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9-04 17:46: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弟子规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1

  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我接触《弟子规》也有一段时间了,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开学初,学校安排我教六一班的语文,刚跟孩子接触了一天,我的心情还是蛮愉快的。可是一天还没有结束,由于工作上的变动,学校又临时调整我教六三班的语文。说句实话,我并不想接六三班的语文,因为班里至少一半以上的孩子,五年级时我都教过,有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我都领教过了,我的能力有限,我真的怕我驾驭不了。可是,既然学校已经安排好了,我也只能服从。于是,进到六三班之后,我就一直在试图用《弟子规》来改变这些调皮的孩子,没想到两周下来,孩子们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我就在不断反思自己,难道是因为我的问题才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如此胆大吗?

  之后,我就试图慢慢改变我的思想,不轻易对孩子们发脾气,出现了问题耐心教导他们,平时上课多鼓励少批评,有扰乱课堂纪律的孩子,尽量不在课堂上训斥他们,而是趁下课时间多与他们谈心等方法来解决。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六三班的孩子真的在课堂上有了些许的变化,爱说话的学生上课已经没有那么多话了,班长和组长也能起到带头作用,及时提醒孩子们上课遵守课堂纪律了,就连班上最调皮的桑源泽也慢慢在语文课上变得乖巧了。看到同学们的变化,我心里也颇感欣慰。

  我知道是《弟子规》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给了我努力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学习《弟子规》,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六三班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喜欢我的。

弟子规心得体会2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弟子规》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长在大会上要求我们背诵和学习《弟子规》〉。

  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心得体会3

  初次接触《弟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XX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弟子规心得体会4

  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全校师生进行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圣人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全校上下、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处处呈现出学习、诵读、力行《弟子规》的情景。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充分体现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而《弟子规》则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如果能够把这些都落实到行为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和谐。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长足的.进步。这才应该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古圣贤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为人处世的根基。学习弟子规优秀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不光要会诵读,重要是能做到,并且长期坚持,最终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心得体会5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家庭教育的课本。它是以圣贤之道,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习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三个字"规"是规矩,"弟子"是什么意思?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

  《弟子规》是根据孔老夫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整篇的纲目来进行开解的。《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们必须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不是小孩子,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规》的典范。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也都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因为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而且他越有科学知识,但是没有品行就越危险。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是毒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这个事情有"利",大家就趋之若鹜去做了。如果没"利"可图,大家就都不愿意干。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的悲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利、没有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

  中国古代的经典《礼记·学记》篇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我国的国民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弟子规心得体会6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弟子规心得体会7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各异。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xx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弟子规心得体会8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书,次谨言······”这是《弟子规》中的开头,说道《弟子规》我便联想到了孔子。因为,这书是根据孔子对弟子们的教导和规矩所总结出来后编册成书的。这本书之所以能从古代流传到现代,是因为它包含了各种美德,使致于千千万万的亲少年儿童都阅读过此书,都能够从书中汲取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暑假里,我也阅读了这本书。同样,它也使我受益匪浅。它的`文学格式类似于《三字经》虽然简单易读却包含了许多大道理。我看的这本《弟子规》中,不仅有原句,还包含了许多对应的小故事。其中,有讲孝顺父母的,有刻苦学习的,珍惜时光的,还有讲信用的等等。这么多的名言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十三个字“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废。”意思就是说“外出的时候要告诉父母去哪里,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先见父母,让他们能感到安心,不必为你着急。日常生活作息要讲规律,并且所从事的工作不随便去改变。”是啊!这讲的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吗?这不又让我想起了读小学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那天是星期五,吃好晚饭,我没跟父母讲,便跑到小公园里与同学一起玩,过了一会儿,同学提出到她家去玩,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竟把这事忘记告诉父母了。在同学家里待到八点多钟,我告别了同学,往家里跑。

  回到家才发现只有外婆一个人在家,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外婆就说话了:你总算回来了,你爸妈都急死了,到外面去找你了。说完就打电话叫父母回来。从此我再也不敢出门不告诉父母啦。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世界上最爱你的就是父母了,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时候发现我们不见了,还得急着找我们,我们怎么忍心呢?所以我们要多关心父母,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弟子规》中还有这样许多的名句,他们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于生活之中,总能让我们感悟人生,因让《弟子规》中的美德永远流传下去。

