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的心得

时间:2023-04-24 09:07:1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学习的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学习的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学习的心得

数学学习的心得1

  同学们,相信大家吃过不少好的东西。但是,有一样东西你绝对没吃过,它很特别,有四种味道,分别是酸、甜、苦、辣。就像是一个四层蛋糕,那个东西叫数学!也许你会问:数学有味道吗?其实,是有的,下面就来谈谈数学是什么滋味的。人总有失败的时候,我也不例外。四年级一次测验,我考了个88分。哎~挨了妈妈爸爸一顿骂。

  其实,我比谁都伤心,想起来,爸妈都是为我好啊!那时,我心里酸溜溜的,我尝到了数学的酸味。可是,我是个要强的人,我并不放弃,而是更努力地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瞧,这次是个100分。心里甜滋滋的,数学好甜啊!每攻破一道难题,真的好开心。在奥数班上,只要一遇上难题,我总会绞尽脑汁去攻破它的。有一次,就遇上那么一道题,花了我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想。当想到了,就会感到无比刺激,犹如吃辣面。我想,这就是数学的'辣吧!数学不仅成为了我人生中一门必修课程,还成为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数学学习的心得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活动过程中探求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直观探索出口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从中优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适当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就会学的开心,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五、在应用中发展

  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在数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数学学习的心得3

  20xx年8月30日,顺德区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教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她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并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我们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行,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20xx年以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扩展为“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衡对接。

  例如:从学段的目标来看,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这样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的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培养自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敢于表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音乐在所有学科当中是唯一当众表现自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数学学习的心得4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举一反三”.做会了一道题目,就可以总结这道题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收效就会更好.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基本的下手,稳稳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会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题目会做,却因粗心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考;这样速度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采取稍慢的计算方法来全面分析题目,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就一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认为数学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方法永远比单纯做题更重要.在第二天讲课前,最好先预习一下.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并在原先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释,写好步骤.在课上,有选择的听和记老师所讲的例题.首先要听懂,然后再记下些重要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易错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还有,重要的定理和结论一定要熟记.课后要善于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在脑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经老师讲后才明白的例题的步骤,梳理1至2遍.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一般先看老师钩的题目,看完后再自己动手做一遍.至于那些老师没有钩的题目,可选择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时间太久,就需要"放弃"了.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运用。而在日常时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有许多方法的。

  数学学习做题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做题之后的总结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只能是杂而不精,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总结工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做:一,常备改错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并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正确的作法一同记录下来,,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确把握考点,抓好典型,以此举一反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对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不可盲目做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识点的典型考法的题目,将其拟于一个标题之下记录,以此不变而应万变;三,对于许多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仅有以上两点,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解题方法有一个思辩的理解,从许许多多的解法中选取适于自己的解题方式,而对于一些灵活的题目而言,我们还应该在做题中对许许多多的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在考试中将方法灵活运用,防止死做与定性思维的产生。

  许多同学报怨数学很难学习,但我认为,学数学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并加以运用,相信学习数学将成为你的乐趣。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例如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能将老师讲的内容全部接受,却不去消化和吸收,最终还是不能举一反三,最主要是他没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不能进行分类整理,更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当然就无法灵活运用了。有的同学就做的比较好,他们在上课不仅专心听讲,他们在老师讲某一题的解题方法时就思考,思考出这样解的道理,虽然后再推出解这一类题的方法。这样就把老师交的融会贯通了。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习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一为就未曾有过后悔药。

  有主见,有信心,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不要总认为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一定是正确的,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在面对失败时,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我是高一(10)班的朱薇,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学习经验,希望能在交流中总结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绩。在这里,我就以数学为例,谈谈我在数学方面的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其实是一个对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的系统过程。这就要求同学们课前预习,课上理解,课后练习、复习,还要善于总结。

  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预习新课时,针对不同的疑难问题,做不同的记号必要时作些批注,避免遗漏。预习完后,能在脑子里描绘出本节知识网络结构。比如说在预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过程中,欠缺的画波浪线,计算问题就画图,诸如此类,这样可以激起对知识的兴趣,使上课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接受也就更轻松。

  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不能放过分秒,因为一个疏忽错过的可能就是高考的内容。那么,怎样集中注意力呢?这就要因人而异了。在这个睡意绵绵的季节里,上课困乏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有美好憧憬的同学想想美梦成真的幸福和愉快是要现在付出努力的,克服睡意,我管它叫“憧憬提神法”,如果妈妈是护士的同学,你可以想想“非典”的可怕,如果爸爸是司机的同学,你可以想想交通的无情,刺激神经,看能否克服“打野的心理敌人”。这是刺激法。还有就是站立上课,驱逐睡意。

