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2 07:48:0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3篇(优秀)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3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故乡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出示电影片段)

  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容要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老师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抗战时期,地点——芦花村,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变得更完整了。)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检查掌握情况。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2)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

  (2)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揪、拧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让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

  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意语言流畅,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的精神品质。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按顺序概括小标题,并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分析小英雄雨来这个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研读重要片段、重点词句。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的感悟与探讨,让学生在感受雨来人物品质的同时也进行着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⑴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⑵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⑴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⑵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