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2-01-30 13:15: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1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长篇章回小说,同样也是我国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独特手法刻画出了一千多个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英勇的刘备、张飞、关羽;小肚鸡肠的周瑜;忠实国家的王允;还有个两面人物曹操;英勇的吕布等等。

  直到现在,这本书早已被我读过好多次了,可是我还是觉得我对书中内容的了解的还不够充分,也正如孔子的那句话:“温故而知新”,连一个圣人都这么说,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每次品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惟一不同的就是收获的`多与少,但有一样也总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东汉末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战争泛乱的时代。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善于计划,善于预料天气。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治蜀之初,厉行法治,诸葛亮为促进蜀地的经济发展,为了保护都江堰水利设施,使蜀汉农田增多,仓库充实,财政富裕,他付出很多的功劳,把弱小的蜀汉治理成为富国。我要向他学习,认真读书,博览群书,长大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我还喜欢常胜将军——赵云。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单抢匹马,把曹操的诸多爱将打到了长坂坡下,帮刘备夺回了爱子,给了魏国沉重的打击。我要向赵云学习,把试题当作长坂坡,一路英勇无畏地杀过去。

  在这本书里,明与暗的相斗,智与勇的相争,尽显其中,使我受益匪浅的还要数“荐杜预老将献新谋将孙皓三分归一统”这一篇章。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经打败了魏国,知道必要伐吴,便立大帝孙权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但因孙皓即位后凶暴日甚,酷溺酒色,让羊祜有了可乘之机,派人前往洛阳请伐吴,司马炎看见了大喜,派人去伐吴。当时的孙皓昏庸无能,没有作战计划,败在了司马炎手里。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等全部归西晋,司马炎又封孙皓为归命侯。三国也归于西晋了。它让我明白了做“王”要尽到责任的道理。

  读一本好书能让人精神有更大的提升,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让每一个人都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2

  暑假读了《三国演义》,罗贯中老先生把三国时期的故事描绘的淋漓尽致,里面不但谋略层出不穷,而且还蕴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罗老先生把这些道理讲的浅显易懂,让我这个十岁的小朋友也深受启发。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我从中悟出:做人不能太自大。

  曹操统一北方后,志得意满,于是发动百万大军南下,意图一统华夏。大军随后水路并进,直逼江南。当时的刘备和孙权力量都很弱小,双方加在一起的军队都不超过十万,单方面就更难抗衡曹操了。只有联合起来,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的一拼。

  于是,在诸葛亮和周瑜、鲁肃的推动下,孙刘结成联盟,并且把赤壁定为决战之地。接下来,孙刘和曹操双方斗智斗勇,好戏连连,草船借箭、连环船、借东风、离间计、苦肉计纷纷上演,大战一触即发,孙刘联盟用火计攻入曹军营寨,曹军大败,曹操也在部属的护卫下狼狈撤退。

  在败退途中,也有故事。曹操冲过吴国大将吕蒙和凌统的拦截后,到达一个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之地时,他见火光渐远,心神稍定。突然仰面大笑,并且说他不笑别人,单笑诸葛亮和周瑜不会用兵。如果是他的话,定要在此处设一伏兵。结果,话没说完,赵云就杀了出来,使曹操减了不少人马。

  曹操继续逃跑,途中选了一个地方准备生火做饭。这时,曹操又仰天大笑,笑诸葛亮和周瑜无才。结果,张飞飞马冲出,使曹军损兵折将。

  曹操只得再次跑路。但曹操并没有吸取教训,逃到华容道时,又嘲笑诸葛亮和周瑜,结果笑声引出了关羽。这时曹操笑不出来了,关羽的`武力他是最清楚的,吕布挂了之后,关羽就是武圣了!于是,曹操打起来感情牌(曹操之前有恩于关羽,赤兔马就是曹操送的),好在关羽是义重如山之人,放过了曹操。

  曹操作为三国时间的枭雄,在军事、政治和文学上都颇有建树,但却因为自大,导致了赤壁之败,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曹操本人余生也没有太大的作为。

