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1:01:3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华5篇】

语文教案 篇1

  简析:

  这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有一篇例文,例文开始叙述了《海伦.凯勒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在叙述书内容的基础上描写了自己读完后的心得和收获,并且在最后以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作为总结,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全文洋溢着小作者真挚的情感。读完这篇读后感,让人有一种读书的欲望,这就是一篇成功的读后感。

  设计理念:

  1.突出读是写的基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目标:

  1.在例文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你的小学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书是什么?你读完后有什么话要说呢?

  1.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2.导入主题:同学们说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习作——读后感。(板书:读后感)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活泼的谈话、交流,让学生对读后感有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老师相信,一本书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给你带来的启迪和感受。

  2.下面请大家阅读张佳星同学读《海伦.凯勒传》后写的一篇读后感,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的。

  3.自主阅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体会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

  4.交流例文中蕴涵着的'读书感悟的写法。

  (1)读后感的一般模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所读书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谈感受、文章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详写和略写

  (2)品味感的写法。读后感重在感,感想该怎么写呢?再读第二段,看作者如何来写感受的?

  先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主人公进行评价,然后联想到自己、联想到别人、联想到现实

  (3)这篇文章是怎样结尾的?

  这篇文章以海伦.凯勒说的一句话结尾的。

  三、拓展的写法。

  1.结合你以往写读书感悟的方法,大家说一说,感想还可以怎么写?

  学生小组讨论,读后感的写法。

  2.体味结尾写法。说说还可以怎样结尾呢?

  小组讨论,结尾该如何去写?

  3.体味文章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题目就是文章的窗户。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怎样的?你还能把它改为?这是一个直接题目,还可以是间接题目,你能替张佳星的文章安上一对漂亮的眼睛吗?

  四、锦上添花

  叮嘱同学们在写这样的文章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师生互相补充:

  1.读后感要重视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没有读的感是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潜心的读书,不能把书读透,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来。

  2.感想要切合自己选择的“点”来写,不能前矛盾或者离题万里。

  3.感想的情感要真挚,语言要朴实。

  五、明要求,学生动笔习作

  板书设计:

  读后感

  拉出来 主要内容

  飞出去 深刻感受

  拉回来 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教学“先、井、古、方、亲、化”6个生字。理解“先后、水井、地方、亲人”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去偏旁成字的识字方法,能利用学过的熟字去偏旁帮助识记生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理解词语。初步学会去偏旁成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熟字:洗、讲、古、方、性、花

  2、说说这些字的偏旁部首。

  二、自学生字。

  1、读一读横线前面的字和横线后面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利用熟字帮助识记生字,读准知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卡片认读,正音。

  2、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先、井、亲”扩词。

  3、卡片认读,巩固生字词。

  四、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字词,课堂练习,句式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1、卡片认读生字。

  2、选择正确的读音打ü(作业3)

  3、读拼音,写词语。(作业4)

  二、归纳去偏旁识字的.方法,并练习。

  1、读课文。

  2、归纳:利用熟字去偏旁来识记另一个生字。

  3、练习(作业1:填一填)

  4、比一比,再组词。(作业2)

  三、读句子。

  1、自由读(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意思)

  2、抽生读,讨论。

  3、齐读

  四、句式训练。

  1、________是个好地方。

  2、________是我们的亲人。

  3、放学回到家,我先_____后_______。

  听写生字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语文

  2.课时:两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第十课:螳螂捕蝉

  教学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了解、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了解故事与现实的联系。

  3.学习少年勇敢、机智的品质和吴王的'知错能改。

  重点:了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过故事劝服吴王放弃攻楚。

  难点:了解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代表现实中的何方,弄清利害关系。

  课前准备:有关历史资料,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掌握。(出示词语1)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学生读词)

  二、学习课文:

  1.导入: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呀,可是一意孤行,还下了死命令,说谁去劝他,他就处死谁。命令一下,大臣们可都不敢作声了。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向吴王讲了一个故事,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听完了请你们也讲讲这个故事。

  2.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请你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如果记不好,可以参考刚才的词语。(出示词语2,学生讲故事。)

  3.谁能为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4.真不错,这个故事名叫“螳螂捕蝉”。(板书:螳螂捕蝉)这不仅是个寓言,还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寓言故事。(出示故事内容,学生齐读)

  5.少年通过这故事,要吴王明白什么道理?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这一道理的句子。

  (出示句子)全班读读这一句子,(学生齐读)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6.同学们想知道的,老师也很想知道。谁可以填好这一表格,帮助我弄清句子的含义呢?(出示表格1)

