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4 13:51:41 旅游日记 我要投稿

游“杏花村”

游“杏花村”1

  俗话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妈妈和阿姨带着我和我的好朋友王玟瑄来到了“杏花村”。

  刚进入“杏花村”我们就看见了成片成片的荷叶“睡在”荷塘中央,那样子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片随风飘舞的荷叶仙女,真是美极了!

  我和王玟瑄边走边聊,聊得很开心,我们聊了聊学校里的趣事,聊了聊八卦,聊了聊一些不懂的作业。走着走着看见了一片橙色的花海,啊!那是多么美丽的向日葵啊!犹如仙女下凡般的壮观。

  阿姨帮我们拍了一些照片,“耶!”我和王玟瑄摆了一个造型。美丽的我们在这橙色的花海里,显得更加漂亮。

  我们转了老半天,看见了一些银杏树上结满了银杏果,白乎乎的,活像一个胖娃娃。还看见了一个父亲抱着女儿摘果子,充满了父爱,让我想起了我伟大的爸爸。

  【作者:王宇彤】

游“杏花村”2

  正午,太阳当空,我和爸爸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照相机,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前往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之路。

  离新杏花村还有百米之遥,就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这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萦绕在我们身边。原来,在马路两旁的绿化带上,有许许多多开得正旺的杏花,红艳艳,粉嘟嘟的,惹人喜爱。花团锦簇,花枝招展,似乎在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支“欢迎队伍”延伸十几米,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陶醉其中。

  一进园内,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层层叠叠的人造瀑布,“哗哗”地流淌着。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一靠近就感到阵阵凉爽,浑身自在,摸起来冰凉凉的。

  骑车环山而行,此时按常理正是太阳暴晒,火辣辣的时候,然而在这里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热。上山、下山、上坡、下坡……山势连绵起伏,宛如一条青龙,将要冲入云霄,刺破长空。我张开双臂,聆听着风声,拥抱着自然,到处都是花香鸟语。站在山顶之上,俯瞰大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夕阳西下,一轮红日伴随着鸟鸣悬挂在湖面上,白云略有红晕,连风平浪静的湖水也是通红一片。在这只硕大的明镜上,几只白鹭结队飞翔,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穿过绿色的丛林,时而在湖面上掠过。微风乍起,湖水荡漾,泛起几丝涟漪,我沉浸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色中,流连忘返。

  我爱这里的美景,我爱美丽的大自然,我们要珍惜并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要让美景消失,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自然之美。

游“杏花村”3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传说中的杏花村真的存在吗?当然存在了。在这次十一长假的一天,在对古诗情节的幻想中,我踏进了杏花村古老的大门。

  绿色的树伞带我走进了诗人们的长廊,这里记录着无数被杏花村的美丽风景所吸引的诗人简介。微风轻轻拂过,我在长廊里慢慢地走着,看着墙上的诗人简介;杜牧、李白等等大诗人生活的世界,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热闹的古代集市,一片杂噪声中,大家各自交换物品;宽宽的河上,古桥上,人来人往;大诗人李白一边饮酒,一边吟诵着刚写出的好诗……

  在幻想中走出长廊,绕过水平如镜的湖面,远远望见前面的山坡上有木头搭起的冲关冒险设施,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东西了。我立马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过去。终于到了,大大的木牌上写着“好汉岭”三个大字,我兴高采烈,闯过了这些关卡,我就是好汉啦!我冲到了最难的一关。这是一个很高的设施,叫做“云中漫步”,它很像一座大山,只不过山是用网做的,如果网子不密,一脚踩空就会掉下去。我开始爬这座“山”了,手脚并用,像只猴子似的向上爬,一下子,便爬到了“山”的半中腰。这太轻松了吧,根本不用花什么力气,我心想。接着向上爬,坡度越来越陡了,有五十度的样子。我回头看看,没想到已近爬了有四米高了!我的心剧烈地跳了起来,手和脚都开始发抖,万一我掉下去怎么办?我紧紧地抓住大网,要不要下去?不,不能下,爬不上你就不是好汉了。可是我真的很害怕呀。两种心理交换着,最终我还是决定努力爬上去,做一回好汉。我抓的紧紧地,慢慢地向上爬。终于,我到了高高的山顶了!高出看整个杏花村,犹如仙境一般:湖面上垂着枝枝杨柳,湖边绿树成荫,鸟儿欢快地唱着歌儿。如果半途而废,我会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吗……

