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有感

时间:2024-01-11 08:34:1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活着》读书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着》读书有感

《活着》读书有感1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

  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读书有感2

  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创造价值。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呵,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是不是爱过了才会懂得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而这一次,又让我明白,只要活着!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只要活着,就什么都有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苦难,真的都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还能抱怨什么?因为那些不幸,足以见证,我们所拥有的,是多么的珍贵而奢侈。也许,幸福,就是靠苦难这么一点点堆积起来的。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老病死。旦夕祸福。人生无常这个词可能不好,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事实。没人能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也没人能按想象中的模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圆。我们能做的,就是虔诚地对待生命,平平静静,从从容容。

《活着》读书有感3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许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同事告诉我,结局大家都死了,感觉特别压抑,不太适合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我,我,还是看了。

  看完这本书心情确实有点儿沉重,平静的文字写着生离死别,一辈子好像一天一样,嗖的一下子从清晨大正午到午后到傍晚再到深夜,那个年代生老病死真的好常见好仓促。一直活着似乎是一件特别珍贵的事,但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依旧坚强的活下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似乎既残忍又难得。

  福贵,一个生活在四五十年代的富二代,是个老婆挺着孕肚跪在赌场求着不但不回头还动手打人的浪子,是个不知人间疾苦随便使唤人的少爷;嗜赌成性,百亩地产被败光的他,衣服由绸缎换为粗布,从轿子走进天地,从少爷变成福贵,经历父亲的的摔死,母亲的病死,儿子有庆的被抽血而死,女儿凤霞的难产而死,妻子家珍的软骨病而死,女婿二喜事故而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朋友春生的自杀......依然坚持活下来的他,敬畏他生命顽强的同时又感觉有点同情他,面对至亲们突如其来的离开,依旧要独自活下去。

  凤霞的婚姻是比较触动我的.一个点,一次感冒致聋致哑,原本可以在适婚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伴侣,却不得不因为家庭,被送走几次。幸运的是最后遇到了二喜,两人虽然没有在一起很久,但那段日子应该是凤霞短暂人生中的最快乐的时光吧。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特别喜欢一句话,“始于心甘情愿,终于愿赌服输。”自己心甘情愿的事,结果好呢当然皆大欢喜,结果不好呢,也没有什么可遗憾后悔的。相反,就感觉特别没劲。

《活着》读书有感4

  一开始读这本书,只觉得这本书介绍的不是如何''活着'',而是在阐述人们如何离开这个世界。再往下研究时发现,每一种死去原来都是时代命运这双魔爪下的安排。

  先看福贵的爹,每次蹲茅厕时,总会一边叫唤,展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福贵败光了家产时,他不再有之前那种神气,当他走在不属于自己的地产上时,别人称他为老爷,他也只是摆摆手说''不要这样叫''。

  福贵的爹,最终在茅厕摔倒,不体面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是被气死的,更是因为不再有颜面活着。因为他和他的儿子福贵,一步步把徐家推向了没落。

  再看福贵的女儿凤霞和儿子有庆。

  凤霞因为一场发烧,成了哑巴。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羡慕别人拥有自己的幸福,后来嫁给了老实忠厚的搬运工二喜,过上了一段美好的生活。好景不长,有了孩子的凤霞在医院被接生中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有庆,一个懂事的小孩,在为县长的儿子献血的时候,因为抽血过多而亡。当产妇出现生命危机迹象时,当中实习的.护士医生无人察觉,断送了一条生命。一个失血过多,一个抽血过多——他们都是无辜的,只是当时的医疗造就了时代的悲哀。

  隐约记得文中家珍,也就是福贵的妻子,在友庆的坟墓边为他趴开石头的情节,作为一个母亲,她无力地哭着,说着:不能让这些石子硌得友庆疼。

  庆幸的是,最后凤霞的儿子苦根活了下来,他很聪明,话也很多,除了吃得少一点,瘦了一些,其他都好。福贵也非常心疼自己的孙子,在苦根发烧的时候为他熬了很多豆子,苦根大概是太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了吧,一口气吃下了很多,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美味噎死。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而在那样一个时代,生命显得太过的脆弱。

