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档案和生产统计制度

时间:2024-01-09 07:19:13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养殖档案和生产统计制度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殖档案和生产统计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养殖档案和生产统计制度

  一、建立完整的生产统计报表,及时反映畜禽动态和生产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生产,并及时按有关部门要求上报。

  二、制定统计报表的原则,应力求简明扼要,及时准确,格式统一,计算单位一致。

三、养殖场应当建立下列养殖档案:

  1、免疫程序。

  2、生产记录。

  3、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4、消毒记录。

  5、免疫记录。

  6、疾病疹疗记录。

  7、防疫监测记录。

  8、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

  四、以上记录档案应客观、真实、规范、完整,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并保存至少三年。

  动物防疫制度

  一、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各项动物防疫措施。主动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养殖场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实行“全进全出”的畜禽群流动模式,并建有隔离畜禽舍。

  三、养殖场内要落实管理人员、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等动物卫生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

  四、养殖场工作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规程应及时做好消毒、免疫、诊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项工作。

  五、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免疫接种程序、疫病监测、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疾病诊疗、生产、消毒、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记录等档案记录。严格索证索票制度,记录和票证应客观、真实、规范、完整,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六、要认真落实灭鼠、灭蚊、灭蝇等各项卫生措施。确保场内的环境卫生。

  七、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接受畜牧兽医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并积极协助畜牧兽医部门及时控制、扑灭疫情。

  八、遵守国家关于畜禽的引进审批程序,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饲养进行并加以疫情监测,经检查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九、动物出场要按规定申报检疫,经所在地兽医站的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凭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上市或运输。

  十、养殖场内饲养员、兽医技术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经体检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十一、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内应遵守本场的防疫制度。疫病流行期间或受疫病威胁期间,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

  免疫制度

  一、根据本地疫病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及畜牧兽医部门制订的免疫程序,结合本养殖场实际情况,确定免疫接种内容、方法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动物应作详细记录和标记,并仔细观察免疫反应情况。

  二、根据国家和本地的有关规定,对重点疫病接受和实施强制免疫,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情监测和监督检查。

  三、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动物落实免疫标识制度。

  四、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应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并按规定建立记录。

  五、动物免疫后必须建立真实、规范、完整的免疫记录。 六、免疫档案内容包括畜(禽)主姓名、动物种类、年(月、日)龄、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疫苗生产厂家、免疫标号、防疫员签字等,必须填写齐全。

  七、对调入和调出的动物必须进行免疫档案管理。 八、对免疫过的动物必须经专职兽医和防疫员在免疫记录上签字方为有效。

  九、免疫记录由专职兽医保管。 饲养管理制度

  一、饲养人员应服从养殖场领导、兽医技术人员的安排,按照饲养要求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相关人员要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二、每天饲喂前对所喂养的动物细心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兽医技术人员或养殖场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饲养员必须按要求投喂饲料。对于体弱者应及时转出,分栏饲养,精心护理。

  四、饲料按要求和用量合理采购,发现饲料有潮湿、虫蛀、霉变或含有杂质的现象,立即停止使用,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另行处理。

  五、圈舍内应保持冬暖夏凉,切实做好防寒降温工作。 六、养殖场内,非饲养管理人员不许随意进入,外来人员未经同意,严禁参观、逗留。

  七、粪便每天应及时清理收集、送化粪池集中处理,严禁用水冲入下水道,影响周围环境卫生。

  八、每天应搞好栏内卫生,并定期消毒。在疫病流行季节和易高发季节,应派专人消毒和负责药品投放。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为规范养殖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保障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臵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程。

  一、尸体的运送

  1、尸体运送前,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胶鞋及手套。

  2、运送尸体要用密闭、不泄漏、不透水的容器包裹,并用车厢和车底不透水的车辆运送。

  3、装车前应将尸体各天然孔用蘸有消毒液的纱布、棉花严密填塞。

  4、尸体躺过的地方,应有3-5%烧碱液喷洒消毒,如为土壤地面,土层连同尸体一起运走。

  5、运送过尸体的用具、车辆用1:300强力消毒灵进行消毒。

  二、尸体处理

  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深埋法,具体方法为:

