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8 09:27:0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实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

  wānjírǔ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②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进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语文教案 篇3

  课堂导入:

  二十世纪初,三十八岁的史怀哲,拥有三個博士學位,又正式取得醫生執照,但他拋棄了似錦的前程,从法国赶到未开化的黑暗大陸──非洲,為黑人義診。

  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簾的是白人欺壓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種種悲慘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個大手術是為脫腸引起腸閉塞的病人開刀,以往非洲這種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沒有第二條求生的路。當他救活病人時,病人緊緊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開,眼神中充滿著疑惑與感恩。史怀哲告訴他說:“我不是巫師,是‘愛’支持我這樣做。”此時暮色漸漸低垂,白人醫生與黑人病人在靜默中,彼此從心底領略到:“我们都是兄弟。”

  课前预习:

  1.史怀哲(1875-1965)又名可尔贝特施韦策。法国神学家、___家、医生,一生致力于__洲国家的医疗事业,1954年获得诺贝尔___奖。《我的呼吁》便是他在___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2.《我有一个呼吁》,主要呼吁什么?

  答:。

  答案:

  1.哲学 非 和平 瑞典

  2.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呼吁防治大众疫病,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重点难点:

  生:老师,我们觉得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比较难懂,好像是一篇深奥的议论文。

  师:对,这篇文章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阅读理解时,应注意区别文章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生: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有的地方好区分,有的地方难区分,怎么办?

  师:关键看哪个证明哪个,哪个被哪个证明。比如第一段文字最后两个句子,前一句说“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后一句说“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前为因后为果,后一句证明前一句,前一句是主要信息。

  生:区别段与段,也可以这样吧?

  师:对。

  生:如果段与段之间没有论证与被论证关系呢?

  师:那可能它们就是并列关系,它们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最后三段文字,都是反对战争,都论证中心论点“尊重生命的伦理”。

  结构图示

  概括提出呼吁

  1、呼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2、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具体论证呼吁

  联系暴行3、呼吁善良善行,超越暴行力量

  联系疾病4、呼吁防治疫病,各色人种以伦理精神相处

  联系战争5、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

  6、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和平解决

  7、呼吁国家领袖,力避关系恶化,共同维持和平

  重点研讨:

  1、《我的呼吁》是按照什么思路来演讲的?

  明确:全文思路呈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人生境界;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先讲是什么与为什么,再讲具体怎么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2、《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演讲内容,哪些地方相同?

  明确:两篇演讲词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主张种族平等。(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进行创造性的斗争,即不用暴力的斗争。

  课堂训练: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豁然开朗 至礼名言 愚昧无知

  B、亲疏远近 慈善事业 军备竟赛

  C、生命伦理 和睦相处 战争暴行

  D、炯然不同 铭记心中 表白信心

  2、下列各句,不是“我”所呼吁的内容的一句是 ( )

  A、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C、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D、可是,今天我们还深陷在战争的危机里。

  3、句子与修辞手法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

  A、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设问

  B、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引用

  C、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借喻

  D、希望他们尽快铭记使徒保罗的名言: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引用

  4、不是段落中心句的一句是 ( )

  A、第二段: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

  B、第三段: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

  C、第四段: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

  D、第七段: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能避免一切会使现状恶化、危险化的事业。

  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5、史怀哲认为哪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史怀哲为什么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呼吁》第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1)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3)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4)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5)对全世界有何意义?(6)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7)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8)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9)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10)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11)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7、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8、用原文解说:

  (1)“这种伦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往的生活态度”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线句子直接证明的内容是什么?它又被什么内容所证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总提演讲的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我们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C、人们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D、生命的伦理要求人们注意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

  答案:

  1、C(A至理名言,B军备竞赛,D迥然不同)

  2、D(D仅仅呈现一种不良现状,没有呼吁;B“我仍然确信”与C“我相信”是呼吁的一种表达方式)

  3、A(无疑而问且加强语气,是反问)