《活着》读书有感5

  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断探讨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干脆以《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头,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示他心中的话。

  与书名《活着》的深厚不同,书一起先描写一个旧社会的地主家的儿子福贵,他嗜赌成性,游手好闲,“这样的人死了也罢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输光了家里全部的财产,在父亲临终的话下,他起先重新做人,而悲剧从今在他的生活里渐次上演。

  他进城为母亲买药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失去了难得的挚友。几经辗转回到家,母亲已死,妻子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可女儿却是哑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儿含泪送人,唯一希望的儿子因给人输血失血而死,女儿在生孩子时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丧生,最终的亲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撑死……假如说世上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福贵必须是最好的表达。

  面对多数次的“天崩地裂”,福贵的反响却令人惊羡。他并非拥有处变不惊的实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韧性。败尽家业,他还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壮丁,他心里坚决着回家的念头;妻儿死去他还有哑女儿和孝顺女婿;他俩死了还有未谙人事的孙子等他抚养;最终连孙子都离开了他,他就放十块钱在枕头下让人替他收尸,终日以黄牛为伴!从令人憎恨的纨绔子弟,到让人泪流的凄惨农夫再到受读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笔下的.福贵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韧劲到底多大。

  我认为他是面对苦难时我们的好典范,可以称其为生命的不倒翁。任凭残酷生活的拳打脚踢,他总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让自己摆回最适宜的位置,就算命运残酷的像一把铁锤,将他最终一点的渴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将它当心埋好,让自己死后的骨灰能与之相伴。

  余华以《活着》为题,却专注描写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壮美生命诗篇,却以琵琶轻轻弹唱,激起的是深厚的生命鼓点,却像哄孩子一样温顺拍打。正是这样以平淡的口吻诉说着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给人以最朴实、最厚重的生命力气。

  活着,在苦难中静静绽放。

《活着》读书有感6

  先说说余华。书中自序部分写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原来对余华了解不多,只是知道他写了《生活》这本书,真正看过此书后,我想为余华点个赞,他是一位真正为内心写作的作家,值得尊敬。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在阳光照耀下泛黄的池塘边的茂盛的树下,我和作者一起听着老人富贵讲着他这一辈子的生活。他这一辈子是苦的,在我看来,他遭受了超乎常人的苦难。富贵本是富二代,家中坐拥一百多亩地,年少的富贵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妻子家珍、女儿凤霞,按说他本应好好珍惜幸福生活,可是他没有,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吃喝嫖还好,倒是赌彻底改变了他一家子的命运,赌博输掉了一百多亩的地产和老宅,一家子由地主沦为佃农,从老宅搬到茅草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富贵生活的第一场苦难,也是开始。幸好富贵幡然悔悟,浪子回头。后来母亲生病,富贵进城找大夫的时候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这一去就是两年,后来解放军把富贵放回家,到家发现母亲在富贵离开的两个月后去世了,女儿凤霞因为发高烧变成聋哑了,儿子有庆已经三岁了。土地改革后,富贵分到了五亩地,一家人辛勤劳作,生活过的倒也安稳。后来家珍得了软骨病,再遇到灾荒,一家人忍饥挨饿艰难的度过了几个月,这样的生活对富贵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毕竟一家人还在一起。终于挨到了有粮食的时候,不幸再次来临,有庆在鲜血的时候死亡,女儿凤霞嫁给了老实疼她的二喜,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凤霞在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死亡,家珍在给孩子取名苦根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自此家中只剩下富贵、二喜、苦根,二喜又在两年后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剩下苦根与富贵相依为命,而苦根在七岁时吃豆子撑死了,只剩下富贵,和后来的老牛,俩相依为命。