  这次旅行很快就结束了,这传说中的杏花村是多么迷人,怪不得那么多诗人都来前往。而且,这里还让我们知道了:不经过努力,就不会有回报。

游“杏花村”4

  仲春时节,我与妻儿出得喧嚣的小城北上,见一条小径,幽深婉延,不敢妄自前行,没有遇见“牧童”,随问及路边几个挖荠菜的孩童,你们家在何处?他们用手沿路“遥指”,便很快害羞似地跑开。我们方有信心继续赶路,逐渐进入了大山的怀抱,遇到了一个村庄,碑志上写着“前刘山”。小路穿村而过,小村整个都是倾斜的,西高东低,右手边房屋的院墙仅到我们肩部,屋沿到头部,屋脊也伸手可及,在路上,只需低头就可以看到半个小村各家的全貌。

  出了“前刘山”村再往前,也是一段山路,接着又是一个村庄,我问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这会是什么村呢?儿子思考了一下说,刚才是“前刘山”,这肯定应该是“后刘山”了。我们来到村碑志前驻足观看,都傻傻地笑了,上面写着“中刘山”。妻子反问,难道里面真的还有一个“后刘山”不成?小路延伸,仍然穿村而过,接着又是一段山路,比上一段更短,我们敢紧看村碑志,上面果然写着“后刘山”。我们一家三口面面相相觑,真不知道,也不敢相信,离小城繁华如此近在咫尺的地方,竟有这么幽静的所在。

  站在“后刘山”村口,我们抬头运望,才发现目光被山峰阻碍,己经到了山脚下,“后刘山”村就像一个懂事的孩子,依偎在山的母亲的怀抱里,安静而安详。村西就是一座小水库,更像一个洗脸用的大盆子,里面的水洁净清澈,倒映着山石树木,村舍人影。仔细看去,水面上有一片一片的不规则的浅白,这与初春的底片的灰色调对比明显。再次环顾四周,才发现路两边,房前屋后,山坡上,沟壑边,都是这样浅浅的白,透着淡淡的粉。做个深呼吸,除了村庄特有的味道,还有一种微微的香,这种香,需要认真仔细调动嗅觉,才能感受的到,并且沁人心脾。

  沿路进入“后刘山”村子,路遇山往东拐。村里树木几乎全是杏树,枝桠间全是开的正艳的杏花。此时,我们方知幽香的来源。许多的杏树就长在路边、街道旁、大门口、小院里,没有规律,随遇而安,高矮粗细也不相同,透着舒适惬意的美,如同村里三三两两的人,有老有少,扛着略带锈迹的农具的男人,或提着盛满菜的蓝子的村妇,或拿着木棍石块当玩具的小儿。完全没有被时间驱赶的表情,他们都是按照自已的心愿在走,无忧无虑的样子。几位老者,或坐或蹲或立,在乱石堆砌的墙南根晒着春天的暖阳,聊着家长理短,闲闻趣事,头上正好被伸出墙外的几簇杏花枝罩着,与旁边缰绳拴在老杏树上,慢慢咀嚼的老牛,形成和谐唯美的画面。几声犬吠,伴着一阵有些凉意的山风,就有杏花瓣飘落在人和老牛身上,还有地上,他们全都不管,好像一点没有惊扰他们,或者说,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应该存在的事情,习以为常。

