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6 09:46:1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5篇(通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5篇(通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假期的时候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2、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旅游,还把自己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物画了下来。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

  (CAI:四副图——定格)

  他画了些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想去这些地方玩玩、看看吗?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6里面。(板书:贴识字6)咱们把识字6的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就出发去这些地方。

  二、初读词串

  1、快快翻开书,开始读吧!把生字多读两遍。

  2、读得多认真哪!我们来听听生字都读准了吗?(出示生字卡)

  都读准了,词儿一定也能读准!大家在小组内读读吧!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组仔细听,他们词儿读准了吗?

  4、词儿也读准了,词串连起来会读吗?自己试试,要和以前一样,注意词之间要停顿。

  5、读好了,咱们男女生来个小比赛好吗?男生推荐一个代表,女生推荐一个,比比谁读的准。你们说,怎么比?(CAI:韵文)

  读的怎么样?

  6、还想比赛吗?这次男生一起来,女生一起来,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三、读好词串

  (一)大家读的都不错!好,现在咱们说走就走!(CAI:小火车)瞧,咱们的“神州行”小火车都开来了!小火车会载我们去哪些地方玩呢?大家先听一听——(CAI:配乐范文录音)

  知道了吗?

  原来我们要到塞北、江南、海南、高原(齐读)这些地方去旅游。

  (二)你最想去哪儿呢?

  那咱们就出发吧!做好准备,小火车就要开了!(CAI:歌曲《小火车》)

  (三)哎呀,火车到了你最想到的地方,快下车吧!

  赶快把写那个地方的词串好好读读,呆会儿给我们介绍介绍那儿有什么?

  读好了吗?快给同桌的`小伙伴介绍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四)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骏马秋风塞北

  (1)塞北有什么吸引你?

  (2)你知道“塞北”指哪儿吗?有同学知道吗?

  (3)塞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CAI:塞北风光)

  (4)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大家也被塞北吸引住了,我相信这个词串一定能读的很好!谁想试试?

  我发现一个小秘密,好多男生都喜欢塞北,你们一块儿读读吧!

  *杏花春雨江南

  (1)喜欢江南?介绍介绍?

  (2)(CAI:图)瞧,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

  (3)我们还知道江南的什么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很喜欢江南,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来欣赏欣赏——(CAI:忆江南)

  (4)想说什么?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还有喜欢江南的吗?我们大家一齐读

  *椰树骄阳海岛

  (1)对海岛感兴趣?谈谈

  (3)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CAI:海南风光)

  (4)看来,你们的心被海南深深吸引了!谁想读?指名读——想去海南的都来读读!

  *牦牛冰雪高原

  (1)喜欢高原?说说

  (2)了解牦牛吗?(看图)师简介:牦牛全身长着长长的毛,生活在冰雪覆盖的高原地区,是那儿人们耕地和运输的好帮手。

  (3)牦牛不怕寒冷可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好吗?

  (五)刚才,咱们来到祖国的不同地方欣赏到了不同的美。咱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咱们沐浴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让咱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咱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喜欢这篇词串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词串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

  准备(配乐)——指名展示——都这么喜欢,那就一起来吧!

  (六)看你们读得这么好,相信这次旅行大家一定玩的很开心,对吗?其实我们家乡常熟也是个美丽的地方,非常有特色!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也用词串的方式向外地的游客介绍介绍我们常熟,是吗?好好想想,咱们常熟有什么特色啊?——同位互想说说,看谁说出了常熟的特色!——谁给外地的旅客介绍?

  (虞山、方塔、大闸蟹)(尚湖、剑门、言子墓)

  (七)看,大家刚才介绍的时候,一个个都那么自豪!我想,外地的游客听了我们的介绍,一定恨不得马上到常熟来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藏起了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 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查找丰富的图片,给学生展示一个直观的清晰印象。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讲解

  学生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多媒体使用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作者的观察点和观察顺序,直观地欣赏到梅雨潭的美。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才能主动而愉快的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句练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对句练习。我说上句,你们按照对句的一般要求,对出下句。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 (生: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2、大家的对句中,都有一个什么字?二者的绿有区别吗?

  3、对,一个“绿”字就现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欢“绿”,朱自清更喜欢“绿”,朱自清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绿的丰韵!(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⑴要认的字中,侧重读准字音,要重点认记:“镶、踞、薄、绺、棱、倏”这几个字的字音

  ⑵“翼”字比较复杂,要运用拆解式的记忆方法来识记,效果能够更好一些。

  ⑶“薄”是多音字,要讲清楚不同的读音和意义,使学生在以后遇到时能正确地读出来。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同学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第一段写梅雨潭形成的原因,作者在山边感知到的梅雨瀑的声形。

  (2)第二段写梅雨亭。

  (3)第三段是作者对梅雨瀑观察联想后,用比喻词句描绘出的一幅梅雨瀑的生动画面。

  2、说一说哪里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全体学生作业:

  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优等生作业:

  在书上做批注来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3-2 梅雨潭

  梅雨潭 低矮 呈现 双翼 薄片

  一幅画 棱角 撞击 粉碎 锯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中国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评析:通过复习和回忆将两个课时很好的进行了衔接。]

  (二)理解课文

  讲读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配合音乐和画面]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倾泻、裸露、珠光玉彩

  [评析: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中感受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创造性的朗读活动中升华情感并适时配合音乐与画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评析:因为有了前面对戈壁滩的介绍的铺垫学生便可以在此时更好的将内心的理解外化,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

  (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讲读4、5、6自然段。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

  (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

  (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评析:目的是让学生在关注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飞跃。]

  讲读第7、8自然段。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评析:内心体会情感目的是让学生以语言为基点发挥想象的空间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方式大胆的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会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4、自由轻声读第8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的?

  5、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6、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7、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精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朗读第二段。

  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得“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宝石”的盛誉?

  3、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

  4、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看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5、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苦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

  (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6、齐读第三段。

  [评析:在充分理解文本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验,将理解融入到有感情的朗读中。]

  (三)感悟全文

  1、练习复述课文,[评析:复述时,提醒学生注意,可以不用书中的原词,但是情节不能丢,重点词要用上。]

  2、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