  我听着后背发凉,这是多么绝望的生活,多么苦难的生活,亲人相继离开,只剩下自己,我能想象到那种绝望。但是,从开始到结束,我始终没有感觉到富贵的痛苦,反而他是那么的淡然,他好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脸上笑呵呵的,我试图在他脸上、肢体上找到蛛丝马迹,可始终没有找到。一般人揭伤疤是痛苦的,而富贵却丝毫没有,反而因为能有人听他的故事而高兴,我被富贵感染,也被富贵身边人感染,我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动的,血液是温暖的,心里也暖暖的。生活对富贵来说是苦的,但他身边的人却是给了他温暖。父亲宁可变卖祖传家产为富贵还赌债,也自始至终没有打骂富贵,这是温暖的父爱;龙二在得到富贵的家产后,后来没有对富贵十分恶劣,后来在命运的安排下,代替富贵去死;妻子家珍始终对富贵不离不弃,纵使富贵天天花天酒地、穷困潦倒,她也始终没有离开他;一对儿女非常听话,懂事聪明,懂得替富贵分担;姑爷二喜视富贵为亲生父亲,外孙苦根小小年纪就懂得心疼富贵,为富贵分忧,还有关照富贵的队长、春生等。这是温暖,一种人情味在里面,在绝望的生活中,这是一份动力,一份希望。

  富贵讲他的生活,每听到他的不幸我都会有种锥心的.痛,而这种痛又被生活中的人情味慢慢抚平,就这样,先是心口发痛再被抚平,如此循环着。听完他的故事,我心中便有个大大的疑惑,这些年富贵怎么过来的,我没忍心去问他,不想再深揭他的伤疤,可我真是非常的疑惑,这些年他是如何生活从绝望过成淡然的,实在难以想象出来。他讲的是那么淡然,那种淡然不是装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富贵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葬的,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听着富贵这么说,我心想自己年纪和心境还未到富贵地步,理解不了也属正常,也就释然了。

  但富贵就是富贵,他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够从苦难的生活中熬过来,把苦难生活过出了乐趣,这非常了不起,听着他讲故事,我也在反思着。我们不断抱怨着生活的不公,富贵遇到的不公更厉害,他抱怨了吗,没有,他努力的做好自己,而我们经常把所谓的不公当作借口,好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消极下去。遇到生活的不公,富贵都没有消极下去,我们更有什么资格消极。富贵积极的面对生活,虽然生活对他不公,可他一样抱有乐观、感激的心态,试问你我任何一个处于他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吗?反正我是做不到,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今天的美好时代,已经不再是当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过好当下。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想本书韩文版自序中的这段话是对“生活”的最好理解,也是对本书最好的诠释。

《活着》读书有感7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的人陆续地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了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地重新认识所有的事。

  福贵的经历的确令我感到悲凉,甚至同情他。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不幸,曲折的命运一次次降临,我不禁感叹:这世界上的确不公平,有的人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衣食无忧,而有的人却要像福贵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血汗过完一生。

  在现实生活里,往往有许多的人因一时的挫败,对命运的不满,企图了结自己的生命。在电视新闻报道上,往往都会看到一两则关于某某人因对生活充满绝望,或是忍受不到生活所带来的煎熬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看到这些行为,我并没有对其有同情之感,反而觉得他们很愚蠢,人生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呢?活着,我们可以干很多事,

  必死去幸福得多。我们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其他的都不能动摇我们活着的信念。我们要友好地面对我们的人生。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地去实现他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到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读书有感8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找来阅读。近几天又经常听到读书会的会员们在讨论余华的《活着》,便到阅览室借来并急迫的读完。

  《活着》的作者余华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冷静的、平常的笔调,用至真至诚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叫富贵的老人极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贵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爷。年少无知的他,夜以继日的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之后将庞大的家业全部输光。从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少爷,沦落的靠租地为生的佃户。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开始孝敬母亲、关怀妻子、怜爱孩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自己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他去为母亲请郎中,却在路上被残兵抓了壮丁,被抓后母亲病死。以后他的儿子有庆在为学校的校长献血时,却被不负责任的医生酬谢过量致死。他的女儿凤霞死于产后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两个孩子去后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运事故中惨死。剩下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因贫穷,吃豆子被撑死。亲人相继的离开了富贵,孤独的富贵买了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为伴,继续活着。