  反省下我自己,也存在自大的情况。比如上次数学考试,我觉得有道题很简单,就没有认真审题,结果却被扣分了。还有7月份的演讲比赛,爸妈都让我多练习,但我认为自己没问题,当初海选时,凭借演讲视频就通关了,决赛肯定不在话下。结果是,决赛现场高手如林,我止步于决赛。

  看了曹操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还是要谦虚一点,做人不能太自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3

  在校的学习生涯里,除了有学习陪伴我们,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可以看一些有趣的书籍啦~讨论一下生活中的未解之谜啦!做一些有利身体健康的运动啦……但是更多的同学都选择了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当中,然而在这庞大的世界里,有千千万万本有趣的'书籍。在这其中,我挑选了本考验人物兵法、计谋、才能并战争不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它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完《三国演义》后,我在其中找到了许多金矿,更是在金矿里,找到了许多的黄金。

  在书中有很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它们以反面教材或值得学习借鉴的形象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人物描述的淋漓尽致,这语言好似一根魔法棒,将一个个历史人物点活了,将他们展示在眼前。曹操在书中的形象是奸诈贪婪,诡计多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但与历史中形象却相反,现实是生活节俭,勋劳宜赏,他还是中国历史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在书中形象是:总是以泪洗面,胆小怕事,做事优柔寡断,武功也单是比划几下,却又很温文而雅。与现实中形象大大相反,现实中的他是勇敢,气血方刚,武功高强,在历史上的黄巾起义中勇敢作战,怒鞭督邮等。孙权:紫髯碧眼,胆略过人,但又夹杂了些狡猾,与历史形象差不多,有勇有谋,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三位都是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不仅是在历史有所发现,政治方面也有所感受。

  政治方面:在书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是拥刘贬曹。刘备在书中是救世主,大善主,十分仁慈,但在书中发生的一些事例使我觉得刘备“仁”中有些虚伪,如:赵云在长坂坡奋力杀出重围,才救出了阿斗。刘备见了阿斗,并不是看一下他有没有受伤,而是用力把阿斗摔在地上,并骂之:“为汝这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所以故有‘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还有战败抛妻弃儿,甘夫人刚亡又娶了孙夫人……这却是为是展示他以事业为重,以百姓为重,爱民爱臣的好形象。二曹操在书中重用贤能,下礼贤士,才智多谋等好方面却被忽略了。

  《三国演义》我看到了政治的波诡云谲,敌人的险恶用心,智者的能言善辩,慧者的大局精神。妙哉,人生得意尽如此,幻化梦中我精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4

  校园的角落里,常见到一个身影,或坐于书桌旁,或倚于梧桐树下,或站在围墙边…手棒一本《三国演义》静静地阅读……

  《三国演义》算是我最喜欢的书了,从连环画到儿童注音版,再到青少版,最后是原著,每一种版本我都看了不下于十遍。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成的古典长篇小说。书中从汉末黄巾起义开始讲起,到董卓专权,孟德挟天子,三足鼎立,最终以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结束,全书情节曲折生动,写作手法传神,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杨慎的词写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三国演义》中好句段多,人物更多,作者罗贯中赋与了每一个人物血肉和生命。上至刘备的仁义、孔明的多谋、曹操的多疑、周瑜的.气窄……下至盗书不成贻笑千古的蒋干,献上妙计火烧鸟巢的许攸……无不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有人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能体现这一点。也有人说,关羽武艺高强,赤胆忠心,气度不凡,他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誓死不降吴贼……对他的所作所为深感钦佩。但我认为,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初读《三国演义》时,也觉得曹操诡诈、多疑。后来读了陈寿的《三国志》,这部书里没有《三国演义》里尊刘贬曹的思想,完全以曹魏王朝为正统,读完《三国志》后再看《三国演义》,我才开始认识一个真正的曹操。他虽诡诈、多疑,但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枭雄!何为枭雄?自古能成大业者皆是英雄,亦为枭雄。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国家的统一,也为了子孙的幸福,必须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站在风口浪尖上,被万人辱骂,被后世唾弃,这个人就是曹操。他是出类拔萃的政治家,招贤纳士、屯田北方、兴修水利……他是千古难得的军事家,战官渡,除袁绍,攻荆州……他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著名著作《短歌行》《观苍海》《步出夏门行》……他既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亦有“老骥伏枥,不坠青云”的志向,因此我想说,曹操是位真英雄!

