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活教育》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教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活教育》读书笔记1
《活教育》是一本著名的教育专著,作者为留美博士李大钊。本书是他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结果,是他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深入反思和革新的重要见证。
本书主旨是“活教育”,即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走向多元化发展的理念。书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重视个性化教育。
李大钊强调,教育的全部任务就在于“做一个人”。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应当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成为独立人格的存在。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由、创造性和多样性,不应强求所有学生都走同样的路。
二、强调实践教育。
书中谈到,“唯有实践,才能触到学生的心灵”。李大钊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探索事物的本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
三、重视社会化教育。
书中提到,“教育环境必须是社会环境。”教育应该与社会紧密相连,把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社会知识和社会技能。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行为。
四、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
李大钊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创造性地设计课程、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和反思。
《活教育》是一部颇有深度和思考的教育专著,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对于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注重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
再者,我们需要注重社会化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发扬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活教育》开创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方法,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而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一道给予启示的精神食粮。
《活教育》读书笔记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他怀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一贯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并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深受启发。
一、“做”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陈老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儿童的“做”,所谓“做”也就是活动。在园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儿童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
“好动”是儿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儿童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儿童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儿童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儿童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儿童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确,不让儿童“做”,儿童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儿童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儿童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儿童的`操作活动即 “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儿童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儿童智力的。
二、活动性与主体性是紧密相连的。
儿童在陆地上学游泳,在教室里学煮饭,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师应当给儿童相当的机会,自己动手学习,不要把现成的结果灌输给学生。陈鹤琴先生指出了:“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儿童自己具体的和自发的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儿童自我发现的学习,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强调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要利用活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之一。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儿童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读书笔记。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儿童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大自然、大社会为儿童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从尊重儿童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机会。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求知欲,必须要做到陈老提出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鼓励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儿童喜欢受称赞,容易受暗示,所以对儿童消极的制裁不仅不能收到实效,而且会伤害到儿童的心灵。所以积极的鼓励、暗示是软性的教育,虽然比较难做,但收效很大。消极的制裁、命令是硬性的教育,很容易做,但它不彻底的、暂时的。积极的鼓励可以增加儿童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求知欲。积极鼓励对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教师并要注意不要对有不良行为的儿童任意申斥、挖苦、单纯的禁止,甚至体罚。可见,“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的原则,对于儿童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
陈老提倡“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我认为这样的相互学习,教者和被教者都会受益。同时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点。任何教师,任何儿童随时都可能成为教者,又随时都可以成为被教者、学者。民主性是陈老“活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正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趋势。
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教育原则》,觉得里面闪光的思想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改观,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层楼。我会秉着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坚持《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完善自我,不断提高。
《活教育》读书笔记3
《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这本书对于当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陶行知认为,学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而是应该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功能。本书中,陶行知探讨了如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活教育”,即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模式。下面就是我阅读《活教育》的一些笔记。
第一部分:学校的定位
陶行知在书中提出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我们不是为考试而学习,我们是为了生活而学习。”这一句话准确地表达了学校的本质定位。学校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品格、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以“生命教育”为中心,建立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这也是现代教育和儒家教育思想的结合,陶行知的贡献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贯穿到现代教育中。
第二部分:课程改革
陶行知在书中提到了课程改革,他主张取消某些无用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品格教育。他强调,学生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获得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坐在教室里听讲。这也是教育模式的转变,不再是以“输送知识”为主导,而是以“启发自学”为主导。
第三部分:学生的发展
陶行知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学生自主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他认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应该作为他们的学习的出发点。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教育外的活动,促进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陶行知还提出,教育需要注重个别性,不能把所有学生都看成一种类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教育应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打造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四部分:师生关系
陶行知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推进“活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陶行知也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助和相互扶持,通过飞扬计划等方式,老师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帮助学生成长。
结语
《活教育》这本书,对于对于当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素养的方面。陶行知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如何重构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到更加人文的轨道。他的思想引导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转型和进步,现代教育需要紧跟时间的步伐,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为参与者和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效益。
《活教育》读书笔记4
《活教育》是一本关于性格塑造和教育方式的书籍,是瑞士教育家若瑟夫·雅各布斯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提出了人的性格塑造和教育与环境、健康、情感、感性和综合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对教育家和家长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首先,作者提出了“活”的概念,即全面的、自由的、愉快的、负责任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在学习上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孩子的性格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个性和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应该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权利和空间。
其次,作者提出了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环境等,都会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积极的影响和启迪,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作者提出了情感教育和自然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指孩子在与亲人、教师和同学的交往中,学习如何理解别人的感情和需要,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性格。而自然教育是指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自然知识和生活技能,认识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这些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综合发展的能力。
在读完《活教育》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培养人的性格和能力,让其成为具有创造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思考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孩子的共产课程学习和综合发展,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实现能力的年轻人。
【《活教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7-01
教育专著的读书笔记07-22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07-02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05-15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29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05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04-03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6-29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