  4、B(这一句在证明前一句,是前一句的论据,不是段落中心句)

  5、一是暴行,二是疾病,三是战争

  6、因为这种“分别”容易引起有些人随意破坏或者伤害一些生命,产生一些可恶的暴行

  7、(1)提出对生命伦理的“尊重”,(2)(3)(4)(5)(6)批评与“尊重”相悖的主观“分别”(7)(8)(9)(10)(11)论证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尊重”的基本内涵。

  8、(1)重视尊重生命(2)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

  9、以为昆虫或原生动物没有什么价值,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

  10、(第一问)“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第二问)“对全世界有何意义?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

  11、D(关键在于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课后训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迥(差得远)然不同 至(极)理名言

  B.生命伦(类)理 战争暴(残暴)行

  C.铭(镌刻)记心中 危机(机会)

  D.表白(表达)信心 愚昧(糊涂)无知

  2.下列对《我的呼吁》的出处介绍,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A.出自《敬畏生命》

  B.选自《史怀哲传》

  C.即史怀哲在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D.选自《新约全书》

  3.下列关于史怀哲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怀哲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与医生,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事业。

  B.史怀哲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的呼吁》是他在瑞典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C.史怀哲获得三個博士學位与醫生執照,38岁时从法国到非洲大陆,为黑人义诊。

  D.史怀哲对非洲旧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

  4.下列观点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原则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鼓励和维持生命是善良的好事,而毁坏和阻挠生命是丑恶的坏事。

  B.世界上的生物可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C.世界上没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或伤害牠们。

  D.人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5.下列观念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观念相同的一项是 ( )

  A.动物解放运动者,呼吁动物权利

  B.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一切价值的来源

  D.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给生态系统整体以道德地位

  6.《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纵横

  阅读《我的呼吁》的第三段,完成7-11题。

  7.“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继续不断的”一句,论证什么句子?又接受什么句子论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一句中的“危机”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史怀哲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 ( )

  A.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C.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

  D.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

  10.“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一句,其中“杠杆”与“重物”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引用耶稣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人类需要种种不同的关怀: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等等。人类的终极关怀导源于人类的终极苦恼。终极苦恼就是对死亡之不可避免的苦恼,对生命短暂的苦恼。人类从自然界中解放出来之日,就是终极苦恼产生之时。动物是没有终极苦恼的,唯有人类看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看到了天与人的对立,看到了宇宙之无限和人生之奇短,从而为摆脱这种终极苦恼而产生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终极关怀。

  苏珊.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磐、天国和天府。”她否定了这种终极关怀,认为这种安抚最终要归于失败,从而提出了她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对生命历程的理解,那就是“在生与死之间尽量寻找尽可能多的生活”,即“即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

  可见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歌德在《浮士德》一书中凝聚了他六十年的人生经验,发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就是“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这段名言可以看成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的高度概括。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这就是对人类所必需的终极关怀的真正科学的解释。

  12.对“终极关怀”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终极关怀就是终极苦恼,即对生与死的苦恼。

  B.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生短暂而苦恼的关怀。

  C.终极关怀要求人们每天都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D.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

  13.“这种终极关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动物是没有苦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珊.朗格与歌德二人的论述,相同的一项是()

  A.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B.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C.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

  D.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智慧的最后结论

  16.最能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是()

  A.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

  B.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

  C.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D.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答案:

  1.B(伦,人伦)

  2.D(《新约全书》是《圣经》中的一部分,《我的呼吁》与之无关)

  3.D(对史怀哲来说,应是慈善事业,不是赎罪)

  4.B(这个观点正是史怀哲批判的内容)

  5.B(A范围太窄,C人类中心主义与生命伦理相反,D生态中心伦理比生命伦理范围大)

  6.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内部的暴行与国家之间战争。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题目就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从语句看,《我有一个梦想》多用排比句,《我的呼吁》多用对比句,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7.该句论证“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接受“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论证

