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时间:2023-02-04 15:28:29 制度 我要投稿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9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9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

  1.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 )

  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

  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3. 图中的政治制度是( )

  A. 夏朝的王位世系制 B.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 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4.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5. 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 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

  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6. 陈满是舜的后代,他本姓妫,名满,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古代帝王的'后代时,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为陈,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可见陈满的陈姓来源于( )

  A、封地、封国 B、谥号 C、爵位 D、职业

  7. 读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A.西周实行郡县制 B.分封的对象只有王族

  C.分封对象以王族为主 D.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的有楚国

  8.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

  9.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

  A. 财产 B.地域 C.宗教 D.血缘

  10.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11.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血缘关系

  12.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

  A、互为表里 B、完全割裂的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

  1.王位世袭制

  (1)背景: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建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特点: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

  (1)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3)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二是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三是承前启后。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说明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题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D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主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推广:武王死后,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4.内容

  (1)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义务: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5.影响

  (1)在分封制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3)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6.瓦解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瓦解: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及破坏的原因

  (1)特点:一是分封对象的多方面。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二是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是“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具体说,就是周天子把一定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四是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2)原因:分封制破坏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的结果。 题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答案 C

  解析 土地和人口是建立政治、经济共同体所必需的两大基本要素。周朝实行分封制,建立的是诸侯国,因此周王给予诸侯的是土地和人口。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

  (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

  (2)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3)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4)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

  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与分封制的关系

  (1)特点: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依次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2)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的特点。 题3 在西周的宗法制中,“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在这里,“小宗”相对于“群弟”而言,是( )

  A.诸侯 B.大宗

  C.小宗 D.卿大夫

  答案 B

  解析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周王室是最大的“大宗”,其嫡长子、嫡长孙都是“大宗”,其余都是“小宗”,而“小宗”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是“大宗”,依此类推,

  “小宗”相对于其率的“群弟”而言,应是大宗。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5“周公辅佐成王图”插图及“西周分封示意图”。

  【信息解读】 从插图可以看出周公辅佐成王,推行分封,拓展西周的统治区域。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西周分封的特点、分封的区域和对象等。

  【史料应用】 1.根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分析西周分封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从分封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王畿以外的中原地区;(2)从分封的对象看,主要以王族同姓子弟为主,还包括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6[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实行了宗法

  制和分封制;为了更好的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又制定了礼乐制度,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加强统治秩序。

  【史料应用】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答案 C

  解析 礼崩乐坏主要是由于诸侯争霸,分封制被废,周王失去统领诸侯的地位而造成的。

  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P5)

  知识点拨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伊尹既可以放逐太甲,也可以迎立太甲,所以相可以左右国君的立与废。

  答案要点 商朝的相具有超越国王的权力,他们不仅可以执掌国政,甚至可以将荒淫暴虐的国王流放,待其悔过自新后再迎回。

  变式1 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商朝在中央就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官职相。

  一、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P7)

  知识点拨 结合所学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直接回答两者的内容;根据两者的内容分析特点,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

  答案要点 (1)分封制。主要内容: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特点:规定了周天子的权力和受封诸侯的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统治秩序;周天子是周王室的最高统治者,而诸侯在其领地又有非常大的独立性。

  (2)宗法制。主要内容: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变式2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B

  解析 A是分封制的目的;D属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C是二者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若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封建等级制度相比较则可以得出,形成此本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血缘关系。

  二、学习延伸

  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吗?(P7)

  方法点拨 (1)可以通过姓氏起源的相关书籍查阅;

  (2)可以通过网络查阅。

  答案要点 略

  课程标准 课标追问 要点提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别阐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 (1)分封制:①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③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口分赐给士。

  (2)宗法制:①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②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③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④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2.阐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和爵位的继承制度:世袭制。

  (2)地方政治制度:分封制。

  (3)权力的分配和继承制度:宗法制。

  (4)基本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基础巩固

  1.西周时期,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主要义务是( )

  ①享有封国的世袭统治权 ②兼制其它诸侯国 ③提供军赋和力役 ④定期朝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享有封国的世袭统治权、兼并其它诸侯国不是对周王的义务。

  2.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授民授疆土”可知是分封制的内容,而建立邦国主要是巩固统治,故答案为B项。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了( )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相结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西周分封制中,同姓王室占绝大多数,①符合题意;从西周分封的.对象可以看出,并不是为团结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可排除②、④。

  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 B

  解析 因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故属于平民的乙是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的。

  5.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立太子的依据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6.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辨别能力。首先要明确家谱之所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关键在于其史学价值,即它能弥补其他史学资料的不足,而不在于它记载某个家族或增加史料的数量,因此应选B项。

  7.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答案 D

  解析 题干已明确指出因封地在商。

  能力提升

  8.“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分封自己的亲戚为诸侯,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显然是指分封制。

  9.“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解析 “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后来被行政区划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秦朝建立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10.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答案 A

  解析 “以礼入法”中的“礼”实际上是指等级秩序,即A项。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三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请回答:

  (1)材料二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

  (2)据上述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与材料二的制度关系如何?

