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

时间:2024-01-06 08:05:3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展示。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

  (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师: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

  一、创设情境,初知轻重

  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动物?(出示主题图)它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小熊、小猴 贴画 画跷跷板)从它们玩的跷跷板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轻重)

  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读题)小朋友小眼睛真亮,通过观察就看出谁轻谁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说一说

  如果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玩跷跷板,猜猜看会怎样?如果这位小朋友和那位小朋友比呢,(身高、体重相差比较明显的两位小朋友)谁轻谁重?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了,真能干!(板书:看)在咱们教室里哪两样东西相比你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的?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相比,我们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的?

  教师出示两个盒子(蓝色盒子大而轻,—盒子小而重)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请多名学生猜)请你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学生发现蓝盒子轻,黄盒子重)请多名学生验证。

  总结:看来仅凭我们的眼睛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还不够,有时还需用手掂一掂。(板书:掂)

  2、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教师手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猜猜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我们就用掂的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请多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猜一猜数学书和口算训练哪个轻哪个重?为什么同一本数学书刚才轻,现在又变重了呢?(比较的东西不一样,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

  (4)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什么轻,什么重?(两名上前讲,多名学生座位上讲)(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点,把重的放低一些。选两个结果不同的',打开文具盒看一看,揭示结果不同的原因)。

  请小朋友掂一掂自己带的物品,说说什么轻什么重。(多名学生交流)

  3、称一称

  小熊和小猴子一边玩跷跷板一边唱歌,(小猴子和小熊玩跷跷板,1呀1呀121 ……)边上地小狗羡慕极了,小狗说:“小熊,你让我玩玩吧,你这么重,都把小猴子翘到天上了,快让我玩吧!”小熊说:“好啊”小狗坐上跷跷板,一下就被翘得老高,小狗说:“原来小猴子比我还重呀!”小朋友,你知道谁最轻,谁最重?

  看来难不倒小朋友,可方老师碰到一个难题,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能帮上忙?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板书:称)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有放东西或放一样重的东西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哪边重指针就偏向哪一边)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谁能看出来?为什么?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称一称

  说说谁轻谁重。

  小组汇报。适时鼓励,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对汇报者给予评价。

  师总结:对于重量很相近的物品,我们可以采用称一称的办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猴子和小熊可佩服小朋友了,说你们是最棒的。但是方老师想再考考小朋友,让其他老师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的出色表现。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2、奖励一个故事(音乐)。(小熊、小猴子,小狗)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20页——21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天平、玩具两个、1个梨子、1个苹果、翘翘板一个、墨水盒两个。

  学生准备:水果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想认识吗?(师出示圣诞老人和天线宝宝)。两个好朋友来到公园坐翘翘板,仔细观察翘翘板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天线宝宝那边沉了下去。

  师:那为什么天线宝宝这边要沉下去,圣诞老人那边要翘起来呢?

  生思考:因为天线宝宝更重。

  师引导生说完整的话:天线宝宝要比圣诞老人重。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来学比轻重(板书课题:比轻重)。

  二、讲授新课。

  1、感知轻重(用眼睛就能判断的轻重)

  ①师:孩子们想做翘翘板吗?想坐的孩子请坐直。

  请一生伸开双手来当翘翘板,老师和另一生来坐翘翘板,全班孩子用手势来表示翘翘板的变化。

  并请生来完整的说两句话。(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师:孩子们真能干,那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找物体,并说出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掂一掂(用眼睛不好判断的)

  师左手拿一个蓝墨水盒,右手拿一个红墨水盒,(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请生猜猜谁重谁轻?

  生在下面有不同的.答案

  师:请认为他们一样重的孩子用手势告诉老师。

  请认为红墨水盒比蓝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势告诉师。

  请认为蓝墨水盒比红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势告诉师。

  师:啊!大家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判断呢?(引出掂一掂)

  请生来掂一掂两个墨水盒,结果是:红墨水盒比蓝墨水盒重。

  师:这两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墨水盒,为什么会有轻重呢?

  师打开两个墨水盒。

  生大笑,原来红墨水盒里有墨水瓶,蓝墨水盒里没有墨水瓶。

  师总结:孩子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欺骗,应该多亲身去体验感受一下。

  活动:生拿出带来的两个水果掂一掂,掂完后自己小声的告诉自己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请生汇报,强调说完整的两句话。

  3、称一称。

  师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

  师:小朋友们猜一猜: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根据肉眼无法判断,因而会出现不同意见之间的冲突。)

  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究竟谁轻谁重?

  生:用手掂一掂。

  (教师可把梨和苹果给这位同学,让他用手掂一掂。由于两个水果轻重相差不大,所以手掂不容易比轻重。)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师出示天平称)

  师:这是一架天平称。我们利用它来比一比,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

  (师示范)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变化。

  生兴奋地说:梨子比苹果重,苹果比梨子轻。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放梨子这边沉下去了,放苹果那边翘起来。

  师:孩子们真聪明。

  师继续演示天平,生说。巩固练习。

  三、练一练

  1、练一练第一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学生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讨论。

  师提示:是1个苹果和1个橘子相比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活动课,但上完课后我感觉孩子们根本没有动起来,仔细想了想,原因主要是出现在我的身上。在设计课时,整个一堂课的主体思维是很清晰的,开课的生动有趣性也做到了,但是在本课的第二个活动环节上(掂一掂),由于我的准备不充分,以及口令不明确,造成了孩子们没有根本的动起来,活动就成了一种形式了。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起到它的效果,孩子们从这儿就开始精力分散了。我的组织教学语言还得加强,对孩子的评价要做到生动有趣。做到用语气语调的变化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思考:一年级的孩子有必要进行小组活动吗?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图钉、小棒、纸……

  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

  师:也就是两条长边一样长,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动手折)。你说的很正确,两条长边一样长。你们能说说两条短边会出现什么现象吗?

  生:自己动手折一折。

  师:除了用折纸的方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知道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一样长?(用直尺或绳进行测量……)

  3、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师:你们同意吗?那就用你桌上的白正方形纸折折看吧,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同样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学生动手证明,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正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还有一种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动手实践,拼组图形

  师:说了半天了,你们想不想动手拼一拼。快看看你们手里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1、 师:左面4列的同学拿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右面4列的同学拿出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要求你们用手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大的平面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开始。

  生;

  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角与角相接组成的图案。

  2、选一些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平面图形?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四、游戏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图形进行的拼组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拼组,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板书课题)

  1、 拼图案。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个忙。老师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四块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四块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老师家设计地板图案,你们愿意吗?

  [以帮助老师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2、 拼熊猫。(第30页的第6题)

  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出示熊猫图),你们喜欢吗?不过这件礼物需要你们进行拼组才能得到。(指导学生进行拼组)

  五、动手操作,体会图形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还帮老师设计了地板图案。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漂亮的小风车?这里有做风车的过程(出示分解图),你能说说怎样做吗?(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

  怎样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

  可是老师想出个难题来考考你,老师手里有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用它做一个风车吗?(把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经纸再做。)

  怎样将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用圆形纸做风车,先做什么?(把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再做。)

  怎样将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各种图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注意: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图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谁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或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时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六、总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相关文章:

跷跷板教案02-23

幼儿园小班教案《跷跷板》07-08

跷跷板教学反思10-17

《跷跷板》教学反思04-20

《跷跷板》读书笔记06-03

跷跷板教学反思13篇03-08

我和爸爸玩跷跷板04-1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2-13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