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心得

时间:2023-03-17 12:25:5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班教育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育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育心得

中班教育心得1

  我在带班时会经常抚摸孩子的头、翘翘大拇指、拥抱孩子作为奖励孩子的方法,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肯定的态度。

  新学期开始,刚插班到我班的孩子情绪比较差,有的甚至又哭又闹,面对这样的场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天,晗晗哭得很利害,妈妈送她来园,她不肯进班级的门,嚷着叫着说要回家,我在哄她安慰她的同时,把她抱起来,对她说:"你看,老师抱着你,是不是也像妈妈一样?你不哭了,妈妈就早点接你回家的"。她抽泣着点点头,"对了,只有表现特别好的孩子老师才会抱她的,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老师的拥抱的"。想不到这么几句话对她的影响那么大。第二天,晗晗妈妈对我说:"晗晗回家跟我们说,老师也像妈妈,我明天去幼儿园不哭了",所以今天她高兴地来幼儿园了,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觉得很开心。由此,孩子都是很喜欢表扬的,我们老师应给孩子多些鼓励,那怕是一小小的拥抱,孩子也能体验出她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都觉得很开心的。

  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近年来许多关于人类脑潜能的医学研究成果见于报端,形形色色的'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们冲进了毫无抵抗能力的幼儿园和家庭,侵占了幼儿洁净的心灵,遮住了幼儿精神成长所需的自由空气……

  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最需要什么,幼儿教育应该是根的培育与呵护,过早的剪掉了在他们看来是多余的大树用来吸收阳光和水分的枝叶,结果播种并未最终获得丰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原来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儿过早的规定为某种模式违背了幼儿教育本质。

  幼儿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幼儿的天性应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和梦想的;幼儿的生活中应该有着足以滋润幼儿生命的"养料",有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机。

  所以,把枝叶还给大树,把大地还给幼儿,让幼儿重新拥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天地!

中班教育心得2

  分班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回想到刚分班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头痛,班上调皮的小孩特别调皮,而且有一部分小朋友喜欢躺地板,喜欢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喜欢在教室里游荡,须然都是上了中班的宝宝,但年龄还是比其他班级的宝宝小,教起来也是挺棘手的。

  记得有一次李沐阳小朋友,既然以上厕所为理由,跑去鞋柜那里把班上一位小朋友的鞋子藏到大二班的门后那里,原因是因为那个小朋友碰了她一下。午休时间到了,被藏了鞋子的小朋友跑着过来哭着跟我说:“老师我的.鞋子不见了,怎么会不见呢?我还跑去鞋柜那找了找,刚开始我以为是别班的宝宝穿错了,我特意带着他一个班一个班的去找,还叫他看看是哪个小朋友穿错,但还是没有找到,班上的角落我也翻了翻,可还是没有……最后李沐阳小朋友向我坦白了这一切。

  经过这一个月的常规训练,班上各方面的情况了了一些,为此我从中尝了苦与甜。

中班教育心得3

  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常规管理。通过为期一个半月的下午半日活动的实习,我对我们中(一)班的班级常规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生活常规管理方面

  2:20左右,组织幼儿起床。教师会轻声地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下午好,我们该起床了。先穿好衣服,再叠被子,然后去小便,洗手,喝水。”一般来说,如果幼儿叠被子的速度很慢,有拖拉现象,老师就会运用语言适时提醒,先表扬速度快的幼儿再通过幼儿之间的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来促使幼儿尽快叠好被子。

  幼儿的每一次盥洗,当班教师是必须在场的,因为有些幼儿可能会在盥洗室里玩水或者上完厕所不洗手。此外,每一次要求幼儿小便、洗手的时候,教师总是必须“不厌其烦”地要求幼儿先卷起袖子,用肥皂擦洗,手心手背,指缝间都应洗到位,把小手洗干净以后,在水池里将手甩一下,再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以此培养幼儿养成便后洗手及手脏时洗手的清洁卫生习惯。