  出了“后刘山”村庄,小路变窄了,也变得不平整,这应该是村民下地和上山的用脚踩出的小路。小路往东,跨过一座石板桥,接着往南变了方向。我们左边是山,右边成了山沟。不论地势如何,我们偶尔看到一些高大的栗子树,它们的`花像黄绿色穗子,叶子没有冒出来。还是杏树居多,只是中间又夹杂了一些四季常青的灰绿的马尾松树,这些都反衬的杏花树枝干的纤弱,杏花的粉白。沟边少平整的土地,麦苗返青,沟底早已溪流潺潺,许多花瓣像小船,顺流而下,有一个很小的瀑布,花瓣毫不畏惧地一跃而下,在下面小谭里聚集,平铺开来,形成了一个杏花池。我想那水一定也透着花香,可惜没有美女入浴,单就过去洗一把手,也会三日留香不绝。

  再往前走,有一处更大的水库,路也沿着堤坝上向西,水就像一面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镜子,大山、太阳、白云、飞鸟都可以来免费使用。突然,一群水鸭子煽动翅膀,脚掌划过水面,开始是几条线,像画在宣纸上的墨,逐渐慢慢散开,模糊了所有的表情。岸边早已围了一圈洗衣服的女人,衣服五颜六色,清脆的槌衣声,她们的说笑声,还有远处各种鸟兽的鸣叫,迎来山的回响,余音袅袅,分不清,辨不明。

  水库下面,是一圆形水塘。周围蒲草和芦苇刚刚冒出嫩芽,钻破水面,就像绿色的边框,放佛这是专为杏花们准备的小化妆镜。四周高高的都是杏树,水面在很深的凹陷处,好像凝固的玻璃一样。所以,杏花的映像异常清晰,花瓣的个数,每个花瓣颜色的细微过度,甚至里面花蕊的个数,花蕊上那层花粉,都能看的清楚。我们爬上杏树,也把自己的影子投在水塘里,做着各种幸福的表情,自己被自己幼稚的举动笑疼了肚皮。不停地按下快门,拍更多的照片,留下这快乐的瞬间,才是最愿意也最需要做的事情。

  小路从“中刘山”村东面进入,左拐往南,接上了来时的路。出了“中刘山”村,我们才发现,村与村之间路两旁,全是杏园。里面的杏花才是最繁华,连在了一起,形成了规模。主人也不拒绝,微笑迎客,主动骄傲地介绍着自家的杏树结的杏子多么酸甜好吃,麦黄时杏子熟了之后邀请大家一定前来品尝,只是偶尔叮嘱大家不要攀折就好。有了比较,才有了鉴别。仔细查看,由于品种不一样,花的颜色深浅不一,花开的程度不尽相同。里面游人如织,与花间的蜜蜂一样多,一样繁忙地穿行。人语喧哗,在花间传播,蜜蜂嗡嗡声也从耳边飞过。

  重新走上小路,离开这三面环山,只南面一条曲折的村村通小泥路与外界相连,开满杏花的村子,再次抬头,小城已经重在眼前。仿佛我们在瞬间完成了穿越,从偶遇的世外桃源“杏花村”,来到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文明。这真是天地的造化,让我们体验一步之遥的梦幻与神奇。

游“杏花村”5

  烟柳飞絮轻,杏花春雨浓。当牧童的笛音沾满了细碎的落花时,杏花村的酒幡开始在春的美丽中轻舞飘摇。这飘摇的魅惑中,我与友人相约来到麻城歧亭古镇杏花村,借赏花买酒之名,试图感受杜牧《清明》的余韵,开始一次穿越千年时光的探寻。

  杏花村是一幅氤氤氲氲的画卷。唐初始建的杏花古刹最是那浓墨一笔。黛黑的勾角飞檐,青灰的古旧墙砖,暗红的木雕门窗,金黄的经幡帷幔,在庄严肃穆间渲染着杏花村的悠久历史。波光粼粼的杏湖,是大自然积墨画法的尝试。碧绿的湖面,描画着一块温润的翡翠,静静地卧在澄澈的天幕下。湖心岛积染着浓浓的绿,是翡翠中那几抹天然的绿晕。而点缀在湖面上的两三条乌青的小木船,摇橹声响,渔歌欸乃,是最后一笔清疏空远的天然纹理。淡墨勾勒的,是杜牧广场中那一眼杏泉,泉水清洌甘甜,被当地人视为“圣水”。沾染了杏花灵秀之韵的杏泉,在杏花灿烂盛开的季节里拈花微笑,其画的意韵和气质便也沽沽流淌开去。

