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30 14:41:2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9篇【推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9篇【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成长的烦恼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体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2、尝试着让幼儿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了解烦恼的含义;

  (2)幼儿绘画:我的烦恼;

  (3)PPT课件。

  关键点:愿意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讨论

  1、观看PPT《你是我的'朋友吗?》

  2、提问:(1)珊迪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有了朋友还不高兴呢?如果一直这样烦恼下去会怎样呢?

  (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珊迪解决烦恼?

  3、: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遇到烦恼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开心点,还要动脑筋解决烦恼。

  二、交流烦恼,分享讨论

  1、(1)你有烦恼吗?(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绘画)(2)你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烦恼的。

  2、:有的小朋友遇到的是学习上的烦恼,有的是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遇到的烦恼,有的是爸爸妈妈吵架了而烦恼。其实,解决烦恼的办法有很多,如:不怕烦恼和困难,对自己有信心,多想想办法,自己独立解决,或向同伴老师父母求助一起解决等。

  三、提出问题,经验迁移

  1、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能一下子解决的?如果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转移注意,忘记烦恼,快乐地面对现在的生活。)

  2、:不是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消除,但总有很多方法能帮助我们排除烦恼、忘记烦恼,这样我们也能快乐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乐于猜想的习惯。

  3.对实验结果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2.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水盆,空矿泉水瓶,锥子,吸管,纸片,平口的玻璃杯,氢气球,画有表格的记录单,报纸,真空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

  二、探索活动

  1.幼儿分组实验操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师引导幼儿,空气宝宝可以帮助你们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锥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水流出来的方法。

  师引导幼儿小结:当空气宝宝进到瓶子里,水就会被空气宝宝挤出来,空气宝宝,力量很大。

  3.师:看,老师这还有一杯满满的水,把瓶子倒过来用一张纸盖住杯口,水会流出来吗?请幼儿猜猜,并做记录。

  4.幼儿分组试试,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力量。

  师引导幼儿小结: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水流不出来了。

  5.师: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 ,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

  6.幼儿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

  7.师小结:当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由于空气宝宝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三、分享交流

  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四、活动延伸

  出示真空吸盘,让幼儿讨论它为什么会吸到光滑的墙面上。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有兴趣地进行推断并参与科学实验。

  2、感知冰加热变成水,继续加热变成蒸汽,而蒸汽遇冷变成水,继续降温变成冰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学习用书《玻璃哪儿去了》。

  (2)故事录音《玻璃哪儿去了》。

  (3)冰块、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片、酒精灯(依分组数确定,保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戴头饰出场)

  师:“小朋友们,小兔奇奇,昨天我遇到一件怪事,想也想不明白,想请聪明的你们帮我解决一下,行吗? ”

  师:“那咱们就一起来听听小兔奇七=奇到底遇到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幼儿学习用书“玻璃哪里去了”),并放故事录音,一起边看边听故事。

  2、讨论:

  (1)请幼儿发表意见,帮奇奇找玻璃。通过关键词“小河里”(只有河面结冰小兔才能走到河里)、“添了几根柴火”、“一摊水”等引导幼儿猜出那是冰快,而非玻璃。后来屋子里温度升高逐渐化为水,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2)将小朋友们的答案告诉奇奇。

  教师:“小兔子,知道了吧?那是冰块,不是玻璃。”(装与小兔子对话)“你说什么?噢!原来这样呀。”“小朋友们,小兔子说小朋友们只是嘴说,谁能证明给它看?”

  (幼儿讨论有什么能证明的办法)

  3、分组实验:

  (1)做实验。师“今天,咱们就来做个实验,让奇奇心服口服。”

  出示实验器材:冰块、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烧杯、玻璃片,并做一一介绍。

  (2)观察冰块,看看(透明的),摸摸(滑滑的,凉凉的),敲敲(硬硬的),与玻璃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奇奇误当作玻璃。

  (3)分组实验,观察冰块在加热时的变化:部分融化、完全融化、有汽冒出。反之,汽遇玻冷璃片有水滴落下变成了水、结合水放入冰箱会结冰。感知水的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三态变化。

  (4)请幼儿自己将这个结果告诉小兔子。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帮奇奇找到了玻璃的去处,也认识了水的奇妙变化。其实,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奇妙的`事物,这就需要每个小朋友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都有明亮的眼睛好吗?”