弟子规心得体会9

  来到这里,我发现自己的确很小器自私,总是容易动怒,虽然我已经尽力了,但这些总觉得无法避免,很明显,是自己的肚容太小,修行不够。

  还有,来到这里,认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也不能说是认识吧,只能说是见识罢了。在学校,由于班级的特殊性,造就了班上的人一言一行总是有着其规则与独特的魅力。但在这里,我见识到了许多无规则的行为,实在令我感叹万千。由于性格使然,我不由在心中把每个人划分了一下,但简单划分了之后,又很快被破坏了,令我咋舌。

  我绝不是一个勤奋的人,至少在学习上不是,但起码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即使不是全部,也有一点。所以,我想尽力去改正,更希望不仅仅是想而已。

  人贵自知,不仅要自知,还要去改变、改善。世上绝无巧合,看似不关联的两件事,背后总有着其千丝万缕的关系。巧合,不过是人们用来解释其无法解释的现象的`借口罢了。

  世界总是在变化着,渐渐的,不为人知。人们也一直在变化着,微微的,不为己知。所谓,见微知著。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未来谁也说不准,我们最好能抱着美好的心态,去等待迎接,这样才能活出价值与快乐。

  最好,做一个死了也能造福人类的人。

弟子规心得体会10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弟子规心得体会11

  学习《弟子规》有1个多月了,并每天坚持听《中华大讲堂》中对它的讲解,使我的内心比以往平静了许多,也感悟了很多。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老认为没那么多时间去接触它,心情有时很浮躁,认为没啥意义,就像有些人说的《弟子规》从古传颂,清朝不也照样灭亡了,认为不切合实际,也就没有真正体会和感受到那么多,大约读了一个星期了的时候,儿子看到我写的笔记后对我说:“妈妈,你进家委就对了,能让你多学点习,还能为我们班级做点贡献”。儿子的这番话触动了我,让我每天坚持继续学习,每当《弟子规》中讲到一些并不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的问题时,我会重复的去听李毅多老师的讲解,从疑惑中寻找答案,这样我对一些事就不再纠结。对于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我们将它忽略不计,就当它不存在,大体了解一下就行,而对我们生活和成长有益的就去好好理解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入则孝”里最先讲到的是当子女的要孝顺父母,所谓“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当父母呼唤时,要及时回答,不能迟缓;

  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

  对父母的教导,应该恭敬的聆听;

  对父母的批评,应当顺从的接受。这是对字面的解释,如果拿到生活中,我们做子女的和我们的子女都是怎么去对自己的父母的?值得深思一下,就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当长辈的对小辈是各种的疼爱,可谓言听计从,从而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溺爱孩子很严重,却感觉不到,以至于孩子对父母大声喊叫、甚至打骂父母,使他们丢失了原本纯真的善良,多了怨恨和不满。拿我的大家庭来说吧,父母生了我们兄妹四人,父亲在世时很有威严,属于听到他声音就有些紧张的那种,而我们的母亲性情温和,与父亲截然相反,正是母亲的温柔疼爱,让我们兄妹四人养成了对母亲的爱却视而不见,甚至无视,久而久之让我们养成了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尤其无视母亲的呼唤和教导,也不愿意接受母亲的批评,还会去顶撞她,回想那些真是惭愧。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当时上三年级的.儿子去母亲家,当时因为母亲的一句关心我的话,让我感到母亲很烦,想让她少操闲心,就大声呵斥了母亲,事后我并没当回事儿,几天后我和儿子也因为一句我关心他的话而发了脾气,儿子霸气的回话让我哑口无言:“你那天就是这样大声喊我姥姥的,我跟你学的。”我的天,当时我就在想,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运用在我身上真是“恰到好处”,内心五味杂瓶、翻江倒海的难受,我的言行已经不知不觉的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了,从那时开始,我就不断改变自己对母亲的态度,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上面有年长的哥哥姐姐,平时我们也经常互相告诫对待母亲要和颜悦色,多些耐心,母亲养大我们不容易,70岁的母亲了,每天都牵挂着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不以为然。慢慢的我用自己反省后的行为去影响哥哥姐姐,我认为一个能对自己言行做出反省并能及时醒悟的人才配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相对那些有错不改,还执迷不悟,我行我素的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是让人看不起的。表面做的所谓孝顺永远上不了台面,甚至令人唾弃,父母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关心和理解。到现在,我非常感谢儿子当年的那句话,让我瞬间醒悟,以至于到现在我经常会反思自己哪里说错话啦,做错事啦,乱发脾气啦,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啦等等。我虽快四十,但我庆幸自己的修养在不断进步,这种进步能让我的生活更加幸福。