  1、掩埋地点应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

  2、坑的长度和宽度以能容纳侧卧之尸体即可,坑深不得少于2米。

  3、掩埋前应对需掩埋的病死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实施焚烧处理。

  4、坑底铺2-5cm厚的石灰,将尸体侧卧放入,将污染的土层、捆尸体的绳索一起抛入坑内,然后再铺2-5cm厚的石灰,用土覆盖,覆盖土层厚度不少于1.5米,尸体掩埋后,与周围持平,填土不要太实。

  5、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3-5%的烧碱液喷洒消毒。

  三、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四、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消毒制度

  一、养殖场(小区)及生产区进出口均应设宽于进出口、长于货车车轮一周半以上的消毒池,消毒池内消毒液要经常保持有效。还应配备各种有效喷雾消毒设施,如喷雾器等。

  二、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登记并进行消毒。 三、养殖场内应严格控制人员频繁流动,尽量谢绝参观。如因工作需要等原因入场,需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胶鞋、帽、洗手消毒,经消毒室后方准进入。

  四、环境消毒:畜禽舍周围环境每2-3周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沟、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消毒池内的消毒药适时更换,经常保持有效。

  五、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和畜禽舍要经过更衣、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六、畜禽舍消毒

  1、空舍消毒:每批畜禽调出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消毒:除粪—清扫—水洗—干燥—消毒液喷雾消毒—水洗—干燥—熏蒸消毒——空舍,1周后进畜禽。

  2、带畜禽消毒:定期进行带畜禽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纳等消毒药进行喷雾消毒。

  3、走廊过道消毒:定期用2%烧碱等消毒药进行消毒。

  七、用具消毒:食槽、水槽等用具每天进行洗刷,定期消毒,用0.1%新洁尔灭或0.3-0.5%过氧乙酸等消毒药进行消毒。

  八、养殖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应更换固定工作服、鞋、帽,使用后应放臵于更衣室内,严禁带出养殖场外。工作服、鞋、帽等定时进行浸泡或熏蒸消毒。

  九、饲养员应经常清扫畜禽舍内外、粪道粪沟、用具、饲槽等,及时清除舍内粪便,随时观察并报告病情,遵守兽医处臵方案,按时给病畜禽投药。

  十、应采取全进全出式消毒,不得有死角。空臵1周以上方能进畜禽。

  十一、每周应对主干道进行大扫除,然后进行大消毒。如果周边地区出现疫情或疫病高发季节,应严格封场,每周必须喷雾消毒二次。

  十二、每年应从春、夏蚊、蝇繁衍之际开始,做好喷雾杀灭工作。每年秋季应进行一次灭鼠工作。

  疫病监测制度

  一、根据本地每年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并积极配合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疫病监测工作。

  二、养殖场定期对重大动物疫病或本地常见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并及时做好疫病监测记录。怀疑发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站。

  三、引进的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并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所需监测的疫病项目,证实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疫情扑灭制度

  一、发现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监控措施,同时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进行诊断,调查疫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二、严格执行扑灭疫情的有关规定,接受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督。

  三、不得瞒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如发现上述情况,上报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罚。

  四、传染性疫病死亡的动物要在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焚烧、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五、认真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要严格按照消毒制度执行。

  六、在最后一头病畜禽淘汰或痊愈后,需经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的观察,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时,并经严格消毒后,可撤消隔离或申请解除封锁。

【养殖档案和生产统计制度】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制度04-03

生产统计管理制度04-13

生产企业统计管理制度12-11

生产档案管理制度03-20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1-09

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11-03

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经典14篇)07-15

企业统计制度04-23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精选14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