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心得

时间:2024-03-22 11:31: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三字经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心得

三字经心得1

  作文只见妈妈打开PS图像处理软件,从电脑中找出一张爸爸在海南旅游时拍的照片?450字作文“是呀,妈妈,我是去度假了。我拿出两张纸,深吸了一口气,使劲一吹,把吃奶的劲都使了出来,纸却没有分开,好像在嘲笑我:“连我和哥哥都吹不开,可见你的力气一定小得不得了。从此,不再忍受那灾难所带来的伤害和遗憾;

  特别是对“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感受颇深。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写的。

  这句话意思是:狗在晚上能为人们看家守门,公鸡天明刚亮的时候能够为人们报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学习,怎么有资格做人呢。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我惭愧极了。鸡狗都能为供养他们的主人尽心尽力的工作。

  而家中小皇帝的`我,为所欲为,没人敢不服从我的命令,一天好吃好玩的应有尽有,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和小朋友玩。从不知学习的重要性。这不连鸡狗都不如吗?父母那么宠爱我,起早贪黑地拼命挣钱,为得不就是让我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吗?“怎么有资格做人呢。”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我现在还小,只要能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让父母操心,尽自己所能好好学习。

  学习好了父母就会开心,开心了父母就不会生病,不生病就不会老去。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一个鸡狗都不如的坏孩子。通化县英额布镇明德小学三年一班谢

三字经心得2

  《三字经》是我国现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要《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明,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联结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阐明《三字经》的文明位置是何等重要。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现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蕴含了教育、历史、地理、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先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顺父母、尊崇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引见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引见中国现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述;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要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中还例举了许多意义匪浅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其中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的故事让我遭到一些启发,说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通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出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言语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苏洵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是古代的咱们所缺乏的,由此咱们更应向他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左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语言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终日模拟商人呼喊着做交易。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明知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环境,本身致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由于遭到了母亲的教育,从此当前,专心致志二心向学,后来成为了一代亚圣,成为中国儒家思维的代表性人物。这是父母对咱们的良苦用心,为了咱们的瘦弱成长及当前能成为有用的人,父母为咱们不辞劳苦地奔波却没丝毫怨言,所以懂预先的咱们更该为父母着想,孝顺父母,致力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三字经》是我国现代历史文化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包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风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自身富裕的外延。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由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天文……文明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只管,在这本书上,未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无余之处,不正是要咱们这些古代化开放认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求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沉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进步自我的涵养,弘扬邪气,承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咱们承继这些美德,发扬它!

三字经心得3

  上二年级读三字经的时候,我想:“不用读,反正读也没用,我就没有读”。

  当老师讲起三字经的作用的时候,我的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伤心。后来,我就用心的读,我感到三字经很好,对学习有帮助。

  我读完了以后,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千字文》这本书。我又读了《千字文》,感到我每天进步了一点点。

三字经心得4

  先看电视文化普及讲座,再读其整理文本,这倒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应该会有新的体会。(20xx.10.29 晚8∶25)