  温馨提示:

  1、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可分组进行实验。

  2、本次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进行,可让幼儿学讲故事,也可让幼儿在科学区做小实验。

  附故事:

  寒冷的冬天来了,小兔奇奇在它的蘑菇房子里安静地坐着,开门一看,呀,下雪了!好漂亮的小雪花!奇奇兴奋地接着小雪花,与它玩耍。可没一会儿,“阿嚏!”好冷呀,把奇奇都冻感冒了,于是,奇奇赶紧把门关上。可是,关上门以后,就看不到美丽的雪景,这可怎么办呀?想呀想,想呀想,奇奇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墙上开一扇小窗,再装上透明的玻璃就能看到雪花啦。

  想到这儿,奇奇便拿出工具来开窗户,不一会儿,一扇漂亮的小窗就做好了。正在欣赏这扇小窗,一阵冷风吹来,又是好几个喷嚏。“不行,得赶紧找玻璃。”奇奇便出门找玻璃。

  走呀走,走呀走,终于在小河里发现了一块“玻璃”,量一量, 比一比,奇奇乐了,原来,和窗户的大小正好合适,奇奇便抱着 “玻璃”回家去了。

  安好玻璃后,奇奇也有些累了,它往炉子里放了几根柴火,便躺在床上睡着了。“阿嚏”睡梦中的奇奇被冻醒了,它赶紧又往炉子里添几根柴火。咦?奇怪,怎么还有些冷?一看窗户,玻璃不见了,只有地上的一摊水,过一会儿,地上的水也不见了,这下,奇奇可真糊涂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奇奇它的玻璃哪儿去了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有“离心力”这个概念存在,在理论上“离心力”只是一种与向心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只让孩子感受离心现象,而非离心力。

  ●向心力是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一般来讲以地面为参考系。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如果向心力不足(绳子断了),物体就会越转越离开旋转中心甚至直接被直线甩出去,也就是离心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桥墩多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雪花片插在小木棒上(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与测量)

  活动过程:

  (一)我的纸桥有多坚固

  1.介绍纸桥和测量方法,让幼儿猜猜:纸桥上能放多少雪花片?

  2.交代操作要求:

  (1)可以通过折一折,卷一卷的方法改变桥面形状。

  (2)雪花片可以随意摆放,但必须要放在桥面上。

  (3)听到教师的口哨声必须马上集合。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1) 提醒幼儿正确取放雪花片。

  (2) 引导幼儿尝试新的方法。

  4.交流。

  (1) 请成功的幼儿介绍优秀经验。

  (2) 对比和评价操作方法相似,结果却不同的纸桥,分析原因。

  (3) 让操作失败(桥倒塌,雪花片散掉)的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师小结,引出第二次操作。

  (二)谁的纸桥最坚固

  1.提出操作要求:让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纸桥上就是胜利者。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 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经验。

  (2) 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3.交流

  (1) 评出最牢固的纸桥。(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 请成功的幼儿归纳优秀经验,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A桥面更宽更厚能承受更多的.力。

  B桥面折叠后拱起来能承受更多的力。

  C桥面折叠成波浪能承承受更多的力。

  D把雪花片放在桥墩上能放更多。

  (三)我们的长江大桥

  1.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桥墩和纸,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造出长江大桥,放上所有的雪花片。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引导创新方法。

  (2) 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3.展示幼儿作品。

  4.教师小结:桥墩能起到支撑的作用,改变桥面形状能增大桥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

  建筑师们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赵州桥。小朋友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探索桥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学习活动书上有个站点——“什么时候睡觉”,而猫头鹰是睡觉方式具有典型性的动物。而“怎么睡”又从猫头鹰的有趣的睡姿引发幼儿对于动物界各种动物的睡觉方式的关注并提炼相关经验,这样对幼儿来说更有价值。

  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探索的兴趣以及保护动物的意识。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猜谜中引导幼儿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第二环节中的看看说说形式中引导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睡觉秘密的探索,激发对动物的兴趣;在第三环节中的动手操作中再次强化猫头鹰的特性的了解,在模仿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猫头鹰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

  2、在制作头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包、蜡笔、剪刀、ppt

  活动过程

  一、什么时候睡觉——引发兴趣,猜谜与讨论中初步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猜谜语: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2、观察猫头鹰,说说猫头鹰哪些地方像猫,哪些地方像鹰。猫头鹰有哪些奇特的地方?

  3、猫头鹰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4、猫头鹰白天在干什么?晚上在干什么?

