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4 10:46:3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时间简史》是许多孩子听说却不曾读过的书,霍金是孩子们听说却并不了解的人。那张“龇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们对于霍金的全部认识。《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一、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激发交际欲望。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关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学着帮父母做家务,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向我诉说了他的烦心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你们先猜一猜会有什么烦心事呢?

  2、揭开谜底,引出交际话题。

  (1)教师读这封信,揭开烦心事到底是什么?

  (2)寻找有类似苦恼的同学。

  (3)揭示交际话题:出主意,想办法。

  3、引导交际主题,开展讨论交流。

  (1)找根源:说说父母为什么不让这些同学做家务?

  (2)出主意:怎样才能说服父母?为什么?

  (3)想办法: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

  4、分角色表演,评价激励。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选出代表上台表演,评价激励。

  二、识字交流,擂台赛。

  1、拿出自己的汉字积累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赛。评选一名在看电视时认识汉字最多的同学。

  2、每组优胜者再比赛,选出第二期擂主。颁发小博士帽。

  3、布置下一期擂台赛内容:看谁积累的食品商标最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孩子们,猜猜它是什么呀?(风)

  2、真聪明,那你知道风有什么用处吗?(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3、揭题:今天我们请来的新朋友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出示图片)——风娃娃。(板书课题)

  4、读题目:你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

  5、过度:这几天,风娃娃碰到了一件烦心的事,这不,它写信向我们求助来了。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封求助信吗?(课件出示求助信)

  求 助 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叫我去帮助人们做点事。你们知道吗?我可喜欢帮助人们做事了,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呜……

  你们的朋友:风娃娃

  20xx年10月12日

  (1)质疑:风娃娃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呀?

  (2)是呀,看到风娃娃这么伤心,你一定想帮助它。可是,风娃娃到底做了哪些事,求助信上可没告诉我们,怎么办?那就赶紧请出手中的“小博士”(晃动书)吧!让我们一起到书里弄个明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第一次读课文,你想个小伙伴提点什么要求呢?(学法渗透)

  1、相信有了大家的温馨提示,我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好,开始吧。(学生自由读)

  2、趣味识字

  过渡:风娃娃看到你们读书这么认真就吹来了许多智慧蘑菇,吃了它们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聪明了。(课件:带生字词语的慧蘑菇出现。)

  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词。

  现在,淘气的生字宝宝跟着风娃娃去野外玩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

  交流识字方法。

  玩生字词语魔方,巩固生字词。

  3、过渡:刚才我们玩得很开心,现在生字朋友跟着风娃娃回到课文里去了,我们也跟着再次回到课文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风娃娃都到过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情?

  2、交流: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3、那你们知道风娃娃做的`事情哪些让人们高兴,哪些让人们伤心吗?

  4、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人们当然高兴,做了坏事人们能高兴吗?那风娃娃知道自己做了坏事了吗?所以他要求助我们呢,我们要想帮助他还真得好好了解一翻呢,下面我们先去田野看看吧!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那里读懂风娃娃做的是让人们高兴的事情?

  2、交流:结合重点句指导读中感悟(下面是预设教案,实际操作要看课堂)

  u “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谁来当当开心的秧苗和风娃娃?——指导读)

  风娃娃是怎么帮助秧苗的?

  u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指名表演:这风大不大?为什么这么大?那该怎么读?)

  这么大的风使风车发生变化了吗?(慢慢转动 断断续续 转得飞快 奔跑着)

  风娃娃吹动了大风车,小秧苗可享受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都成了小秧苗了,瞧,小秧苗正喝着风娃娃送来的甘露呢!来,可爱的小秧苗,你现在什么感觉?和风娃娃说句话吧!

  3、过渡:风娃娃使秧苗喝足了水,秧苗表示感谢,风娃娃给我们带来课堂的快乐,我们也向他表示感谢!下面我们就来写“表示”这两个字。

  五、写字指导

  1、引导观察:你写这两个字前要提醒大家什么呢?

  2、学生仿写

  3、展示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2、读读记记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感受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珍藏着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访蒙娜丽莎!