  8.良善解决问题时的无力或尴尬

  9.A(B是暴力的后果,C与D是良善的意义,三者不是善行的针对对象)

  10.“杠杆”喻良善,“重物”喻难以解剖的矛盾或问题

  11.温柔的人容易得到幸福,一定会得到上帝应许的土地

  12.A(终极苦恼是终极关怀产生的原因,并还是终极关怀本身。)

  13.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槃、天国和天府(因为“这种终极关怀”是苏珊.朗格引用来进行否定的。)

  14.因为动物缺乏智力思维活动,处在麻木与混沌状态(这道题在文中找不到答案,需要运用考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思考。)

  15.D(A前者“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与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B前者“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C前者范围太大,后者并不是歌德的观点。)

  16.A(B仅仅从范围与否定角度论述,不能概括本文中心;C虽然正确,但太笼统;D重心偏移,侧重论述伟人的特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课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12)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13)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课件出示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出示16)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17)(教师板书:横岭侧峰)(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18)(教师板书:远近高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19)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课件出示21)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22)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指名说)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课件出示23)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24)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五、作业(课件出示25)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篇三】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那里看着到了高兴千万成为

  2.出示谜语:“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谜底:彩虹)

  3.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瞧,一场小雨过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朝着彩虹笑盈盈地走来。这节课让我们来更进一步地了解她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指导:“美丽”要重读,读出对彩虹桥的喜爱。

  (2)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雨停了,天上有一座彩虹桥。

  (3)学习量词:座。

  文中有“一座美丽的桥”,你还知道“一座”什么呢?

  明确:一座山、一座城、一座塔……

  (4)思考:“雨停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雨停了”告诉我们彩虹是在雨后出现的。

  (5)讨论: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三个问句要读出天真的语气,还要读出洒水为爸爸浇田的骄傲和自豪感。

  (2)面对这座美丽的桥,文中的“我”想上去做什么呢?用直线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明确:想做:“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为什么这样做:“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3)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就是我在下雨”。

  学标点符号:问号

  问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表示停顿,作用是引起注意或思考。如在“你高兴吗?”一句中,问号表示的是疑问;在“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一句中,问号表示的是反问。

  (4)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女儿很孝顺。

  (5)指导学生用“高兴”说话。

  (6)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朗读指导:第3自然段中,“圆圆的月亮”重读,“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语调上扬。第4自然段要读出“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高兴。

  (2)在第3自然段中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我”想怎么做,和“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3)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再次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4)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女儿很孝顺。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象拿着镜子走到彩虹桥上,天上就会多了一个月亮?

  明确:因为镜子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用镜子反射月光后是亮亮的,就像月亮一样,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多了一个月亮。

  (6)学习第3自然段中的词语“荡来荡去”。

  指名学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明确:走来走去,游来游去,飘来飘去……

  (7)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又一次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8)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妹妹很懂事。

  (9)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选字填空:座坐

  ①我旁边()的是婷婷,我和她是好朋友。

  ②老师告诉我们,在公交车上要为老人让()。

  明确:

  ①坐

  ②座

  (2)第2~4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①都用称呼开头,感觉正在同爸爸、妈妈、哥哥说话;

  ②第二句都是作者的设想,第三句都用“高兴吗?”结尾;

  ③每段都使用了一个反问句。

  2.总结。

  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喜欢文中的小姑娘,那么,她什么地方最吸引大家呢?那就是她的善良懂事。同学们一定要向她多学习,除了认真读书之外,更要懂得关心自己的家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语文教案 篇6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本课10个生字,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情感目标: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法指导:

  指导阅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绿色千岛湖》。

  1、浙江省淳安县境内有一处著名的景区—千岛湖(板书:千岛湖)。

  2、有没有同学去过?