  课后的复习与练习应有机结合,复习是巩固知识,牢记于心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拿了题就动笔,慌慌张张,摆出的姿态就是“求快”。实质不然,先看一遍课本,回忆一下知识点。运用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留心的同学都会发现,题目看完思路就明明白白,这就是找到了“突破口”,对学习内容有结构性的印象。

  练习,是熟练运用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提高速度的根本途径。某些人做同样的题,有的很快,而有的很慢,同样都对了,但效率呢?这就是对知识运用熟练程度的差别。平时练习要培养好的习惯,仔细认真,检查作业必不可少。有的同学平时很随意,认为只要考试在意就行,这是一种侥幸的心理,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完成以上几个环节,就是成功的一大半。最后还要善于总结归纳。数学题是做不尽的,只要我们分门别类,总结一类题型的解法思路,以不变应尤变,基本公式是三角函数一章里的重点,繁多的公式让有些同学脑袋发胀,其实这没必要,数学讲究对称美,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就可以彻底的反映出它们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出现的对称关系更是明显,这都是有助于我们简单记忆较多公式的神来之笔。在练习的时候,将习题与图象有机联系起来就事半功倍了。有些同学之所以学得好又学得轻松,诀窍就在这里吧!

数学学习的心得5

  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为此,我校数学研组也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本人所教五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实况,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这就是说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而是组织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数学学习的心得6

  1、生本的课堂,始终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

  郭教授说: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儿童自己,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生本要求教师放弃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

  如:《循环小数》一课,发现除不尽、循环及循环节点全部都是通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两个任务单探究所得。

  2、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是学生习得知识的主要方式。

  纵观生本课堂,教师讲的都很少,一堂课往往不超过10分钟。教师通过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你是否遇到过除不尽?什么叫循环?你认为的循环是什么?两份学习任务单凸显出什么数学规律?等等让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中,通过A组的问题B组补充质疑,B组解决不了的问题C组补充质疑等等方式,最终学生自己总结出循环小数的定义。

  3、前置性探究,做到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的实验教师周伟峰作报告的时候曾说:讲授前的练习和思考才是真正的预习,我们提倡“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看数学”,让他们先做后学、先学后做中提高学习能力。数学学习同时也有四不提倡要求:不提倡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假预习,课堂上不提倡打开书,课堂上不提倡记笔记,课堂上不提倡由教师直接给出例题的解答。把“例题”用“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前先思考,会让孩子们迸出无限思维的火花,提出很多解题思路。而教师的讲解往往就在学生讨论的关键处。

  如:《等腰三角形》一课中,三线合一这个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底边的高和中线和角平分线三条线其实是一条线。教师适时提出:你怎么能够证明呢?全班围绕这个论证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小组成员间,班级小组间互相补充、质疑观点,最后得出“三线合一”的结论。

  4、生本其实很简单,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结构简单,学习过程简单,教学指导策略简单。

  学生的生本学习过程主要就是个体学——小组议——集中研。纵观这五堂课,每堂课的知识点、学习目标都只集中在1—2个,ppt也只播放3—4屏。教师没有预设复杂的环节,而是将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量删减可以不由教师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感悟的内容。学生在充分的互相质疑和讨论中将知识不知不觉的内化和完善。

数学学习的心得7

  当你们正在《数学分析》5261课程时,同时又要学《高4102等代数》课程。1653觉得高等代数与数学分析不太一样,比较“另类”。不一样在于它研究的方法与数学分析相差太大,数学分析是中学数学的延续,其内容主要是中学的内容加极限的思想而已,同学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高等代数则不同,它在中学基本上没有“根”。其思维方式与以前学的数学迥然不同,概念更加抽象,偏重思辨与证明。尤其是下学期,证明是主要部分,虽然学时不少,但是理解起来仍困难。它分两个学期。我们上学期学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和“两个工具”。一个问题是指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两个工具指的是矩阵和向量。你可能会想:线性方程组我们学过,而且解它用得着讲一门课吗?大家一定要明白,首先我们的方程组不像中学所学仅含2到3个方程,它只要用消元法即可容易地求出,这里的研究的是所有方程组的规律,也就是所必须找到4个以上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规律,这样就比较难了,需要对方程组有个整体的认识;再者,数学的宗旨是将看似不同的事物或问题将它们联系起来,抽象出它们在数学上的本质,然后用数学的工具来解决问题。实际上,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都是基本数学工具。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互为工具,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只要紧紧抓住三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有了主线了。向量我们在中学学过一些,物理课也讲。

