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09:25:5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化食品和糖类的大量摄入,导致孩子们出现龋齿的状况大大提高。日常生活中我们开始难得看见孩子们露着白净整齐的牙齿了,个个或多或少都有龋齿,而且有的孩子经常闹牙疼。因此有必要让孩子们对“如何保护牙齿”、“怎样预防龋齿”、“当牙齿出现问题时该如何处理”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如何让孩子科学理解这些内容呢?刚好我园旁边有很多牙科医院,于是我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教育契机,带领孩子走进了中医院牙科医院,一起去了解保护牙齿的秘密。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牙科医生的工作,以及引起龋齿的原因。

  2、养成从小保护牙齿的好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活动准备:

  1、联系中医院牙科病房,设计相关的参观路线

  2、与医生沟通有关的.口腔知识。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参观牙科医院,引出课题。

  提出参观牙科医院的任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参观牙科医院,了解牙科医院的设置和医生的工作。

  1、认识牙科医生,了解牙科医生的工作:主要是处理拔牙、补牙、镶牙、洗牙、美白、正畸、修复等各类口腔齿科问题。

  2、参观诊所,了解牙科医院各诊疗室:如诊疗区、候诊区、消毒室、放射室、技工室等

  3.介绍治疗牙齿的机器和工具,并做相关的演示。

  由牙科医生介绍治疗牙齿的各种机器和常见工具。

  三医生讲解孩子的换牙期以及引起牙齿龋齿的原因。

  1、什么是孩子的换牙期?

  医:我们小朋友一般是20颗牙齿左右。小宝宝生出来后,慢地长出了乳牙,到了六七就开始换牙了,新牙就是恒牙,要用一辈子的,我们要好好保护牙齿。

  2、引起牙齿龋齿的原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过渡的吃甜食。

  四怎样保护牙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1、怎样保护牙齿?

  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医生利用牙刷和牙齿模型,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

  3、互动:和幼儿一起来学习刷牙的方法。

  4、告别医院,感谢牙科医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牙科医院,知道了引起龋齿的原因,那么今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学会用正确方法刷牙,来保护我们的牙齿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有趣的喷泉

  教学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 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 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班幼儿喜欢将纸、布等物品放在水中玩耍,有一些幼儿发现了纸、布能吸水,但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概念。

  随着“创新”教育观念的更新,我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设计了这样一节“美丽的睡莲”的一课,在活动中,我始终把幼儿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上,在不断的操作材料,反复实验中,让幼儿去了解,发现纸的吸水特点,感知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每一次小街,都是幼儿自己总结后,我再进行归纳,打破了以往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

  希望能将新的观念带到每次活动中!

  一、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美丽的睡莲》

  二、活动目的:

  1、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观察中,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张吸水性不同。

  2、教幼儿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纸折睡莲若干、碟机、碟片、盆7个

  报纸、腊光纸、彩纸、牛皮纸、白板纸各若干

  记录卡幼儿人手一分、笔若干

  四、活动进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纸的吸水性

  1、幼儿将各种质地的纸放入水中观察,了解纸的吸水特点。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纸能吸水

  <二>看“睡莲”碟片,引起幼儿兴趣

  a、今天老师带了一段很美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

  b、提问:“刚才,碟片里有什么?”

  <三>初步实验,进一步了解纸有吸水性

  a、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朵睡莲,看看它是什么做的?

  b、把它拿起来放在桌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c、想想,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有什么变化?

  d、试一试吧

  e、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它在桌上不开,放在水里会开?

  f、幼儿讨论,教师小结,纸能吸水

  <四>分组实验,了解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a、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纸有什么不同?

  b、大家听口令,同时将不同水联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现象?

  c、提问:看到了什么?它们是同时开放的吗?为什么有的先开,有的后开?(幼儿讨论后回答)

  d、小结:这五种纸厚薄不同,软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们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学做记录

  a、再次实验,把结果记在心里,再写到卡片上。

  b、验证结果

  <六>延伸

  生活中,还有什么能吸水?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9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