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17 14:0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共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共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由来:

  冬天来临之际,每次幼儿户外活动穿外衣时,部分幼儿不觉得冷,不想穿外套,从而引起讨论“为什么冬季出门要穿外套”的原因,知道冬天刮大风,天气很寒冷,不穿衣服就会把人冻坏了,而引起的主题活动“风”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风的知识,了解风的用途、危害,以及我们人类通过合理的利用风力的作用,进行风力资源开发等知识。

  活动目标

  1、能充分的利用身边材料进行操作

  2、实验赶兴趣,学习分享

  3、培养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4、引导幼儿观察风,了解风对周围事物的益处

  5、引导幼儿了解风的种类及特点

  6、鼓励幼儿操作兴趣激发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7、培养幼儿克服困难,有抗拒的能力

  1、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的流动)

  2、风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气流的快慢)

  3、风能做些什么?(吹动帆船、传播花粉,使花草树木结出更多的果实;春天的风能使桃花开放,报告人们春的信息)

  4、风有多少种?(台风、龙卷风、微风、狂风、暖风)

  1、风的用途设计

  2、认识“风”字

  3、风对人和植物的益处和害处

  4、利用风做的事情

  5、刮风天出去玩好不好

  1、图书区:有关风的图书内容

  2、科学区:小电扇、扇子、风杆、自制的小帆船

  3、美工区:制作产生风的材料

  4、电脑区:人们利用风的作用光盘

  1、制作风车

  1、放风筝

  2、带来相应的制作材料

  3、展示风网络图

  1、与家长联系

  2、参观气象局并请家长来做介绍

  3、在社区中建立小气象站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特征及功用,并乐于用语言表达。

  2、能积极参与集体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玩具车,猫警长,白鸽侦探,大象、老鼠、小兔、头饰个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出示三个小动物,向幼儿提问小动物们是怎么来的。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请了三个好朋友来我们这里来做客。瞧!它们已经来了,嘀嘀!

  等三个小动物进场后,老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都请来了那些小动物到我们班来做客啊?

  幼:大象,小白鸽,黑猫警长

  师:哦,我们请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啊?

  幼:开心

  师:那小朋友们刚才有没有仔细观察到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来我们这里的啊?

  幼:开车来的

  师:那它们开的车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个小朋友认识这些车呀?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用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2、大小皮球各一个

  3、长绳、短绳、沙子、海绵、棉花、木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帮助幼儿获得相反的概念,能大胆探索反义词。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导语:小朋友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相反国”看看,“相反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听说到“相反国”里可以学到很多本领,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瞧,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要请你们观察观察,用手捏捏、拎拎、你们就会发现很多的小秘密,看看谁最快发现里面的小秘密呢

  (二)、利用实物,在实物中找反义词

  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1、(出示大小皮球)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对,一个大一个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就叫它反义词。

  2、请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捏木头和海绵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试着说出长和短,软和硬,轻和重三对反义词。

  (三)、播放课件,在课件中找反义词幼儿观察,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1、图片上有什么?

  2、它们一样吗?幼儿观察尝试,并说出相反的词。(厚———薄、粗———细、高———矮、上———下、胖———瘦、开———关、哭———笑、进———出、多———少)

  (四)、游戏(做相反)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尝试印象。

  介绍游戏的玩法:

  1、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教师做出一个动作,幼儿猜出反义词。

  2、师说词语,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出反义词,如师说向前走,幼儿做向后走的动作。

  3、定游戏规则:师说,不做动作,幼儿不说,但要做出准确的动作。

  (五)启发幼儿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新的反义词,请幼儿试着说出来。(好———坏、前———后、左———右、新———旧、香———臭、升———降)

  2、引导幼儿通过平时的观察,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启发: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说出老师没有说过的一些反义词。

  (六)活动小结:今天在相反圈里,认识了许多“双胞胎”,它们是一对对的反义词,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教室里也有很多反义词,那我们一起回去找一找好吗?