  中学学的是三维向量,在几何中用有向线段表示,代数上用三个数的有序数组表示。那么我们线性代数中的向量呢,是将中学所学的向量进行推广,由三维到n维(n是任意正整数),由三个数的有序数组推广到n维有序数组,中学的向量的性质尽可能推广到n维,这样,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矩阵呢?就是一个方形的数表,有若干行、列构成,这样看起来,概念上很好理解啊。可是研究起来可不那么简单,我们以前的运算是两个数的运算,而现在的运算涉及的可是整个数表的运算!可以想象,整个数表的运算必然比两个数的运算难。但是我们不必怕,先记住并掌握运算,运算再难,多练几遍必然就会了。关键是要理解概念与概念间的联系。再进一步说吧:中学解方程组,有一个原则,就是一个方程解一个未知量。对于线性代数的线性方程组,方程的个数不一定等于未知量的个数。比如4个方程5个未知量,这样就不可能有唯一的解,需要将一个未知量提出来作为“自由未知量”,也就是将之当做参数(可以任意取值的常数);还有,即使是方程个数与未知量个数相同,也未必有唯一的解,因为有可能出现方程“多余”的情况。(比如第三个方程是前两个方程相加,那么第三个方程可以视为“多余”)

  总之,解方程可以先归纳出以下三大问题:第一,有无多余方程;第二,解决了这三大问题,方程组的解迎刃而解。我们结合矩阵、向量可以提出完全对应的问题。刚才讲了,三者联系紧密,比如一个方程将运算符号和等号除去,就是一个向量;方程组将等号和运算除去,就是一个矩阵!你们说它们是不是联系紧密?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三问,我认为它们可以作为学习上学期高代的提纲挈领。下学期主要讲“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所谓线性空间,就是将上学期所学的数域上的向量空间加以推广,很玄是吧?首先数域上的向量空间,是将向量作为整体来研究,这就是我们大学所学的第一个“代数结构”。所谓代数结构,就是由一个集合、若干种运算构成的数学的“大厦”,运算使得集合中的元素有了联系。中学有没有涉及代数结构啊?有的,比如实数域、复数域中的“域”就是含有四则运算的代数结构。

  而向量空间的集合是向量,运算就两个:加法和数乘。起初向量及其运算和上学期学的一样。可是,它的形式有局限啊,数学家就想到,将其概念的本质抽取出来,他们发现,向量空间的本质就是八条运算律,因此将它作为线性空间(也称向量空间)的公理化定义,作为原始的向量、加法、数乘未必再有原来的形式了。比如上学期学的数域上的多项式构成的线性空间。继而,我们将数学中的“映射”用在线性空间上,于是有了“线性变换”的概念。说到底,线性变换就是线性空间保持线性运算关系不变的自身到自身的“映射”。正因为保持线性关系不变,所以线性空间的许多性质在映射后得以保持。研究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关键就是找到线性空间的“基”,只要通过基,可以将无数个向量的运算通过基线性表示,也可以将线性变换通过基的.变换线性表示!于是,线性空间的元素真正可以用上学期的“向量”表示了!线性变换可以用上学期的“矩阵”表示了!这是代数中著名的“同构”的思想!通过这样,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这也就是我们前边说的“矩阵”和“向量”是两大工具的原因。同学们要记住,做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题时这样的转化是主方向!进一步:既然线性变换可以通过取基用矩阵表示,不同的基呢,对应不同的矩阵。我们自然想到,能否适当的取基,使得矩阵的表示尽可能简单。简单到极致,就是对角型。经研究,发现若能转成对角型的话,那么对角型上的元素是这样变换(称相似变换)的不变量,这个不变量很重要,称为变换的“特征值”。矩阵相似变换成对角型是个很实用的问题,结果,不是所有都能化对角,那么退一步,于是有了“若当标准型“的概念,只要特征多项式能够完全分解,就可以化若当标准型,有一章的内容专门研究它。这样的对角型与若当标准型有什么用呢?我们利用它是同一个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表示,可以通过改变基使得研究线性变换变得简单。最后的“欧氏空间”许多人不理解,一句话,就是仿照我们可见的三维空间,对线性空间引进度量,向量有长度、有夹角、有内积。欧氏空间有了度量后,线性空间的许多性质变得很直观且奇妙。我们要比较两者的联系与差别。此章主要讲了两种变换:对称变换与正交变换,正交变换是保持度量关系不变,对称变换在正交基下为对称阵。相似变换对角化问题到了这里变成正交变换对角化问题,在涉及对角化问题时,能用正交变换的尽量用正交变换,可以使得问题更加的容易解决。说到这里,大家对高代有了宏观的认识了。最后总结出高代的特点,一是结构紧密,整个课程的知识点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课程就是铁板一块。二是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是像中学那样的重视技巧,以“点”为主,而是从代数的“结构”上,从宏观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对大家是比较抽象,但是,没有宏观的理解,对此课程必然学不透彻!建议同学们边比较变学习,上学期的向量用中学的向量比较,下学期的向量用上学期的比较。在计算上理解概念,证明时注重整体结构。关于证明,这里一时无法尽言,请看我的《证明题的证法之高代篇》

