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11 10:32: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结合子课题: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本活动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引导幼儿了解两脚重量相等,且足够重时能让物体平衡。

  2.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人一份钢丝架子、大记录表一张、铅笔。

  2.人形卡纸、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

  3.相关多媒体课件、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欣赏,组织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杂技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在走钢丝)这个人走的怎么样?(很慢、很平稳、没掉下来)

  师:对,他走得很慢、很平稳,没有从钢丝上掉下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请幼儿欣赏纸质小人走钢丝的杂技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表演从而发现小人是怎么走钢丝的,用什么部位在钢丝上走的。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使小人不掉下来的方法

  1.教师出示小人纸片,组织幼儿探索走钢丝不掉下来的秘密

  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他想尝试跨在钢丝上不掉下来,谁愿意来试试。(教师请1-2名幼儿试一试)

  2.教师示范小人走钢丝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一起看看他走的怎么样?(教师将小人横过来摆放,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楚)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人成功的秘密

  师:为什么我的小人成功了,小朋友的没成功?(幼儿自由讲述)

  师:秘密就是老师请了2个硬币帮忙,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2个硬币,请你们去试试。我们可以请双面胶帮忙!

  4.教师组织幼儿探索贴硬币的位置

  (1)教师有针对性的请2名幼儿上台展示硬币所贴位置

  师: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成功?(教师摆放在钢丝上,引导幼儿观察)

  a.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b.成功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小结:原来成功的秘密就是要将硬币贴在小人的腿上,增加重力,小人就不会掉下来了。

  (3)师:你们成功的也和他一样贴在脚上吗?

  (4)师: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赶紧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将纸片小人也像影片里一样的将其跨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并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但是结果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小朋友的没成功?老师的成功了?”让幼儿发挥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性,最后老师再暗示幼儿:“是因为请了2个硬币帮忙所以才成功”,这时幼儿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还很模糊,到底贴在哪里才不会掉下来?这时,教师提供幼儿找寻答案的机会,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得出秘密是将硬币放在小人的左右两只脚上让其增加重力,从而保持平衡。本环节教师材料准备充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探索和求知欲望,并提供机会让其进行探究,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秘密,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意义,对于没有贴对的幼儿教师也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出示多种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

  (1)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师:想想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小人稳稳地快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

  你们觉得XX能不能成功?(教师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多种材料成功的方法

  (1)师:到底能不能成功,请你们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人稳稳地跨在钢丝上。(幼儿操作)

  (2)教师依次展示4种材料的探索结果。

  ①【橡皮泥】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橡皮泥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橡皮泥必须用的一样多。

  ②【夹子】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夹子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师:你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小结:原来左右两边夹得夹子数量一样时,小人就能平稳的跨在钢丝上了。

  ③【积木】】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积木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积木必须一样多。

  ④【回形针:】

  师:一起来看看,请回形针帮忙的有没有成功?看看他是这么做的?

  师:为什么两条腿上是5个的时候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看老师这样做,能否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教师不说直接做——老师在这条腿上加一个,另一只腿上也加一个。)

  (若不成功继续···)

  教师:现在成功了吗?为什么呢?

  教师:为什么刚才两条腿上都是5个的时候没有成功,现在成功了?(又增加了回形针)

  教师:是不是在一条腿上增加?(两条腿上都要增加)

  教师小结:原来,5个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太轻了,当老师增加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就足够重,小人就能跨在钢丝上了。

  (4)教师播放课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首先:1、把物体放脚上;2、放的东西要一样重;3、如果太轻了,必须增加质量。这样才能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同步的演示课件)所以这些材料都能成功。(教师在大记录表上统一记录)

  3.教师请失败的幼儿再去试一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现在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请幼儿分组进行探究,和集体操作相比,分组既能节省时间,且更有针对性,有利于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利用记录表,师幼集体进行猜测和记录,使没有参与到其他材料操作的幼儿也知道实验结果和原因。最后的`小结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使小人平稳跨坐在钢丝上的条件,使得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

  四、教师组织幼儿带领小人进行走钢丝表演

  教师:现在,冒险小子邀请成功的小人参加走钢丝表演,我们一起来吧!