  (七)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性很强,能开动脑筋说出许多反义词,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好,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同时我也感觉到,首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班的孩子思维活跃,语言能力强,我应在活动中适当加深难度,而且在第二环节中,请幼儿来捏海绵和木头感受软和硬时,有一幼儿说到“重”,应在说出反义词“软”和“硬”时,引导幼儿感受重“重”和“轻”,而我却没及时引导并说出,我怕孩子的思维太活跃,想出许多稀奇古怪的词语,无法解释,造诚课堂气氛混乱,影响教学效果,在今准后的教学中,我应准备更充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以课本中学习钟表为背景,做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到钟表是怎么走的顺序。

  2.从中巩固数字的排序。

  3.幼儿的灵活。

  4.幼儿的协调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钟表的运走顺序

  活动准备

  一个老狼头套,数个羊头套,一个钟模板

  活动过程

  1.准备所有小朋友头戴羊头套排成火车,双手搭在前面一个小朋友前面,老师排在最前面充当老狼的'角色。(头上戴老狼头套,手拿钟模板)

  2.开始游戏: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一点了,指着钟模板挨着说,最后说到12点,小朋友开始跑,老师所扮演的老狼就开始来抓小朋友所扮演的小羊,被抓到的小羊就站在一边,排成一排。

  3.等所有小羊被抓完后,拍成一排,老狼就开始和小羊一起来数有多少只小羊。

  4.最后拿着钟模板和小朋友一起复述一下一点到12点。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知道小朋友对钟表这一块认识有点薄弱,但小朋友在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活动过程的反思,通过游戏边玩边学让小朋友愉快而主动的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目标。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图画提示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顿音和连音的唱法。

  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小鸟图片图谱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看,谁来了?这只小鸟名叫落落,请听!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完整欣赏一遍曲子旋律)

  二、基本部分:

  (一)感受旋律:

  1、这首曲子好像告诉我们小鸟落落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我们一起来学小鸟落落到森林里飞一飞吧。(第二次完整欣赏一遍曲子)

  3、你听出这是几拍子的旋律?(第三次完整欣赏一遍曲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打三拍子节拍)

  4、看着节奏谱来打节奏一遍。

  (二)感受歌曲:

  1、这首曲子是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就叫《小鸟落落》,我们来听听这首歌?

  2、感受歌曲第一遍——播放歌曲。

  你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优美的,欢快的)

  3、进一步感受歌曲。

  (1)范唱第一段。

  听到了什么?(出示音乐背景图)根据幼儿说的有节奏地念歌词。

  (2)范唱第二段。

  听到了什么?(出示音乐背景图)

  (3)范唱一遍。

  你觉得这首歌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引导时教师可以清唱提示)

  ——通过节奏谱重点引导幼儿注意歌曲中停顿、连音的感受与学唱。

  (4)再次完整欣赏一遍。

  (三)学唱歌曲:

  1、很美的一首歌,不少小朋友都已经在唱了,那我们就来一起来唱唱吧。

  ——引导幼儿大胆学唱歌曲数遍

  2、站起来一起试一试。

  3、坐在位置上边学小鸟落落飞飞的动作并演唱

  三、结束部分

  跟着落落一起到外面自由的飞翔吧!

  活动反思:

  《小鸟落落》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虽有两段但有重复,唱起来轻松、明快。它向人们展示了爱鸟、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不失为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一开始,就以活泼轻松的口吻欢迎小鸟落落,为什么呢?因为这儿的`风景最好,这儿的人们最好。同时,在歌曲的最后,点明了“欢迎小鸟落落””的根本原因,因为“爱鸟爱在心窝”。

  在活动开始,我以《小鸟》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幼儿初次倾听歌曲,感受三拍子乐曲节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提问幼儿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起幼儿的思考并再次聆听熟悉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然后,在幼儿谈论歌词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压力。再在我层层递进的提问中不知不觉记住歌词。在学唱部分,听好一遍范唱后,我鼓励幼儿跟着伴奏练唱,让幼儿初步获得成功感,然后再次倾听并与自己演唱的作为比较,将有几处唱的不够好的地方加以纠正,再演唱。我重点指导了休止符的演唱。“请你们再看看图片,小鸟、小鸟后面要停顿,落落两个音要连贯。”并随即画上休止符和连线,加深幼儿记忆。

  在教学时,我注意范唱要活泼、优美,歌曲中的休止符应唱得较轻巧跳跃,而其他不分则要连贯优美。幼儿在我的影响下,对于休止符演唱的较为准确。但也有不足之处,提问有待更为严谨,应引发幼儿去探讨和学习,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大班教案 篇6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回忆自已观看过的划龙舟比赛录像,激发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端午节到了,在这一天我们会看到划龙舟比赛,划龙舟的叔叔们是怎么划龙舟的呢?

