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走路上学》有感

时间:2023-12-23 08:09:3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观《走路上学》有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走路上学》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走路上学》有感1

  我听见飞鸟在哭,我听见怒江在哀号,我听见两声交杂着的童音在哼着她们的民歌;我看见连绵的山川,我看见微微颤抖着的溜绳,我看见穿着红雨鞋背着蓝书包的小男孩在怒江新建的大桥上拿着风车奔跑;我闻到玉米煮熟后的清香,我闻到母亲所做饭菜的香味,我能闻到很多,我能听见很多,我能看见……

  《走路上学》是以真人真事所改编的,主要讲述了两个生活在波涛汹涌的.怒江边上的孩子。由于生活在贫困山区,家与学校之间隔着一条大江,为了去上学,姐弟俩每天命悬一线,离死亡只差一道地溜索。人生的希望与转折点是一个姓聂的老师的调配所带来的。这个漂亮的知书达理的女老师对山区的孩子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因为贫苦,很多孩子只能一年四季拖着一双脏兮兮的拖鞋,聂老师看到后,立刻向她城里的朋友、领导汇报上去。另一边,瓦娃因为对上学的渴望多次违反母亲的规定偷偷一个人溜索。在一次家访中,瓦娃的事被母亲知道了。

  聂老师给娜香带来了一双红雨鞋。瓦娃特别喜欢那双雨鞋,但因为浓厚的姐弟情,他放弃了。娜香知道弟弟内心的喜欢。她在小店中看中了一双帆布鞋,聂老师帮她买下了它。但悲剧发生了,娜香在回家溜索时不慎绳索断开,掉入怒江,将她永远的吞噬了。

  瓦娃对溜索产生了恐惧,自此不敢溜索。快乐的鸟儿低坠了。

  多个月后,腊登乡的桥在怒江上顺利建成,瓦娃踏上这座桥,带着他和姐姐上学的渴望,他仿佛看到了娜香正在对她微笑。唱着歌,牵着她的手跑向未来。

  人类对知识,亲情的渴望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不禁以身犯险,飞索求学,时时处于危险之中,这样的精神多么让人惊叹啊!我们理应也要多帮助这些地区的儿童,而不是要一直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却无所作为。让他们也受到知识的灌溉,与我们共筑和谐社会。

  族的民歌,一咏三叹,悠扬地响在耳边,五色的小旗在桥上飘扬。一个背着蓝书包,穿着红雨鞋的小男孩如一只雀跃的飞鸟般飞过……

观《走路上学》有感2

  今天,我在小桔灯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走路上学》让我深有感触。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美丽的江边上,讲述了娜香和瓦娃上学溜索的故事,瓦娃溜索上学被聂老师无意抖出,娜香拿着聂老师买的鞋子过江时因鞋子滑落用双手去捡,不小心掉入茫茫大江里。从此,瓦娃沉默寡言不再说话……最后的情节令人为之煽然泪下,情节的一波三折,让我们也随之起伏。

  由这个故事我看到了姐弟俩浓浓亲情,娜香将雨鞋让我弟弟,瓦娃总是在放学时在门口接她这份浓浓亲情让我为之震撼,瓦娃的求学欲望和娜香的刻苦勤奋让我不由得深思,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有这么勤奋吗?瓦娃和娜香帮妈妈干活,劈柴,而我们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动不动就对父母大发脾气,还总是顶撞长辈。他们在冬天穿拖鞋上学时,我们正缩在被窝里与“周公下棋”呢!想到这里,我羞愧万分,我们真的比他们好呢?

  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我想到了其它上去里的劳动人民和儿童,有些人用泥巴做成了课桌,在桌子上掏个洞做柜子,更有人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就一双棉鞋,谁出门谁穿……我又想到一些有钱人家对外地人的'不屑之情。碰到穷人就破口大骂,还吐口痰在别人身上,欺软怕硬,碰到上司就乖得像一条狗,当然也有许多爱心人士为山区的人们捐款,为没钱做手术的人集资。这些人令我们敬佩,他们为世界奉献了爱心,诠释了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世界更加美好!

  看完这部电影,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学的人。

观《走路上学》有感3

  这是一场关于梦想、关于未来、关于教育、关于友爱的电影。正如张老师说的:“这部影片你绝对看不到廉价的搞笑,也看不到眼花缭乱的武打,只有久违的感动!”没错,走出电影院,我才真正感受到这种感觉!