  (环节评析:这是个延伸环节,让幼儿体验到制作和游戏的乐趣,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做中学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用时方面有点过长,在幼儿分组操作的环节,时间应该控制一下。在提要求的时候语言可以再简洁一点,活动中幼儿对于贴硬币以及后面的分组探索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的投入操作实验。本活动最难的难点是回形针,因为它很轻很小,要想让它成功,不仅要在脚上增加重力,而且增加个数还必须足够多、足够重,这与其他操作材料有所不同,其他材料都增加到2个即可平衡,但是回形针至少是5个以上,这样的操作对于没有耐心的幼儿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在该环节应多加的引导,在本次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引导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小班的科学目标指出: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的物品及其用途;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使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爱动物、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根据小班年龄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内容,开展活动。我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午餐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很喜欢吃蛋,还不停的在比较谁的蛋大,谁的蛋小,边吃还一边议论。在平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孩子吃蛋。有一次,西西拿着午饭中的蛋,边吃还边献宝:“这颗鸡蛋可好吃了,我猜想一定是聪明的鸡生的。我妈妈说我会变得这么聪明就是吃了鸡蛋!”看她说的这么起劲,决定去探个究竟。走进一看,这哪是鸡蛋吗?分明是颗鸭蛋。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真正分清鸡蛋和鸭蛋,于是我决定上一堂《认识鸡蛋和鸭蛋》的课。

  二、活动目的

  1.了解鸡蛋和鸭蛋的主要外部特征,学习仔细观察。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鸡、鸭,知道母鸡、母鸭会生蛋。

  物质准备:鸡蛋、鸭蛋每人一个;鸡妈妈、鸭妈妈头饰;背景音乐;记录纸;笔。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拣蛋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农场去玩,小朋友看看农场里面有什么?(很多的蛋)原来这个农场是蛋宝宝的家啊,我们去拣一个你喜欢的蛋,好吗?在拣蛋的时候小朋友要注意轻拿轻放的,不要把蛋宝宝弄坏了。

  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地在各地拣蛋,把拣来的蛋放在一个地方

  分析: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玩“拣蛋”游戏,幼儿自由的在盆子中拣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蛋放入自己的盘子中间。并加强了常规的要求,激发幼儿爱护蛋宝宝的情感。

  2.观察自己拣的蛋

  师:小朋友们都拣到了一个蛋,请你们

  (1)看看自己的蛋是什么形状?

  (2)摸摸是什么感觉?学习词汇:光滑

  (3)看看是什么颜色?

  分析: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自己拣的蛋:“小朋友,看看你拣的蛋是什么形状的啊?”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是圆的、椭圆的等。老师小结:是一头尖一点一头圆点的椭圆形。又问:“在摸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啊?”孩子们回答:“是滑滑的!”老师教词汇:光滑。又问:“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回答:“有点红”“有点白”……

  3.比较两个蛋的不同

  师:“刚刚小朋友说拣来的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区别鸡蛋和鸭蛋的不同。

  小结:鸡蛋和鸭蛋的大小、颜色都不同,浅绿色的大的是鸭蛋,粉红色的小点的是鸡蛋。

  分析:我让幼儿们比比两个蛋有何不同,提问:“刚刚小朋友说的颜色都不一样,为什么呀?我们来比比两个蛋的颜色一样吗?”幼儿观察,与旁人对比,举手说:“不一样,他的蛋白一点,我的蛋有点红!”再比比大小一样吗?……

  4.游戏:找妈妈

  (1)师:“唔唔唔,谁在哭啊?”以蛋宝宝哭的声音,让幼儿猜猜蛋宝宝为什么会哭?

  (2)游戏“蛋宝宝找妈妈”。

  a.师:“这些蛋宝宝的妈妈一样吗?”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b.出示记录纸,让幼儿以连线的形式配对找蛋宝宝的妈妈。

  c.幼儿说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d.出示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图片,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口吻,验证幼儿的猜测

  分析:在本环节中,教师以问题:“孩子们,猜猜他们是同一个妈妈生的吗?”让幼儿随意猜测。有的说:不是。有的说:我知道一个是鸡蛋。……老师让幼儿在猜测的基础上,采用连线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猜测,并说出自己连线的理由。

  出示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图片:“猜猜是谁来了?”模仿鸡妈妈叫:“呀!我的宝宝不见了!”模仿鸭妈妈叫:“呀!我的宝宝也不见了!”让幼儿猜,并请幼儿分类:“请小朋友们帮鸡妈妈和鸭妈妈找宝宝,好吗?”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鸡蛋和鸭蛋拿上分类。老师模仿鸡妈妈说:“我的蛋宝宝是小点的,有点红的!大家帮我看看对吗?”全体幼儿帮忙检查。老师模仿鸭妈妈说:“我的宝宝大点的,有点白!小朋友帮我看看对吗?”全体幼儿检查。幼儿区分了鸡蛋和鸭蛋后,请他们继续找。鸡妈妈和鸭妈妈一起说:“我还有的宝宝在哪里呀?”幼儿们把鸡蛋和鸭蛋分别分类分好好。