  想了这么多,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国演义》中,看关羽温酒斩华雄,看阿瞒败走华容道……不管谁是真英雄,《三国演义》都将是我永远的挚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故事中英雄云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翼德力拒当阳桥,勇马超兴兵复仇,黄汉升力劈夏侯渊……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豪情万丈!几百个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都是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了他,他还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简直聪明赛神仙啊!当然,在书中机智聪明不止诸葛亮一个,比如吴国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计谋的`。可是读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个借口害死他。于是周瑜便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要完不成,就按军法处死诸葛亮。读到这里,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着他的智慧和机智,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务,把周瑜气得哑口无言。不过最让我佩服的,并非是诸葛亮凭着神机妙算,“借”来了十万支箭,而是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却没有生气。他反而以大局为重,继续与吴国合作,最后才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心生怨气,与周瑜缠斗,那战役的结果,怕是要改写了呢。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蕴藏了许多做人的智慧与道理,值得一读再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又心胸宽广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6

  曹操,他是东汉末年的枭雄,他是曹魏的奠基人,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奸绝、奸雄!

  但,他在我的眼中,却是三国中最真实的人物。

  曹操,他的爱才之心,是真的。关云长被迫投降于他,提出了三点要求,曹操在第三点要求犹豫了半晌,也一口答应下来,真是爱才心切。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还送了一个锦囊,给关公保护他那长于腹间的长须,并且见美髯公的绿袍旧损了,送了一件新袍给关公,虽然看见他将自己的兄长刘备赠于他的旧袍穿在外面,曹操虽不满,但也没有表露出来,因为,他十分看重关羽的忠义。当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时,他也不阻拦,可见,他是多么爱惜与怜惜美髯公这位武圣啊!曹操,对待人才是真心的!

  曹操的性情是真的,能忍则忍,不能忍则不忍。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是因为许攸,离开了袁绍,投奔了曹操,告诉了曹操:“袁绍的'粮仓全部屯于乌巢,可以派五千精兵假扮成袁军,说是袁绍派来增援防守的,偷袭乌巢,可一把火将袁军的仅存粮草烧个精光,我保证三天内,袁军自败。”曹操听到这个计谋,大喜!依计行事,果不其然,把袁军打得大败而归,袁本初带着他几个儿子,和几百位贴身侍卫,狼狈的过河奔逃。许攸这个人,大大咧咧,喜欢开玩笑,经常当着众人的面,跟曹操说:“如果没有我,你就在官渡之战中输了。”曹操也很愤怒,可是只能憋在心中,因为的确是啊!没有他许攸,自己那一仗可就真输了,而且,是惨败。所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就当作是在谈笑,付之一笑,一了了之。

  俗话说“是不可忍,孰不可忍”。在曹操攻陷徐州时,他许攸又指着城门,对众人说:“如果没有我,曹操绝对进不了这个门。”曹操顿时怒了!什么叫没有你我就进不了徐州城门!他令许仲康——也就是许褚,将许攸斩了。许攸也是,恃才放旷,自作自受,自己的新主公,为什么去招惹他?主公已经饶恕他了,他还去招惹曹操!这不欠揍吗?!所以,许攸之死,完全是自食其果,有人,却把黑锅甩给了曹孟德。

  有人说曹操杀人是残忍的,但处在当时你死我活的环境下,曹操又是可以理解的,算得是一代“枭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7

  儿时,我喜欢战场上的气势,特别是英雄手持兵器与敌人混战时,我更是如痴如醉。因为驰骋在沙场上的英雄风范,我为之酷爱。也因此我爱看《三国演义》,爱看它那气势磅礴。

  时光的流逝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越来越觉得《三国演义》叙述着悲情,叙述着伤感……