  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来,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之约,仿佛是在跟朋友约会,感觉好浪漫;作者没有把它当成一幅画,而是当成一个人,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幅画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这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课文中一些词语和生字容易出错,请大家看课件。课件出示:

  有朝一日 赴约 交涉 脸颊 颈项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

  矜持悄然流露转瞬即逝 蜿蜒隐去璀璨的明珠难以捉摸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并对这幅画的艺术魅力进行了赞赏。)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

  (找到5——7自然段)

  2、请大家自由阅读5——7自然段,并根据学习要求读懂课文。请看课件:

  用心读5——7自然段,你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产生了怎样的想象,请用波浪线批画出来。

  3、学后交流:

  ⑴课件出示: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预设:她不像是画中的人物,而跟真的一般,太神奇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真美;作者看到这幅画就如同跟真人面对面,可见这幅名画的魅力。)

  ⑵ 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预设: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产生无数的想象,很难想象这只是一幅画;这几句话是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的具体描写,作者把看到的跟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神秘的微笑一样。)

  达芬奇凭着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及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

  引入资料:(课件出示)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法?(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过度:达芬奇精湛的艺术,这幅画独特的魅力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里?(引出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七段(达芬奇不仅把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画得耐人寻味,还注重她的身姿、服饰的搭配以及他身后背景的衬托,可见达芬奇的艺术高超。

  ⑷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回顾这三段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来介绍的?课件出示:尺寸大小、色彩、整体外形,面部表情、神秘的微笑,身姿、服饰、身后背景。描写中加入自己的想象。

  过渡: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除了这些,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无穷魅力?请大家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4、学生读课文1——4段,思考回答:(抓住两个“慢慢”体会;抓住“队伍之长”体会)

  四、总结升华。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能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画的神奇,还能够从人们的等待中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示最后一段)

  1、齐读这段话。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引读:我相信蒙娜丽莎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请大家读:

  读到这里,让我们不得不对这幅世界名画的作者无比赞佩,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请看课件: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五、课外延伸。

  《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的名画,它是世界著名的宗教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来描述一下这幅名画。

  板书:

  蒙娜丽莎之约

  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蒙娜丽莎之约》背景知识

  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 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 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 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 多个,藏有36.5 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 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 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 万件。

  我国的苏州园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 年9 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十分吸引观众,不时听到游客问:“中国花园在哪里?”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一些美国游客坐在凉亭里闭目养神,宛如中国的墨客骚人,甚至摇头晃脑的姿势也带上了“中国味”,十分有趣。

  早期创作

  当他在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 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现。这表明他一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写实与典型加工的辩证关系。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 德本奇像》,一反15 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 年创作的《博士来拜》(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

  盛期创作

  1482 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画及山岩间花草逼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 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以素描作基础。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5000 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生平简介

  1452 年4 月15 日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文西与卡特莉娜所生

  1465 年进入维落琪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 ~14 岁)

  1473 年创作《圣告图》

  1476 年被告密与维落琪奥的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 岁)

  1482 年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 岁)

  1483 年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 岁)

  1495 年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 岁)

  1502 ~1503 年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 岁)

  1516 年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 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我的发现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识字王国游玩听,国王要跟我们讲话了.

  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跟老朋友打招呼。)

  (二)识记生字

  师:瞧。王国里有一群新朋友也来欢迎我们了!(具有动画效果的26个生字从画面中一跃而出。)

  师: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兴致勃勃地)想!

  师:现在,小组合作先认读生字,再交流交流你打算怎么记牢这些新朋友。(每组各有一叠生字卡片。)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你们能准确叫出新朋友的名字了吗?来,比一比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好。(出示字卡。)

  (生开火车认读。)

  师:那么,有哪些好办法能帮我们记牢这些新朋友的长相呢?

  (学生争着上台当小老师介绍识记办法。)

  生:我用加偏旁的方法记“抄”,先记一个“少”,再加上“提手旁”,读作“抄”,抄写、抄一抄。

  生: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拨”,把“活泼” 的“泼”三点水换成“提手旁”,就是“拨开” 的“拨”。

  师:来,跟老师一起做“拨开” 的动作。

  (学生借助动作理解“拨”。)

  师;(出示“拦”)现在,老师的跟前出现一个陷阱啦!谁来拦住老师。

  (教师周围的学生举起手来做阻拦的动作,理解“拦住”。)

  师:刚才我进教室时,一支笔掉在门口了,谁来帮老师拾起来?