  富贵只是千千万万那个年代中的人物的一个缩影,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世的残酷与个人的渺小。作者在《活着》韩文版的自序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成为生命给予生活的一种状态,是活着的一个必须条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撑,爱的牵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这种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实活着是一种证明、一种历练。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活着》读书有感9

  在寒假中,我读了《活着》作者余华用记事的手法、朴实无华的语言写了此书。当我初次看到“活着”二字时,心中充满了疑惑。活着是什么?是享尽荣华富贵?是一事无成?还是遭人欺凌?这些都不是。于是我带着满腹疑问翻开了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那个黄昏,老人福贵,向作者余华讲述了自己传奇的一生。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年轻是只知道吃喝赌嫖,因此,他家从大户人家变成了穷困的农民,不知哪修来的福气,他找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就在他悔改后却又国民党被抓去打仗,被放回来后,他发现自己女儿哑了,妻子家珍又生了一个小儿子有庆。他本想平淡的度过余生,却没想到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小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输血过度而死,女儿凤霞出嫁后因难产而死。留下当时的福贵与女婿二喜和外甥苦根,没想到二喜又在一次事故中被压死,外甥苦根吃豆子被活活撑死,本该经历的几代同堂,却变成了福贵眼睁睁的看着他仅有的六位亲人相继离世,只留他孤单一人在世上独自苟活。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泪潸潸,感慨万分。福贵经历了这么多离奇的事:自然灾害、文化_、亲人相继离开的事。福贵一个人挺了下来!其实,福贵就是那个时代穷苦人民的缩影。

  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本书要以“活着”为题呢?我再反复读了五遍,发现:我懂了,我懂“活着”二字的深度。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来的生者。他们的肩上不仅多了责任,而且少了一个替他分担痛苦的人。但是,如果生者不肯接受现实,死者又怎能安息?所以,死者不能复生,生者要坚强的`面对现实,像福贵一样生活下去。这样,死者才会欣慰。

  人只要是好好的活着就是富裕的,因为我们还有希望,而那些死去的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能吃饱能穿好的话,那你更富裕了,因为如今还有地区吃不饱的穿不好的人很多。不要抱怨不公平,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好好活着就好。而且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一点,因为迟早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

  “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的歌声荡漾在我耳畔。

《活着》读书有感10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生活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余华的《活着》,这正是生活的本质。如海的眼泪,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充满了力量。

  那福贵的母亲的白发与撒手西去的愕然。这是面对的自己身边第二位至亲的离去。那福贵女儿的难产而死的`痛,那福贵妻子的软骨病,那福贵儿子失血过多而意外而来的丧子之痛,还有那福贵的老爹含泪逃离了支离破碎的徐家……随着一支毒箭的打击,又一支,再一支的刺痛福贵那早已野哭决然的心。死者的死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更像是噩梦的一场解脱,而痛苦的枷锁全部转而拷向福贵一人之身,除了心在眼泪里泡渍,还有生活的重担,活着的坚持。

  伟大的人格也许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福贵的一生写满了绝望的不存在,面对着眼前的绝望之境地一点点地长大,渐渐脱去徐家少爷的光荣放荡,成就一个坚强乐观的农民。这精神上的成长远比身体上成长珍贵得多,珍贵的力量,这来自于对活着的亘古不变的态度与信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格强大。即心态与观念造成了福贵自我与外界如此黑暗的隔膜与保护,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还有伟大的毅志,活着的希望。

  他们说,人生不过一场戏,各人有各人的角色与台本,可福贵就是那偏要不服命不认命的坚韧不听上苍的调度,那满怀的倔强,那满腹的荒唐,那满怀发谥的期待,如若上苍发出死亡的调度也决不顺从!只要热血生命仍在骨头里嶙峋作响,就是要活着。拼死才能拼出活头来,总有信仰会排空而来,而来与活着的福贵相遇,走在尘土飞扬的道上,活着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力量,活着的色彩。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世上千千万万,老来风味,大抵都是在活着,谁都逃脱不了活着的欲望。生生灯火。明暗无辄。活着,哪怕只有一息尚存,也可千回百转抱有希望,真心不感到死之苦恼!