  在东汉末年腐败无能的统治下,引起了一次黄巾起义的反抗。然这支替天行道的起义军是辉煌的,也是失败的。在辉煌的过程中,他们曾打进幽州境内,这无疑是一项壮举。但是辉煌过去,失败便接踵而至,黄巾起义被镇压了下去,一切都前功尽弃了。可立了功的不是谁,而正是我所敬仰的刘备,关羽和张飞!看到这,我愕然,在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是战火蔓延,英雄好汉从来都是主持公正的,可这里,三位英雄却把正义镇压了下去,岂不悲哉?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期里,有多少文人墨客被之埋没,又有多少忠臣良将被之残害?在这个百年之久的历史变迁中,战火焚烧到整个中原,民不聊生的中原大地上难道就没有人能快速地摆平这场战争?有,也许在被埋没的人之中,在被残害的人之中。但是,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总会出现:原来是持正之人,却被吕布所害;华雄曾是一代战豪,只因不敌关羽;孙坚是江东猛虎,却死于非命……虽说战乱总会有人死逝,可在万古长久的历史中,有哪一次战乱是和三国时期一般惨重的?这,便是莫大的悲哀。

  在我们的固定思维中,像《三国演义》这样的书籍,作者写的意义无非就是叙述一下战争、人物与历史。可纵观一部《三国演义》却发现,无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多么突出,战争的场面多么精彩,作者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讽刺当时的社会无能腐败!这虽是一个对于战争描写的书,最终包含一个悲伤的.含义,因为在作者的心中总记录出了些许无奈与伤感。

  最让我情感上受到伤害的还是《三国演义》的结局:光三国的成立,历代英雄就已呕心沥血了。在剩余几十年的战争中一批文成武将为了自己的国家的统一中原都献身了,最后却还是西晋在乱世中统一了中原,一个不曾是三国鼎立中的国家!三国之王饱受艰辛,费尽心机,才得以分得三分之一的天下,最后却又难保国家,在这儿,难免会让人心酸。关羽、张飞、诸葛亮、鲁肃……这些为各自明主出谋划策,助攻帮守,千古流传的一代豪杰,却都是国破家亡之人。

  《三国演义》最后的结局是:不是三国共存,也不是三国之一称霸。看到这儿,难免让人悲从中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8

  有一天,我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一本书,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当时看到它的时候,随便翻开了几页,立刻就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了,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我买了下来。

  一回家,我就开始读了起来。里面的情节让我如醉如痴,里面的人物总让我牵肠挂肚。我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读完它。它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写得生动有趣,情节丰富。

  《三国演义》为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争斗。

  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争霸,最终归于晋朝的故事。书中讲述了一场场惊心动魂的'战争,描写得精彩绝伦,让我这个小小军事迷看得欲罢不能。至今,我的眼前还不时浮现出战场上刀光剑影,耳畔还偶尔回响起战场上的鼓角铮鸣。

  我还听爸爸说,清朝人毛宗岗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的典型人物,称为“三绝”,即“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因为他不仅勇敢机灵,聪明绝顶,还随机应变,所以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摆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大军。这些故事里面我觉得最厉害的是“草船借箭”。他用一晚上就从曹军那弄来十万只箭,没有用任何兵力,只用了几艘草船就成功了。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大将,比如赵云、黄忠、关羽、曹操、张飞、周瑜等等,他们都坚强不屈,勇敢无畏,英勇善战。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告诉了我:做事要勇敢,坚强不屈,要随机应变。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因为他还是我唯一的偶像,而且从这里我知道了三十六计中的一些计谋,这些计谋我已经在现实中活学活用了,用在了各种地方。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追我,我趁其不备绕了一个大弯,跑到他身后偷袭了他。还有一次,我在追他,他一直绕着一棵树跑,我突然停下来,扭过头,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哈哈......

  《三国演义》这本书现在还让我记忆深刻,久久不忘,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我读这本书也是百读不厌,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最喜欢的书就非它莫属了。

  正因为它很精彩,所以我要推荐给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9

  捧一本《三国演义》,呷一口康师傅冰红茶,对上无比热情的太阳公公,用比知了更亢奋的声音宣布——“我恋爱了!”——爱上赵子龙。——题记

  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割据、将士云集的年代,而子龙更是从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长板坡一役中,撤退的刘备军遭曹操军追击,仓皇之下与刘备妻儿离散。忠肝义胆的子龙单枪匹马冲入重围,于曹军十万大军中寻找刘备妻儿,并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杀出重围,途中单挑曹军五十多员大将,无一不胜。七次出入长板坡,他毫无惧色,如入无人之境。正如刘备所赞:“子龙一身是胆!”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勇!