  吃点心的时候,幼儿是没法安静进餐的,他们总是会寻找说话的机会,当教师没站在他们的桌子旁或者与另一位老师稍微交谈时,幼儿就会趁机小声地跟身旁的幼儿说话。因而,幼儿进餐的时候,教师必须时刻用语言提醒他们安静进餐,不要讲话,不然就会噎着,而如果幼儿还是照样讲话,教师可以让幼儿全体起立,站着挨老师的批评,等老师批评完以后,再让他们吃点心。另外,针对幼儿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提出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即可以对幼儿说:“讲吧,你们就大声的讲话吧。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大声。”这时,幼儿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不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嘛,老师今天是不是不正常了,怎么要求我们大声讲话,然后就集体不讲话,安静的就餐了。

  吃点心的时候,幼儿除了爱讲话以外,有些幼儿还会挑食或者吃饭速度很慢,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中班幼儿会互相比较的.心理,采用榜样示范法,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并且对进餐速度比较慢的幼儿进行时间限制,倒数十秒以后,必须全部吃光。

  吃完点心以后,教师还应要求幼儿要把嘴巴擦干净,然后把椅子搬到教师中间围成半弧形,拿本图书,安静地在座位上看。

  二、教育常规管理方面

  集中幼儿上课前,由于吃完点心以后,幼儿可以拿图书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因而教师就要求幼儿收图书,把图书放在原先放该图书的位置,然后去小便洗手。

  当大部分幼儿已经小便,洗手,坐好了,还有几个幼儿在磨蹭,老师就会组织幼儿一起念“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着急;快、快、快,不要像个老太太。”并且适时提醒幼儿的坐姿,要求其两腿并拢,挺起胸膛。

  在上课前,幼儿的注意力还很容易分散,如何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教师就应该花点心思了。 一般来说,最为有效的就是先做手指游戏。中班幼儿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跟老师一起做有意思的手指游戏当然是很乐意。做完手指游戏以后,再通过有新意的导入方式,幼儿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老师的身上了。导入方式可以是情境表演,猜谜。

  由于中班幼儿有爱告状的行为,上课的时候,会向老师告状,为了不影响上课的教学,教师就应该适时制止,严厉地对告状幼儿说:“与上课无关的话,下课后再告诉老师。”

  此外,中班幼儿的表现欲是很强的,当老师提问的问题,他们懂了,就会七嘴八舌,或者老师提问某个幼儿,他们也会插嘴回答,教师就应适时教育幼儿,教育他们回答问题之前要举手,没请你回答时,要安静听别人的回答,要学会尊重他人。

  中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是20―25分钟,在这25分钟里,幼儿的注意力还是很容易分散的,因而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来维持上课秩序,比如弹钢琴,做手指游戏,语言表扬表现好的幼儿。

  由于这次的实习是下午的半日活动,主要是创造性游戏的教学,因而在向幼儿提游戏要求的时候,除了结合教育目标以外,常规要求依然不能放松,例如角色游戏以及表演游戏:游戏之前,必须先用商量、协商的方式解决角色冲突,环境布置好了,才能游戏;游戏时必须使用礼貌用语;游戏后,必须跟同组的组员一起收拾玩具;而结构游戏除了要求注意颜色的搭配,作品的牢固性以外,还要求幼儿要爱护玩具,不能抢玩具,不能破坏伙伴的作品。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园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一些做法就是表扬示范法、及时补强法以及图示图表法。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为手段,因而当某些幼儿表现不好时,教师就会以表扬表现好的幼儿来树立榜样,让其它幼儿跟着学习,这与中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以及爱模仿的特点密切相关。

  补强法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而为了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我们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者表扬。当幼儿表现好,有进步时,我们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补强”,作出及时的奖励或表扬,这种奖励或表扬可以是物质的(贴贴纸),也可以是精神的(微笑,亲抚)。例如,在实习期间,当幼儿吃饭的速度比以前快时,我就马上微笑地对该幼儿说:“哇!__今天表现最好了,真棒!”幼儿游戏结束时,在点评的时候,有进步或者表现好的幼儿,我就会组织幼儿一起对该幼儿说“棒棒棒,你真棒!棒棒棒,___最棒!”,并评选该幼儿为最佳“表演者”,除了语言的表扬以外,还会在他的头上贴上福娃的贴贴纸。