《活着》读书有感11

  一个人,一场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着》。富贵的苦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贫苦农民;他气死他爹,输光财产;他的儿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孙也死了,可他却还活着,孤零零的活着。

  当在黄昏的田野上,富贵和他那头老牛耕耘在田地里,富贵对牛叨絮的那席话差点让我怜悯的掉下泪来。我觉到了余华的残忍,他为什么要让富贵活着?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爱,只有大半辈子数不尽的苦难,富贵活着的意义何在?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当福贵看到赌的倾家荡产的龙二被毙掉的那一刻,庆幸的是福贵,后怕的也是福贵。他庆幸,是因为被毙掉的人不是自己。他后怕,是因为被毙掉的人本该是自己。命运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败家子的自己气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个生命;当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来没有看到娘的最后一眼,他明白,生命原来如此脆弱;当他的家人一个个死去的时候,他懂得,活着不易,活着有多好!

  种地的艰辛,让他体会到活着的不易;公社的磨难,让他感受到活着的美好。活着就幸福,再艰难,只要活着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当富贵的家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的时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现在还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着有多好。

  余华《活着》的自序:“作为一个词‘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时“忍受”。可见余华笔下的富贵面对生命的苦难与绝望只是忍受,没有反抗,更不用说蔑视。也许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许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愿意死。

《活着》读书有感12

  "活着"这一词在中国人的眼里总是沉重的。我翻开《活着》的扉页,甘愿让心灵经受一次痛苦的洗礼。

  富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我把这些名字写在纸上,止不住地幻想假如我是富贵,假如我是家珍,假如我是凤霞,假如我生在长在那样一个时代,我要怎样活着,我要怎样才能活着,我不敢想......

  年轻的富贵叛逆、放纵、浪荡,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他挥金如土,顶撞父亲后扬长而去,他穷奢极欲,在赌场对着怀孕几个月的家珍大打出手,他所做的一切都令我心寒齿冷,我替徐老爷感到寒心,替家珍打抱不平,心想这样的男人就不配被爱,怕是只有孤独才会屈尊与其作伴。

  中国人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孽作的越是心安理得,报应来的越干脆利落。与其说是报应,不如说是惩罚,有什么惩罚比看着自己的亲人相继离世还要残忍的呢?

  富贵的.一生这才刚刚开始。

  黑发人送白发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富贵尝尽了这世间百态,他每经历一次亲人的离世,我便感受一次万剑攒心。

  唯有亲人离世,最让人无能为力。

  记忆又将我拉扯到那个黎明还未出现的夜半,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我梦见妈妈出车祸了,没有抢救过来。在梦里妈妈变成幽灵来到我身边,跟我讲她是如何出的车祸,我听了后心里满是呜悒。不过我转念一想妈妈可以以这种身份一直待在我身边也挺好的,可是没有多久妈妈就跟我讲她要投胎。然后走了,真的走了。我猛地惊醒发现妈妈真的去世了,变成幽灵回到我身边只是在做梦。我慌极了!我没有妈妈了,我真的没有妈妈了!那种觉得世界都不再有光亮的感觉现在还令我胆寒。我使劲摇自己,希望自己还在做梦。我又是幸运的,我睁开了眼睛,伴随着不均匀的呼吸。一时间我竟我分不清梦境与现实,我努力寻找着我和妈妈近期的记忆,梦里的记忆和现实的记忆开始变得水乳交融。

  我看见对面的舍友正在甜蜜地酣睡,我在宿舍,前两天还告诉妈妈我就要回家了。我还有妈妈,妈妈还平平安安的。我可以感受到我心脏失而复得的喜悦,它搞得我无法再入眠,我一直在想这个梦。原来我面对亲人的离世经不起任何打击,我还没有经历过就已经知道了。

  我无法体会到富贵失去这么多亲人时的痛苦,其实更多的是我不敢体会,连假想一下对我来说都是勉强的。这种感觉如同将我连根拔起,让我不再向阳。也许我会变成枯槁了的梧桐,变成消歇了的醴泉,变成罡风中的一粒尘埃,消溶入一片苍茫,找不到归宿。