  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1、教师清唱歌曲。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绕过这座小山划过桥”。

  三、出示鼓,讲解它的作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1、引导语:为了让动作更整齐、有力,我们需要鼓的帮助,鼓的节奏会增强歌曲的韵律,带领人们更整齐地划船,从而使船划得更快。

  2、教师运用小鼓敲出节奏再次演唱,引导幼儿手持报纸卷成的小棍子做一前一后用力划船的.动作,再次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旋律。

  3、适当调整鼓点的速度,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注意歌声要雄壮有力。

  四、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

  1、引导幼儿将座位摆成纵队,尝试边唱边表演。

  2、慢速弹奏音乐,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划船,并在划船结束后听音乐休息,注意动静交替。

  五、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大胆随乐表现,感受集体整齐划一的动作和你追我赶的围,体验唱唱、玩玩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颜色变变变的神奇和有趣,并通过变色瓶游戏,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的神奇。

  2、在活动中能大胆猜测,有条理地操作,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实验,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色的神奇

  难点: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会生成新的颜色

  活动准备:红花蓝三原色颜料、透明瓶子每人一个、瓶盖每人两个,有颜色的圆片片若干,记录表一张、PPT

  活动过程:

  一、说颜色,感知色彩特点。

  1、出示红黄蓝三原色宝宝

  什么颜色宝宝来啦?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红、黄、蓝)

  哪些东西是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

  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找颜色,萌发幼儿对变色瓶的兴趣。

  1、出示三个装着水的透明瓶子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瓶子?里面有什么?有颜色吗?

  现在颜色宝宝要和小瓶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来找一找?

  摇一摇,变一变,找一找。找到了什么颜色?(红色,把红色的片片贴在瓶子上)

  还有颜色宝宝躲在哪里呢?谁来帮忙找一找?(将蓝色和黄色的片片分别贴在瓶子上)

  2、幼儿分组操作,找一找颜色宝宝。

  你们想不想也去找一找,请你用刚才的方法去找颜色宝宝,并且把手臂上与自己瓶中一样颜色的片片贴在瓶子上。

  3、集体交流,找到的颜色。

  你找到了什么颜色宝宝?什么颜色躲在你的瓶子里呀?变成了什么颜色的水?还有谁和他一样的,举起来看一看。

  你们都成功了,真棒。原来这是一个变色瓶。

  三、变颜色,了解两种颜色变化的特点。

  1、猜测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唱:找个朋友,找个朋友,我们拉拉手。瞧,红色找了谁?(黄色)

  红色、黄色亲一亲,抱一抱,摇一摇会变出一个新宝宝,可能是什么新颜色呢?(出示记录表,将幼儿的猜测记录下来)

  红宝宝又要去找朋友了,谁来帮它找个朋友?那红色、蓝色亲一亲,抱一抱,摇一摇又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那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请你们先在身上找一个颜色片片,把它贴在瓶子上;然后带着你们的瓶子宝宝走到自己的桌子边上,拧下瓶子上的瓶盖,找一个刚才贴的颜色片片一样的瓶盖拧上去,要拧紧一点哦,小心水跑出来。然后再摇一摇,变变变,会有什么发现呢?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前评析】

  一首优美的乐曲,会诞生出许许多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活动设计,但不管是哪一种活动的设计,我认为它都应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再现。如何挖掘音乐欣赏的素材,如何设计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我认为最终的出发点还是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经验积累与真实体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到: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海浪的旅行”这一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就源于我班幼儿都有去海边玩耍的经历与体验,对大海的向往和眷恋之情都存在着恋恋不忘,加上这首典型的ABA结构音乐,由舒缓、优美到高潮部分的激昂、高亢、再回到舒缓、优美;这样一首极富音乐情绪起伏变化的曲子,很容易感染幼儿,同时,听后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与创造,想融入其中的情景,因此,我将人们都向往的'大海作为情景主线条,贯穿整个音乐欣赏活动,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的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身体动作。这样的身体动作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跟随相应的故事情节及音乐的变化,层层递进,由静到动,由小到大,再恢复到静和小,让幼儿的兴趣一直随海浪的起伏而持续与波动,最后达到活动的高潮,出示绸缎,更情景化、游戏化的将活动完整的结合为一体,使海浪的旅行在生活化、游戏化中完整呈现。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低潮和高潮;让幼儿初步体验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

  2、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能融入到游戏情景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绸带

  【活动过程实录】

  1、活动引入: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里住着谁?今天,美丽的大海有话对我们说,我们一起听听美丽的大海发生了什麽事情?