  图示图表法,是当幼儿表现好,有进步时,就在记录幼儿一周表现的表格上,给其一颗“五角星”,并贴在哪一方面表现好的格子里。

  此外,在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的时候,生活常规与教育常规相结合,贯彻了“保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在这次为期一个半月的下午半日活动实习中,我对我们中一班的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总结。

中班教育心得4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自然角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活动区记录表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该尽早改革。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忙忙碌碌中我们的这学期也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又忧。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但我热爱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对每一件事情都认真负责,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水平。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由于现代家庭的特殊环境,使得不少幼儿失去了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主要表现为:一顿饭吃完后满桌都是饭菜;洗手草草了事,有的洗下来后身上、袖口、地上都是水;玩具玩好乱堆放,弄得满地都是等等。只有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基础,才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愉快地开展一日活动。培养自理能力时,对幼儿在不同阶段应做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指导幼儿洗手时,对于中班的孩子则要求他们能将袖子卷好,按顺序、正确的洗手,能保持盥洗室地面无水。有些自我服务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比较难掌握,也挺枯燥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应该怎样做,逼着孩子一次一次练,这种效果一定没有提高孩子兴趣,引导他们自发的去练习见效的快。例如,看似一个简单的系鞋带动作,孩子们系鞋带时要么打了许多死结,要么索性不系,拖着鞋带到处走。后来一想,何不编个小儿歌,让孩子边念,边学着系鞋带。于是就教孩子们念起了:“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变成两圆圈,再来握握手。”的系鞋带儿歌,小朋友们十分乐意的接受了。当然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需要贯彻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当中。

  二、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观念及习惯。

  幼儿的行为,充分反映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对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幼儿,教师的表率作用对他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常常会在家里或幼儿园里听到孩子们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观察是何等的细致。这些都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做到事事严于律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平时也要注意经常检查自己,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要敢于在孩子们面前承认错误,这一点,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幼儿,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在某阶段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及时解读幼儿,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教育真正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徐坤从外地转学而来,各方面行为习惯较差,我们在平时的点滴行为中对他进行督促、教育和鼓励,现在他已经能有意识要遵守班级纪律。周宇帆小朋友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过一次次谈话、接触,先培养他与老师的感情,慢慢引导他为班级体服务,如分发餐具,搬桌椅,增进他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机会,慢慢的小朋友的告状声就少多了。

  三、转变教学观念,在活动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

  随着《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打破了各个科目领域的划分,根据新课程教材的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机地将各个领域知识加以融合。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孩子的发展。课改的教材涵盖了幼儿的基本经验,但不能涵盖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一名红幼的教师,我们不能依赖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有价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观念对教材、教案进行选择、创造,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资源。根据教材中各个主题的目标,精心地进行每周的备课,在课前的准备方面,打破了以往的由教师一人准备到底的情况,而是充分发挥幼儿和广大家长的积极性,一起收集资料,往往是在主题开展以前,就收集到了许多方面的材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性,他们多了一次了解的机会,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幼儿这方面的知识。在课上更加注重让幼儿将学到的本领加以展示、总结、归类,从而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大家的知识。在新教材的指导下,活动中加强了幼儿的动手训练,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并没有彻底得告别这个主题,而是通过主题墙,让幼儿把收集到的资料、活动中的成果展示出来,把主题活动进行延伸,让孩子有一个体会、回味的机会。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它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园同步。

  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前面提起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每月不定时的家访,则能让我仔细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更,这样对于工作

  五、教师互相配合,使班级工作顺利进行。

  今年我和齐老师一起管理班级工作。两人是第一次搭班,在管理工作中,我们二人互相适应着对方的管理习惯。我和齐老师一起总结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能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一起解决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学期初,根据我班情况商量制定各种计划,在环境创设中更是有商有量。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年,班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的工作细碎而又繁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

中班教育心得5

  让孩子快乐享受每一天

  【案例背景】

  每天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打交道。他们的纯真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他们的顽皮令我总是喋喋不休的叮嘱,他们的好动总是令我眼睛不离左右。见到孩子们我都觉得很快乐,那孩子们来到幼儿也很我一样快乐吗?我想每个孩子的回答都不是一样的。面对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乐观是快乐的根源。而保持乐观的惟一方法,就是紧紧抓住生活的每一次快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让每个孩子都快乐享受每一天?