  这部电影发生在怒江边,讲述的是一对姐弟俩的故事。弟弟叫瓦娃,姐姐叫娜香。瓦娃对姐姐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去上学非常羡慕。每当跟妈妈提起时,妈妈总是担心瓦娃太年幼、溜索太危险,而坚持要等爸爸回来带着瓦娃才能溜索上学。可是,瓦娃知道:在城市打工的爸爸迟迟不回。终于,瓦娃抵挡不住对岸的“诱惑”,独自偷偷的溜索过江。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学校,心中欣喜万分。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家访的老师“戳破”了。最终,竟是老师送来的雨鞋把瓦娃留在家中。瓦娃答应: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还是把雨鞋还给了姐姐。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姐姐娜香特别爱弟弟:什么都让着弟弟;妈妈打弟弟也上前阻挡;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是为弟弟而付出的……这点我觉得特别佩服娜香,想想自己又特别惭愧:平时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堂姐的责任就算了,居然还欺负堂弟。我觉得自己要认识错误,要像娜香学习。

  同时,我也觉得弟弟瓦娃特别疼爱姐姐,也特别聪明:他没有上过学,却能帮助姐姐解决难题;还帮姐姐擦脚,穿鞋……我觉得姐姐真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山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能够走路上学,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平常的,而他们却那么难于得到!我们天天坐车上学如果都还觉得不满足,那世界上还有谁比我们更幸福的呢?

  所以,我提议: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节约每一角、每一分钱,一起来帮助更多像瓦娃和娜香一样的孩子实现走路上学的梦想!

观《走路上学》有感4

  今天,我在舟山剧院观看了公益教育电影《走路上学》,使我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交通落后的贫困山区,这个山区是一个大峡谷,居民区和学校之间隔着一条江,江上没有桥,也没有船,只能溜索上学。在这里,有对兄弟叫娜香和瓦娃,他们十分爱学习。但是妈妈不让瓦娃上学,觉得他不够大,溜索上学有危险,他多么希望有一条通往学校的路,能够走着上学。然而,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每天上学都有爸爸妈妈接送,有优越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还不知足,在学习上还要偷懒,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和山区孩子心连心,手拉手!

观《走路上学》有感5

  今天,我在作文班里看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让我热泪盈眶。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怒江边有一个草房,里面住着傈僳族的娜香和瓦娃姐弟俩,还有他们的父母。娜香每天溜滑索去上学,瓦娃觉得很好玩也想溜,可母亲不让瓦娃去溜。

  有一个情节,让我最难忘:娜香想到瓦娃每天只穿拖鞋,想给瓦娃买一双鞋,她去店里时发现了一双鞋,她去店里时发现了一双鞋,可身上的钱不够了,就放了回去。娜香很爱自己的弟弟,但自己的能力不够。这一幕,被站在店门口的聂老师看到了,老师买下鞋子,送给了娜香。这位老师可真是善良有爱啊!可是,在娜香溜滑索的`时候,鞋子掉了出来,娜香想用手去抓,就在这时候,绳子突然断了,娜香落入了水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天啊,一双普通的鞋子,竟然让娜香失去了性命。可见娜香是多爱瓦娃啊!这部电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感到了娜香和瓦娃之间的那种亲情:亲情,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将永久陪同着你。

观《走路上学》有感6

  《走路上学》讲的是一对儿渴望上学的姐弟俩,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

  怒江上没有桥,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就住在江边,姐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翻山去上学。来乡村支教的聂老师深知同学们生活艰苦,一年四季穿着拖鞋,就给每个同学和弟弟瓦娃都买了一双鞋。娜香为了抓住送给瓦娃的那双难得的鞋,身体失去了重心,掉下了翻滚的怒江水中撒手人间,家人因失去了“小顶梁柱”悲痛欲绝……

  看到了这一幕,我为娜香上学的艰苦在哭泣,她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专车接送,没有家长的.无微不至还要保护自己通过那滚滚的怒江。黎明就要起床,翻过崇山峻岭不迟到。她的求学之路无疑是艰难坎坷的,可我们这群城里孩子却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去自己干家务还有各种的不知足,更不需要去费力溜过生锈铁链去上学,我们是幸福的,可她们却是让人辛酸的。

  在城里爱心人的捐助下,六个月后一座崭新横跨怒江的大桥已经竣工,瓦娃背着老师送的新书包,在大桥上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欢快地奔跑着,奔向那象征着希望,实现梦想的彼岸!

