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时间:2024-04-20 10:25:1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1

  在遇到麻烦时,父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攻击孩子的人品和尊严,这样会有效得多。用人称代词我开头,父母既可以表达出他们愤怒的情绪,描述孩子不被许可的行为,又不会辱骂或者贬低孩子。例如:我很生气,我一再要求关小音响的音量,而我的儿子却置若罔闻,我觉得很伤心。

  父母带敏感的心倾听孩子的话,努力理解孩子的观点,不再说一些尖刻的话,能够不带辱骂的反映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当父母这样做时,孩子的内心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同情的氛围让孩子向父母靠的更近:他们会注意到父母的公平、体谅和礼貌的态度,并且模仿。

  在大多数家庭里,孩子惹出麻烦,总是父母找到解决办法。要想孩子长大,变得成熟、理智,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麻烦。

  菲尔老师带班参加周末滑雪旅行,16岁的'菲尔因未带“父母同意书”,而被老师拒绝参加。菲尔气得发狂,回家对母亲说:“如果你不开车送我去的话,你就会损失你的一百块钱。”

  妈妈说:“菲尔,我知道你多么想去,我也希望我能帮你,,但是你知道让我开车送你去是不可能的。”

  菲尔嘀咕道:我该怎么办?

  妈妈说:”有没有想过乘公交车去?”

  菲尔:“不,因为我必须换乘好多趟车去。”

  妈妈(平静):“我明白了,你已经决定不乘公交车了。”菲尔接着又嘟囔了几分钟,说她多么的不幸,然后就离开了房间。回来时,她说她已经找到一辆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山区,无需转车。

  菲尔告诉妈妈,她听到老师说:“你忘带同意书不是我们的错时”,非常生气。她应该这样回应:“我对发现过错不感兴趣,我关心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人在生气时,是很容易说出一些攻击性的、侮辱人的话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事实表达自己的生气心情。这样,孩子就已经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会使别人伤心。而且孩子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反之,如果我们不管不顾地只知道发泄自己糟糕的情绪,又是抱怨又是辱骂,孩子不仅不会听,还会憎恨逆反。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2

  自己为人师已经15年,为人母也有八年了。这么多年来自己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努力,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每每和同事聊起来还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不久前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看后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一共有10个篇章,每一篇章都是围绕一主题,用实际生活中的常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家长,及时给予家长使用日常语言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书而思,书中的家长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如此。平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现在,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3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着,是一本介绍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方法的书,告知家长爱是需要技巧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部书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它是以生活中的事例诠释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智慧,在读这本书时我心中有着深深的自责,作为一位母亲我真的很失败,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好象都能和我对上号,我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缺点,然后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评指正,声音不自然的会提高八度,有时还会加上一些定性的语言,我自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没想到却深深的伤害到了她,就像作者说的,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给与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文中有一例: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吧,还要那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旁帮她。妈妈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做女儿的真的很感激。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如果妈妈大发雷霆事情还是得解决,还弄得妈妈生气女儿伤心。即使无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会把书中学到知识,切实地运用到生活中,我会努力的改变与孩子的沟通,希望我们相处的每一天里都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相关文章: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04-26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05-01

把你的手给我读书心得05-28

《给我的孩子们》优质教案03-26

我还想牵着你的手美文06-23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02-26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02-26

你的孩子很简单美文06-18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读后感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