  答案 (1)西周的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制政权。

  (2)服从周天子,忠于职守;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述职。周天子控制诸侯,诸侯效忠周天子。

  (3)西周的井田制。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巩固了井田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分封71国中姬姓诸侯国所占比较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2)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度的历史作用在于巩固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分封制。不能仿效,因为依靠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稳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3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学时)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教学要点: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

  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则;③宗法制的主要内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 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

  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物。

  王位世袭制,是把“王位”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顾名思义,就是王位由父系家族成员继承,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其实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最初形成的氏族就是一种血缘组织。而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王位世袭制是从夏朝开始实行,不过夏、商两代与后来的西周不同,还没有完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嫡长子继承和“兄终弟及”并行。王位继承制的确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公天下”终于变成了“家天下”。

  ①阅读课前提示,得出尧、舜、禹禅让制的特点。

  ②创设情境:通过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启发学生得出:通过治水过程中对人民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长并开始具备雏形。

  ③结合“戴冠冕的夏禹”图片,说明:20xx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通过禹传位给儿子启,启发学生得出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

  ④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通过“学思之窗”和甲骨卜辞图片,引导学生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到底设置了哪些职官?

  职官是建立国家的必要条件,凡建国家者,必有职官。夏王朝建立国家后,也同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政权机构,官制是国家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史记·夏本纪》曰:夏“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因此禹、启又分别称为夏后禹、夏后启。夏朝国家政权初创,故官制也比较简单,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夏王朝时,军事和民事还没有分开,《尚书》中所说的“六事之人”指的是六个掌管军事的长官,这些长官当既管军事又管民事。当然,夏王朝建立之后,也随之出现了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构和手段,如刑罚、监狱和军队等。

  但是到了商朝,中央官制就开始完善了。首先,殷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商王。内服,就是在王朝服务的官职,是商王朝廷的各部长官,即“百僚庶尹”,夏商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辅佐自己的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名,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下面的官员可大致分为事务官(如臣、尹等)、武官(师)和史官(如卜、册、史等)三类;外服,就是殷商王畿外服役的职官,主要是侯、甸、男、卫、邦伯,这些外服官职多是指臣服于殷商王朝的部族方国首领,他们承担向殷商王朝贡纳、捍卫的义务,商王并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如周方国的首领文王就曾被商纣王册封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赐予其征伐的权力。

  简单介绍夏商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第一是夏朝的公共权力,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第二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度,并由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描述他们已经认识了的内外服制度。

  (世袭等级制、把王权赋予神秘色彩) “这样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总结:商代的政治制度容易导致方国的势力加大,形成于中央抗衡的局面。这就回答了导入时的问题之一。

  最后教师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其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来掌握分封制。 ①让学生简单回顾商灭周立、周公摄政的史实,提出问题:西周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出示诸侯争夺王位的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为西周政权的稳定,非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不可。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西周,在西周初期还是实行内外服制度,但是为了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统治,防止地方势力强大,巩固政权,周公大举实行分封。

  ②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教师补充:首先对分封的概念进行解释:分封制又称为分封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周王把过渡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诸侯国分封对象的情况。得出:对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补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强调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

  ③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拱守在周王室周围;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实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系统。

  可引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关系。

  ⑤问题设计:通过上述分封制的实施,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分封制对于巩固西周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补充归纳:一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二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三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

  ①问题设计:西周在分封的同时为什么又实行宗法制?二者的关系是什么?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提是宗法制,而宗法制则起到了完善和巩固分封制的作用。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原则,也就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因为在商朝,其王位继承制起初以兄终弟及为原则,但是仲丁以后,据《史记·殷本纪》载,在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呷、祖丁、南庚以至阳甲之间,一直闹着“(诸)弟子或争相代立”,形成了“九世之乱”。由于当时王位不能按照规定秩序继承,因而也就造成了王室内乱,削弱了商王国的统治力量,出现了“诸侯莫朝”的政治局面。因此,为了防止此类混乱局面在现,很有必要规定宗主权位的继承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就很好地解决了权力纷争的问题。

  首先就宗法制而言,它保证了嫡长子的继承权和无比尊贵的地位,当然也保证了周天子无比尊贵的王位和权力。宗法制度与继统制度相辅相成,是巩固周代王权最有力的工具。宗法制度下,周天子既是天下共主、高高在上的国王;又是天下的大宗的宗子,尊贵的宗族长。周天子的王权大大巩固和提高。而且,宗法制作为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或权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简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点。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讲解图后,进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构成了以血缘亲疏来维系的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③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宗法制的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和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等级制度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工具。

  4.小结:回顾从世袭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制度的进化是适应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前后相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4

  第一章标题分析过多,导致时间不够用的,仅仅讲完分封制,宗法制没有讲,教学思路没有得到贯彻。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参与时激起了火花,一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在把握时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锻炼。