  (一学生拾起课前教师放在地上的笔交给老师,体会“拾”即“检”。)

  师:小朋友,你们也能像这样借动作来识记其他的生字吗?

  生:能。(学生显得很感兴趣,做了“擦、摔、摸”的动作。)

  师:小朋友真聪明,懂得这么多识字的好办法。国王可高兴了,看,他来了,听听他在说什么,

  (学生情绪高昂,以小组为单位“采莲”。)

  师:现在,国王让我帮他奖励奖励开得又快又准的小火车。(分发荷花图卡。)

  (三)给生字“排队过桥”,发现规律

  师:小朋友们采莲采得真高兴!看,荷花池边有一座独木桥,刚才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和一些老朋友想和我们一起过桥。可是,人这么多,桥这么小,要怎么样才能带它们顺利过桥呢?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

  (小组合作,按照偏旁的相同点,给生字排队。每组一份生字卡片。)

  师:哪一组先来介绍?

  生:我们把带有“提手旁” 的字排成一排,把带有“足字旁”的字排成一排,把带有“目字旁” 的字排成一排,把带有“月字旁” 的字排成一排。

  师:真行!让识字小伙伴丁丁和兰兰说说他们的发现吧.

  兰兰:识字王国真有趣,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丁丁:我发现了“目字旁” 的字和眼睛有关。

  师:你们也能发现什么秘密吗?

  生:我们发现了“提手旁” 的字和手有关。

  生:我们发现了“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生:我们发现了“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带朋友们排队过桥吧!

  (男女生分别按刚才的分类,逐一又快又准地认作生字,大屏幕上的生字随之一组一组地“飞”过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四)拓展师:

  小朋友们,你们还能说说哪些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吗?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1:“江、河、湖、海、游、汽” 都带“三点水”,它们的意思都跟水有关。

  生:我们发现了“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我认识的.“虫字旁”的字有“蝴、蝶、蜻、蜓、蛇、蛛……”

  (学生边发言,教师边打字出示在大屏幕上。)

  (五)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又发现了新的识字办法,那就是大部分字的意思跟它们的偏旁部首有关,如果以后小朋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来识字,识字的速度就更快了!

  二、日积月累

  师:听,识字王国的国王又跟我们说什么啦──(出示,国王说:“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不但记住了老朋友,还记住了新朋友,我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吧!”)

  (大屏幕出示纵向排列的六种水果,每一种水果隐含一种词语排列方式。鼠标每点击一个水果,水果后面即出现一组词语。)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师:读准了水果后面的词语,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纸,说明你品尝了这种水果。这些词语都藏在书里,请小朋友们先翻开书,自己读,把它们记下来,等一下看哪个小朋友吃的水果多?

  (生都非常认真地作准备。)

  师:吃水果比赛现在开始!

  生:我想吃草莓……

  生:我要吃香蕉……

  生:我想吃哈密瓜……

  师:品尝了香甜的水果,我们到识字王国去散散步吧!请小朋友一边散步一边用这样的好词来介绍王国的美景。(播放配乐的自然景观录像。)

  生:红红的太阳。

  生:美丽的景色。

  生:弯弯的小河。

  生:清清的溪水。

  生:晴朗的天气。

  生:绿绿的草坪。

  师:这么多好词,你们会用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先说给同桌听,再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生:我看了一场精彩的球赛。

  生:小松鼠爱吃可口的松果。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夏夜。

  生:青蛙蹲在绿油油的荷叶上唱歌。

  三、布置课外拓展题

  师:回家后,把你今天认识的字朋友、懂得的好词和你的新发现,向爸爸妈妈介绍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准备:

  1、图画:池塘、荷叶、荷花等。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课前:

  1、(示图:荷花)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幅美丽的图片。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你所看见的荷花。

  2、关于荷花,古人曾有许多赞美她的优美诗句。你们的小脑袋里装几句了吗?把你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是啊,多么动人的诗句呀!不禁勾起了我们对荷花的回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一、欣赏,感受荷花美:

  1、老师已经忍不住现在就去欣赏她的美了。你们想去吗?好,跟着老师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吧!