  杏花村是一缕浓浓淡淡的酒香。掩藏在竹篱农舍间杏花酒家的旗幡,格外抖擞了精神,在微风中摇曳翩跹。杏花黄酒精选本地香糯,辅以杏泉之水酿成。初时味若游丝,不经意间钻入你的鼻孔,想要细闻时,它又顽皮的消失不见。然而它终究是耐不住寂寞的,在缸瓮中束缚久了,那香气便越来越浓郁,越来越醇厚,纠缠着从错落的屋瓦、斑驳的围墙、高高的草垛、油亮的石板路间沁出来,缠绕着桃红杏白的幽香,醉了落花,醉了杏湖,也醉了游人。

  杏花村是一行深深浅浅的诗意。千年书香浸润,千年文史积累,千年文化传承,古老杏花村,处处是诗意。杜牧当年由光黄古道途经杏花村,牧童那一遥指,已将杏花村凝成了一段亘古不变的诗行。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三番前往杏花村拜会老友陈季常,写下了《河东狮吼》、《方山子传》、《临江仙》等诗赋。杏花村的文化积淀便如同她的秀丽山水一样,让人惊羡不已。而自唐宋流传至今的童谣,虽不是出自名门,也一样韵味绵长: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店里有美酒,村里有美人。寥寥数字,清明烟雨里含羞带泪的桃花,春日阳光里白如细瓷的杏花,村口酒肆里馥郁纯正的黄酒,都已呼之欲出。还有那素衣盈盈,若水清颜的美人,在某个小轩窗后描花刺绣,秋波微转间,已令窗前桃杏尽失了颜色。

  墨画,美酒,诗行,这便是杏花村。当这画的温润、酒的醇香、诗的雅致在山乡水色中渐渐浸润开来,杏花村,便永远留在了游人的梦中。

游“杏花村”6

  国庆小长假的第二天,秋高气爽,妈妈带我去杏花村游玩。

  我们开着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车,首先看到了杏花村的招牌,我们走进大门,向左拐发现一片荷塘上面有一座吊桥,吊桥的两边是用网兜围起来的,底下竹子做的,看着非常险,我高兴地跑上去,发现脚下的竹子之前有空隙,桥也晃来晃去,有点害怕,于是我放慢了速度,这时妈妈过来了,她飞快地跑到对岸,鼓励我向她走去,我立刻充满了信心,慢慢走到中间,不知道什么东西给了我力量,勇敢地继续往前走,终于到了对岸。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发现了不害怕的秘密就是不要往下面看,因为越看越紧张、越害怕。

  接着,我们去了葵花园,我们顺着一条小路向葵花园走去,一路上,蝴蝶翩翩起舞,好像在给我们引路,终于到了葵花园,这里的葵花金灿灿的,盛开的葵花像一个个小太阳,一茬一茬的,有的高,有的矮,据说矮的葵花是专门为小朋友欣赏而准备的。大部分的葵花还在盛开,小部分的已经结籽,原来瓜子是这样长出来的啊,我想摘下来尝一尝,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不能破坏美景。花丛中有很多蜜蜂在采蜜,我看见有几只蝴蝶在飞来飞去的,我立刻拿起小网兜想捉几只,可是一只也没捉到。我和妈妈一边走一边拍照,最难有趣的是我和妈妈背对着太阳拍了一张长长的影子照片。

  我们看完葵花就到游乐设施那边去了,我玩了荡秋千、平衡木、梅花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荡秋千,因为我在荡的时候不小心摔下来了,最后带了一副熊样回家了。虽然摔了一跤,可是还是很开心。

游“杏花村”7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和哥哥一起去杏花村游玩。听说杏花村有恐龙展,我就拉着哥哥迫不及待地奔向恐龙园。