  【案例描述】:

  情景一:

  早上的晨间活动,是孩子快乐一天的开始,我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皮球,启发孩子球的多种玩法。孩子们玩得可起劲了,却见陈子超小朋友一个人独自在教室里玩,怎么“请”他,他都不出来。小朋友有时和他一起玩活动时,玩着玩着他又一个人孤伶伶地。我走到他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玩,你看好朋友们都等着你。”“我不想玩”他翘着嘴巴说。“怎么啦!能跟黄老师说说吗?”“我不高兴,我想一个人在家里玩。”

  在开学的这几天里,我都观察到子超的脸上,没有笑容。经过家访,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国外,把他寄养在一位年迈的老人家称他为“伯伯”。那位伯伯是性格内向的老人,受他影响。子超也变地越来越内向。没有交流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特意每天都和子超谈谈心,让小朋友们多多找他玩。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语言,避免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慢慢地子超的脸上有笑容了,有时和小朋友玩时都发快乐地笑声。有时还会跑到我的身边说:“黄老师,我喜欢你,喜欢小朋友。”“你快乐吗”“我到幼儿园,我很快乐,我很高兴。”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尝试针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标准去要求他、鼓励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并争取更大进步。

  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只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我感觉到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小心的呵护,或许你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教师过分一点也没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教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居着特殊的地位,孩子通常从教师的言行中来判断老师对自己是否满意,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他们终生受益,反之则会在其心灵中投下阴影。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多表扬他,鼓励他,和他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把对自己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愿意和老师亲近,喜欢听老师说话,能高高兴兴来园。

  2、教师应为幼儿多创造游戏的机会,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如何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如何搭积木,如何游戏等,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案例描述】

  情景二:

  片段一:一天,朱子妍正在进行晨间活动,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范俊凯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子妍呆呆地站着,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我不喜欢幼儿园,我生气了,不高兴了!”子妍大声地哭起来。

  片段二:一个丽雅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亮亮往里跑,亮亮把丽雅撞倒在地上,忍不住大哭起来。我忙跑过来,对说:“哎呀,亮亮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我转向亮亮问:“怎么办呢?”亮亮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丽雅想哭又忍住了。我对丽雅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黄老师用纸巾替你擦擦。”我帮丽雅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丽雅笑了。

  【案例分析】

  从以上实录的两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人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马斯络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纲要》也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着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地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纪律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

  二.建立良好的顺生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接纳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活动。”纲要着重提出了教师应对幼儿尊重、理解,体验、感悟幼儿行为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主动和老师接触,乐意听从老师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欢迎的班级气氛,创设良好的与同伴、老师交往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各人的长处,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集体中的位置,当幼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

  你期望孩子快乐吗?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目标,让他自己去努力。当你挪开双手,把孩子能做的事情还给孩子时,你会发现:独立的孩子很快乐!

  此案例的成功之处—把爱的教育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用观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爱”,用细腻的心灵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记得有这样的句话——“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生命与生命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也有根的感受。做一名班主任,让我快乐。

  做班主任很累,但我为每天能与这么多活泼的心灵接触而高兴,为每天能在不同程度上与那么多富裕思想的生命沟通而激动,为每天都能提升自己而兴奋不已。

中班教育心得6

  最近我非常有幸得到了一个机会,参加了由幼儿园园长费尽心思请来的专家的讲座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太多了,毫不夸张的说,简直就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真的是涨了见识了。原来幼儿们的情绪,还能有这么多的说法,作为一个幼儿园的班主任,我一直在为这方面深深的苦恼着,因为班上三十多个孩子,在某种情况下,就是三十多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哭闹起来,我每次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去做思想工作,才能让他们情绪稳定,恢复如初,这的确是非常麻烦的一个麻烦的一个工作。但是我经过专家的培训,我对幼儿们的情绪管理,有了非常大的信心。

