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2 08:54:36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优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优选5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白醋、食用碱,热水。

  带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垢

  1.幼儿观察玻璃瓶内的茶垢,认识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没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师分别将两个瓶内倒入白水,请幼儿观察水的清晰度。

  3.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请幼儿想一想,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2.教师讲解水垢的危害

  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

  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

  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除垢

  1.认识食用碱

  幼儿观察,白色、粉状的食用碱。

  2.将食用碱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开水,摇晃瓶子。

  请幼儿观察瓶壁发生的变化。

  3.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4.教师小结:碱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

  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5.知道除了用碱面,还可以用白醋或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的'颜色

  2、红、黄、绿小鱼若干。

  活动过程:

  —、找相同的颜色

  1、听音乐开火车进教室。

  2、师生问候:挨个抱着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3、出示课件

  请小朋友找出相同的颜色。

  二、认识红、黄、绿

  1、音乐游戏:《好看的颜色在这里》

  今天的小猫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几种颜色?

  (红、黄、绿)

  2、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

  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三、教师带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

  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活动结束

  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图形找朋友》、正方体、长方体、九宫格操作板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由形到体的变化过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们被大风吹散了,需要它们团结起来。请你帮助图形朋友,让它们手拉手,肩并肩,紧紧靠在一起,试试会变成什么?

  小结:6个正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探索,得出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的'特征。

  提问:你觉得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吗?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3.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长方体的组成

  (1)正方体的朋友,需要找到6个密码才能出现。请你记住九宫格里闪动的图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码。

  (2)提问:密码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图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请你们拼出新朋友。

  (3)认识新朋友---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的身体里藏着哪些图形?

  小结: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是长方体。

  (4)认识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有一个朋友也要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它吗?它的身体里藏着什么图形?也请它们排排队。数数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小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4.游戏《送朋友回家》,巩固认识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

  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请按照地图上的位置帮它们找到家。(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将各种形、体摆放在幼儿操作板上)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准备

  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活动一:你听到了吗?

  1、准备实验材料:课桌

  2、注意事项: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3、提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合作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

  三、活动二:水能传声吗?

  1、提出问题: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

  2、实验:

  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实验

  全班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3、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4、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4 物体传声

  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海绵若干,记录表,海绵制品,非海绵制品,颜料水。

  活动过程:

  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2、动画片里有谁呀?(海绵宝宝)

  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你是怎么想的?

  2、预测记录:如果你认为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请将苹果贴在有笑脸的.纸上,如果你认为不能变回笑脸的请将苹果贴在画有哭脸的纸上。

  提问:我们来数一数觉得可以回复原状的朋友有几个?认为不可以的有几个?

  3、操作验证:

  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用捏、卷、扭、弯等各种方法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操作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得?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4、交流分享

  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

  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

  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

  四、联系生活,寻找海绵制品

  1、认识物品:王老师带你们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东西?

  2、海里寻宝:请你们每个人到海里寻找一件有海绵的东西,然后带着它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来,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

  3、验证宝物:我们来看看,你们找到的是海绵制品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海绵宝宝的本领可真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10-07

(经典)科学教案10-24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