数学学习的心得8

  6月8日,我有幸在第一思源学校聆听陈风云专家主讲《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的讲座,给我受益匪浅。

  让我终生难忘的是观看了一段视频《小鸭子上台阶》,视频讲述的是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爬阶梯的过程,视频的重点是小鸭子爬台阶的过程中,鸭妈妈首先爬到上面等待小鸭子们,小鸭子们一个个拼命往上跳,摔下来失败了,但是小鸭子并不放弃,在鸭妈妈一声声“嘎嘎嘎、嘎嘎嘎”,似乎在说:“加油,孩子们努力,不要放弃,你们坚持就是胜利”,终于有一只、二只上来了,先上来的同伴也在和他们的鸭妈妈一样,一起给他们同伴喊“加油,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成功,永不放弃努力”小鸭子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跳上台阶。我看了这段视频,我感受很深,最早跳上台阶的.和最晚跳上台阶的小鸭差别很大,也就是说他们的天赋不同,但最晚跳上去的显然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努力得到回报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付出的汗水终有收获,鸭妈妈在台阶上不急不燥地耐心等待,相信她的孩子们一定行的。鸭妈妈的放手、等待、鼓励等等。今天我们的老师,也要相信他的学生一定行,只是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一个舞台展现自己一定行。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的学生在小学、中学从失败中走过,最后胜利永远属于永不言败的人。鸭妈妈没有放弃他最后一个孩子,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利放弃学生《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对后进生给予鼓励,激励他们永不放弃。学生也要经历成功和失败体验,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道理,对于课堂上的生成,只有正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载体,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才能领悟学生思维的价值、发现教育的契机,才能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智慧,课堂才会变得鲜活灵动。

数学学习的心得9

  冬已逝,春正兴,夏日在望,我和同事一行人来到郑州,参加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聆听名师们的分享!

  郑瑄老师是一位带着人文情怀去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智慧才女,她的分享:生活离数学有多远?场景引入是以电影《流浪地球》售票的不同方式开始,进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求正整数解的问题;又有图形的割补,得到问题的转化思想;再有连通器的应用,得到问题分类讨论思想;第四个应用是公交车行程问题。结束语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到数学教育教学的拓展性思考。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台上名师与台下老师互评环节,郑老师由锈规作图问题讲到蛛网点阵问题,让我们大开眼界。最后一首歌曲《小小少年》送给大家!

  张文娣老师是一位很干练智慧的名师,每一次的课堂都要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争分夺秒!她认为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对错,只有好坏!她的分享《感悟旋转》以荡秋千引入,从探究旋转的条件到探究旋转的性质,再到画图应用归类。最后总结:数学美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最后从“百家姓”讲“三线八角”问题。总结语:教学创新在理念,理念体现在课堂。理想的课堂,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动人。走进课堂,以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殿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健康成长的乐园。

  王宗信老师,分享的题目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他的几何画板用的比较好,通过几何画板展示了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进而研究了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及二次函数在中招考试当中的不同类型,随着图形的变化,条件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不同,多方面展示,让大家大饱眼福。

  王春梅老师分享的是因式分解的单元复习课。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引用荷兰弗兰登塔尔的一句话: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学会发现和实行再创造。主要思想是题型变式,方法形式多样。借用德国康尔的一句话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重要。最后分享改良复习方式,提高复习效果,王老师的创造式、开放式复习课例说有四个方面:开放式创造式复习课的.特征;知识复习巩固与体系建构;复习方法指导与规范养成学科思维培养与能力提升;创造式提高发展,创造式延伸拓宽,创造式灵活运用。那么如何来复习,如何通过复习来夯实基础?第一是再一次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第二是加深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最后讲到了数学命题学习课,学会发现与再创造,让学生学会自主,先写学生设计问题,进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又谈到了深度学习,应用创造,学会提问题,解决具有批判性思维有问题,看其形状究其原因通过中超压轴题二次函数那道题进行分类