  5、还有哪些动物和猫头鹰一样也是晚上不睡觉的?(猫、狼、鼠等)

  小结:猫头鹰是典型的夜行性鸟类,它的视觉神经非常敏感,白天的紫外线会对它的眼睛造成伤害。晚上正是它猎食的时候,它是不睡觉的.,白天它才会睡觉。

  二、有趣的睡觉方法——在看看说说中引导幼儿探索了解动物的睡觉秘密

  1、出示图片,看看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2、动物睡觉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姿,有趴着睡的、站着睡的、睁着眼睛睡的,真有趣。

  3、学一学小动物睡觉的姿势:

  马——站着,蝙蝠——倒挂,刺猬——蜷成球形,丹顶鹤——单脚站立,鱼——睁着眼睛睡觉,乌龟——缩到龟壳里,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制作猫头鹰头饰——在制作玩具猫头鹰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猫头鹰的特点以及习性

  1。(出示操作材料包)教师提示制作步骤

  眼睛处挖两个孔,阴影处各开一刀(提示幼儿用对折剪方法)

  剪下抽拉条,将长纸条插入剪开口

  选择2种相似色为猫头鹰涂色,注意对称部位

  2。轻轻抽拉长纸条,看看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变化?说说它什么时候睁眼,什么时候闭眼。

  四、模仿猫头鹰的活动。

  活动反思

  捕鼠能手猫头鹰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动物。它大头圆面,两只圆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花纹清晰的羽毛,特征明显,用绘画的形式容易表现,能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这一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而且能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猜谜的形式展开的。“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从中来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我还给孩子们讲了猫头鹰的许多有趣故事。因为有了前半部分的认识和感知,所以孩子们的作品生动、有趣,有猫头鹰躲在树上等待田鼠出洞,有猫头鹰在夜间捉田鼠、与蛇搏斗等。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点,在幼儿作画前一定要讲细、讲透,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孩子们才有啥画,画地生动、画地大气。美术课,我认为不一定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孩子们作画上,只有理解了、认识了,画面才丰富、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打破以往的思想观念,即,两头短中间长的模式,因为我们的美术目标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作画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要求孩子们如何如何画的像,所以每次活动我们应该根据情况而定,把时间的倾重点放在那里。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能力,体验成功快乐。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1、尝试多种方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

  2、体验水的特性具有流动性。

  活动准备:

  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盖、布各种包装袋、海绵、皮筋、剪刀。

  活动过程:

  一、科学活动

  1、开门见山,引出活动:小朋友,老师今天有个任务要交给你们,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自由结合。(幼儿四人一组到材料边)

  2、师: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些材料?(瓶子、塑料膜、海绵、皮筋、剪刀……)

  师:下面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运水看哪组想的办法多?可以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开始吧。

  3、幼儿探索运水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A每组小朋友最先想到的方式师找一个大小相当的瓶盖把瓶子盖紧,然后到桶里舀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然后小心翼翼的倒进去,然后拿彩笔记录到后面的黑板上。(用图画表示)

  B也有的小朋友直接用吸管吸水,然后挤到瓶子里。

  C有的小朋友用海绵吸水然后拿到对面去,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海绵太大无法把水挤到瓶子里,第一组有一名小朋友在尝试过程中想出没有底只有盖的瓶口大,把海绵里的水挤到没有底的瓶子里较易然后再把水倒进对面的水桶里。

  D第2儿组有一个小朋友想出用塑料膜的四个角提起来运水、还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膜垫在没有底的'矿泉水瓶底下、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瓶底更加省力一次又可以运更多的水

  E一组又个小朋友想出用半圆的球体(下面又个小口)上面口大下面的口小把它放在对面的水桶口上面然后在往里面倒水这样水不容易漏出来。

  F有的小朋友想出用贝壳去运水,

  G有的小朋友想出用针管吸水

  H有的小朋友在用海绵运水的时候发现在路途中海绵容易把水漏出来,就想出用塑料纸垫在海绵的下面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4、小总结:师:小朋友快到老师身边来刚才我们都尝试了自己的想法,看一看我们想出了哪些种方法?先看第一组,

  A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得?师;好你把你的想法给小朋友说一说。(幼儿边拿瓶子演示一边说:我给这个瓶子找了一个合适的盖拧上然后到桶里舀水把水运到对面的桶里去)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1)

  B师,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一样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就行了

  C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海绵)这是谁想出来得,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海绵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它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想的真好。(教师列上数字2)

  [page_break]

  D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这个一半的球到桶里舀水然后把水运到对面去)(教师列上数字3)

  E师: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贝壳皮到桶里舀水然后倒到水桶里去)(教师列上数字4)

  F师:谁来说一下种方法?(幼儿边演示边说我拿这个有小孔的半圆球把它放到对面的水桶口上往里面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师:她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鼓励鼓励她(幼儿一起鼓掌)师:第几种方法了?(幼儿齐声回答第五种)

  G师:这个圆形代表什么?幼儿齐声回答(瓶子盖)谁想的这种办法?好你来说一下。(我用瓶子盖来舀水然后倒到对面的水桶里)师: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6。

  H师:下面这种方法两个符号画到一块这是水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你是怎样用这两种材料来运水的?我把塑料膜垫在矿泉水瓶子的底下然后水就比容易漏出来在把水倒到对面的水桶里。师:她想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鼓励鼓励她。(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7)

  I这个符号代表的好象是酸奶瓶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讲(这个酸奶瓶没有底也没有盖我把它放在对面的桶上小口朝下大口朝上这样再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种好办法小朋友鼓励鼓励他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8)

  J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袋到桶里面兜一些水然后把水倒到对面的桶里)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9。

  K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针管)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我用针管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水挤到对面的桶里去)师:也很好,好我们一块来数一数一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多少种方法幼儿一起数(1、2、3、4、5、6、7、8、9、10)

  师:一组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来看看第二组小朋友想出了那些办法?