  首先,幼儿们的情绪不稳定,主要是分为这几种,哭、生闷气、发脾气。他们这个年纪,从来不会去掩盖自己的情绪,想哭了就哭,想笑了就笑,不会有任何的顾虑。而哭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因为他们有太多导致他们哭的'因素了。刚来幼儿园读书的小班学生,会因为想家、想爸爸妈妈而哭,会因为周围都是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而哭,会因为跟同学发生口角打架而哭……怎么样他们快速的安静下来,这就需要靠老师的观察了,有些孩子是希望有人看到自己,所以当有老师来了,只会越哭越大声,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些孩子是害羞的,不希望有人看到自己软弱哭泣的一面,这就需要你过一会再去安慰,否则你是什么都问不出来的。还有一种比较歇斯底里的哭,是怎么哄都哄不住的,这种孩子只要你不要去关注他,冷落、视而不见是最好的方法,他自己就会觉得没意思,然后作为老师,再去询问他们是因为什么在哭,帮他解决,进行开导,这样才不会影响学习。

  孩子们发起脾气来,可怕程度那是一点都不亚于成年人的,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孩子,因为身上有个明显的胎记,得到了周围同学的嘲笑,他的脾气就抑制不住了,那么小的孩子也开始摔东西,文具盒、铅笔、书本等等,只要是他拿得动的东西,都要扔向嘲笑他们的人,他想要的不是老师的安慰,是同学们的接受,不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要想孩子们的情绪得到很好的管理,作为班主任还是要学习很多的,并且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累积经验的。

  我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三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了,我相信有了这次培训的,我的工作能力又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幼儿的情绪管理,正是我目前的短板,这次培训教会我太多了。

  这一次培训让我眼界大开,更是让我知道自己不能够只停于表面,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加思考和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到未来的路上,真正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孩子们的依靠,父母们的信赖。这一份责任是非常浓厚的,即使有时候会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努力下去,不辜负每一份期待和盼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

  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自然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但是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我也很难去做好一些平衡,比如说遇到一些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我确实也没有太大的办法去解决,有时候对孩子凶,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调皮,对孩子太温和又会让她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但是通过这一次情绪管理的培训,我也了解了更多情绪的管理方式,这些知识不仅可以用到我的工作当中去,也能运用到平时我自己的生活的当中去。不止是针对孩子们,对我们大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以这一次培训,让我真的大开眼界,让我认识到,原来情绪的管理是这么的重要,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会带来这么多的改变,所以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重中之重了。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加强这一项工作,让孩子们都有一个好的状态学习,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情绪习惯会让我们养成一个更好的性格,幼儿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也就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好个人性格,而情绪也是培养习惯之中的一项。就如我们大人而言,我们现在所有的性格,一是来自于天生,二是通过后天的经历和培养。所以这就像告诉了我们,从小开始培养好的情绪习惯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孩子们有了好的情绪之后,对学习也会更有效率一些了,这是一件非常需要重视的事情,往后我也会加重对这个方面的监督。

  这次培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也通过这一次培训,了解了很多,成长了一些。这让我对今后的工作也多了几分信心,我也可以按照这次所学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运用。这是一件可以提升自己、有利于教学工作的事情,感谢这一次培训,为我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也会珍惜这样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参与,积极学习,继续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中班教育心得7

  “小气”的铁蛋

  案例背景:

  春天来了,我们配合主题教学活动请家长带一些小动物丰富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动植物放在我们的自然角,课间、放学时孩子们喜欢挤在一起观察小动物。

  案例描述:

  今天放学后,几个孩子又挤在一起欣赏小动物——谢豆豆妈妈带来的大蚂蚁。铁蛋忽然说:“老师,我要把我的小乌龟带回家。”说着,端起乌龟盆就走。滕彰见状,说:“我也要把小乌龟带回家。”说完,也学着铁蛋的样子把乌龟拿走了。经过我的一番引导,滕彰把小乌龟又放了回去,而铁蛋坚决要带回家。不多时,铁蛋的妈妈来了,对他说:“带来了,怎么可以再带回家呢!”铁蛋才撅着小嘴把乌龟放了回去。