观《走路上学》有感7

  亲情是伟大的,不论你欢愉、懊丧、疾苦、徘徊,它永久悄然地伴随着你终身,而《走路上学》正好印证了这段话。

  这部电影讲了:因为瓦娃渴望上学,所以才背着妈妈独自溜索去学校。之后姐姐的老师发了一双鞋,而弟弟喜欢,姐姐就给了他,可第二天又见同学全穿新鞋,便亲手给姐姐穿上了。姐姐看中了一双鞋,可那里的.十六块五是一笔不小的的数目。聂老师就给她买下了,她上了溜索,滑到一半儿,有一只鞋马上掉下去了,姐姐伸手去拉鞋,结果不幸掉入深不见底的江中。自从那以后,弟弟不再说一句话,他回忆起了姐姐和他一起画的桥……六个月以后桥修好了,他也终于可以上学了,但姐姐不在了,他思念姐姐娜香了。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颗掉了下来。姐姐竟为了给弟弟的一双鞋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而我对比了一下我对我弟弟,我的东西不让他碰,娜香却为了让弟弟穿上新鞋失去性命,这对姐弟俩的情意,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观看了《走路上学》后使我受益匪浅,认识了自己对弟弟的不好,我以后要用包容之心,去对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观《走路上学》有感8

  星期天的下午, 我跟妈妈拿着学校发的(走路上学)的电影票,来到了板田大会堂观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姐姐和他弟弟溜索上学感人的故事,他姐姐叫娜香,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去上学,当弟弟每次听到姐姐在学校上学能学到很多的知识的'时候,他也很想去上学,可是他妈妈想到他年纪小,而且又这么危险,就没让他上学,说要等爸爸回来带着溜索才可以,可是就等不急,就不顾妈妈对他的溜索过江的禁令,偷偷地到对岸看姐姐读书。

  有一次,城里的聂老师还给每个小孩送了一双新鞋,其中也送了一双给瓦娃,当时姐姐非常的高兴,因为想着弟弟也有新鞋子穿了,没想到在溜索过江的时候,姐姐为了老师给弟弟买的新布鞋,自己切掉进江里啦······当时我和妈妈都哭了起来,因为哪香姐姐就这样离开人间了。就因这样,在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瓦娃就可以去上学了。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以后要好好学习,听从爸妈的话,勇敢去面对种种困难。

观《走路上学》有感9

  今天,我们去烟台市博物馆看了一场《走路上学》的电影。看过之后,我受益匪浅,感动了许久许久。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学的感人故事……

  姐姐很爱弟弟,娜香有好东西都让着弟弟。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妈妈为奶奶煮了两个鸡蛋,奶奶不舍得吃,给了瓦娃,瓦娃也不舍得吃,留给了姐姐,姐姐把蛋分开,把大的一半给了弟弟,自己吃了小的一半,另一个给了奶奶。

  娜香从来都没有和瓦娃吵过架,要么是瓦娃退一步,要么是娜香让瓦娃。有一天,姐姐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风车,带给了瓦娃。从此以后,一只在城市孩子看来只是一些不稀罕的彩纸折成的小风车成了姐弟俩最好的玩具。

  娜香上学需要溜索到山的那面,娃娃很聪明,但妈妈因为溜索很危险,却不让他上学,他很羡慕姐姐能够上学,每天放学,瓦娃都会去江边接姐姐。从深圳来的聂老师看见孩子们大冬天穿着拖鞋,便一一为他们量好脚的尺寸,去城里定好雨鞋,给每个孩子送到家里。娃娃看见姐姐有雨鞋,便吵着要。姐姐忍痛割爱,送给弟弟。

  第二天瓦娃看见姐姐的同学都穿上了新雨鞋,只有姐姐还在穿着那双旧拖鞋,瓦娃跑过去,将鞋子穿在姐姐的脚上。下课了,姐姐将雨鞋脱下来,捧在手上,不舍得穿,准备留给弟弟。

  阿妈让娜香去买盐,娜香看见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要买给弟弟,可钱不够,聂老师为弟弟买下了这双鞋,在姐姐溜索过江的时候,她放在布袋里的鞋要掉下去的同时,急忙去捡,这时溜索突然断裂了,娜香也从40多米高的铁锁上掉到江里,再也没有回来……

  当瓦娃知道姐姐永远离开他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过一句话。当他要去上学,站到溜索边,看到姐姐生前穿的那只掉落的红雨鞋,大声喊道:“姐!”姐姐爱弟弟,弟弟爱姐姐。这是多么浓厚的姐弟情啊。

  六个月后“爱心桥”建成了,瓦娃走在桥上,想起了和姐姐的约定,仿佛姐姐正和他牵着手一起过桥……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对于怒江边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的孩子而言,最大的愿望竟然是能够走路上学!竟然是安安全全地从桥上通过大江!

