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5 12:01:1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优选(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用“有人……有人……”写一句话。

  1)读例句,说说人们在湖边干什么。

  2)想想在什么时候,人们会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3)先指名说,评议。然后独立写一写,写后自己读一读。

  2、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第3、5两题。

  3、完成同步练习上的一些作业。

  打卷柳叶多干净

  低头小花多精神

  煮熟小鱼多高兴

  烤热湖水像镜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通讯的特点

  2.说明文和记叙文作比较

  教学方法:

  注意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和交叉。

  从本文写作目的,记叙的完整性与比重,描写的程度等方面同第一课作比较;将本文某些代表性段落改写成说明文,达到更鲜明直接的'比较目的,对于交叉,可重点分析几个代表性段落,摘取说明部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思考题

  (1)本文里有哪些记叙成分?

  (2)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的不同表现在哪?

  生词注意

  匝道(zā) 翌日(yì) 迥导(jiǒng) 鸟瞰(kàn) 湍急(tuān)

  老妪(yù) 并行不悖(bèi) 疏浚(jùn) 矗立(chù)

  徜徉(dnáng)(yáng) 茴蓿(mù)(xu) 豁亮(huò)

  俨然(yǎn) 姹紫嫣红(chà)(yān) 惬意(qiè)

  栓塞(shuān)(sè) 偃旗息鼓(yǎn)

  文学常识:通讯是新闻体裁,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必须真实、详细、生动、文学色彩较浅。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通讯,它报道了北京立交桥的修建和建成后的情景,在给本文划分段落时,我们要思考以下问题:

  (1)“立交桥”这个名词最先出现于哪一节?(3节)

  (2)课文介绍立交桥时,先用什么顺序?从第几段起改换了记述顺序?(先以时间为顺序,从10节后改成空间顺序)

  (4)从哪段开始是回顾立交桥出现之前的情景?(15节)

  (3)哪些段落是带总结性的段落?

  (8节,从时间上总括上面几段,介绍建桥速度和数量,9节、14节,从空间上总括,介绍立交桥的造型姿态)

  (5)从第几段开始又说起立交桥了?(17节)

  弄清了上面几个问题,我们就给课文找出了几个分界处,那就是:2、3节之间;8、9节之间;14、15节之间;16、17节之间。

  是不是就应当以这四个分界处将课文分为五部分?若不是该如何合并划分呢?(见书)

  (一)十年中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

  (二)北京立交桥的多姿多彩。

  (三)北京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设计理念

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对话促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石、棵、什、时、就、王、力、不、讲、还、出、牙”12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课前准备

  师:制作幻灯片;生:询问大人,查一查资料(关于蔬菜、庄稼、水果,在一般情况下,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笑”

  (通过师生相互送微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孩子们,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老师,现在我是怎样的表情?(教师做笑的表情),是啊,因为你们个个坐得端正,我很高兴,所以把微笑送给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把微笑送给老师呀?(愿意)笑一个给老师看一看。(生笑),你们太可爱了。

  2、孩子们,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笑了,你们笑了,连石榴也笑了。读课题:15石榴笑了(A注意读准翘舌音和轻声音节;找准关键词读:什么笑了?石榴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质疑“笑”

  (教学生学会质疑的良好习惯)

  1、我们都说,聪明的孩子们最喜欢提问题了,读了课题,聪明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吗?

  (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过渡:简直太棒了,下子就提这么多的问题,表扬他。其实呀,这些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里等着我们呢,请孩子们打开P110去读课文,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谁字音)

  3、因为大家读书很大声,生字宝宝也笑了,竟跑到了屏幕上,,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幻灯片1(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全体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笑”

  (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师生互动对话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强化语感。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并生成发展。)

  过渡:请你仔细观察课文的第一幅图,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你的发现。(相机抽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抽一生读---师指导按节奏读全体读)

  出示幻灯片2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

  出示幻灯片3 换词练习:树上挂满了石榴。还可以这样说:树上结满了石榴。

  2、你明白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理解‘笑’—成熟的意思”

  3、出示幻灯片4: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

  仿说句子:我一进教室,就拿书出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聪明的力力很认真地听了妈妈的话,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全体读第二自然段)

  2、问:力力是怎样想的?

  3、抽一生回答(石榴什么时候笑呢?我逗逗它,它会不会笑呢?)

  4、谁能读出问号的语气来?(相机抽两生读---全体读)

  5、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的?结果石榴笑了吗?(相机板书:力力 逗 不笑)

  6、分男女读(男当力力,女当石榴)

  7、从刚才的朗读,你认为力力是个怎样的孩子?(幼稚可爱的孩子)

  8、指导朗读(出示幻灯片5)读出幼稚可爱的孩子。(重读“唱歌”“跳舞”“讲笑话”“还是不笑”)

  A、抽生读;B、全体读

  过渡:这时力力没有其他办法,好心的秋风姐姐来帮忙了?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认真倾听教师读“呼”后面的破折号,注意长句的停顿)

  2、相机抽两生回答亲读(呼----呼---呼秋风来了;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

  3、抽生读----1、2大组读第一句,3、4大组读第二句。

  4、教师又范读(请你一边听,一边观察教师的表情,说说教师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5、抽一生回答(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