  符永平老师的理念是设计学生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道题,让学生设计一道让别人掉进去的“陷阱题”,从一元到二元从一次到二次消元降次,让我们倍感转化思想的伟大和魅力的无限。方程存在于我们美好的生活之中,人生也如方程,发现和构建人生美好理想的方程,这是现代人的责任,我们只有用勤劳去解,用汗水去解,用勇敢去解。人生方程的根才是发现和创造,才是大智和大慧,才是快乐和幸福。最后他又谈到会学习的学生的段位解说,“四能”共同体,立德树人的课型表达,学习金字塔……从数学的视角去欣赏,更期待你们从方程的智慧去点燃这永远的灿烂文化,实现中考跟着高考转。吴立建老师的从一道开放题说起,让我们学会了要追求课堂的简约,锤炼课堂语言,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并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注意教学语调,上课不妨适当的留白,善待发言错误的孩子,上课决不能拖堂,作业都要布置,每天要让课堂改变一点点,并要求一题一课。

  白菊老师,从幂的运算性质这一课启发大家,在教学中要不求完美,但求无悔,教师要与厨师媲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学中要有原生的知识,要在润物无声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和数学品质,必备品质,关键能力进行培养教育。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就有了深度。章晓东老师的《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要求一花一世界一图一课堂,教育是慢的艺术,你慢慢走让他的灵魂跟上你。在教学中要求起点低、步子紧、落点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用能力线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安全感。刘东升老师从探究《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得到要聚焦教学基本问题。通过中招压轴题,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分类,构建成数学模型。朱明龙老师的《认识分式》一节课,主要是基于统领作用的章起始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通过“学习”的说文解字来说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感悟及努力方向。

  时间匆匆,带着充实学习的温度,依着载满知识的大脑,记下这收获时刻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不断更新,让之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争光添彩,期待更加美好的到来!学习不止,成长不断,收获满满!

数学学习的心得10

  考研数学临场答题注意要点

  (1)不要粗心大意犯最低级的错误

  拿到考卷以后,先把名字及其他试卷要求信息写上,虽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每年都有不少考生会犯这个低级错误。

  (2)浏览整套试卷

  将试卷浏览一遍,看看哪些题目自己比较熟悉,哪些题没有思路,这套卷子大概哪部分做起来会比较困难,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分配时间。

  (3)切忌心中发慌

  如果这套题看起来有很多陌生的题,也不要心慌。毕竟有些试题万变不离其宗,相信只要做到心中不乱、仔细思考就会产生思路。

  (4)合理掌握时间

  如果一道考题思考了大约有二十分钟仍然没有思路,可以先暂时放弃这道题目,不要在一道试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导致会做的题反而没有时间去做,那就太可惜了。

  (5)学会适当放弃

  当确实没有思路的时候要暂时放弃,如果放弃的是一道选择题,建议大家标记一下此题,防止因此题使答题卡顺序涂错,如果时间充足还可再做。

  但是,标记要慎重,以免被视为作弊,可以用铅笔标记,交试卷之前用橡皮察去。

  (6)确定做题顺序

  在做题顺序上可以采用选择、填空、计算、证明的顺序。完成选择填空后,做大题时,先通观整个试题,明确哪些分数是必得的,哪些是可能得到的,哪些是根本得不到的,再采取不同的对应方式,才能镇定自如,进退有据,最终从总体上获胜。

  比如说,如果你对概率部分的题比较熟悉,那么这部分的题做题就是有套路,那你就可以先把概率部分做了。通常来说,概率部分是三门课中最简单最好拿分的。其次就是线代了,当然线代两个大题可能有一个难度稍微大一点,另外一个难度相对比较小,那么你可以选择把其中简单一点的,自己有思路的`那题先做了。最后再来做高数部分的题,高数一共有5个大题,如果是数一的同学,出现难题通常是在无穷级数,中值定理,曲线、曲面积分,应用题。也就是说高数部分有一道大题是相对简单的,可以先把这道题做了,通常这道题也就是在大题的第一题。就是说,这4道大题,一定要先把分给拿住了。最后再来解决稍微难一点的。当然剩下的几个题,也要有选择性的来做,如果有一点思路的,可以先考虑,完全没有思路的最后处理。

  (7)适当运用做题技巧

  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巧妙的运用图示法和特殊值法。这两种方法很有效,平时用得人很多,当然不是对所有的选择题都适用。