  在汉中与曹军对战时,子龙亲率一组人马探测军情。未料,在途中便碰上曹操大军,战鼓一声,短兵相见。无奈曹军人多势众,子龙只好率军撤回蜀营。谁知曹军穷追不舍,不多时便兵临城下。子龙自知敌众我寡,便心生一计:突然下令军队收起军旗,停打战鼓,又把军营大门大开,命将士不得出面迎击,一副静候曹军入内的模样。此举果真奏效,生性多疑的曹操误以为蜀营中有埋伏,便下令撤军。子龙看准时机,令旗一挥,顿时战鼓大作,人声鼎沸,士兵们用弓箭从后射曹军。曹军措手不及,一时间兵败如山倒。这就是有名的`“汉水空营退曹军”。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智!

  当年刘备平定益州,许多人建议他论功行赏,将成都内的住宅和外围的桑田赐给有功将士。独有子龙反对并为百姓着想:“益州百姓饱受战争之疾苦,应把田宅归还给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这种爱民如子的性格令他深受百姓的爱戴。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仁!

  子龙的丰功伟绩正如此诗: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永功勋在,当阳姓子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考场如战场,如有子龙的勇气,区区试题又怎能难得倒我们?学习如用兵,如有子龙的才智,天文地理又怎能难得倒我们?21世纪也如三国,如有子龙的仁德,生活交际又怎能难得倒我们?

  爱上赵子龙——无悔!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10

  前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等都令我回味无穷,值得沉思。

  当读到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时”,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空城?面对百万敌军,岂能掉以轻心?我生怕他们会闯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紧张,自己的'计谋就会落空,敌军就会看穿城中无人,马上就会闯入城中四处破坏,老百姓会遭殃,所以他要放松,镇静,沉着,不能让敌军看穿。于是,他若无其事地在城墙上弹琴,优美动听的琴声四处响起。敌军见了,以为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轻举妄动,退走了,这时我的心才放松下来。惊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又读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紧张起来。甚至汗毛孔都张得大开,生怕大雾突然散去,诸葛亮暴露出来,来不及返回就被消灭。但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雾太大,看不清对方,所以诸葛亮只把那几个稻草人立在船上,一个船上的稻草人插满了箭就换下一个船,这样来回交换,就轻易把十万支箭拿到手。等雾散了,诸葛亮早就跑得没影了。曹操这才知道上了当。这都是源于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而又知己知彼啊!

  想到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经历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的风筝挂在了一棵高高的树上,我想把它够下来但够不到,我又不会爬树。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一个足球飞了过来,刚好碰到风筝,风筝因而抖动了一下。我触景生情,受到启发,就拿起几个小石子,用力向风筝砸去。终于,风筝被砸了下来,漂亮的风筝完璧归赵。

  还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也许是因为地板太滑,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水里,我在水里扑腾,“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水,这时我突然想到了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时的冷静,我便冷静下来。因为我离岸边很近,我就双手伸平,扒住了地,终于停了下来。等我上岸后,我真想谢谢诸葛亮,是他让我化险为夷,自己救了自己。

  通过读《三国演义》,我懂得了: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只有冷静下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不同于一般是史书,也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同时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它既带有真实性又带有情感性。

  读完了《三国演义》,我不但可以回顾了三国战乱时期的历史,也体会到那时代的一些思想文化意识。

  我也阅读了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著作,发觉大多数都涉及到有关这本书的思想主题,而且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也一直争论不休,主要体现在几大学说当中,如:“正统”说,“民本”说,“拥刘反曹”说,“忠义”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理想人格悲剧”说,等等。

  我认为,以上所述的各种学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不可以全盘否定,也不可以全盘肯定。但无论那一种学说,他们都只是从自己所认定的一个角度出发,不能全面的'概括《三国演义》的丰富思想意蕴。如果将各种学说综合起来,或许可以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文化内涵。

  虽然《三国演义》没有一致的主题,但它所展现的总体思想倾向是一致的。我觉得上述繁多的主题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一种表现,如“正统”说,“民本”说,“忠义”说等等。从作品中对英雄人物的行为事迹可以体现出来。

