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8 08:43:4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小学数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64平方分米。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馈练习: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学生交流练习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拓展练习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六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略)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引入课题。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谈感受与收获,引出并板书课题:辨认方向。

  二、调动原有经验,感知现实中的新方向。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辨认吗?如果到了一个新环境,你怎样辨认这些方向?(观察太阳、树木、利用指南针……)

  (二)、探究新知。

  1、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果有学生说出南东、北东、南西、北西,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对应板书。

  2、借助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统一对方向的描述性词语。

  3、活动体验一:让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指一指东南方向,并思考:为什么把这个方向称之为东南呢?

  学生可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总结:东方与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

  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

  (三)、深化体验。

  1、活动体验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汇报。

  2、活动体验三:指名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甲在学生乙的什么方向?学生乙在学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思考讨论交流:同是两位同学,但对他们位置的描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方向的相对性。

  二、生活经验升华,探究地图新方向。

  (一)、复习。

  教师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谁能在老师的方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名板演。总结强调:方向板上的方向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方向板上标出其余四个方向。学生可小组交流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汇报总结,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2、出示课本第22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借助方向板辨认并口述各种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完成“认一认”。

  3、深化感知。说一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

  三、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1题。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向北的方向标,然后进行辨识方向的训练。

  2、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2和5倍数的特征》,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对因数和倍数并不陌生,而且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认识奇数、偶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谈话法,兴趣法和自学辅导法。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法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让学生们在百数表中圈出2和5的倍数让他们自己归纳

  总结

  找到规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游戏导入”,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巩固提高”,第四部分“总结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

  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3.图3: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

  2.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办法?

  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

  3.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打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相同)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

  四、课堂总结,引导实践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小学郭丽萍

  3.4.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3-1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06-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