  做大题的时候,对于前面说的完全没有思路的题不要一点不写,写一些相关的内容得一点“步骤分”。

  (8)做题要细心

  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该拿分的一定要拿住。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因为体现的只是最后结果,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令一切努力功亏一篑。很多同学认为选择和填空的分值不大而对其认识不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大题上面,但是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两道选择或填空题的分值就相当于一道大题,如果这类题目失分过多,仅靠大题是很难把分数提很高的。做完一道选择、填空题时只需要大家再仔细的验算一遍即可,并不需要一定要等到做完考卷以后再检查,而且这样也不会花费大家很长时间。

  (9)注意步骤的完整性

  解答题的分数很高,相应的对于考生知识点的考察也更全面一些,有些考题甚至包含了三、四个考察点,因此要求考生答题时相应的知识点应该在卷面上有所体现,步骤过简势必会影响分数。

  (10)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

  好多试题的问题并非一个,尤其是概率题,对于此类考题的第一问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它的第二问,甚至第三问可能会与第一问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第一问如果答错将会导致第二、三问的错误,那么这道考题的分数就会失分很多。

  (11)试卷检查

  如果答完考卷,最好是将试卷再仔细的看一遍,看看还有没有落题。然后再将答题卡与选项核对一下,防止顺序涂错。如果不能保证答完以后还有时间,可以在把填空题答完后就核对一下。

  (12)书写要整洁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和美观,以获得“印象分”。字如果写得不好没关系,至少要写得工整,这样批改试卷的老师也会给一定的分数。相反如果自己思路对了,但是写得乱七八糟的很有可能被扣掉小部分分数。

  (13)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要把自己弄的特别的紧张,就把他当作是一次很平常的考试去对待。数学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把题答好。如果上来就紧张的不行,那自己本来会做的题,可能对于你来说也是一道难题。这部分其实与前面说的选择做题顺序很有关系,你上来大题就做出了4个,对于你做其它的大题是一种信心上的鼓舞,那其它的题做出来的概率就比较大

数学学习的心得1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体验学习。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摘要:从小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数学,但是一直没有仔细思考过学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义,于是趁这次机会好好考虑一番。

  关键词: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意义

  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一直是学习的主科目,然而一直都是很习惯的接受这样的事实,并且很知道自己很喜欢数学,可是我一直都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学习方法、学习意义和目的。这几天因为要写数学的论文,便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学习高数,当时并没有很在意,也没有认真的思考练习,想着高中的底子不错,上课也听得差不多,觉得应该不会学的很差,结果期末成绩和想象中的差的很远,这着实让我很惊讶,不过因为下个学期不再学数学便不再想这件事了。或许是长时间的惯性原因,不学数学了便觉得少了点什么,值得庆幸的是大二可以双修金融了,又重新拿起数学书。这次我是认认真真的学习思考了,注意细节,比较,归纳,总结,加练习,才发现大一时候是很多很多问题没有想投的,只是泛泛的有个理解,深究其中缘由便无从知晓了。我开始渐渐注意归纳学习数学的方法,以下便是我积累的一些经验方法:

  1认真预习,寻找疑惑点:

  因为现阶段我们学习数学仍是以课堂学习为主,根据老师讲课的方法进度有计划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在预习的时候尽量把握预习部分的知识框架,了解这部分的基本内容、这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这部分内容和前边知识的联系。并且在预习中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听课时注意老师是怎么将这部分的,这样在听课过程中便有了针对性,可以使听课更有效,也能更好的完善知识结构。

  2上课认真听讲:

  虽然由前面的预习,找到的了疑惑点,但这并不说明上课就可以只注意预习时不懂得地方,而忽略整体的上课内容。因为数学是一门极严谨的学科,在自己预习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以部分内容是自己没能注意到的或者干脆就是理解错误的,这些偏差都得在上课中找出来,否则有可能会影响后边知识的理解。并且书上的内容有可能是不太具体一带而过的,这是在预习中难以注意到的,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讲解的很详尽。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老师上课会给我很生动的直观印象,更容易把知识牢记在大脑里。因而在听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

  2。1体会老师怎样表述所讲内容在数学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与自己预习时的体会相比较,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加深理解程度。

  2。2认真听老师讲解具体内容,注意老师的思路,纠正自己在知识理解上的错误,牢固学习基础。

  3课后加强练习:

  学习数学不练习是不可以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应用所学,还可以帮助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对知识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我更准确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但仍然是不够的,要更深入的把握知识的实质性东西还需要其他的工作。

  4归纳、总结:

  假期在家里,有一次我收拾书本,翻到在上高中时的一个笔记本,打开来一看发现是以前做的数学错题笔记,记得当时数学老师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的。那时候我很认真的把每次练习和考试的错题一道一道的收录其中,渐渐便不再是仅仅把错题抄录下来了,渐渐变有“同**页**题”的字样了。现在想来不就是把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便会发现这类题目的相似思路了,也会注意到其中思路的细微不同,会看到一些细小知识点的应用,总之是很有趣的发现,并且在发现这些之后会很有成就感。

  把这些相似题目归纳起来可以帮助我条理出很清晰的思路,之后形成一条一条的总结。以前的学习就一直是这样做的,但一直都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作用在哪里。再对比大一上学期的数学学习既不预习也不练习,上课也是半听半不听,归纳总结更是无从谈起,于是既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也没有把握住具体的知识内容,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5经常复习:

  学得再扎实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知识还是会渐渐模糊的,这就需要经常的回过头来复习,或者在做练习过程中会遇到之前的知识,当发现自己对这部分知识不再熟悉时便会返回去再仔细看一遍,找一两道题目练习一下,让记忆恢复过来。学习数学只依靠一些学习方法还是难以说很完善的,如果对它没有兴趣不了解学习的意义还是很难静下心来在这上面下功夫的。数学是门很古老的学科,不论是西方的古希腊还是东方的中国,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尽管东西方的侧重各不相同。在近代社会,数学更是几乎全部自然科学的基础,并且广泛应用到经济商学等领域,俨然成为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著称,并且有其独特的数学语言,甚至形成数学文化,散发着其独特魅力。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说说我感受到的数学意义:

  1严谨的论证让我感觉到数学的严肃性,它是一个不容开玩笑的学科,一切结论都必须有理有据,更是不可马虎大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绝不是骇人听闻。

  2用数学语言写出的公理公式结构性强,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有着迷人的形式美,在美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数学还是一种工具,实用性强,在各个自然科学中都作为一种基础性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4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性、科学性强的思维模式,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在遇到问题时使思维更有条理性,而不是像无头的苍蝇乱撞。

  5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体现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是理性主义的最好诠释。总之一句话:数学是一门可以帮助我在多方面提升自身素质的学问。

数学学习的心得12

  一、 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二、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三、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

  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

  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

  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

  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其它注意事项

  1、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

  数学学习过程都是用旧知识引出和解决新问题,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决更新知识。

  初中知识是基础,如果能把新知识用旧知识解答,你就有了化归转化思想了。

  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2、学会数学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

  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

  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 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

  如初中学习的相反数概念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以下理解:

  ① 从定义角度求3、-5的相反数。

  ② 从数轴角度理解:什么样的两点表示数是互为相反数的。(关 于原点对称的点)

  ③从绝对值角度理解: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的数。 ④相加为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这些不同角度的教学会开 阔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五、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

  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

  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数学学习的心得13

  对于今年来学的竞赛数学,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我觉得学习应该有个好基础,我们都知道万丈高楼离不了坚实的地基,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平时对书中的定义概念一定要清楚,而且大家如果注意的话,平常在你遇到问题感觉很棘手的时候,当你从定义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往往有预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这些都证明基础东西的确很重要!

  第二,学习应该经常总结,真的把它当回事去做,我们都知道其实大学的课程比高中要多很多的,而且进度都很快。这样以来我们学的东西都会比较多,也比较乱,感觉没有头绪。这就要求课后,我们一定要自己花时间好好复习,好好总结。让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达到暗熟于心的目的。这样我们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第三,解题应该掌握方法,不应盲目下笔。这点我认为我的老师对我影响挺大的,在解题时他经常会将一句话,就是“拿到问题看是什么类型”我觉得这不只是一句话,它告诉了我们一种解题的思想,首先你应该清楚你解的是什么题,考你的是什么。然后你按类型对应找方法去解,这一点也说明我们前面的总结是很重要的。而且,一道数学题,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一种解题思想,我们应该用多种思想和多种方法去开拓思路,发散思维。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么在解题时应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因为没有平时的细心教导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

  第四,平时应该多让自己锻炼一下,多参加一些学校,院系或其它

  单位开展的各种有关数学的考试或竞赛,去检查一下自己,我觉得不一定要获得什么,但至少可以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增加一些见识。在这我想对大家说:数学竞赛就很不错,首先考前辅导是对自己以往知识的一次复习和总结,可以让你把以前的很多遗忘的东西重新回顾一下,其次竞赛数学其它数学学科相比更注重能力和思想的考查,对提高大家数学积极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它是对大家以往所学的内容也是一次全面的考查以及总结。这对大家从整体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还有竞赛数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和老师直接交流,请老师答疑,向老师们请教成功学习的经验。

  最后,我认为在学习中心态也很重要,不管是学习什么,首先你得重视它,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如果你根本不把它当回事,你应该是学不好的,但我们也不必过分去追求什么,这样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还有在学习中我觉得难免会遇到不顺,这时应该使自己保持平静,去认真分析一下,按方法去做,切不可乱了方寸。总之,一句话平常心就好!