  3、引入读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一方面初步了解千岛湖的美丽景色,一方面解决字词障碍。

  2、全班解决字词障碍。

  3、谈谈自己初读文章后的总体印象。

  三、充当导游,给大家介绍千岛湖。

  1、既然千岛湖是一处景区,那就请同学们来当景区的导游,准备给大家介绍。

  2、由于围绕千岛湖要介绍的内容很多,大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掌握,所以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准备给大家介绍。

  3、引导学生弄清课文讲了千岛湖的'哪些方面内容。

  (1)总体介绍千岛湖。

  (2)千岛湖的一些著名景点介绍。

  (3)千岛湖的形成。

  (4)千岛湖景区的形成给人们的启示。

  4、选择自己要介绍的内容(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作以调整,保证每一部分都有学生介绍)。

  5、学生精读自己所选择的部分,提出遇到的疑难,为解说做准备。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查生字。

  2、准备并熟记解说词。

  板书设计:

  千岛湖

  1、总体介绍

  2、景点介绍

  3、形成及作用

  4、给人们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当导游,解说千岛湖。

  1、总体介绍。

  A、地理位置。

  B、概貌。

  C、名字由来。

  2、景点介绍。

  A、猴岛:“花果山”。

  B、五龙岛:蛇的天地。

  C、清心岛:梅花鹿的世界。

  D、桂花岛:野桂花遍地。

  E、“鱼跃千岛湖”

  3、形成及作用。

  A、建新安江水电站而成。

  B、电力、航运

  C、科技形成“水上森林”。(加“绿色”,理解“绿色”:表面;健康、发展、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希望)

  4、给人们的启示。

  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

  二、谈感受。

  1、解说方面。

  2、思想认识方面。

  三、作业布置

  给家长当导游,完整介绍千岛湖。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语文教案 篇7

  一、活动目的

  1、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培养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激发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3、 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好习惯。

  4、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说话有条理,有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说真话,诉真情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家的一张老照片,并仔细回想或向家人询问与它相关的内容。

  四、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犹如一潭清水平淡而温馨。在高兴时,它与你共享,家是一方乐园;在伤心时,它给予安慰,家是一个倾听者;在受挫时,它给予鼓励,家是一个避风港。无论在何种境遇,家中充满关爱和幸福,令人魂牵梦萦。家中的老照片,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也收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就围绕“老照片的故事”敞开心扉,畅谈心声好吗?

  (二)教师引领,听老师讲老照片故事。(投影照片)

  这是老师结婚时照的全家福,我为大家讲讲。

  那是1991年11月份,在我结婚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聚在一起,要送我出嫁。在要上车之前,摄影师为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看看照片上的孩子,那时才两岁多,可是现在都是快要结婚的大姑娘了,时间可过的真快呀。以前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总是感到很幸福,可是今天再看,老师有了一种另外的感觉,因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爸爸、妈妈先后离开了我,而我和他们也只有这一张合影,如果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能多与他们留点纪念该多好呀!

  老师看着这张照片想起的故事有点令人伤感,而我看了同学们的照片,里面的故事一定有更多的欢乐,不管怎么样,只要能体现一种亲情就可以了,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大家的老照片。

  (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形式。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照片,先在小组里面交流,再选出说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上台发言,我们会以小组为单位记分,评委为五个小组的组长,得分是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三个分数的平均值,这两位同学是本次的记分员,一共进行两轮的比赛,如果有时间,我们会进行第三个环节——自由发言,老师给予加分。

  2、投影“说”的评分标准。(前三点是基本要求,可得80分,做到后两点各加10分。)

  1) 姿势大方,举止文明得体。

  2) 普通话准确,口齿清楚,吐音清晰。

  3) 说话有条理,有中心。

  4) 有真情实感。

  5) 声情并茂。

  (四) 分组活动。(各组的成员相互说说老照片的故事)

  (五)各组推选出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发言。(各组长打分,记分人员登记分数。)

  (六)各小组自由上台发言。(老师打分,每个满分为10分。)

  (七)老师总结:

  1、 各小组得分情况。

  2、 简单评价活动的情况。

  3、 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 布置作业:

  作文:《老照片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8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老师不知道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喜欢看动画吗?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动画故事,大家想看吗?