  来到恐龙园,第一个展现在眼前的是霸王龙。它特别凶猛,正在那发出“吼吼吼”的声音,还不断摆动着巨大的尾巴。哥哥说:“走,我们去摸摸它们吧?”我一听便大着胆子跑到霸王龙前面,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它的身体。好软呀,原来这恐龙是用橡皮泥做的。离开了霸王龙,我们向前走,又看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有投圈圈的,有卖玩具的,还有人扮演唐僧、沙和尚和猪八戒,那个唐僧真有趣,还戴着墨镜呢! 离开恐龙园,我和哥哥走进了一间小房子。那里面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它们在我们旁边翩翩起舞,可好看了,我都不禁跟着蝴蝶跳起舞来。 公园很大,我们走累了,便租了两辆自行车,哥哥和妈妈坐一辆,我和爸爸坐一辆。我们决定比赛看谁骑得快,先是哥哥和妈妈的车领先,我们跟在后面。因为我腿太短了,够不着踏板所以才拖累了爸爸。后来爸爸想个办法,他跳下车,推着车猛地向前跑,再跳上车猛踩,不断向前冲。这样反复几次,我们的车终于超过了妈妈和哥哥。

  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迷人的景色,杏花村真好玩,下次我还来玩。

游“杏花村”8

  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时机。一个星期六,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庙子乡杏花村去玩。

  早晨,我和妈妈兴奋不已地坐在车子里,爸爸开着车,看见公路两旁是一万无垠的麦地,麦地中间,还有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过了几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庙子乡杏花村。杏花村是一个小村,你到了那里,发现眼前全都是杏树,树上已经开满了杏花,到处都是扑鼻而来的花香。我们顺着山间的小路,向杏花山爬去,看见山路两旁的杏花开得十分茂盛,把小路都遮住了,满树的杏花将树枝都压弯了腰。

  我们一边赏花,一边爬山,好不容易才爬到山顶。远望杏花村,我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村都被杏树盖着,那里简直是杏花的海洋,杏花的世界。

  看着美丽的杏花,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刚想摘一朵看看。远处来了一位老伯伯,他似乎看透了我的心里,走到我身边,摸着我的头,慈祥地说:“小朋友,一朵花就是一个杏,你摘了一朵花,树上就会少结一个杏。”我听了缩回了手,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夕阳西下,夕日的余辉照着杏花村,这时的杏花村显得更加美丽了!

游“杏花村”9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不仅有美酒,还有美丽的景色呢。这次春游,老师带我们来到杏花村文化园游玩。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杏花村文化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瀑布。清澈的水从高空流下来,就像一块白色的绸带垂在假山上。柳树悄悄地绿了,抽出细细的柳丝。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飘摆的枝条,那青翠欲滴的嫩叶,无不给人带来春的气息。再看看脚下:不知名的小花儿开得正艳,红的、黄的、蓝的、紫的……它们争奇斗艳;小草换上了绿新衣,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来,小草随风摇摆,好像在跳着春之舞。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给这迷人的春光增添了几分乐趣。园中有一个大湖,湖面就像一面银镜,把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湖旁青翠的大树都倒映在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银光闪闪。

  一路参观了“怀杜轩”、“文化长廊”、“比武场”……我觉得最好玩、最有趣的是“进退由心”。“进退由心”其实是个大迷宫,老师让我们轮流进去。为了防止我们被困在里面,老师还让几位同学在旁边的小山坡上看着。轮到我们这一小组进去了,我和几位同学在里面绕来绕去,结果走的都是死胡同。我们差点就出不来了,还好有山坡上的几位同学指挥着,再加上我们进来时一路上做了一些记号。找不到出口,便只好从入口处退了出来了,总算是有惊无险。

  美丽的杏花村,多么像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呀!