  走路上学,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了。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到处是宽阔平坦的公路,到处是纵横交错的桥梁,从桥上过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是我们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但是,这一切却就发生在偏远的贫困山区中。之前,我们感受不到因为没桥过江而不能去上学、因为没桥而溜索过江失去亲人的痛苦,无法理解瓦娃的妈妈为什么不让瓦娃上学,无法理解娜香、瓦娃姐弟俩对走路上学是如此地渴望。

  这走路上学的约定、这永不消失的姐弟之情、这上学的欲望在我脑海里浮想,我再也不会抱怨爸爸妈妈,没有给我好的生活,同时我也希望,那些偏远的`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溜索到对岸上学的孩子们,让他们得到援手。在那条江上,能有更多的“爱心桥”,让他们能排除生命危险,每天快快乐乐地走路上学。

  但是,娜香和瓦娃唯一的梦想也是唯一的约定就是建一座桥走路上学,这么简单的梦想谁去帮他们实现呢?看到这里,我恨不得将我所有的衣物,压岁钱都捐出去,去帮助他们。但我知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观《走路上学》有感10

  今天我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主要写一对姐弟溜索去对面的小学读书。

  里面的内容是:在云南怒江流域,不少傈僳族孩子需要每天溜索过江、去对岸的学校读书。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瓦娃是个七岁的.孩子,他对于姐姐娜香能够去对岸读书心生羡慕。但是妈妈坚持要瓦娃等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后带着才可以溜索,姐姐娜香也和他约定:等建好了桥,两人一起“走路上学”。

  这里面的姐姐可真伟大,她为了弟弟的鞋而失去了自己的性命。而我呢,经常打弟弟,和弟弟打架,抢弟弟的东西。这时候的环境很差,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读书,弟弟还偷偷的溜索去读书,而我呢,竟然在那么好,那么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都不好好学习。那时候的环境很不好他们都能坚持溜索到对面那个学校去读书,而且他们每天都要早早起来,去读书。

  我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感到自己很惭愧。这部电影是我非常感动,如果你们看了一定会落泪。我希望你们一定要看这部真实情感,让人感动的故事。

观《走路上学》有感11

  “阿妈,我走了!”带着口音、嘹亮的声音在幽静的大山回荡。电影的开头,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正溜索向对面的江岸滑去,那鼓鼓的花书包很醒目。直到看完电影,我才理解了“走路上学”的意思。

  影片讲述了娜香(开头出现的女孩)与弟弟瓦娃的故事,姐姐每天溜索去上学,母亲却担心瓦娃的安危,不让他念书。这个小男孩对学习的`渴望让我印象深刻,他不顾妈妈的命令曾偷偷溜索去学校,趴在栏杆外偷看。

  “瓦娃,我等会给你一个惊喜。”姐姐拿出一个风车,自豪地说:“这个叫风车,我们学校手工课上做的。”瓦娃眼中透出光芒,目不转睛地盯着姐姐手中的风车,感叹:“阿姐,学习真好,有朋友,有玩具,你看我除了你,就明明(小狗)一个朋友!”边说,边追着姐姐要风车,一不小心摔倒,把风车压坏了。夜里,瓦娃拿着压坏的风车,渐渐入睡。

  没过多久,他自己就做了一个新风车。他体验着学习的快乐,似乎又多了更大的渴望。走路上学,这条路对他来说不仅能让他渡过波涛汹涌的怒江,更是一条通向学习、通向快乐、通向外面世界的路。

观《走路上学》有感12

  周六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到坂田大会堂观看《走路上学》的电影后,感触很多。

  我看到山区里的小孩,生活很艰苦,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房子里陈设简陋,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没有电视、电话;孩子穿着破烂,且没有像样的鞋子穿,大冬天都打着赤脚;他们渴望上学,但上学的路很艰辛,必须溜索道才能到江对面上学,每天都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能走路上学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我作为生活在都市的小学生,我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生活,好好珍惜上学的机会;我要有爱心,我要把旧玩具、旧衣服、看过的课外书等捐给山区里的小朋友。

观《走路上学》有感13

  今天,我们学校观看了电影《走路上学》。

  大意是:“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十分穷,爸爸在外打工,家里又有一位病怏怏的老人,还有两个小孩,一个叫瓦娃,一个叫娜香,妈妈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妈妈只允许娜香一个人去上学,妈妈怕瓦娃在过去学校的必经之路时发生意外。因为去学校必须要经过一条长长令人心惊胆战的绳锁,下面便是滔滔江水。掉进水里就没命了。