  在讨论世袭取代禅让是进步与退步的时候,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进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一派退步,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都很好。其中有两个人的思路很有有意思。其中一个说世袭制好,王位要传给儿子,所以要认真治理国家,为儿子留下一个好江山,因为国家是自己的,所以特别下力去整治。对于反派的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有一个学生认为世袭可以从皇子里面选拔任用贤才,等等观点,非常好。都开启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问题,选官制度,皇储制度,私有财产的保护,等等。现在想来我太吝啬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了。

  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把握好。别人的教案,自己不能用,这是真理,昨天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感觉备课很清楚,但今天讲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没有真正的下功夫去备课,熟悉教材,掌握大量史料。真的很难上一堂满意的历史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5

  【知识要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方法】

  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锻炼研讨古文的能力,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对当今社会及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运用归纳概括方法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好历史比较和问题研究。

  【学习过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2. 禅让制被 所取代( “公天下”——“家天下”)

  这是中国古代由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3. 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内容:p6第一自然段

  等级:天子—— ——卿大夫——

  作用:p6第二、三自然段(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特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四个字概括)

  【典型例题】

  周天子年老,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所生)。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作业】

  1. 温习本课学案;

  2. 预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6

  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二、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三、结果:

  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7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禅让制──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基础、确立、实质、神秘色彩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

  2.主要内容、特点

  3.影响、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

  3.特点

  4.实质与作用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xx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并阅读下面两幅图,然后回答:大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从而享有极高威望。

  指导读图:《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启

  阅读教材“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基础是什么?禹的威望;启的实力。

  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天的意志,占卜;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1)阅读教材,画出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

  (2)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中商朝主要官员的职责: 官员 相、卿士 地方侯、伯 职责或义务 参与商王决策 纳贡,奉命征伐 (3)阅读第5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从这段记载,你能可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指导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基本疆域。

  2.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教案《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和实行分封制度?建立和继续实行:武王、周公旦。

  (2)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主要是同姓子弟。

  3.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归纳分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指导读《西周分封形势图》,突破知识难点王畿。)

  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力:再分封。

  特点: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作用

  阅读教材并读上图,回答:分封制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5.西周后期分封制为什么会遭到破坏?发展演变如何?

  破坏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西周后期王室衰弱。

  发展演变: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1.读以上两图,回答:两图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一个什么现象?它源于中国古代什么制度?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源于分封制。

  2.阅读课本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政治制度。

  (2)结合下图回答,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基本规则: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②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教学指导:

  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关系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

  关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获取和了解。

  3.讨论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课本第6页历史纵横。

  材料一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而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由此可见“礼”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 右图所示是晋侯苏编钟(西周)。

  回答:

  (1)什么是礼?

  (2)你怎样看待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曰仁”?

  (3)中国的先人为什么发明了编钟?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娱悦人们的精神吗?

  4.思考国家一词与宗法制的关系。

  【本课小结】

  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宗法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8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起源: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影响:一分为二

  (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后期)诸侯拥有一定独立性,诸侯力量逐渐增强,相互争权夺利,造成周朝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①原因:A.西周后期,王权衰弱;B.制度本身局限(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诸侯权利大);C.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表现: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公开挑战、诸侯争霸

  2、宗法制

  (1)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性质: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卿大夫、士依此类推。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6)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9

  一、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西周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分封制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层级逐渐清晰,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分封制的实施不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并且还拓展了疆域。制度的出现也让各诸侯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最后分封制崩溃。

  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

  秦始皇灭六国以后,便开始对国家各方面进行整改。在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中央的统治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从丞相、太尉及御史大夫。丞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御史大夫是主要管理记事,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九卿”是指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三公九卿制”的实施不仅加强了中央的统治还做到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推恩令

  在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变得越来越膨胀,对中央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的势力,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就是实行“推恩令”制度。这一制度具体指的是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样不仅会让诸侯王的势力变小而且还会让其他子弟对皇上进行感恩戴德,这便就是“推恩令”。最后诸侯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四、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自西汉后长期发展形成的中央官制,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时期不断完善。隋文帝时期设立了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到了唐朝时期变成了中书省(颁布)、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核)。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负责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负责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负责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等;兵部,负责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负责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负责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三省六部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五、元朝时期的政治制度——行省制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行省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来看,是蒙古族统治者对帝国疆域军事的控制。

  六、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

  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到明成祖朱棣虽有朱元璋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是由于所有事情都归中央来进行管理,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内阁制度至此建立。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内阁制”的建立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七、清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军机处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但是所有权利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自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军政大权均由军机处掌握。皇帝的各项重要机密指示,均由军机大臣起草发出,一般性的中枢文件才通过内阁颁发出去。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以上制度在古代历史各个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但都是为了加强中央的统治。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相关文章: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02-04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0篇02-09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0篇)02-09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集锦10篇02-09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集合10篇)02-18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汇编10篇02-18

西周礼乐制度03-22

《夏》教案02-26

那夏美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