  2、(播放视频荷花,配乐)

  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站在荷花池边了。你看见了什么?

  4、说得真好。那就边看这么美的画面,边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把这两节美美地读上几遍,看看荷花到底美在哪?

  二、品读,体会荷花美:

  第二段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指名读。这句话美在哪?你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冒)

  (2)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

  (3)如果不用“冒”字,这里可以换成哪些字?(长、钻、伸……)

  (4)那请大家想一想:和“冒”字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5)好,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荷花的活力来。

  2、有的………有的……有的……

  (1)(课件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你喜欢的是哪种姿态的荷花?把它的美读出来。

  a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你能不能把这句句子说说具体,让大家感觉到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也是那么美?(交流)

  再指名读句。

  b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示图:看,白色的荷花中,露出这么一个嫩黄的小莲蓬,就象张着笑脸欢迎着我们呢!美吧?来,谁能把展开的荷花读得美美的?指名读。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示图:看,这就是荷花的花骨朵儿。用一个成语来说,这就是——含苞欲放。

  真美呀,连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也是这么的别有韵味。你能读好这含苞欲放的荷花吗?指名读。齐读。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齐读“白荷花——”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这两段除了写荷花美,还写了什么呀?指名读句。

  (2)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多)

  (3)看,这么多荷叶,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这真是——一片()一片?

  指名交流。小结:是啊,这么多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一片连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一片追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真多啊,这就叫——挨挨挤挤!

  (4)示词: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5)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荷叶多,读出了什么?(美)

  (6)是啊,这就象杨万里诗句中所说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

  来,一起读出荷叶的多与美。齐读。

  (4)咦,不对呀,不是描写荷花的吗,写荷叶干嘛呢?不写行不行?

  生交流。师出示课件(光有荷花,没有荷叶):看看,感觉怎么样?

  对,有句话说得好,红花还需绿叶衬。碧绿的荷叶把荷花衬托的更美了,再加上嫩黄的莲蓬,多美的色彩啊!

  3、来,我们一起把这白花、绿叶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齐读第二段。

  第三段

  1、这些荷花的姿势真是太美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其实,荷花的姿态还不止这些呢!你喜欢哪一种?把它的美说出来。你能说说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姿态?或者想象一下他们仿佛在做什么?(生发挥想象,交流)

  2、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是啊,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们的眼睛都快来不及看了啊!真是目不暇接。

  3、面对这满池的美景,老师突然有个想法:(示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呀,这位画家是谁呢?有这么大的本事,把眼前的荷花看做一幅画。你们觉得呢?(大自然)

  4、的确,不用纸,不用笔,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就带给我们如此美的享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来读一读,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第四段

  1、现在,请大家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荷花。在荷花池边欣赏了这么长时间的荷花,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想成为一朵荷花)你想成为一朵怎样的荷花?

  3、说说:我仿佛变成了一朵()的荷花。

  4、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演一演也可以。

  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哪里?指名读。想来演一演吗?(指名演)真漂亮,荷花你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心情怎么样?(很快乐)

  老师看到了,这一池的荷花都很美。风过了,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也很美。

  谁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指名)你站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

  (1)荷花,我问你:蜻蜓告诉你清早飞行有什么快乐?

  (2)荷花,我很好奇:小鱼告诉你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呀?

  (3)荷花,除了蜻蜓和小鱼,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和你说悄悄话?他们和你说了些什么呢?

  11是啊,作为池塘里的一朵荷花,可真幸福啊!心情怎么样?(齐读)

  12我们今天可是来看荷花的,怎么会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呢?(生交流)

  三、巩固,深化荷花美:

  1、荷花这么美,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好不好?自由选择描写荷花的一段话,记一记。

  2、指名交流。

  四、延伸,抒发荷花美:

  1、画一幅荷花图,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2、办一期有关荷花的小报(可小队合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

  1~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教师准备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从“*”认识略读课文

  2、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课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