  钱文忠教授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三字经>》的代序及《致谢》逻辑严密,思辨性极强,对《三字经》这一童蒙读物的历史延革及现实处境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其中,不乏考据的史实和个人精辟观点,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随笔甚或关于《三字经》考据论文的摘要。如果说作为论文,可榷<三字经>历史延革及现实处境考》之名。当然,这只是班门弄斧。严肃的讲,这与钱教授普及传统文化的初衷并不相符。言归正传,《致谢》中表达情感真挚,措辞谦逊,显饱学之士风范,令人钦佩。阅读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论、性恶论争论至今,因为各种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钱教授认为“人性的问题很复杂”,并举例来说明。有一个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语来自于东晋谢灵运对曹植的称赞。谈到位东晋,有个问题始终不得解,就是自汉至宋的历史模糊不清。为此,读了些参考读物,汉后三国,所谓魏、蜀、吴,吴即我们现在的居住地。三国后是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是后世史学家的划分,当时并不以为然。所谓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晋、宋、齐、梁、陈。齐梁故里在我们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对我们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作为常州人的骄傲。齐、梁国都在毗邻我们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谓也。再说北朝,是五胡十六国,其渊源没有作过研究,“五胡乱华”,不知是否指这一时期,这要请教历史老师了。其中,魏晋,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魏晋风度及药及酒及其它》中有论述,看过后,觉得那是乱世,奢靡之风盛行。着宽衣,服药石,因药石毒致体热而着宽衣,不是好的时代。想远了,再回过来,隋就不说了,汉至宋还有个后唐,就是那个擅诗文的后主李煜,对诗词的感觉确实太好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被北宋给灭了。宋后来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们南京称王。南京作家叶兆言最近对此有论述。南宋小朝庭偏安临安,就是现在浙江的一个县级市,后来也垮了。至于宋,有好有坏,宋朝初年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但后来军事力量薄弱,以经济换和平,终至于败落。在网络上,网民认为宋初年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我以为这是当代人们回避现实的想法,不足龋宋后来给元灭了,后面的历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这段历史有点明白了,这是这阶段读《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的收益,不可谓不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者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来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学习是应该讲究方法-论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对性善论、性恶论的看法,钱教授的理解确实“是比较稳妥的”。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反对走极端的,性善论、性恶论,也许是中国古代朴素哲学对人性的各自定义,在中国古代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趋于融合。但近代以来的文化断层让极端主义抬头,其结果已被近现代历史所证实。“春秋争弑不顾骨肉”,也许与朴素哲学的极端性有关,好在“孰如季子始终让国”,这也是我们常州人的骄傲。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净功能和包容性很强,所以延继至今,这是很好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据我所知,伊斯兰文化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也延继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简单想来,也许伊斯兰文化同样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现代,其极端性被夸大了,现代伊斯兰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题外话,我国现在在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避免这一点,要增强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不至于被国际社会误解或曲解。倡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进步,但同时要借鉴欧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时代的西方哲人的观点,可以作些比较。如希腊的、罗马的等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有历史的、全面的、国际的眼光。

  所谓“专”,还有层意思,就是“学会捡起”。学习中往往不能做到连续学习,那就“学会捡起”。也就是学习停止、松懈以后,再把学习续上,或者叫“继续学习”。学会“继续学习”,就能做到终身学习和持之以恒,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方法,应该是很有效也是很实用的。

  唐伯虎学画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颇有传奇色彩,对于悟性很高的唐伯虎来说,很快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实生活中,“顿悟”的孩子极少,也就是立即“开窍”,都是渐进式的,“开窍”有机缘巧合。当然,是在教育累积和自我学习积累的基础上。

三字经心得5

  我读了《三子经》上的这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斗燕山,有义方。教五子明句杨。“后有启发。这些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坏境曾三次搬家学习。义次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就用刀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孩子。五代时,有一个人叫窦禹钧 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他所教育的五个儿子后来都成了进士。美名远扬的样子。可见父母孩子的的教育要重性。年幼时不学习长大后能有什么作为呢?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我的父母从小教育我,只要对我有益的事,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让我学习舞蹈。绘画。父母就就是想让我长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认真地学,长大后报答我的父母。

三字经心得6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这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好处,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这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超多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资料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职责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此刻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十分有好处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心得7

  “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这是古人认为熟读《三字经》的好处。《三字经》原文虽才一千多字,可是它以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背诵,句子虽然简短,却包含了许多的道理。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叫黄香,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父母睡下;冬天天气寒冷,他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睡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劳动的辛苦,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细心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看看他,再想想我,真是有天壤之别。我马上就要上六年级了,却还是一个生活不会自理的小女孩,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时候稍不顺心还对父母大吵大闹,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每天上下学,都有爸爸妈妈接送。我和一个九岁的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三字经》这本书蕴含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从中也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读后的确感到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就知道天下事的道理。

  我很喜欢这本书,打算继续读下去,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好好学习,理解记忆。我要把《三字经》里的知识牢牢地记在心里,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三字经心得8

  国学《三字经》中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适宜什么是不适宜。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异常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经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以前,我调皮、不守纪律,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妈妈的斥责;现在,我懂事、能认真学习了,老师和妈妈都微笑了,这都要感谢《三字经》呀!