游“杏花村”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到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参观游览,我是景点导游×××。

  池州杏花村以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古有杏花村十二景,复建杏花村是池州几代人的梦想,这座牌坊就是杏花村复建的一个重要标志,牌坊上的“杏花村”三个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题写的。

  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旭日照池州出墙红杏引春风四时飘绿雨,晓钟惊世界耀眼琼花香碧宇千里醉丹霞”,寓意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池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无数外商来池州投资兴业,也才有了杏花村复建的开始,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古井文化园就是旅欧华侨詹晓荣先生投资兴建的,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一起探寻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我们正前方这座山,上面刻有杜牧的《清明》诗,是大书法家启功的手迹,让我们走近看看。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书写不是按照正常的四句诗进行排列的,其实古时候人写字很多都是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个书法家用此诗为人题写纸扇,持扇者不知扇上为杜牧之诗,便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一读便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词,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艺术家的共同灵感,我们启功老先生写这首诗也是这样的。有关《清明》诗的有趣话题很多,相传清代大文人纪晓岚,就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觉得该诗不够精炼,便每句删去两字,成了五绝:“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后来也有不少人改过此诗,但真正流传到现在的还是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接下来我们看山的另一侧,是公园的园记和杜牧的生平简介。下面我就把杜牧的生平作一下简单介绍:

  杜牧,陕西人,靠近现在的西安市,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后人为区别杜甫称其为“小杜”。公元844年开始杜牧在池州做了两年的州官,当时叫刺史,足迹遍布池州美丽的山水。留下诗歌40多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明》诗。杜牧在池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减轻赋税、抓社会治安、造计时器、修建一些颇有影响的建筑等等。但真正和旅游有关的还是保护九华山的寺庙,当时在845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杜牧对九华山刚兴起的寺庙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为后来九华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九华山可能就是两样的,所以池州老百姓永远地记着他,现在池州市的很多地名也和他有关,如杜湖、杜坞大桥等。我们在规划中准备在公园的东侧建一座杜公祠(杏花村过去就有杜公祠,是杜氏后人所建,清代知府李暲撰写《建杜公祠记》,现在遗址早废。)

  现在我们向前走,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是一颗古老的树,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是樟树,樟树是我们池州市的市树,那你们知道我们池州市的市花是什么花吗?是杏花(池州市树市花是20xx年3月29日池州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项会议通过的)。

  大家请随我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杏花村千年古井遗址所在地,这座颇具唐朝风格的建筑就是黄公井院,(指着对联)“红杏花开泉香一井,黄垆酒熟诗醉千秋”,很有气势吧。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口井吧,这口井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井的内壁四周都是青砖砌成的,深有9米,据文物部门考证确是唐代古井,有1000多年的历史。大家再看一下井边“杜刺史行春处”这块碑,是由明代大文人李歧阳题写的。(指着雕像)这是黄公的雕像,旁边一副对联:“幸得仙人传绝技,欣将名酒醉奇葩。”传说当年黄公酿得一手好酒,供不应求,仙人铁拐李路过此处,看到黄公夫妇忠诚勤恳,就暗中点化井水帮助他,后来在酒供不应求时井水都可以当酒卖,黄广润的夫人说:“酒虽好,猪无糟。”

  现在我们从后边走,去实地看看酒是怎样酿出来的,酒糟又是什么样的。(手指酒坛)这块空地上的大酒坛,有4米多高,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黄公酒是我们公司注册的商标,那个小井样的标志是我们公司的徽标。现在我们可以闻到酒香了,(走进酿酒坊)这位就是黄公的后代黄师傅,这是发酵池,这是煮熟的饭,酿酒要用米和糠,100斤大米要兑20斤糠呢,现在我把工艺流程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将大米隔锅蒸熟,待熟饭冷却至40℃左右放入酒麯等发酵材料,再入发酵池发酵,10天后起池再上锅蒸,利用循环水加热后出酒。

  北武当山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观音堂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广胜寺导游词

  这黄公美酒大家要不要品尝一下,当年杜牧就是喝了黄公酒才诗意大发写下那首《清明》诗的,现在请我们现代杏花女把杜牧第一次品黄公酒的故事和大家说一遍,愿意品尝的就动手吧。(杏花女叙说这个典故)在清明这一天,杜牧一人私离刺史府,他久闻黄公酒的名气,于是慕名而来,到了黄公酒垆,当时没有什么客人,只有杏花女一人在那,杜牧让杏花女拿酒,但杜牧喝了之后觉得酒不好,不够香醇,说:“有没有好酒呀”,杏花女说:“好酒是有,但我要出一个上联,你若能对上来,就给你喝”然后,杏花女出了一个上联:“白锡壶腰中出咀”,杜牧没对上来非常后悔,当看到杏花女锁门,突然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黄铜锁腹内生须”,杏花女就给他喝了黄公酒,杏花女要杜牧把这幅对联写下来纪念,不过杜牧在题名的时候没有直接把他的名字题上去,而是用了“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杏花女一看,大吃一惊,慌忙跪下,说到:“不知杜大人到此,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其中“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指的就是杜牧,而如今,这铜锁,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馆里。

