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21 15:51:3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3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3篇

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1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培训的体会。

  一、注重小干部的培养

  每个班都有班干部,老师不在的时候,班干部就是班级的核心。我觉得培养干部其实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为重点,他们不但要对自己有责任感,也要养成对别人的责任感。每个干部分管到位,这样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们都在一个班级里,班级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和我们有关。我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以折的简单道理,培养孩子的集体凝聚力。

  三、注重多方面习惯的培养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

  四、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2

  首先感谢老师和学校几年来对我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没有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对于孩子的关注,孩子们也就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因此今天受学校之邀谈个人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说实在的本人感到即荣幸又很惭愧,我其实做得是很不好的。孩子的成绩是他自己努力和老师辛勤培养的结果。

  孩子总是父母一辈子最执著的希望。父母们对孩子的爱总是最直接最无私最博大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健康快乐成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所以怎样教育和培养孩子总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课题,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们都在摸索、总结和创新。我们家庭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在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我们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去教育和培养孩子?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如何让孩子充分信任我们?我们教育孩子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当我们将这些问题都想得很深入时,就开始觉得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基本每个问题的答案在思考中都跃然于眼前,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及相关问题也就越来越清晰。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在想,教育最终成功与否是要社会这个大环境来检验的,人能否适应这个社会,并且能把事情做好,我认为这是衡量成人成才最基本的标准,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就应该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来实施呢?针对我的孩子,从他的成长过程来看,我个人认为做得较好的有这么几点,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一、平等相处,建立友好互信的朋友关系

  建立和孩子平等相处、和谐互信的良好关系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从孩子两岁左右开始懂事起,我们就非常注意和孩子交流、互通的方式,包括语气、态度、表情、技巧等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经常灌输“爸爸妈妈和你是好朋友”的观念,并充分利用每一个可能的具体行动和事例让孩子觉得父母真的是他的好朋友,从而建立起友好互信的良好关系。这是父母和孩子一辈子相处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这样,孩子就会和你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也会为他日后建立通达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要让孩子怕你而是愿意亲近你,是每个爸爸妈妈都要应该做到的。

  2、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次言论,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讲话,鼓励孩子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并加以引导;但我们从不将大人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快乐地生活在思想和言论绝对自由的王国里。我们认为充分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3、当你认为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先冷静、努力平息自己可能会膨胀的情绪,切忌大声呵斥或打骂。要多与孩子讲道理、耐心分析,将孩子引导到正确的认识上来,从而让他自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强行让孩子承认错误要好得多,何况有时我们大人认为错误的东西不见得真的是错误的呢。我们还特别注意,任何时刻决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有些家长不自觉地责备孩子撒谎等。家长们千万不要轻易用一些大人们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词语去无意中伤害到孩子纯洁而脆弱的心灵。

  4、要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每一份快乐和进步,有时也让他和你分享你的快乐。

  二、 顺其自然,要遵循小孩心智成长的规律

  在我的孩子上小学之前,我没有刻意给他补数学语文等,总是陪他玩,陪他看书,做各种促进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的游戏等等。别的家长怕孩子脏啊,危险哪,不让玩这个,不让他玩那个,而我们总是尽可能让他接触更多的东西,让他去了解,培养他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甚至到六年级了,在很多家长认为要全力以赴学习了,我们还给他买那些拼装玩具。好多很复杂的东西,他能根据提供的图纸很快组装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他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他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这样的玩对于他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他在玩的过程中也是在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后来的学习中,他也会很主动地去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乐观地面对现实。但现实的这种应试教育其实已经很大程度影响到孩子的这种成长规律,但作为家长我只能去引导,把这种不利和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三、璞玉浑金, 培养自信、阳光、健康的性格

  作为一个将来要走上社会的人来说,自信、阳光、健康的性格,对于他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影响非常大。自信可以让他敢于面对困难而不胆怯,阳光会让他在受到挫折的时候能看到积极的一面,把握住生活的大方向,心理健康让他能平和而宽容地面对生活中很多不公正,积极地面对人生。这些素质只有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慢慢培养。比如,我鼓励他积极地与同学老师交往,不怕人,敢于表达自我。在小学低年级时,不少家长可能很关心自己的孩子成绩如何,上课认真不认真。我除了关心他的学习之外,我更关注他能否和老师小朋友正常交流和交往。能和其他人正常交往,他在这个环境才是愉快的,那其他事情只要努力自然也就能做好。自信还来源于孩子的做事。因此,我总是鼓励他积极地参与很多集体活动,让他积累很多做事处理问题的经验,成功了,他会有成就感,失败了,他最起码能积累经验教训,增强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后在做事的时候也知道怎样做了。至于荣誉我认为不要看得太重,否则孩子会变得虚荣和有压力。做为家长要注重做事的过程,不要太看重结果,只要孩子努力了,我们就要给于他鼓励。任何时候不要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哪怕他做得不好。

