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

时间:2023-09-12 07:17:38 教案 我要投稿

题西林壁教案模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西林壁教案模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西林壁教案模板范文

  一、谈话与导入

  1、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2、老师板书:

  庐山。

  学生跟读两遍。

  3、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4、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5、小组交流观后的感受。

  6、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学与感知

  1、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西林寺的图片和《题西林壁》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4、教音:

  岭(lǐng)峰(fēng)不识(bù shí)只缘(zhǐ yuán)

  5、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6、认识“缘”字:

  ⑴请学生自己通过部首查字典来认识该字。

  ⑵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部首,再查画。第四笔是,名称是,第五笔是,名称是。

  ⑶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顺序,学生再跟写一遍。

  ⑷学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7、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8、学生练习后,小组比赛读。

  9、请学生把全诗分成两部分,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⑴齐读一、二句诗。

  ⑵自查字典,理解“岭”“峰”的意思。

  ⑶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峰:)

  ⑷说说“岭”“峰”的区别。

  ⑸小组讨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

  ⑹继续讨论:

  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观看庐山的?

  ⑺体会“横看”“侧”“远近高低”的意思。

  ⑻配合相应的风景图片,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从上往下看,庐山是;从远处看庐山,像;从近处看庐山,像;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

  ⑼在小组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学习第二部分:

  ⑴自读。

  ⑵同座讨论,完成填空:

  ①是因为。

  ②因为,所以。

  ③所以。

  ④之所以,是因为。

  ⑶指名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来说。

  ⑷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⑸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⑹质疑。

  四、朗读与背诵

  1、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感情。

  2、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后评价。

  3、提供四段背景音乐:

  ⑴古琴曲《高山流水》;

  ⑵古筝曲《渔舟唱晚》;

  ⑶二胡曲《二泉映月》;

  ⑷江南丝竹《茉莉花》),学生自主选择音乐,配乐朗读。

  4、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诗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曲调唱出来。

  五、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4、介绍有关庐山的诗: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庐山诗》。

【题西林壁教案】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教案12-14

题西林壁教案11-07

题西林壁教案范文07-14

题西林壁教案15篇02-15

《题西林壁》教案(15篇)03-13

题西林壁教案(15篇)03-01

《题西林壁》教案15篇03-01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01-08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03-03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