  即便知道我终究会经历这些,我仍然不愿意面对,好怕这样失去你,我的亲人。

  这个可怜可恨又可敬的富贵啊,他有我身上不曾有过的坚强。但愿在现实给我这沉重一击时,我能够像富贵那样平静地看着转瞬即逝的黄昏和袒露着结实胸膛的广阔土地,然后继续好好活着。

《活着》读书有感13

  生活是一个对自己经历的感受

  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波折。

  从刚开始当地主少爷时的年少轻狂,到后面因赌博输了家产、父亲离世时的痛恨自己,悔不当初,再到被拉去打仗时目睹好友被杀的过程,后来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却又得知母亲离去、女儿成为聋哑人…在艰苦的日子中面对儿子、女儿、好友(也是战友)、妻子、女婿、外孙一个个因病痛和意外相继离世,最后只能与跟他同名的老牛相伴…

  这本书看得我几度哽咽…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打击中走出来。

  在没看作者的自序前作为旁观者来说觉得故事里的福贵以及里面的每个人都太苦太悲惨,但在看完作者的自序后再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的每个人当中去看,或许他们也是幸福,幸运的呢:

  站在有庆的角度(儿子):有很好的体育天赋,老师父母姐姐也都很爱我,在拮据的生活下还给我买了喜欢的小羊。

  站在凤霞的角度(女儿):虽然因小时候发烧导致我成了聋哑人,但我照样也有个很疼爱自己的丈夫,并且在结婚当天给了我村子里前所未有的排面。我们也有了爱的结晶!

  站在家珍的角度(妻子):早些年因种种原因过了几年苦日子,后来先生视我如命搬的爱护,我们有一对非常聪明懂事的儿女。我最心疼的女儿也有疼她爱她的丈夫。虽然一对儿女都在我之前离开人世,但这样我百年之后也没了对后世的牵挂,不用担心自己不在了他们将会怎么样…

  站在福贵的角度:当过阔少爷、享受过富贵人家的前拥后戴、儿女双全,而且都特别懂事听话,关键是有个温柔又贤惠不离不弃的妻子,有尊重自己的女婿,还有可爱的外孙……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着,那点点的冷光,诉说着黑夜:“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战胜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坚持。

  摘抄: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许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论定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活着》中只有一个福贵,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甚至是我们正经历的现在,仍有千千万万个“福贵”,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是“福贵”。

  读这本书有很多感慨:气愤、悲伤、难过、压抑…但同时有幸福、治愈、豁达…这种过程就跟我们的人生一样,有悲有喜、有快有慢…我们不必再去寻找活着的意义,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我们也应像福贵那样学会在苦难中寻找光亮,要充满希望的活着!

《活着》读书有感14

  在公园长椅读完余华先生的《活着》,合上的时候有一片落叶悲戚的落在书上,心中一颤,如果人类的命运是苦难,终点是死亡,我们该如何活着?

  余华把所有苦难放大到极致在富贵身上,父亲死在粪坑,母亲因为他被抓去做大兵而耽误了治病,儿子被人抽血致死,女儿死于难产,妻子死于病,女婿被砸死,孙子苦根被豆子噎死。每当富贵昂起头的时候,生活就给他重重一击。

  富贵活到最后不是落寞,而是开明,他的一生也不是怀恋,而是抓住现在。“我沉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我自我的分裂。”他一直埋葬,然后看着仅剩的亲人,继续生活,一双儿女死去,他守着妻子,妻子死去,他守着女婿孙子,最后仅剩的孙子也戏剧性的死去,他把与孙子的约定————买牛实现了,买了一头和他一样老、一样活着的牛,与他做个伴儿,继续活着。他就是这般,不断的寻找由头,不过自己死去的理由。