  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一看有图有文的,来了兴趣,有时自己读,有时让爸爸给我讲。可没过几天,三分钟热度过了,就把书随手一扔,玩别的去了。

  这个月,学校里掀起了读经典书的热潮。一次,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起了《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孙敬、苏秦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爱我,老师辛勤地教育我,我,我太不懂事了!

  那天放学后,我悄悄跑进小书房,重新读起《三字经》来。渐渐地,我变得爱学习了。小伙伴们,我们一起来读它,一起做个好孩子吧!

三字经心得9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见妈妈说过,《三字经》这本书是一本老少皆宜、脍炙人口的好书,书中包含了我们国家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哲学道理,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三字经》这本书。 我牢牢地记住了妈妈对我说的话,默默地记住了《三字经》这本好书,我平时听别人读到“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字经》里面的一些句子,但是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所以,我在寒假里的一天中,我就上网查了一些《三字经》中的语音版,听着孩子们如天籁之音般的声音朗读《三字经》,我深深地被陶醉在其中。 我一口气听完之后,我才发现了妈妈说的'那样,《三字经》不过简单上千字,其中的内容却博大精深,有一些句子的意思我还是能明白的,有的道理我却是一解半知。其中有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深深地打动了我。东汉时期的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顺自己的父亲,冬天,天冷的时候用自己的身子帮父亲暖身;孔融四岁出去摘梨,把大梨全让给了自己的哥哥,而自己却挑了一个最小的梨。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要时刻懂得谦让。 想想我以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所有的事情都要爸妈帮我们安排好。我知道了这两个故事后,觉得十分惭愧,所以,我决定了,我要向他们两个好好学习,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要帮父母、大人做一些家务事,并且还要好好地孝顺父母、长辈,和同学们、朋友们在一起时,不要逞强,要时刻记住礼让。 当然,《三字经》这本好书中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还有很多,当我读完《三字经》之后,让我明白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三字经》这本书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本好书呀!

三字经心得10

  读了《三字经 》后,发现里面有许多经典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这一段经典名句,让我很是感动!孟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跟他母亲很有关系。

  孟子小时候,住处附近有个坟场,每天都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从家门中经过。孟子觉的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发现后,担心孟子不安心学习就决定换个地方住。当他们搬到镇上后,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学习了,学着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孟母决定再次搬家。这次,她带着孟子住到学校附近,这里书声朗朗,学习气氛浓厚。从此,孟子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学问家子思为老师。起初,孟子学的很专心,过了一段时间,就变的.很懒散了,有一次,趁老师不在时,同学们拉着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鱼,直到天黑才回家。

  孟母问孟子为什么回来这么迟,孟子咕哝着说读书没意思。孟母听了非常生气。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断了快要织好的整匹布,问孟子: “ 布断了,还能继续织下去吗? ” “ 不能。 ”“ 你正在求学,如果中途停学呢? ”“ 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贪玩逃学了。 ”“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如果半途而废,终将一事无成。 ” 从此,孟子发愤读书,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后,觉得这位母亲很伟大,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厌其烦的三次搬家,当看到孩子逃学回家时,孟母不惜割断快要织好的布,教育他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回想自己现在,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丰足的学习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应该认真学习!