  人,需要在反思和学习中感悟前行。我们一个人在认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在以身作则,以身效法传播一种动力和能量。一个人的改变也会潜移默化影响身边的人,事无大小从自身做起,时间能证明一切,放下浮躁和杂念,把目光从别人的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你才会明白,改变自己也是在改变别人。接纳自己的同时才能真正看到别人的苦楚和付出,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认可,对他人的感恩和真心的给予,有一颗柔软的心才会悲悯和珍惜人活这一世的不容易,以及被我们日常忽略的亲情,友情,爱情。

  短短的几句圣训,意义非凡,能去孝顺父母的人值得尊敬!

  孩子在慈明学校的这些日子有很大变化,比以前更懂事、更细心、更优秀了,孩子的变化让我欣慰,也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我和孩子用彼此的改变来影响着对方更好的发展,对我的孩子而言,选择慈明学校是正确的。对我而言,感恩慈明,感恩父母,感谢儿子!

弟子规心得体会12

  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这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过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使我们善于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超多,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新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大喊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吃饭。还有一次,外婆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毕竟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爸爸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翻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到我叫你吗!

  这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看见后面的父母亲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就应及时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阿吕迪。”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不畏艰难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此刻,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好处。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家境贫寒的好学生。

弟子规心得体会13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矩,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首先是〈入那么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那么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快乐,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人要宽容大方,老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心得体会1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康熙年间人,在科举道路上虽然失败,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熟读弟子规,我明白一个人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

  说实话,当我真正领悟这则的意思时,我感到深深的羞愧。“父母呼,应勿缓’”以前的我并没有做到,甚至有时任性的什么都依赖父母,那时的我觉得理所当然,后来通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我明白了我的不足。

  我相信在场的很多同学都有和我一样的'遭遇和感悟,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了去做一个令父母骄傲的儿女,在家,应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当父母回到家,应该为他们倒一杯水,递一条毛巾;在外面的时候,应该乖乖的,不要乱跑,以免父母担心......要知道父母心中永远是为了你好,为你着想。

弟子规心得体会15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体会2019弟子规心得体会(2篇)

  《弟子规》由“入则孝,出则弟,行则谨,事则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内容涉及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弟子规》从古至今,

  经过前人的著作与不断完善,才有幸传承到我们手中,成为了我们现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虽是一本儿童启蒙读本,但它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髓,虽非集大成于一身,但却是传统至今不变的奉准则。更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取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纵观历史,它虽是封建时期的产物,也许有些难免会过时,与当今会产生碰撞,但只要我们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弟子规》不但在那时行的通,当今照样走的通。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每一次学习《弟子规》,都会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被传统圣贤文化影响,被书苑式的学习环境影响,被例子中的人、事、物影响……每一次学习《弟子规》,像从一个混沌的尘世间步入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再有尘世间的烦杂,清新而又美好。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开篇就是首孝悌,可见孝在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份量。在晋武帝时期,蜀汉亡,晋武帝任李密为太子洗马,而李密为行孝,躬亲抚养祖母,特冒生命危险上书《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臣

  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但现今的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小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同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心相映,共同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奉献微薄之力,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大爱”之歌,在大爱之下,再大的困难都已微不足道,因为爱,我们有了团结度过难关的勇气;因为爱,我们不再畏惧黑夜,我们坚信,黑夜之后总会迎来全新的黎明;因为爱,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感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合理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在古代,《弟子规》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在当今仍然影响着很多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

  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弟子规与幸福人生》心得体会2019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习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平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

  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近了。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习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

【弟子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弟子规心得体会04-17

弟子规心得体会11-07

《弟子规》心得体会11-06

《弟子规》心得体会12-26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08-15

弟子规学习的心得体会03-23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04-04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03-25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03-24

学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