  7.学生交流。(板书: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

  8.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哪里可见?(出示最后一段)。

  (1)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谁能扮演吴王,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

  (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出示第一小节: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你们说这时的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固执的吴王,居然因为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历史。

  (4)(出示形势图1、2):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少年是怎样说服吴王的?请在小组里说说。(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学生汇报(出示表格2)

  9.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放弃了攻楚的计划。学到这,你觉得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知错能改)

  10.同学们说得真好!吴王之所以没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错,还多亏了少年的劝谏,你觉得这少年又是个怎样的人?(勇敢、聪明)从哪里看出他的勇敢聪明呢?(学生找句子,读句子)

  11.就是这样一个少年,通过巧妙设局,让固执的吴王改变初衷,他与吴王的那一段对话真精彩,我们分角色读读第二段吧。(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延伸:

  1.读得真好,那你能列举一些和螳螂捕蝉一样有寓意的成语吗?(出示问题)

  2.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螳螂捕蝉一样的寓言故事,你能举些例子吗?(出示问题)

  3.(出示大鱼吃小鱼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含义?(学生汇报)这与“螳螂捕蝉”的含义是一样的,让我们再读句子,牢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教训。(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去以后,请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让他们也懂得“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组合作:读一读,想想笋芽儿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出来。

  笋芽儿成长的过程,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画画下来?

  3、班级交流: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4、学习第一段,指名读。

  谁喜欢这段话中的句子?

  你觉得描写春雨的'句子说得好吗,好在哪里?

  你能美美地把它读一读吗?谁还想读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低声”)

  5、读第二段,老师当春雨姑娘,你们当笋芽儿。

  动作表示“揉、伸”,朗读表现撒娇。

  你能用撒娇说个句子吗?

  什么是“漆黑”?你从这里知道了什么?

  小组表演

  6、学习三、四段

  同桌互读,边表演。

  指名表演。

  小采访;你是谁,你想怎样表演?

  评评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7、朗读第五段,妈妈做了什么事,你能看出来吗?

  妈妈为什么这样做?

  什么是“唠叨”?

  8、朗读第八段

  笋芽儿看到了什么?它喜欢吗,你怎么知道的?

  那这些句子你该怎么读/

  如果你是笋芽儿,你可能还会看到什么?

  笋芽儿这么高兴,我们一起来当当高兴的它。(朗读本段)

  9、听老师读第九段,边听边想:笋芽儿的衣服哪儿去了?

  它为什么这么做?

  说说什么是“自豪”?你能用自豪说个句子吗?

  二、小结

  1、你能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吗?(师边板画)

  2、齐读课文,说说你认识的笋芽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找出课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全班齐读课文。

  2、我会读:

  竹笋唤醒民众叫唤揉一揉油漆漆器轰轰烈烈

  轰然大笑别扭扭秧歌钻空子钻牛角尖唠叨半天

  抚养子女抚今追昔滋养身体滋味不错珠圆玉润

  润滑油景阳冈豪言壮语英雄豪杰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世界、笋芽、呼唤

  2、观察“笋芽”和“呼唤”,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该怎样写这几个字?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5、班级评议。

  6、扩词,说句子。

  三、阅读短文《一次有趣的观察》(阅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互读互听,正音。

  3、带着问题读课文:

  谁观察了什么?

  为什么想观察?

  他怎样做实验?

  得到什么结果?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4、班级交流

  5、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6、他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7、齐读课文。

  四、练习:看拼音写词语。

  shan gang shi ji guo jie hong zou zhu ya

  ( )( )( )( )( )

  fa ya da han da jiao hu xi jiao huan

  ( )( )( )( )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2课时

  目标

  知识: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能力:辨析形近字,积累词语。

  :感受奴隶起义的壮举。

  重点:学习打比方,背诵景点古诗。

  难点:背诵景点古诗。

  教具:课件、图片

  教法:练习法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特别强调词“翅、蝉、颤、娱”的读法。

  自由练读,知名度,学生评议并正音。

  2.选字填空

  (1)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字意辨析字形,识记字形。

  (2)扩展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先请学生动笔填写。

  (2)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运用的表达方法。

  (3)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见到类似句子。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三、日积月累

  1.练习朗读。

  2.根据古诗下面的词语注释尝试说说诗意。

  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四、知识窗

  1.自由读短文。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开心一刻

  采用“读读、说说、讲讲”的方式进行。

  1.读读幽默故事。

  2.说说幽默在哪里和自己的感受。

  3.讲解自己度过的幽默故事。

  六、: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经典]12-09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