三字经心得11

  我放假这么长时间就读了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刚开始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这不是以前那些人摇头晃脑背的书吗,有什么意义,我直接说"封建糟粕吧",妈妈说:"你好好读读,看看有没有意义,这本书读完以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的纷繁历史,还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

三字经心得12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当你经过我们的教室时,总能听到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个个精神饱满,坐在坐位上孜孜不倦地读着《三字经》。

  《三字经》中让我印象很深的句子是: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你看,古人没有书,也知道要勤奋刻苦地读着书,他们很穷,但他们把字写在蒲草上,刻在竹简上,想方设法能让自己读到书,太令我感动了!你瞧,“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古代的大文学家孔子认小神童项橐为师,向他学琴,一个大文学家,还勤奋地学习,他真谦虚呀!才不像我,考试考了第一就骄傲地不得了,瞧不起别人,好像我是危猛的老虎,别人是胆小的老鼠似的,听了这句三字经,我非常惭愧。你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古人把头发拴在一根绳子上,把绳子拴在梁上,防止他睡着,还有人在要睡着时用锥子刺大腿,而且没有人教他,是自学的`,真让我佩服;车胤没有钱买油灯,就把萤火虫放在袋子里当油灯用,孙康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虽然没有钱,但学习很勤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字经》犹如一颗明珠,闪闪发光,里面的许多哲理值得我们学习。

三字经心得13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要读着本书,每一句都是三个字,后面还有小故事呢!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小故事是曹操之子,就是讲曹操的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曹冲,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但是性格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和教育不同,人的性格就不同。

  第二句是: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小故事是唐寅学画的'内容是明朝有个画家叫唐寅,他和他的师傅沈周学画画,学了一年,唐寅觉得自己画的很好了想回家,后来他发现师傅比自己画的还好,就不想回家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还要专心,才能学好。对于我来说专心我有了,可是坚强的意志力我还差一点点。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很喜欢这本书。

三字经心得14

  今天,我们听了复旦大学钱文忠的“讲解《三字经》”第一、二集。虽然只有原文六句,但是这六句却在钱文忠教授独树一帜的讲法中变得趣味盎然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字经》是宋朝时的儿童启蒙课本,内容通俗易懂。钱文忠教授之所以能让这有点枯燥乏味的简单文字,让人理解起来如此传神,还是因为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他在每一段话的背后加上一个轻松、诙谐的小故事。通过第1、2 课(集)的学习,我们已初步领悟到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知道了“五子登科”、“才高八斗”等成语的.由来。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曹操四子的故事。

  传说曹操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曹植、曹丕、曹彰、曹冲。这四个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性格各异,又不像亲兄弟。曹植才高八斗、憨厚老实,喜欢吟诗作画,才华横溢。曹丕奸诈、贪婪,占有欲很强。攻城时,曹丕总第一个冲进城去。可是他既不是来带将士冲杀,又不是剿获战利品,而是去强占别人的东西和亲人,还很嫉妒。曹彰武艺高强,能够钝住一只老虎。而曹冲则是家喻户晓的神童……,这几个人性格的差异,凸显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三字经》之所以被奉为“经”,是因为它朗朗上口、蕴藏着无尽哲理,真希望明天可以再看!

三字经心得15

  请问有没有一本极其简约的书既能包罗古往今来又能涵盖天文地理还可以指导你做人的道理?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三字经。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着老师把整个三字经英给全班,让我们抽时间背诵。读着读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下面请我采撷三字经里面的几段精彩展示给敬爱的读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还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三种物体;太阳、月亮、星星是宇宙间的三种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东西南北是四个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稻子、谷子、麦子、高粱、玉米是六谷;马、牛、羊、鸡、狗、猪是六畜……

  它列举了许多古人,或头悬梁,锥刺股;或如卞莹,如映雪;或如负薪,如挂角等发奋学习的故事。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讲的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虽然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总之,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深刻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只要我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多么神奇的书啊!真叫人爱不释手。

【三字经心得】相关文章:

三字经阅读心得03-19

关于《三字经》心得03-24

《三字经》阅读心得02-06

三字经阅读心得(热门)01-28

三字经阅读心得(必备)01-14

三字经心得体会06-06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05-12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04-26

三字经心得体会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