  2、课件播放动画片《自己去吧》,学生欣赏。

  3、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动物图片及拼音文字:“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4、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让我们亲切地叫叫他们的名字。

  5、你最喜欢谁?能给它打个招呼吗?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生字

  1、这个故事好看吗?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打开课文,翻到111页,自己读一读吧。(提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朗读。

  ⑴ 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听哪些小朋友把课文的第一段读正确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把整段读下来。

  ⑵ 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还要给你们戴头饰,让小鸭和鸭妈妈和你们做朋友。

  指名读。

  4、小组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

  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小鸭和鸭妈妈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没戴上头饰的小朋友还有机会呢。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比比哪一小组读得最好?

  5、教师检查,并把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小组。

  6、重点指导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老师觉得有几个词特别难读准,能读给我听听吗?卡片出示:游泳、您、深、风景。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

  7、小朋友读得真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

  听了故事后,你能说说这四种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提示:两位妈妈说的相同的一句话是什么?)

  8、揭示课题《自己去吧》。出示齐读。

  9、生字教学:出示卡片“自”“己”“自己”和“吧”。

  9、“自己”是谁呀?(拍拍自己:我)。故事中的自己是谁呀?

  10、对呀,这句话是两个妈妈对小鸭和小鹰说的。学学妈妈平时的口气,读读课题。

  三、品读第一段,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文中第一幅图),你们听,小鸭在与妈妈说话呢?他在说什么呀?生答。

  2、教师点击课件,在小鸭上方出示句子:“妈妈,您带我去学游泳好吗?”

  3、指名当小鸭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语(这个小朋友读得好,鸭妈妈忍不住要答应他的要求了。小鸭真喜欢你,他很想和你交朋友。)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真得看到了小鸭在请求妈妈带他去游泳。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指名演读。

  5、听了小鸭的话,鸭妈妈怎么回答?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指导朗读。谁愿意做鸭妈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想做鸭妈妈的'起立,一起读这句话。

  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想做一回鸭妈妈(师带上鸭妈妈的头饰)谁来做我的宝宝呀?

  指名一生与老师分角色读对话。

  7、全班学生演读对话。

  师:哪只小鸭子和鸭妈妈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两生上台表演。

  8、听了鸭妈妈的话,小鸭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自己去吧”这句话的含义)

  9、是呀,真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小鸭自己去学游泳了,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10、想看看小鸭是怎么游泳的吗?你瞧。课件出示小鸭学游泳的过程。

  11、小鸭终于学会了游泳,它多高兴呀!你听,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教师播放小鸭子的歌曲,学生学做课间操)。

  小鸭学会了游泳,他非常高兴,迫切想对我们小朋友说话。你们看,小鸭在向我们说什么?

  12、你想对小鸭说句什么话?

  13、老师觉得你们真棒,不仅想象力丰富,课文也读得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读小鸭和鸭妈妈的话)。

  四、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1、小鸭学会了游泳,你们瞧,小溪里游来了一群小鸭。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教师出示小鸭图片,图片后面写好本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2、你读得真好!你看,小鸭向你游来了!(送给读得准的学生一只小鸭)。

  3、刚才学的这些生字,你以前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过?(学生回答)

  五、指导书写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节课就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出示卡片,齐读一遍)

  2、这么多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写其中的两个。(教师在田字格范写,指导)

  3、学生在书上或田字格上写字。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 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读议结合,学习保尔的革命人生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真正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哲理性抒情。

  2.感悟学习保尔的革命人生观。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资料把握小说文体知识,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

  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交流,你喜欢的情节或人物并阐明理由。概括,这部长篇小说描写,歌颂的是什么?概括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可查工具书)并根据阅读实际补充在后面。

  踱 着步子( ) 碌 碌无为( ) 岔 路口( ) 高 耸( )

  如 茵 ( ) 空 寂 ( )

  ( )( )( )( )( )( )

  4.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可查工具书)并根据阅读实际补充在后面

  阴郁: 幽思:

  高耸: 茵:

  碌碌无为:

  5.本文题目《 》选自 《 》该书是根据前苏联作家( )根据( )创作的.体裁( )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叫( ).关于作者情况( ).