  6、因为我喜欢力力,感谢秋风姐姐,石榴笑了,我也就笑了,我看看,你笑了吗?(个个笑得多灿烂呀)请你们也用高兴的语气又面带微笑来读读这一段。

  7、全体朗读

  8、理解“秋风来了”---秋天到了。(相机板书秋风 来笑了)

  9、文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好,好像人在笑一样,你认为是哪个词?(咧),请做“咧开嘴”的动作。

  10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会笑呢?(因为石榴是在秋天成熟的,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听到了秋风吹的声音,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听到还些声音?(生说)

  11、课间操(全体起立,边说做动作)

  五、知识拓展,升华“笑”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良好课外求知的习惯。)

  1、在课前我们提出了不懂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读书学习,现在你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出示(出示幻灯片6)

  A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B在一般情况下,蔬菜、庄稼、水果,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相机告诉学生,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东西通过催熟,冷藏,成熟期已不受季节限制了。)

  2、全体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理解“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c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D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练习强化: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完成练习,强化任务的完成。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当小导游,明白导游的责职。

  2、用词要优美,有条理,介绍要吸引旅客,培养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联系实际,谈导游的责任:旅游的向导。

  二、学习例文,明确要求:

  1、读文同桌交流,明确要求:,讲景点,说清来历及旅游注意点。

  2、用词要优美,有条理,介绍要吸引顾客,

  三、分项训练:

  1、开场白作,的.到来表示欢迎,如:“欢到××来旅游。首先我们认识一下,我姓沈,大家可以叫我小沈,也可叫我沈导,这几天由我服务。如有什么意见,随时可向我提出,尽量保证大家满意。”以此融洽与旅客的感情。

  2、景点介绍。首先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景点,然后说这景点有什么特点,讲它的来历,引古咏诗,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要说清游览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作东方明珠塔的景点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塔共高468米,高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这是上海改革开放的产物,这座塔由塔和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等大小不等的钢质球体组成。塔座是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和2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商场。下球体是直径50米的球体,下层是观光廊,在那儿你

  们可以看到上海的全貌。假如晚上来,那景色会更美。上面各层安装了先进的娱乐设施享用。大家等会随我乘电梯上下球体观不。电梯以每秒7米的速度上升,大家感到不舒服的感觉,只要咽口水就会好的。”

  3、注意点:⑴介绍要具体、详细,数据要正确。⑵要穿插故事、传说,增加讲述的趣味性,吸引游客。

  四、结合课文,介绍长江。

  ⒈小组讨论,选点定内容。

  ⒉学习介绍,选取好代表。

  ⒊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五、课外作业:选个家乡景点作一次导游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要求1、认读11个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用具

  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南沙群岛的有关知识。

  二、由原题《生命禁区的太阳花》做引导

  1、什么是生命的禁区?文中指哪儿为生命的禁区?为什么称这里为生命的禁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太阳花在北方称为什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指名简单介绍)

  3、为什么南沙战士回把这种不起眼的太阳花定为南沙礁花?(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章内涵。

  1、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我们的守礁官兵数星、望月、听涛、思乡。即使再艰苦他们没有忘记祖国人民的重托。文中战士们的哪些生活片段让你深受感动,找出这些生活片段,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汇报A、缺淡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

  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岛才能变绿;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为此,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想方设法的储水。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亲人却是无比的慷慨。

  从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战士们对祖国亲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你的感受。

  (给病人治病、帮助修整渔船、送300千克的水)

  这300千克的水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包蕴着什么?

  3、祖国人民也一直关心着南沙守礁战士,一个6岁的小女孩知道南沙缺水,寄给了南沙守礁部队一幅画,这位共和国未来的接班人,用她那充满稚气的'画袒露着自己的心声:——齐读14自然段

  小女孩想表达什么样的心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每当看这幅画时,心中的情感总如大海的波涛,他在给小女孩的回信中写到:齐读(谢谢——幸福)

  这几句表达了守礁战士怎样的心声?(谈感受)复备课

  四、扩展练习: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战士,你想对祖国的人民说些什么?

  2、如果你想给南沙的战士写一封信,你最想说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将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战士,你又想说些什么?

  4、如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诱、舔”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蚂蚁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蚂蚁的样子或蚂蚁的'一次活动说一说?(课件出示1)成群的蚂蚁、蚂蚁觅食等图片。

  2、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课件出示2)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一块奶酪)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课件出示3新词:)

  宣布处罚诱人舔一下强大犯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到

  开火车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纠正:

  注意:翘舌音“处”,前鼻音“舔、犯、禁”,后鼻音“强”。

  另外,注意多音字“处”,在本文中读“chǔ”,组词为“处罚”,还有一个读音是“chù”,组词是“到处”。多音字“稍”,在本文中读“shào”,组词为“稍息”,还有一个读音是“shāo”,组词是“稍微”。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4)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稍:shāoshào处:chùchǔ

  (这双鞋子有点小,稍()微再大一些就好了。

  (体育课上,老师喊口令:“稍()息,立正1

  ③犯了错就该受到处()罚。

  ④这里到处()是石头。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5生字)宣处诱舔强犯禁稍豫跺聚

  形声字结构特点:“诱、豫、跺、舔”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

  熟字比较法:外—处,范一犯。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5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