  案例分析:

  为什么铁蛋非要把带来的小乌龟再带回去呢?这正是幼儿“小气”行为的一种表现。“滕彰见铁蛋带回自己的东西,他也要带回”,不仅体现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还说明了幼儿的模仿意识特别强。“铁蛋听了妈妈的话才撅着小嘴把乌龟放了回去”说明铁蛋是很不情愿地。

  一个孩子一出生,肯定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一样,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呢?首先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升华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绝大多数幼儿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幼儿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交往明显减少,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别人分享的快乐,均不利幼儿的社会化,也为幼儿的“小气”、“独占”、“霸占”的行为滋生了提供了温床。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尤其是小小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级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感为标准,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的自我意识早已形成和发展,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因此,分享水平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从上述案例中发现,铁蛋正是如此。有很多孩子只愿意和少数特定的人分享。还有些幼儿即使有了分享和谦让的意识,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要将分享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享能力。

  案例反思:

  从幼儿长远的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正确对待幼儿的“小气”行为,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处处做有心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二)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因此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三)巩固幼儿分享行为,建立分享规则

  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假,当孩子表现出分享行为,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分享时,家长要给予肯定,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你真棒!”“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真是好孩子!”或给他一朵小红花,或给幼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使幼儿得到满足,同时分享意识也得到了巩固。另外,借助日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例如在班上设立“分享日”,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选一天设立专门的分享日。如选每周的星期五为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带来自己的玩具、图书等,在下午将自己的玩具与别人交换着玩,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无轮流交换使用,实施规则,轮流公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在一起学习、游戏的机会很多,如一起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都可以提供创造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当好画师,能画最满意的画。老师当好画师,能画最美丽的画。“分享”的意识和行为是整幅画中的局部,如果有瑕疵,画不完整,也不美丽,更不会让人满意。为此,我们要让孩子从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中班教育心得8

  周五参观了两个幼儿园,蒲黄榆二幼和中华女子学院幼儿园。当然,幼儿园的硬件水平、管理水平、办园理念都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更深的是中华女子学院幼儿园。进入幼儿园,门口的电子屏上显示着当天过生日的小朋友的班级和姓名,祝小朋友生日快乐。幼儿园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不大,整体环境布置非常朴素,以白色为主,但是处处用心。每个班的外面是带班老师的照片,都是生活照,还有全班幼儿的“全家福”,幼儿的外套整齐的码放在一个个透明的整理箱中,活动室对面的墙上是幼儿一日排便记录,还有科学育儿宣传资料,全部都是白纸黑字打印。走廊的墙上有《我们的四季》、《我们的`一天》等照片集,都是幼儿在园的记录。尽管看得不是很仔细,但分明感受到了幼儿园的温馨、温暖,管理者的用心、爱心。

  幼儿园的园长叫胡华。网上这样介绍她“学术背景使她在幼教领域出类拔萃。她是幼教界的学者和思想家,是新一代园长中高素质的大师级的领军人物。现任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兼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给我们做了约1小时的报告,四点印象深刻:

  1、谈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她说理念来自《庄子·人世间》的“虚室生白”。(即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幼儿的世界本就丰富多彩,绚丽奇幻,无需过多装饰,给他们空间,他们自己会创造。

  2、谈到自信,她说“自信是知道自己有缺点,但是我爱我自己”。所以她们幼儿园就是要培养孩子正确地爱自己,然后爱亲人、爱朋友、爱生活。

  3、谈到工作,她说幼儿园创办很艰难,但是她喜欢自己的工作。她坚持要一边在中华女子学院任教,一边办好这个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学科背景和理论研究是她的优势,不能放弃,幼儿园是她的理想的实验基地,更不能放弃。尽管工作繁重,但因为热爱,不觉得累。

  4、谈到与一个父亲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交流时,胡华几度哽咽。她始终关心这个孩子,并逐步转化了他的父亲。

  学习不仅让我认识到工作、业务上的不足,还让我认识到自己生活上的欠缺,后者甚至更重要。我们往往把物质生活的匮乏归结为工作报酬的微薄,却不会把精神生活的空虚归结到工作价值的缺失。

