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19 07:25:03 教案 我要投稿

【荐】中班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荐】中班教案3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2.乐意操作,大胆尝试,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每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图操作板每人一块。每组一份固体胶或者浆糊。幼儿画册》(第3册第47页及硬卡纸)

  知识准备:幼儿对于三角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能利用三角形进行拼图,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想不想来看看?

  2.出示一张房子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有什么组成的?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谁愿意来试试看的?

  二、感知三角形与其他的拼合关系。

  师:观察这两幅画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4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拼图时三角形代替了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学习按范例板拼图形。

  1.出示一张三角形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有几个三角形拼成的呢?数数看。

  2.出示另外范例板,请幼儿按范例板拼出图形。

  师:这还有一张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3. 师:这里还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看是有几个三角形组成的。

  四、游戏:“三角拼图”。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范例板,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它们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请你们选一个喜欢的范例板用三角形把它拼出来吧!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

  用三角形拼图,老师这边还有很多的材料,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去拼拼自己喜欢的图片哦。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三角拼图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百科: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幼儿有策略、有规划地解决问题,在规定的材料内,尽可能多的探索不直接用手运球的方法。

  2.幼儿尝试运用简单符号“√”或“×”填写记录卡,培养幼儿有计划地完成实验。

  3.提高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乒乓球、记录卡、纸杯、铅丝、铅笔、吸管、橡皮泥、报纸。

  活动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设想提出问题

  1.出示乒乓球,提出问题:怎样不移动篮子又不直接用手碰到乒乓球,把球从这个篮子运到另一个篮子里呢?想想可以请什么东西来帮忙呢?

  幼1:可以用嘴巴咬。

  幼2:可以用杯子舀过去。

  幼3:可以用勺子。

  (评析:导入环节简单明了,提出问题,并进一步问:可以请什么东西帮忙,引导幼儿在不直接用手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工具。唤起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他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除了可以利用身体的其他部分,还可以借助其他辅助工具。)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材料: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觉得它们可以用来运球吗?

  幼儿:我觉得有些行,有些不行。

  (评析:出示记录卡的时候,可结合实物一起出示,这样可给幼儿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后面的操作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我的猜想”一栏。

  教师简单说明记录要求:如果你觉得可以,请在材料旁边一栏打上“√”;如果觉得不行,请打上“×”。

  (评析:记录的形式帮助了幼儿汇总自己的思维方法,这对幼儿科学的素养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单独记录的形式接触还较少,因此在记录前,需要教师作出简要说明,并作适当示范。)

  4.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师: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运球,哪些不可以呢?

  幼1:我觉得纸杯行,其余的不行。

  幼2:我觉得纸杯、吸管、橡皮泥可以,别的材料不可以。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测,可以说,幼儿的经验各不相同,预想的运球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幼儿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猜想的科学态度尽情发挥。)

  (二)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实验操作。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结果一栏记录。

  教师说明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谁的猜想是对的呢?我们只有自己去实验一下,带上你们的记录卡,可以先根据记录表上的材料去找一找,试一试,如果你找的.材料可以运球,请在实验结果一栏打上“√”;如果不行,就打“×”。

  (评析:教师再次提出记录要求,是对幼儿实验之前的一个提醒,这样幼儿就能带着目标去操作。避免了幼儿的兴趣点快速转移到操作活动上,而将操作记录遗忘的情况发生。)

  2.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实验完的材料及时放回原处,再选择别的材料,并强调不能直接用手碰球。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工具,他们大胆地探索着,手脑并用,小心地尝试着一个又一个方法运球的方法,思维异常活跃。)

  3.实验结束,幼儿整理实验材料。

  4.交流实验情况。

  (1)幼儿与客人老师或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2)集体交流,教师提问:你用了哪些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评析: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自己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并上台演示操作方法,更加体现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自主性。)

  (3)总结幼儿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请其他幼儿帮助解决。

  师:这个小朋友觉得铅丝不能用来运球,你能来帮助他吗?

  幼儿:可以先把铅丝卷一卷,做成勺子的形状就可以了。

  (评析:能力强的幼儿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又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广。)

  (4)引导幼儿发现

  A:同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

  B:两个材料可协作运球。

  C: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运球。

  (三)观看图片,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1.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拓展幼儿思维。

  (1) 师:在我们生活中,科学家们发明了许多不直接用手运东西的工具。

  (2)依次出示簸箕、推车、铲车、吊车等图片。

  师:这些工具是怎样运东西的呢?

  幼1:有了簸箕,很容易就把垃圾装进去了。

  幼2:把小宝宝放在车子里,妈妈推着就能带他出去玩了。

  幼3:工人叔叔只要在车里操作按纽,就能挖泥土了。

  幼4:大吊车的手能抓起很重的东西。

  (评析:从科学小实验,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幼儿对不直接用手就能运东西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2.谈话,初步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因为有了那么多不直接用手就能运东西的工具,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了,小朋友们只要认真学本领,相信你们长大后会发明更多能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工具。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更多的运球方法。(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陈季梅)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2.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3.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感受过年的欢乐。

  4.参与节日游戏。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活动准备:课件、剪刀、纸、红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歌曲表演《新年好》

  二、基本部分:

  1.你们过年的时候都干些什么?

  2.了解过年的习俗和由来。

  我们过新年时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年夜饭、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贺卡、贴春联、贴福字、大人给小孩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3.教师提问:“那人们过新年时为什么要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欣赏故事《年兽来了》。

  (1)年兽最怕什么呢?

  (2)年兽最怕三种东西:光、声响,还有红色。所以人们为了吓走年兽,常用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等方式来过年,见面时,还彼此说“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5.分组过新年,感受过年的欢乐。

  “过年真开心,你们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课件)那我们就挑选你喜欢的方式来过年吧。”

  第一组:互相拜年。

  第二组:包饺子。

  第三组:剪窗花。

  第四组:拼年画。

  三、结束活动,分享过年的喜悦。

  过完年,我们小朋友就长大了一岁,那我们就不但要团结同伴,还要尊敬父母和老师,孝敬老人。

  小百科:年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据说这一习俗在明代就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精选]08-09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7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7-25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02-27

【精选】中班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