  6.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7.摘抄并背默课文中,既是激动人心的内心独白,发人深省的格言,又是直抒人物赤诚心怀更是千千万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的段落。

  8.朗读课文2-3遍,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问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翻开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铿锵有力的话语又一次在耳边回响,一种莫名的力量再次从心中升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再一次体味,飞越时空,超越国界的保尔精神.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 保尔在什么场合思考这种人生的哲理?边读边画出人物行踪的句子,划出环境描写中表示肃杀气氛和新春气氛的语句抄写在集锦本上。思考,全文按照( )的变化来展开叙述,用( )描写渲染气氛并通过( )描写来发表议论。

  (2)保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完成句子.

  保尔是一个 的人,因为 .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文章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哪两种不同的气氛?

  (2)本文进行了双重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眼中的保尔.

  三.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

  小说文体知识,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心理描写

  2.板书设计

  生命的意义

  小 人物 : 保尔

  心理描写

  环境 : 渲染气氛

  铺垫作用

  说 情节 : 所见所思

  四.练习测评 :

  听读后,自己大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七段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保尔对生命的珍视?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抒发了保尔怎样的感情?

  3.“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句意在提醒人们什么?

  4本段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表明保尔怎样的感情?

  6.这是一段富有深刻哲理和浓郁抒情色彩的名言,是保尔缅怀革命烈士,深刻思考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结果,既是对烈士的( ),也是对自己的( )。

  7. "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两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仿写.

  五.拓展提高

  1.怎样理解“人,应当赶快生活”?请简要地谈一谈.

  2.学习本文后你想到的是什么?(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50字左右)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了解反义词“冷清——热闹、冷冷清清——热热闹闹”。

  仿词:青青的、绿绿的、白白的······

  有感情地朗诵短文《春的联想》。

  识字:“”美丽、活泼、可爱、慈祥

  活动准备

  字卡 、板书 、教材

  活动流程

  1、聊天:我们去了古塔公园,小朋友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春天里动物、植物的变化,用完整话讲给大家听,好吗?(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历)

  2、教师指导幼儿有序叙述,并引导孩子用形容词描述,使语言更生动。“如绿绿的草、红红的花······”(仿词说话,可以从短文中找相应的词汇)

  3、出示短文:《春的联想》,让幼儿找一找短文中认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复习颜色、图形,找认识的字,激发识字兴趣。)

  4、听教师范读短文。(帮助幼儿记忆短文内容)

  5、游戏:“唱反调”,随师读短文,熟悉短文内容。

  6、配乐短文朗诵《春的联想》。游戏:“夺红旗”,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送幼儿进行美文美读,看谁读得动听,先夺到红旗的组胜利。

  7、游戏“找朋友(拼音与字相连)、捉迷藏”,识字:“美丽、活泼、可爱、慈祥”。了解词的用法:“美丽、活泼、可爱”多用于形容年龄小的人,“慈祥”形容年龄大的人。

  8、知识点解析:找一找短文中的反义词:“冷清——热闹 、冷冷清清——热热闹闹”。分析短文:(1)文中说春天是什么?(渗透比喻用法)(2)短文中描写春天的画面有哪些?

  9、游戏“照相”、“小孩真爱玩” ,“灰狼与天使”再次进行识字练习

  10、“接龙”游戏,以组为单位,每人有感情地读一句。

  11、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短文《春的联想》。(培养阅读习惯和手指点读能力。)

  活动延伸

  说一说春天的变化,用笔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3-3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10-19

【经典】语文教案10-14

[精选]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精选)10-16

语文教案【经典】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