  2、活动进行:

  (1)、熟悉音乐,理解音乐

  幼儿欣赏音乐“海浪”,老师配乐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内容,并初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景。

  提问:美丽的大海告诉我们什麽事情?你有什麽感觉?

  (2)、感知音乐的低潮和高潮的变化

  欣赏录音磁带第一段,提问:这是大海高兴还是生气?那怎样表现小小的波浪?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小波浪的优美动作。

  欣赏音乐第二段,提问:这时大海怎麽了?

  狂风吹来了,海面掀起了一个个的大浪,大浪是什麽样的呢?

  重点指导:幼儿作出大浪与狂风巨浪不同的动作。

  (3)、老师边讲故事,幼儿边进行表演,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含义。

  (4)、运用绸带进行幼儿间相互合作的情景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活动结束:

  分角色进行情景游戏《海浪的旅行》,让幼儿体现对音乐的理解。(作者: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任喻萍)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有感情朗诵散文诗,并根据散文诗的语句结构创编散文诗。

  3、学会散文诗,并积累动词:躲、坐、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落叶

  物质准备:1、情境图一幅;2、与2—5句内容相符合的小图片;3、录音朗诵《落叶》;4、有关秋风吹拂落叶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秋风吹拂落叶有关情境的视频。

  师: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呀?

  小结:秋天吹拂落叶的情景是多么美好!今天,老师就带了一首很美的散文诗《落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理解诗歌

  1、播放录音《落叶》,初步欣赏诗歌。

  师:诗歌中主要说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树叶是怎么从树枝上飘落下来的.呢?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树叶飘落的样子。

  2、再次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播放录音《落叶》

  师:诗歌中有哪些小动物喜欢落叶?它们用落叶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提练散文中的几种小动物。

  3、教师朗诵并出示意境图,引导幼儿仔细理解散文诗。

  师:①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做了些什么?它把树叶当作了什么?引导幼儿理解第一句内容后,读一读,记一记。

  ②树叶又落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么过来的?它坐在上面把树叶当作了什么?

  ③树叶还落在什么地方?谁过来?它藏在下面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④树叶最后又落在什么地方?谁飞过来看见了,说了些什么?

  引导幼儿熟悉3—5句内容并读一读,记一记。

  三、品味诗歌

  导语:诗歌只有五句,但每句都很美,你觉得诗歌中哪一句最美呢?请你上来读一读。

  1、引导幼儿说出诗歌中的诗句,并一起有感情的读。

  教师小结:这3句都是一样的句型,先讲树叶落在哪里,再讲谁来了,做了什么,然后讲小动物把树叶当作什么(教师范读2—4句)。

  2、师:这几个句子里面用到几个非常好的表示小动物动作的词语,你们找一找看看是哪几个?你们能不能说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四、朗诵诗歌

  导语:小朋友,落叶这篇散文诗,不但给我们描绘了落叶飘落的美丽图画,而且每个语句都是优美的文字,读起来有美的享受,你们想不想来美美地读一读呢?

  1、师幼一起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幼儿以集体、小组、个别不同形式有感情朗读。

  五、仿编诗歌

  师:落叶还可以落在哪里呢?你们觉得还可以把它当作什么?

  能不能用散文中2—4句的句型一样:先讲树叶落在哪里,再讲谁来了,做了什么,然后讲把树叶当作什么来说一说?

  1、引导幼儿尝试给同伴说一说;

  2、请个别幼儿表演仿编诗句。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精选)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31

【精选】大班教案09-13

[精选]大班教案10-08

大班教案(精选)10-08

【经典】大班教案09-30

(精选)大班教案09-29

大班教案(经典)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