  那时正是寒冬,可他们整个村的孩子都穿着拖鞋,这时,来了一位深圳的实习老师,她送给了每人一双鞋……就在她送给瓦娃一双鞋让娜香带回去时,娜香在溜锁时,鞋掉了,她去捡鞋时,发生了摩擦,她,她——掉进了水里… …

  看完了这部电影,大部分人的眼睛里包含了一颗颗晶莹亮丽的珍珠,我想起了把还没用完的'笔扔进垃圾桶里的情形;我想起了为了让妈妈买新鞋便不断“贱害“自己的旧鞋时;我想起了因为不喜欢喝的牛奶,就随意的把她倒掉时的情景;我想起了自己随便乱画一本新书的情形…… 牛奶,笔,鞋,书… …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多么宝贵的呀!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观《走路上学》有感14

  在生活中,有着这样一群人:有的没地方住,只能风餐露宿在街头流浪;有的在寒冷的冬天里,只有单薄的衬衫来保暖,刺骨的寒风趁机来袭击他们;还有的为了维持生计,每天起早贪黑地干着累活......前段时间,学校推荐我们看的电影《走路上学》讲的就是这样一群家境贫困的人。

  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家境贫困。姐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正当姐姐满怀激动地抱着城里的老师送给弟弟的新鞋溜索过江时,却为了保护新鞋而失手,不幸坠落江中,弟弟为此每天都情绪低落。后来,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款建桥,终于实现了弟弟走路上学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就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脑海里一直回忆着那些片段:姐姐拿着弟弟的.新鞋时那舒心的笑容,却被江上激起的浪花给吞没了;弟弟在失去姐姐后那寂寞的眼神,脑海里却拼命地回想着和姐姐的美好回忆......这些片段令人感动、令人难忘也令人震撼!

  当弟弟在冬天穿着拖鞋的时候,我们却穿着舒服又温暖的鞋;当弟弟连走路上学这小小的愿望也难以实现时,我们却悠闲地坐在车里让父母接送......我们比贫困家庭里的孩子幸福多了,我们现在的条件,是贫困山区里居住的人梦寐以求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但面对这种天堂般的生活,我们却并不满足。让我们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就是一位生活在贫困山区里的小孩,我们还会每天都那么奢侈吗?

  既然我们如此同情贫困山区里的人,我们就应该像电影中城市里来的老师一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他们,甚至是捐赠一本书、一件衣服、一些小东西。对于他们来讲,这些东西比金子都还要宝贵!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伸出援手,让贫困山区里的家庭的生活也能过的好一些。

  一起行动吧!

观《走路上学》有感15

  《走路上学》这部电影是讲山区里姐弟俩渴望上学的故事。

  故事中的瓦娃,家住山区,要溜铁索到大江对岸的学校上学。因为瓦娃还小,所以他妈妈不放心他独自溜铁索过大江去上课,太危险了!他便自己偷偷溜铁索到学校的'窗户外看小朋友读书。他妈妈知道后很生气,要打他,但他仍然渴望上学。

  有一天,瓦娃的姐姐把老师送给瓦娃的鞋子带回家,而她自己却在溜铁索时不慎将鞋子掉落了江,她就想赶紧拽住鞋子而松开了拉铁索的手,结果掉下江去了,被无情的江水淹没了。瓦娃和他妈妈失去了亲人后非常的悲痛。

  为了山区的孩子能安全读书,乡书记、校长和新来的老师四处奔走,向社会各界人士呼吁捐款建桥、挽救山区失学儿童,终于建成了一座大桥。从此,这里山区的孩子们可以安全地过桥上学了,瓦娃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非常感动:山区的孩子们克服艰苦环境,不怕苦、不怕危险坚持去上学、渴望去上学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跟他们相比:我们这些住在大城市的儿童,条件优越,生活幸福,更应该好好学习,也要有爱心,去帮助山区里那些贫困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能到学校学知识,长大与我们一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成为社会主义新的的接班人。

【观《走路上学》有感】相关文章:

观《走路上学》有感11-02

观《走路上学》有感05-04

走路上学观后感08-16

《走路上学》观后感12-14

《走路上学》观后感05-16

《走路上学》观后感07-12

《走路上学》观后感15篇02-12

《走路上学》观后感15篇02-17

走路上学观后感16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