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飘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2、带领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小熊冒泡泡》。特别强调变轻、飘浮、打嗝等让幼儿充公理解。

  3、幼儿边翻阅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6——8页,边听教师讲述,分小组讲述故事大意,重点描述肚子里有气泡会飘起来的情形。

  三、小熊喝了什么会打嗝,会飘浮?如果它喝水会不会打嗝?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

  四、不同的水

  ——老师将汽水、雪碧、矿泉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让幼儿充分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说出汽水会冒泡泡,那是因为有汽水、雪碧里有气。

  ——问:你们喝过这些饮料和水吗?喝下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让幼儿说说自己感觉并小结:汽水、雪碧有泡泡,喝到肚子里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五、总结:现在夏天也到了,很渴的时候,小朋友也会用这些饮料来解渴,那千万别喝多了,要不然也会像小熊一样不断地打嗝,冒泡泡,那可不好。对身体也不好。

  六、收拾幼儿用书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2-27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8-09

(经典)中班教案08-31

中班教案【精选】07-27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