  5.延伸实践操作活动:吃蛋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鸡妈妈和鸭妈妈都很开心,你们帮他们找到了它们的宝宝,他们请你们吃鸡蛋和鸭蛋。”引导幼儿运用:敲一敲,滚一滚,拨一拨三步曲的方法进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并且了解动物与人一样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环境。

  2.知道不同小动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丛、水的大挂图。

  3.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并思考:

  (1)课件中有哪些小动物?说出动物的名称

  (2)这些小动物有家吗?它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课件,呈现不同动物居住场所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谁的家?并把相应的小动物送回家。

  3.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如:山林——狮子,老虎,熊猫等。

  土壤——蜗牛,蜈蚣等

  水——鲨鱼,鱼,虾等

  4.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儿对不同动物的不同居住环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小动物的家遭到破坏的情境,请幼儿讨论:

  “如果小动物们失去了家,会怎么样?”

  ——动物失去场所,会面临死亡。

  ——所以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们的家,让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6.参与操作课件中的交互式游戏,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送给他们小红花,哪些是错误的,及时进行制止。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感知空气从气球中突然冲出的有趣现象。

  教学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若干,充足气的'气球一只。

  2、打气筒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气球喜欢吃什么

  分别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和充足气的气球。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再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引出故事《气球吃什么》

  1、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2、气球究竟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得胖胖的?(气球喜欢吃空气)

  感受气球轻轻吹在脸上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二、 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得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呢?(幼儿个别回答)

  教师示范,重点是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可以两两合作。

  玩气球:摸摸气球胖乎乎的肚子、和气球碰一碰(身体的各个部位),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 放飞气球

  猜猜:气球突然放飞会怎样?

  请个别幼儿模仿气球乱窜的样子

  为什么气球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四、 游戏:流星球大战

  组织幼儿来到空地

  游戏:听到教师喊“放射”的口令,全部幼儿放飞气球,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延伸活动: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丰富词汇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迁移也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树(冰中冻有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糖)两三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冰:看看盘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认识字冰。

  2、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认识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4、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5、实验:用书看物体和用冰来看物体,哪一个看的见哪一个看不见?说明冰是透明的。

  6、仔细看一下手中的冰和开始老师给你的冰,是变大了呢?还是小了?变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冰的特点:冰是无色、无味、光滑透明的东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学: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点。

  教师收拾桌子,故意让冰掉在地上,让幼儿看一看,冰怎么了?(碎了)

  三、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出示冰花树,让幼儿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每人去取一个你喜欢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喜欢吗?就想办法把它拿出来吧。

  3、幼儿自由取宝,教师观察记录不同的取宝方法。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他是怎么取宝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锤砸冰———————)

  5、再取宝一次,要求幼儿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取冰中之宝。

  四、吃或玩自己取出的宝,体验成功感。

  说一说你取出了什么宝贝?高兴吗?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蚂蚁一家》建议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惯。

  2、喜欢蚂蚁,对蚂蚁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在生活中观察蚂蚁的各种活动现象。

  活动准备:

  视频一段蚂蚁图片照相机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都见过蚂蚁吗?那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蚂蚁是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蚂蚁身上有毛,嘴巴叫口器,腹较大,雄较小,我们这边的蚂蚁是黑色的。)

  ——很多小朋友都见过小蚂蚁,但是可能没有仔细的观察过,今天我们一起去户外观察这些小生命好吗?

  ——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拿着放大镜看一看,蚂蚁是不是我们刚才说的样子,再仔细观察一下,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

  二、户外观察探索蚂蚁的生活

  ——来到户外场地: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到哪些地方找小蚂蚁?(树上、花朵、泥土等)

  ——小朋友分散观察,找到蚂蚁以后教师把蚂蚁的活动拍下来。

  ——边拍照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问,他们有多少?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察的时候不要打扰蚂蚁,不要伤害蚂蚁,有耐心的旁观。

  三、回教室进行集体交流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说一说,你们看见的小蚂蚁是不是像图片上的`一样呀?

  ——你还发现小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蚂蚁是一群一群的,好多好多在一起。)

  ——你还发现什么现象?(蚂蚁在打架,有的死了。有的蚂蚁在运粮食运小昆虫,有的蚂蚁在搬很小的树叶。我们还看见蚂蚁在搬一粒粒白色的东西,好像是蚂蚁卵,又好像是其他虫子的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还看见好多蚂蚁在约会,他们要出去玩等)

  ——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啊,我刚才把你们的发现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幼儿活动的照片,和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发现,评选小小观察员。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14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19

科学活动教案4篇02-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16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3-1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2-21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1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