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01 07:11:3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4篇(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4篇(优秀)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想故事内容,学习用"……突然……"的句式表达画面……

  2.理解"突然"的意思,体验"突然"的趣味,尝试进行故事续编。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重点:学习用重复的句式表达画面的内容,并能大胆猜想故事发展

  难点:理解"突然"的意思,尝试讨论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突然》ppt

  活动过程:

  一、抛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朱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吗?你们知道"突然"是什么意思?

  2、"突然"是不是这意思呢?老师找了一个故事,我们去故事里找答案吧。

  二、阅读猜测,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1:你看到了什么?哦!看到了一只蜘蛛,那它在干什么呢?蜘蛛荡着秋千,它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也来和小蜘蛛一起荡秋千吧。

  2.一只小蜘蛛正吊在树枝上荡秋千,荡呀荡呀,突然--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引导幼儿猜测,教师做适当的回应。

  3.出示图片2:看,这只蜘蛛到底怎么样啦?那公鸡是怎么吃到它的呢?嗯,一只公鸡跳起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4.现在公鸡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它带着快乐的心情会去干什么呢?

  5.出示图片3:公鸡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小朋友学公鸡唱歌)公鸡高兴的站在草垛上唱歌,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图片4)怎么啦?对,一只狐狸扑过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6.出示图片5、6:狐狸啊,吃的饱饱的,觉得口渴了,然后去干什么啦?去了湖边喝水。我们来学学狐狸喝水的样子。(教师讲述:狐狸正在湖边喝水)突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谁来说说?突然--一只狮子窜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7、出示图片7:后来,狮子吃了狐狸之后在干什么?

  8、一只狮子在灌木丛中撒尿,突然--(出示图片8)谁能用突然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一只霸王龙冲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9、完整欣赏讲述故事图片1--810、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三、续编故事,激发想象

  1.出示图片10:这只霸王龙吃了一只大狮子,霸王龙会去干什么呢?吃饱了的霸王龙正躺在太阳底下休息呢……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出示图片11)

  2.幼儿自由讨论,续编故事

  四、欣赏原创,自然结束

  1.出示图片12:咦?发生了什么事?

  2.一条毛毛虫钻进了它的鼻孔,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3.突然--啊……嚏……(教师演示课件13),谁来说一说?

  4.集体表述画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霸王龙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把蜘蛛、公鸡、狐狸、狮子全部都喷出来了。

  五、联系生活,说说"突然"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突然》。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突然"什么意思了吗?

  2、故事中发生了很多突然的事,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

  3、出示图片13、14、15:图片中小女孩在干什么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之后两幅幼儿看图讲述。

  4、你能用突然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吗?

  活动反思

  一、激趣引入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儿童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下去,我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边读边找答案,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三、在表演中体验、感悟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教学“冬眠”时,我请小朋友上来扮演青蛙,表演青蛙和小蚂蚁的对话。通过小朋友的表演、评价,知道了青蛙冬眠时应该是不动的,因为青蛙冬眠是不吃不动的。如果能让学生表演一下青蛙冬眠的动作就更加深了对“冬眠”这个词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2、师幼讨论:谁能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6组答案中,那两组是相像的?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活动反思:

  《分铅笔》是让幼儿"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能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标记"。在上一次幼儿学习6的组成时,已做过"找出相像的两组作上标记",因此,幼儿结合7的分合,很快地就完成了作标记的任务,但有部分幼儿给三组相像的数做的都是同一个标记,经过引导幼儿马上明白并进行了修改。在第二环节分铅笔并记录时,我强调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准",并让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我的本意是希望幼儿能从相像的二组数字中受到启发,能从一组分合数字中推导出另一组,这样的话,7的分合共有6种分法,只要分三次,就能得出6种结果了。从幼儿交流的情况来看,所有幼儿都运用了数字变大变小的规律进行有序记录的方式,说明幼儿已很好地掌握了数字渐变的规律,这和前几次活动一直在强调"有序"记录,发现记录中的秘密分不开的。在幼儿交流结束后,我展示了一组运用交换数字的方式进行快速记录的方法,给下次活动留下了伏笔。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程】。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精选)08-19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04-01

(精选)大班教案07-28

大班教案【精选】08-06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7-23

[经典]大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