  20xx年幼儿园中班课堂教育心得3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时,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学前班的老师,既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纪侓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侓。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孩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平时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三、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促进儿童智力,言语及个性地快速发展。同时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将培优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学期班里来了2个新学生,学习基础较弱,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她们补课,积极和家长交流意见,经过2个月的时间,她们的进步很大。

  虽然在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游戏,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

中班教育心得9

  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辅助材料,孩子们运用这些材料来做标记,进行封闭式数数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孩子们有了分享的意识:会帮助同伴取拿材料,会和同伴交换材料使用,当材料不够时学会等待和协商。

  而我们知道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又时时处处受到家庭成员的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缺乏分享意识。所以,在开学初期我们往往会看到几个孩子为了同一样玩具或者材料等而抢夺不休,或者常会听到孩子们的争论:“我没有,这里东西不够了。”“他不肯给我们用。”于是,我们针对孩子的这些表现运用了以下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问题诱导策略:

  提出问题,诱导孩子体会别人的心情,学会换位思考。分享可以分为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两种情况。要孩子能主动的、快乐的进行分享我们就先从孩子的分享意识上着手。精神意识上的分享是一种精神上的分享纠纷,如不愿把快乐、伤心、委屈、生气等各种情绪体验与他人分享。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做中学“活动中设计温馨、甜美的环境,教师用语温柔、亲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培养乐意与人交往、分享的'情感。同时针对幼儿在发展状况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我们注重教育要求、方法的针对性,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二、方法指导策略:

  在实际操作中让材料来说话,引导孩子考虑分享的方法,尝试去做一做,体验分享的快乐。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导致了孩子不能掌握分享的方法,他们在与同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是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同时,孩子们在家中享受着“小皇帝”的待遇,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无边,但是只宠不教。往往孩子们有了分享的意识,却不懂得分享的方法和做法。先通过与孩子们谈话来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分享上存在的不足和差异,再在教育手段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引导孩子通过尝试对材料的操作来亲自体验分享的方法:轮流分享、先人后己、平等分享等。

  三、榜样示范策略:

  在孩子中表扬会分享的孩子,宣传他们分享的方法,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其他幼儿模仿和学习。中班幼儿的有意行为增强了,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了,但他们有了嫉妒心和挫折感,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现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导致孩子利他主义倾向削弱,一味索取,不讲奉献,使孩子自我观念不断膨胀。导致他们不愿意把物品与大家一起使用。在一系列的有意培养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交往,在模仿和被模仿中、在与同伴共同分享中,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感受到了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快乐。

中班教育心得10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我们要及时的表扬他。每个孩子都是天真、可爱的。我刚带宝宝园的时候,我发现紫薇,每次说话都低着头,害羞,还有点胆小。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故意的让她回答问题,增强自信心。在他回答完了之后,我就及时的表扬她,鼓励她、亲亲她的脸。在这些鼓励表扬之后,他渐渐的大方起来,不害羞了。见到老师之后也和快和老师打招呼,简简单单的鼓励和表扬而改变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而我们给孩子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夸奖他们,鼓励他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粒胚珠的动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气,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不然,它将会慢慢枯萎,永远埋藏于地下。幼儿就象胚珠,老师的爱和关注就是他们健壮成长的动力。

  课堂上,面对孩子的嬉闹和喧嚷我有点束身无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咙喊了一声:"都坐好了!"那气势,肯定是出言如山,不可违抗。看到我凶神恶煞的样子,孩子们害怕了,赶紧坐好。可是没过几分钟,又乱作一团,我转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们心中充当机械的权威者,我应利用我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情感来解决问题呀。想到这搭,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发明了一个奥秘,我喜欢的孩子秋水里还有老师呢!"孩子们马上好奇起来,纷纷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我的秋水里有无你?"我像放哨似的,从每个孩子身边走过,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恐怕错过我的秋水。检查完后,我说:"喜欢和我学习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你的秋水里就会有老师!"接着我列举了几个小榜样,这一招真奏效,孩子们都但愿本身的秋水里有老师,听得特别当真,回覆问题也很积极,整个教育活动生动有趣。