  一个人不管他成长后的境遇如何,家庭都是他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父母家人都是他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每天孩子在家里看到的是暴力解决问题的父母,孩子学到的便是攻击和怨恨;如果每天孩子在家里看到的是恩爱有加的父母,孩子学到的便是尊敬和关爱。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渐渐演变成日后的性格,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未来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在家里很注意给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氛围,让他有一个开朗、阳光、健康的性格。

  四、勇于担当,独立能力的培养

  人总有一天要独立面对以后的生活。在我们单位,我亲眼目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上班第一天,父亲陪着,还没有上两天班,却说上不了,太累!有事自己不来请假,而让他父亲来替他请假!这样的人,虽然他大学毕业了,二十多岁了看起来是成年人,但从心理上他还没有完全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还没有完全“断奶”,人还没有真正独立。这样的人,你能指望他做什么呢?没有真正独立的人,遇到困难,他首先想到是要父母帮忙解决,而不是 “我”怎么来做,他也就不可能真正负起责任来。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我认为很重要。独立并不局限于孩子非要单独做什么,而是要让他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判断。现在,没有特别的事情,我只是在电话里跟老师交流了解他的情况,学校的任何事情由他自己解决,哪怕是委曲。当然,做为家长平时要注意与他的思想沟通,关注他的思想动态。放手不是不管,作为父母我们还要在背后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他,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指导和鼓励。

  五、授人以渔,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前提条件是家长要教会他怎样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直不太给孩子检查作业,而是让他自己查,培养他自检自查的习惯。但我会不定期地抽查他的作业,看他的作业质量如何,作业正确率如何,以此判断他的学习态度是否正常。在学习习惯方面我们做得不好,也许因为在低年级时不太关注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细节没有抓实,这样导致我的孩子有些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从而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的稳定性。在平时要加强注意启发孩子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倒是家长应该做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在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问题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会成为孩子的难事了。要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适时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在孩子失利的时候要从精神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激励,成长的道路很漫长而且很不平坦,家长应该给孩于们加倍的温暖和关爱,才能使他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伴随他终身的,不要只关注他学生时代的这点成绩,更要关心他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要为了成绩而使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孩子的教育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孩子个性不同,针对方法也不同。但总的来说,家长在任何时候要多点理性,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不是教育的全部,不要让孩子在重压下失去信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多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只要他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是一个阳光自信的、心理健康的、敢于面对困难的孩子,学习成绩的优秀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也将能勇敢而自信地面对各种困难,适应社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3

  家长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得给孩子打好基础很重要,我希望她有一个好习惯和好性格,有了这些将来的成长会顺利很多,所以我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努力。

  一、好习惯的养成

  孩子从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就看父母怎么管。

  卫生习惯

  比如,每次出去玩,回家以后马上洗手。在她快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出去玩,回家后她不洗手就要吃东西,我没让她吃,坚持洗手后再吃,她就躺在地上哭,使劲哭,我没有理她,等她哭累了,我就把她抱起来,给她讲道理说:“不洗手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细菌会咬小肚子的,肚子就会疼,所以必须洗手”。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躺在地上给我耍脾气了,她知道这样闹也没用。

  爱看书的好习惯

  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离不开学习,都不能离开书。上学的时候需要学习,需要看书,长大了需要从书上获取不同的生活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希望孩子爱看书,养成喜欢看书的习惯。我是这样做的,从孩子一岁的时候,我就开始买书了,给她看一些小动物,认识动物。孩子长大点,我就买一些小故事书,还给她订了一些杂志,给她讲故事,她非常爱听,我还买了一些古诗类的书。无论什么书只要我买了放在她的书箱子里,她都会拿出来让我讲。现在她会背好多古诗了。

  二、好性格

  我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性格,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好性格:爱心、耐心、同情心。我知道这些还是不够的,但是别的方面我还不知道怎么做。

  对于爱心

  首先是从父母做起,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孩子也是首先感受到父母的`爱。当我们父母有一个生病和不舒服的时候,我就会对孩子说:“你看,爸爸生病了,多难受啊,你去问问他,疼吗,让他吃点药吧。”这时候孩子就会主动地拿药给爸爸吃,然后喂水,就像一个小大人。

  对于耐心

  每当孩子玩的玩具比较复杂的时候,有时候就急的哭叫,譬如,有时候玩积木,排好了就倒,她就会很烦躁着急。这时我就说:“别急,宝贝,再耐心一点,慢慢排,你一定会做好的。”我边说边给她示范怎么做。以后遇到别的事情我也是这样慢慢的教她,慢慢告诉她着急是没有用的,她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同情心

  我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每当在外面玩的时候,有小朋好友哭,我就会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是不是受伤了,他怎么哭了,你去安慰安慰他吧,宝贝。”虽然这样说孩子有时候不去,我知道她不去的目的是因为胆怯,我也不在强迫,但是我知道这样说会对孩子有影响的。

  对于性格的其他方面有时候我也很矛盾和模糊,不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如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抢走玩具,或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还有孩子怎么才能和别的小朋友和谐共处、共同合作等等。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正确与否,只是一己之见,请指正!

【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家长教育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03-20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08-05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体会05-05

孩子教育心得体会12-15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1-20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1-29

孩子教育心得体会03-23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5-14

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11-12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