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31 10:58:0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习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不速之客――猫鼬”。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明确:

  1.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课文练习”部分。)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或乡村“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使云南滇池死掉,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加深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自由发言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

  四、点拔意境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

  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第二课时

  一、 情境导入、情入境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

  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5.诗句导读。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味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人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季节的?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

  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语文教案 篇4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情趣的科普作品。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疑促读,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在感悟诗歌表达上的精妙、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以疑激趣

  教师可通过回顾本单元已学过的描写秋天美景和黄山奇石的课文的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质疑。质疑后先存疑,以疑促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解疑

  初读环节,教师可进行激趣启发:发现问题了不起,如果能通过自己读文解决问题就更棒了。引导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随后可按小节接读诗歌,检查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是否能自主解决质疑时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同时用笔在文中圈圈画画,自主解决疑难。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获得初步的理解。

  三、研读交流,探究释疑

  课文二、三、四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可再提出如下问题: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组织学生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收获,在组内质疑解疑;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逐渐突破课文的重难点。随后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小组朗读表演、列表展示学习成果、做小解说员看插图讲解、画简笔画介绍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等。通过读、演、说、画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第一和第五小节,可引导学生在自由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启发他们懂得只有认真观察自然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中,还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生词。比如针对四海为家一词,可做这样的设计: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你还知道有什么事物或什么人也四海为家吗?或者试着用上四海为家说一句话。

  上述过程要以读文解疑为主线,或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感悟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竞赛读、展示读,并试着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按照泡泡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可组织模仿第二、三、四小节的句式续编诗歌,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此后,还可启发学生思考是否产生了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