  (继续向前走)这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酒窖,这里面的黄公酒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家请这边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吟诗台,过去村里有个小亭子,专为文人吟诗作赋用的,自从当年杜牧留下《清明》诗后,杏花村名声大振,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赏花沽酒。据《杏花村志》记载,共有300多位诗人留下诗词1000多首,所以杏花村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诗村”。现在的吟诗台不但定期举办诗会,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主要以我们家乡黄梅戏、傩戏、傩舞、民歌为特色。

  这匹石马传说是铁拐李的座骑,相传当年酒仙铁拐李,一天酒瘾大发,于是便骑马来到杏花村,大过酒瘾,喝了三天三夜,终于醉倒在一个小池边,后人称这个池子为“醉仙池”,大家看这个池子象不象个酒葫芦。

  前面的这个亭,我们称它为“杏花亭”,这个亭子呢,就是当年为一些文人墨客来这里会友观景而特别建造的,此亭最早在嘉靖四年(1525年)由山西蒲州人张邦教兴建的,并撰联“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后来此亭又于崇祯年间由时任池州知府的顾元镜重修。亭内书有杜牧《清明》诗中的石碑而成为杏花村的象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粉墙青瓦的建筑呢,就是陆舫,据历史记载最初是一座小桥,由于风景优美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来此赏景叙情,到明朝时贵池县令成都人张灿垣修建了一下,取名“陆舫”。

  相传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经常带着他的官妓程氏到这一带饮酒作诗,程氏能歌善舞,懂诗作词,深得杜牧的喜爱。在唐代,县令、县尉都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不能带家属,杜牧当时四十多岁,许多生活料理都是官妓程氏长期服侍,这样,就成了他的次妾,当时唐代明文规定,所有地方官不能取民间的女子作妻妾,杜牧只好将已怀孕的程氏嫁给了石埭县长林乡乡绅杜筠,生下了杜牧的儿子杜荀鹤,后来人们改称程氏为鹤娘。

  现在在我们池州市石台县长林乡和贵池茅坦生活的杜氏的家族便是杜牧的后裔。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古建筑呢是村志馆,大家请看这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村在池阳杜诗物候能为证”,下联是“志存馆内赵客图文足释疑”。这里的“村”指的就是我们的“杏花村”,“池阳”就是贵池的别名,“杜诗”指的就是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物候”指的就是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致。“志存馆内”的“志”指的就是“杏花村志”这本书,“赵客”指的就是《杏花村志》的作者郎遂,“图文”指的就是我们《杏花村志》里的图文介绍,《杏花村志》是唯一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看,这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古杏花村全景图,另外我们准备把杏花村志共12万多字,全部刻在墙上。虽然杏花村的争论由来以久,其中以山西的汾阳和安徽贵池为最,多数人也认为“酒是山西的好,村是贵池的真”,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史料让更多的人知道真正的杏花村在我们贵池。

  各位游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焕园,据记载,宋朝末年有位大官郎文韶因不愿入元朝为官,到杏花村隐居,建数间房屋,郎氏家族逐渐成为杏花村望族。到了清代,郎遂为纪念先祖在遗址上复建了焕园,今天我们又重新修建了这座名宅。大家请看这门上的对联“焕珠还异彩,盛世扩名园。”焕园又名“郎遂故居”。郎遂是贵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康熙时上过太学,从20岁开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前后共十一年。现在就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介绍屋内陈设、郎遂的挂像、对联等)

  各位游客,杏花村古井文化园的游览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杏花村。

【游“杏花村”】相关文章:

游青岛05-19

03-11

12-06

05-12

11-09

11-09

11-09

11-09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