  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创始者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曾经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而孟子在伦理学上提出了“性善”论,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了君主“保民而王”、“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些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刘备常怀匡扶汉室之心,虽然占不了“天时”与“地利”,却占稳了“人和”。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也就是得人心,是否能得人心,就取决于是否“得道”。在作品中,说到刘备“得道”之处比比皆是。

  我觉得“刘玄德携民渡江”这感人的一幕是最能显示刘备宽仁爱民,慈善宽厚的品德。刘备屯住樊城之时,兵寡将少,抵挡不住曹操强势的攻打,只好弃城而走,却又不忍心抛弃百姓,于是“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刘备在船上看见众民仓皇逃难的悲惨景象,痛心疾首,想投江自尽,幸好左右急忙劝止,“闻者莫不痛哭”,这可见刘备爱民之深,救民之切,做到了“保民而王”,但绝对不是为了“买民心”而做作的。其仁义之心,人臣共知,日月可鉴。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12

  读三国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当空,在脑之海中,波光闪动。

  如果说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个体,主宰了生存机器,如人的行为,那么,围绕三国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现在语言中,如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舌战群儒、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等;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三国的文化基因也已渗透到很多方面,如游戏。我是名象棋爱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门艺术,而排局中,三国七子谱招法凌厉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绽放异彩之花。而近来流行的在线象棋游戏中,以三国事件为背景,从桃园结义开始,到三国一统,竟有120局的精彩纷呈的闯关排局,为这个游戏增添了更吸引人的`乐趣。其实,何止象棋,经典的华容道游戏,也是出自于三国的文化基因。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很多战役,讲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纷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怪诞的故事,这个怪诞的故事是这样的:

  异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异常,但怀异能,以一敌百,无人能胜之。非常人奴役众人,众人寒馁伤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头昏眼花,饥寒难耐,遂壮胆谏于非常人曰:尊驾异能无限,世上无人能敌;然若尊驾之左右手互搏,当为终极之战,可否让吾等一开眼?非常人正自无聊,闻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缠斗,尘烟四起;且愈斗愈烈;须臾非常人一分为二,仍缠斗不休;然体形亦减五分。少倾再分为四,体形亦各减一半;未几再分为八,直至踪迹皆不可觅。

  众人大喜,皆赞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满四海,智服八方;据正史载录:共勇当万众,力可拨山,后挺身为民除害,勇斗非常人。苦战十天十夜,不分胜负。正当力尽之时,有慧星袭过,为其注异能;英雄遂一击将非常人打得灰飞烟灭,换得万世昌平。

  这个故事怪诞吧!不过,说不定,这个故事也有一点道理。我有时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点点创建的呢?我们虽然是普通人,难道三国中的各路豪杰生来就是英雄?难道我们的后人在写我们当代的光辉事迹时,人物不是我们中的一员?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13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相争,勇者胜。《三国演义》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最后他未能成功的兴复汉业。但他,仍然给我很好的上了一堂课。

  这堂课,他告诉了我,敢于冒险才有机会。

  草船借箭——妇孺皆知的故事,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道理。当时,诸葛亮被周瑜所逼迫,让他在不可能的情况下造出十万枝箭来,于是诸葛亮就算出一个大雾之天,与鲁肃一起完成了去曹营“草船借箭”的神奇之举,痛痛快快地向周瑜交了差。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敢于冒险的诸葛亮,而不是一个谨慎的.诸葛亮。其实诸葛亮自保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可他却选择了冒险。他能够算出哪天早晨江上有雾,他能够判断出曹兵不敢出来迎击,他能够想到曹兵一定放箭,但是他能够肯定曹兵不会放“火箭”吗?一切都是位置。要知道此时如果诸葛亮的“东风”没借过来,大江之上刮的还是西北风,只要那曹操灵机一动:“放火箭”!后果会怎么样?