  A这是谁记录的?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我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没有底的矿泉水底部这样在舀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还能一次运很多的水这样非常省力气)师(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教师列上数字1)

  B这是谁想的办法,好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提住塑料膜的四个角然后到桶里面去舀水)师:不错真是个好办法。(教师列上数字2)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膜蘸一下水然后送到对面拿的桶口挤一下也能挤进水去)也是一个办法(教师列上数字3)

  师:第二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下面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都想了哪些方法?(方法同上)

  师:小朋友我们看一看哪个组想的办法最多(一组)我们鼓励鼓励他们。

  5、再次尝试。

  A、师:小朋友你认为那种方法好?那种方法不好?为什么?你愿意尝试一下别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吗?(愿意)师:我们来试一试。

  B、幼儿进行探索,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亲身体验了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

  6、进行游戏

  A、师;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来,刚才你们都尝试了各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次运水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运的水最多?

  B、幼儿进行分组运水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大部分都喜欢用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来运水,因为通过前面的探索他们都在潜意识里知道矿泉水瓶装的水多,这种方法比较好。二组的小朋友在比赛中也运用了别的组想的好办法把有孔的半圆球放到水桶口上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

  C师:好,时间到,我们来看一看哪个组运的水最多,(把水桶并排放到一起然后进行比较)一组胜利了(一组小朋友进行欢呼)

  7、结束活动

  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可真不错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你们真实棒极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奖品,(幼儿欢呼)过来看一看是什么?老师给你们带上真漂亮。

  二、艺术活动

  1、导入部分:

  A、师:小朋友你们平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运水工具?(水桶、脸盆、水瓢、运水车……)

  B、师:今天我们玩了运水的游戏,小朋友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现在请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我们来作一次小小设计家,把你认为最省力的运水工具或者方法画下来然后把你的作品送到工厂去制作出来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品

  师:哪个小朋友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幼儿举手)好你来讲一下(这幅作品是我画的,我画的是一辆洒水车,里面装了满满的水,洒水车可以浇花、浇树、浇小草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能够呼吸新鲜得的空气)师:你的想法真好。

  师:还有谁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好你来说(这是我画的,在平常生活中人们总是用水桶提水很不方便,我在井边设计了一个按扭,一按水就回自动从井里抽出来然后流到家里的水缸里去)师:你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咱们小朋友鼓励鼓励他。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都是小小设计家,设计的运水工具都很棒,我们把作品送到工厂去好不好。(好)

  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自评:

  本节课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今年我在大班进行了有关玩水的活动,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幼儿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工具玩水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仅喜欢挑选可以盛水的物品玩水,而且常在倒水过程中把水洒了一地。受此启发,产生了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把水装入瓶子里而不洒在地面上。通过此活动,拓展幼儿的思路,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二、重点:食物消化的过程

  三、难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

  四、活动准备

  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五、活动过程

  ●尝一尝

  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

  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

  ●说一说

  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 听一听

  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

  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想一想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

  “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

  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亮光,一定是个门。”真的,前面是一个门口,通向门口还有个滑梯。“小嘎啦”高兴地沿着滑梯哧溜一下滑出了门口,睁开眼睛一看:“天哪,我变成了什么呀?”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与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组合探索,观察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期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三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煤体课件及展示台。

  3、钢琴曲磁带一盘和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激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出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放多媒体: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我吗?

  幼: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烧香时……

  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那我们来听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

  放多媒体: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3、来跳烛光舞

  师:小朋友!刚才蜡烛宝宝表扬了你们,那下面就请小朋友点燃桌上的一支蜡烛!

  幼儿点燃蜡烛

  师:烛光象什么?

  幼:象小露珠、萤火虫、星星……

  师:你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烛光吗?

  师生听着优美的钢琴曲一起跳烛光舞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一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被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得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那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呢?

  请三位幼儿自己解说。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解说: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需要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去找一找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这些大小不同的瓶子,盖到这些蜡烛上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可以一个格子记一种现象,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细心、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三支蜡烛上就很快很快熄灭了……

  幼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昌泡泡的。

  幼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火又变旺了。

  幼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还是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上面还有黑黑的。(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后,师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的热,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自己哪种现象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交流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个有趣现象做一做。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02-15

大班科学教案【优】07-24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07-21

(经典)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7-24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