数学学习的心得14

  这三天,本人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讲台上的物体,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也可让学生根据下面的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示意图:假设科技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5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北偏西60°方向300米处,医院在学校正南方向1000米处,汽车站在校南偏西30°方向400米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2/5,1/5,( ),1/xx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学习的心得15

  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赴郑州体育馆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五届魅力课堂暨名师工作室导向培训会。

  这次教育名家论坛,给我们带来了“简约教学”“你知道吗?大问题数学”“无痕教育”“问题策略教学”“和谐数学”以及数学中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的教学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3天的学习短暂而紧张,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遂,灵动而扎实。”他们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彰显了名师风范,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赞叹声,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徐长青老师的课堂为例,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感。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在徐长青老师所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我欣赏到了徐老师高超的导入艺术,他在课前以“魔术”吸引学生兴趣,所谓的魔术,就是就地取材的“撕纸”,这个让学生好奇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二、唤起已有的经验―“顺水推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能否撕出20xx片、20xx片?学生初次接触会对这样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老师讲解这样的问题也会觉得头疼,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徐老师讲的这节课让我也获益良多,徐老师善于让学生运用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反应很快就知道学生的就近发展还在哪,然后利用就近发展还拓展新知识,也就是他讲的“回头看”,“知难而退”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而这种学习体验过程在我看来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更珍贵,它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活积累财富。

  三、尊重每个学生成长的权利―“海纳百川”,在我们平时上课中,我们总是有意成无意的在向学生透露我们心中正确的答案,使学生总是按着老师设想的去做,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答案的对错,他总是在鼓励同学们,即使答案不同,只是告诉同学们那是因为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学习的自信。而我们大多数老师习惯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行为,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就造了教育的偏差和对学生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接受多元共存,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除了徐长青老师,我还听了其它几节高质量的观摩课。吴正宪老师的问题串教学,在观摩课――复习课中学生达到“通”的效果。

  罗明亮老师由“你知道吗?”引入课题,告诉我们数学要讲道理,做讲道理的老师,追寻讲道理的课堂。

  余颖老师在做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学会了知识,她说“跟强者玩,自己会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所有人应该接触正能量的强者。

  张齐华老师揭示了数学课堂的“新常态”,让我们明确核心素养,把握主体,抓住关键。

  徐斌老师在解决问题策略中贯穿画图思想,他指出:“解决问题”不再是“教学领域”,“问题解决”成为了“课堂目标”。他说:“知识背后如果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背后如果没有策略,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策略是方法思想间的过渡状态”。

  蔡宏圣老师幽默的课堂中告诉学生们何为真懂?

  强震求老师课堂中与学生交流、比赛,让我们对圆的认识更进一步。

  接近尾声时迎来了符永平老师展示的初中章前图导学课,由学什么?怎么学?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设计数学问题,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更透彻。

  每个老师给人的感觉都是浑身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洋溢着灿烂与热情,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及课堂的生成,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循循善诱,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短短的3天听课学习,让我感触颇深,陷入深思:数学究竟该怎样上才不会枯燥又乏味,而且学生普遍又能在有效时间内学会知识?

  回到学校,走进教室,看着这一群可爱的学生们,我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们传授知识!此时一位中等生问了一道应用题,题意很简单,我让他们自己读一遍题,复叙题意,课堂发言让我大跌眼镜,无一人发言,再次读题,依旧如此,放在以前我也就帮助他们把题意说明啦。但今天我不敢啦!此时看着他们,我看到了渴望的眼神,看到了求救的目光,即便如此,我也不敢告诉他们答案。课后我一直反思:如何让学生高校的学习?

  结合本次的听课学习,我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针对自己做错的题,不是去凑答案,而是让他们和同桌交流自己做此题的思路,这样同桌指出他的错误同时,双方都对此题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这样实施的前提是班里座位的安置要合理,不至于课堂出现混乱。

  在实施了几节课后,大部分学生能参与进课堂中,个别后进生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会继续督促激励这部分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参与到快乐的课中。我也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让学生在教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会边走边探索,且行且努力!

【数学学习的心得】相关文章:

学习小学数学的心得03-24

数学学习心得02-13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09-01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03-26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03-27

小学数学培训学习心得04-22

工程数学实验学习心得03-23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03-23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