  他一定想过,可他还是选择了去冒险。因为他明白,不冒险,自己连机会都没有了。

  法国的居友曾经说过:“卓越的人,便是在思想上或在行为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险的人。”现在想想,也确实。有些人一生碌碌无闻,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他们畏惧困难和失败。但这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只要不断的去尝试,去拼搏,去奋斗,将来一定能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

  有一颗种子,它这样想:如果我往上长,一定会碰到坚硬的石头;如果我往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如果我长出幼芽,一定会被蜗牛吃掉;如果我开花结果,一定会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终于有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将它啄进了肚子里。看来,越是不敢冒险,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在你身边,有各种偶然的因素充满风险。相反,如果种子这样想:要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的风景……那结果会怎么?我想,会是收获成功的种子。

  我要努力,努力地向诸葛亮学习。敢于冒险,拥抱成功。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14

  “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每当听到这豪壮的歌声,把我的思想又带入了《三国演义》。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二次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的人物让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义胆 神勇过人

  “义”的化身非数关羽莫属。关羽,字长生,后改为云长,河东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因为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而逃难江湖。后于于刘备、张飞相识,在桃园义结金兰,俗称“桃园三结义”。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圣”之美誉。不看关公其神威,单单那气概就令人深深折服。当年他为保护嫂嫂安全,报曹操不杀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帐下,助他斩颜良诛文丑。但后来他得知刘备还活着,立即把金银珠宝还给曹操,历尽艰辛,与刘备会合。昔日,他为了报答曹操当日不杀之恩,在华容道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曹操,其忠义可见,其勇无人能比。

  人心之向 汉室宗传

  最深沉贯彻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刘备了。刘备,字玄德,汉室宗亲,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后过膝,面如冠玉,性格温和,仁政爱民,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可以说他一生为义而生,又为义而死。刘备兵败,携百姓逃难,途中号泣声震天,刘备看见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没人阻拦,那一定会投江,也曾经因为这事,在刘表墓前哭诉,祈求让百姓平安渡江。可见其爱民之心。

  神机妙算 忠心耿耿

  东汉末年,战火硝烟各处弥漫,刘备势弱,而有一人辅助齐备建之蜀国。他足智多谋、英谋善辩、诚恳谨慎、执法严明,此人为谁?诸葛亮也。诸葛亮,字孔明,绝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号“卧龙先生。” 孔明用计如神,大摆空城计,以向几千军马,退曹操八十万大军,又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无不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的张飞、智勇双全的赵云、文武双全的周瑜、阴险奸诈的曹操……每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难忘。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泽着不同的人生,我们要学习刘备忧国忧民的思想,关羽的忠肝义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让我们在生活的战场上做他们优点的学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15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至西汉之间,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个军事集团,为了独霸天下以至沙场厮杀的战乱时期。其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独霸一方、窥伺天下的乱世枭雄;解民倒悬、广施仁政的一代义主;横刀立马、勇猛绝伦的威猛大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军师谋士……然而,在这个人才云集的时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胆忠诚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写照;“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追随刘备;应对东吴的盛邀,他断然拒绝;白帝托孤,他全心全意辅佐刘禅;他“六出祁山”,只是为了兴复汉室;上表《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诸葛亮的忠诚深深打动了我,令我敬佩不已。

  从古至今,忠诚一向受到人们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是忠诚;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是忠诚;赵子龙乱军救主,一身胆也,是忠诚;魏征敢于直言,向李世民进谏两百多次,是忠诚;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忠诚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歌颂它,传扬它!

  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因为忠诚,他先身士卒;因为忠诚,他不怕牺牲;因为忠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忠诚,他把自我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虽然仅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却家喻户晓,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就是因为忠诚。有了对国家的忠诚,他才用尽一生精力研究‘‘两弹’’,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忠诚对人们成就一番事业,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刻的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多了,像金钱、权力、名誉等利益,深深诱惑着人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不择手段到达目的,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图,就将忠诚抛之脑后。这样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时的利益,最终的下场都是身败名裂。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逝的时光,社会改变,渐渐销蚀了忠诚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民族腾飞的的重任,我们要时刻提醒自我,不能违背忠诚,要使忠诚永放光芒。

  忠诚,是青春冲刺的诺言,是生命履行的职责,是安身立业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质。让我们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学业、事业的人,一个忠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3

三国演义读后感06-23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02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2-04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09-01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大全09-01

小学《三国演义》读后感10-30

写《三国演义》读后感10-30

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