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3 09:07:01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松散、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2)治学松散,教育严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并积累以下词语,学会运用:

  拘谨 颀长 健谈 熹微 悉意

  寥寥可数 干净利落 孔武有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本文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的特点。

  (三)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登陆前,美、英、法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争局势,掌握了主动权,开始决定性反攻。英军第6空降师,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被运到22个机场,做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的准备。主战场硝烟弥漫,正义之师势如破竹。和任何风暴来临前一样,登陆的前一天,诺曼底近旁的一个法国小村笼罩在大战前的平静中。一个美国伞兵的降落,惊破了这里的平静。

  (二)正音释义

  颀(qí)长 熹(xī)微 寥(li2o)寥可数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悉意:尽心尽意。悉,全,尽。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三)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1)文题是“勇气”,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2)你在预习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说说自己对小说中某一人物形象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

  (五)交流活动

  1、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明确: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

  (1)美国伞兵有勇气。

  是什么使美国伞兵由“单枪匹马”,完全落在了“敌人控制的土地上”,到最终摆脱了德军的搜捕呢?是勇气。

  他孤身陷入险境而能临危不惧,积极求生,向法国妇女求救。在被捕后不绝望,勇敢逃生。在被围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机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国妇女求救,连德国士兵也想不到回来搜捕。他最终成功脱险,他的勇敢与智慧令人钦佩。

  (2)法国妇女的丈夫有勇气。

  当妻子接纳了美国伞兵后,他没有犹豫,“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丝毫没有考虑到此举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3)法国妇女有勇气。

  战争是残酷的,生活在德国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法国土地上的人民,对于德国士兵的凶残、暴力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法国妇女不会不清楚藏匿盟军士兵可能给她的一家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她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毫不犹豫:“哦,当然啦。”这是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凶残、暴戾的侵略者的蔑视,对正义力量的支持,对正义必胜的坚信。但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丈夫被杀死,她成了寡妇,三个小孩子成了孤儿。但当她再次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时,仍然没有犹豫,还是那句质朴的话:“哦,当然啦。快!”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无私啊!美国伞兵的勇气带有人求生的本能,当然也不排除“为正义而生存”的因素,但法国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同美国伞兵相比,更可贵,更值得崇敬。

  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出了人物超凡的勇气。

  2、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持之有故、据之有理地阐述观点。见解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六)深思探究

  1、联系全文看,本文写了几种勇气,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两种。一种是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一种是法国妇女为了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

  2、面对灾难和死亡,这位法国妇女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明确:对战争的痛恨和必胜的信念给了这位法国妇女以无比的力量。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七)设疑激趣

  也许会有许多同学认为法国妇女更有勇气,因为她的勇气更崇高、更伟大,也更值得钦佩,她应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是文章为什么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略写的手法呢?

  活动策略:设疑激趣在于启发学生思考,以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思考:从全文看,为什么描写法国妇女的笔墨并不多,却很感人?

  2、讨论交流

  明确:神态: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第一次)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第二次)

  语言:哦,当然啦。(第一次)

  哦,当然啦。快!(第二次)

  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第一次)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第二次)

  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当美国伞兵问她愿不愿意把他藏起来时,她的回答十分简单而干脆:“哦,当然啦。”而且“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仅仅十几个字就把法国妇女在危急时刻镇定勇敢的精神表现出来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刚刚被敌人杀死,这时美国伞兵又一次来到她家请求庇护,她又一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可是她“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说明她已伤心至极。但她此时一点也没有犹豫,甚至“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就立即答应了美国兵的请求,语言同样是那样简洁有力。其实她的语言越是简洁,就越能显出她的勇敢坚强。她的行动同样快捷:“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她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危险,可见她勇气之大。

  作者抓住典型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神态、语言、动作,以简胜繁地描写,把这位法国妇女刻画得光彩照人。

  3、活动策略

  (1)诵读、感受、比较、交流。

  (2)默读品味。

  (二)深思探究

  1、除了以简胜繁外,本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显得非常独特。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一次午餐会上遇到美国伞兵,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探讨文章的主旨,理清思路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领悟本文美学观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注意表述特点

  2.领悟本文美学观点,理解艺术作品的暗示性带来的审美效果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解题

  通过对维纳斯的简单介绍引入本文话题对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再通过对维纳斯的美的讨论,引入本文话题重点——断臂。

  二、研习课文

  1.默读课文

  ①找出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归纳主旨

  明确:“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②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失去双臂;二复原双臂;三必失双臂

  ③文章围绕维纳斯的双臂,从哪几个层面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论证?

  明确:用辩证说理的写作方法,从正面、反面、侧面说理

  2.各自阅读课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述方法)

  (1)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2)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3)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4)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

  (5)这一方面的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面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3.课堂讨论

  (1)维纳斯失去双臂使她成为美的典型,是由她的手臂的残缺产生美,在其它领域,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

  (2)残缺就是美吗?维纳斯双臂残缺带来美的关键就在于失去了的双臂产生了艺术作品的暗示性作用,给人带来无尽的联想。在其它的艺术作品中,你能找出相似的例子吗?

  4.作业: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断臂维纳斯”的说明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鹿的聪明机智。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启迪教育学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重点:

  探究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的。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鹿死里逃生的步骤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 生熟读课文 制作鳄鱼、鹿等动物头饰

  一、回顾课文导入

  师:昨天我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大家一起把课题说一遍,好吗?(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只鹿遇上一千条鳄鱼而没被鳄鱼吃掉,说明这只鹿很聪明,因此它能死里逃生,而鳄鱼呢?(板书:鹿——聪明——死里逃生 鳄鱼——愚蠢------被嘲笑)

  导入新课:鹿想出了什么办法死里逃生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出示课件一

  二、继续学文,体会鹿的聪明机智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鹿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脱离危险的? 用最简练的语句回答(鹿让一千条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跳到了对岸)

  2.小组合作学习:鹿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逃生计策的呢?(组长记录注意先后顺序)

  3.汇报交流:学生互相补充

  骗老鳄鱼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千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让老鳄鱼招来一千条鳄鱼。

  老鳄鱼不相信鹿,鹿就用激将法让老鳄鱼招来一千条鳄鱼

  鹿要求鳄鱼们一个挨一个排开,它要亲自数一数。

  4.深入理解探究鹿的聪明:。这篇文章所体现的鹿的聪明,。鳄鱼的愚蠢都是通过对话来体现的。

  鹿逃脱的'第一步:是骗老鳄鱼中毒,从哪几句对话中看出来?出示课件二,指导有感情朗读(强调对话形式感叹句,反问句的读法,认识对话的三种形式)

  鹿逃脱第二步:从课文哪里看出鹿用激将法让老鳄鱼招来一千条鳄鱼。出示课件三,(指导感情朗读)

  鹿逃跑的第三步:让鳄鱼排开,它要数,鳄鱼还没想到鹿在骗它?你从课文哪里找到的?(读文勾画)出示课件四(指导感情朗读)

  5. 课文还讲了一件事情,也体验了鹿的聪明过人?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6. 老师总结:这条鳄鱼实在太愚蠢了,它为什么会这么愚蠢呢?课文哪一句说的最好。出示课件五(贪婪的人总是愚蠢的)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什么是贪婪?

  ▲结合生活实例说说对“贪婪的人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鳄鱼和鹿说些什么呢?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轻松驿站

  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八人小组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五、课外延伸

  欣赏童话故事《聪明的小鹿》出示课件。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贪婪者总是愚蠢的。我们要像鹿那样,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只要勤动脑肯思考,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成为一个聪明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教案[精选]10-19

[精选]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精选)10-16

【经典】语文教案10-14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