  在那个年代,为什么富贵可以在动荡时活着,而他的家人即使改革开放后也死去,原因不是其背景,悲剧和不幸是生命的必需品。有庆被活活抽干血,给县长夫人治病,不是在批判不平等公正,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好心未必有好报,世事无常。富贵活着的主要原因一直不是他命大,而是他想活着,非常清晰、坚定,对于富贵来说:“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走出他的时间,而他的时间还没有结束。他一直渴望活着,所以把自己的时间都交给了活着,为自己活着,自己就是自己的信仰。富贵这个人物最大的魅力被人概括成坚强,我觉得太笼统了,死亡的原因是否定活着,否定活着的原因是不想活着,而不想活着的原因是失去信仰,也就是生活没有盼头。富贵对于生的`渴望一部分在他的家人身上,大部分在他自己的身上,他为自己活着,这并不是自私,而是一种伟大,他在家族落魄了之后一直担当了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的角色,他为了家庭,不惜身体卖力干农活,从一个地主家的花花公子变成一个田野里的农夫,但是,他始终为自己而活,这就是他经历那么多苦难,依旧活着的原因。

  不经感慨,我们对他从憎恶到怜悯,我们把他的遭遇代入自己,便会痛不欲生,我们的一生坎坷并没有他那么糟糕,但是富贵自己已经释然了,故事开头就给了答案,一个经历灾难的老人,依旧活着,努力的活着,大部分篇幅都是富贵的自述,中间又会被“我”与富贵的谈话打断,在过去的悲剧中,夹杂现实的乐观,告诉读者,富贵还活着,坚强的活着。活着就是活着,不为任何,苏格拉底说:“哲学的意义就是研究如何面对死亡”也就是————向死而生。我们终将死亡,生是因,死是果,在这因果之间,我们要创造奇迹,然后坦然的像故友一般的拥抱死神,低声的说:“我没有遗憾了,走吧。”

  再次读一下本书的标题:“活着,活着…”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足以打败所有悲伤,也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奇迹。活着,是活在当下,活在每一个呼吸里;是对生的渴望,对死的坦然;也是对于自己的坦白,对于自己的重视。

  离开长椅,把枯黄落叶埋葬进泥土里,它早就知道它的结局,看,它在笑呢。

《活着》读书有感15

  利用了一周睡前的时间又重读了一遍余华老师的《活着》,余华老师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年轻时的福贵是纨绔、不羁公子哥儿,从家财万贯到输光所有的家产,到送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艰难的选择着“活着”,做一个继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人。

  文章最后,写到了福贵老人与老耕牛“福贵”相依生活。从此,两个老人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全书的境界也在这微妙的刻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给了人们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更深层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质意义,也暗示了人生在经历困苦艰辛,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就像暴风在汹涌过后终会变平静而祥和。

  初次读完福贵的故事时感觉他是平庸的更许是悲惨的,待重读之时细细体味,其实他不平庸,因为他承受住了所有难以忍受的苦难,他还有强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与命运抗争不屈的精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是拥有平凡中的伟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铸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坚忍与抗争升华了他的价值,活着,就是他对命运抗争取得胜利的最好证明。

  其实,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它们就是鞭笞我们的.动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需要在最低谷的时候去抓住每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坚强,变成一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

  每个人都有一点悲观色彩,当我们发现有人比我们还惨还痛苦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种欣慰,甚至是庆幸的心理。

  这就是悲剧存在的意义,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的挖掘心中的痛苦,然后释然,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活着”。对于美好与邪恶,善良与阴险,余华曾经这样写道:“蜂拥而至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我觉得就是一种出发点和参照物的问题。如果我们开始就觉得一件事情是“坏”的,或许有一点点的“好”出现,我们就会格外珍惜,觉得格外幸运。

  相反,如果我们开始就觉得一件事情是“好”的,可能出现一点瑕疵,就会让人大跌眼境。另外,就是如何比较。如果我们把生活想的过于美好,可能一点点的磨难就可以战胜我们脆弱的内心。但如果我们理智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我想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出现无法控制的触动,也就不存在失去理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及时的权衡好与坏,做出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怎样“活着”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把握。

【《活着》读书有感】相关文章: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06-04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11-11

读活着有感04-24

读《活着》有感04-12

读《活着》有感09-15

读活着有感05-01

读《活着》有感[精选]12-19

读《活着》有感06-25

(优选)读《活着》有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