  "老师,你的秋水里有无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孩子们也总长短常当真地注视着我,但愿从我的秋水里找到他本身的影子。秋水很快成了我们相互通报信息的通道和表达爱的窗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渗透着我和孩子们之间无尽的爱。我真的但愿我播种的这些胚珠,能够勇敢的面对风雨,健壮成长。

中班教育心得11

  忙忙碌碌中我们的这学期也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又忧。儿童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但我热爱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对每一件事情都认真负责,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水平。

  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由于现代家庭的特殊环境,使得不少儿童失去了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在儿童园主要表现为:一顿饭吃完后满桌都是饭菜;洗手草草了事,有的洗下来后身上、袖口、地上都是水;玩具玩好乱堆放,弄得满地都是等等。只有以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为基础,才能让他们在儿童园愉快地开展一日活动。培养自理能力时,对儿童在不同阶段应做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指导儿童洗手时,对于中班的孩子则要求他们能将袖子卷好,按顺序、正确的洗手,能保持盥洗室地面无水。有些自我服务的内容对儿童来说比较难掌握,也挺枯燥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应该怎样做,逼着孩子一次一次练,这种效果一定没有提高孩子兴趣,引导他们自发的去练习见效的快。例如,看似一个简单的系鞋带动作,孩子们系鞋带时要么打了许多死结,要么索性不系,拖着鞋带到处走。后来一想,何不编个小儿歌,让孩子边念,边学着系鞋带。于是就教孩子们念起了:“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变成两圆圈,再来握握手。”的系鞋带儿歌,小朋友们十分乐意的接受了。当然培养儿童良好的自理能力需要贯彻到儿童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当中。

  二、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观念及习惯。

  儿童的行为,充分反映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对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儿童,教师的表率作用对他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常常会在家里或儿童园里听到孩子们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儿童观察是何等的细致。这些都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做到事事严于律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平时也要注意经常检查自己,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要敢于在孩子们面前承认错误,这一点,对儿童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儿童,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在某阶段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及时解读儿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教育真正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如徐坤从外地转学而来,各方面行为习惯较差,我们在平时的点滴行为中对他进行督促、教育和鼓励,现在他已经能有意识要遵守班级纪律。周宇帆小朋友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过一次次谈话、接触,先培养他与老师的感情,慢慢引导他为班级体服务,如分发餐具,搬桌椅,增进他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机会,慢慢的小朋友的.告状声就少多了。

  三、转变教学观念,在活动中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

  随着《儿童园综合活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打破了各个科目领域的划分,根据新课程教材的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机地将各个领域知识加以融合。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孩子的发展。

  课改的教材涵盖了儿童的基本经验,但不能涵盖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一名红幼的教师,我们不能依赖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有价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观念对教材、教案进行选择、创造,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资源。根据教材中各个主题的目标,精心地进行每周的备课,在课前的准备方面,打破了以往的由教师一人准备到底的情况,而是充分发挥儿童和广大家长的积极性,一起收集资料,往往是在主题开展以前,就收集到了许多方面的材料。

  在收集的过程中,增加了儿童的参与性,他们多了一次了解的机会,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儿童这方面的知识。在课上更加注重让儿童将学到的本领加以展示、总结、归类,从而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大家的知识。在新教材的指导下,活动中加强了儿童的动手训练,让每个儿童都有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并没有彻底得告别这个主题,而是通过主题墙,让儿童把收集到的资料、活动中的成果展示出来,把主题活动进行延伸,让孩子有一个体会、回味的机会。

  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儿童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它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儿童,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儿童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让儿童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园同步。

  儿童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前面提起的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儿童园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儿童。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儿童在园情况,每月不定时的家访,则能让我仔细了解儿童在家中的表现,更,这样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全面的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本学期我园又开通了“校园博客”家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联系方式。他们能及时了解班级最近的活动,并做好配合,又能了解到自己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家长非常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与老师见面少,他们就在“博客”上留言,并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就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有时还向其他老师讨教,争取给家长最满意的回答。

  五、教师互相配合,使班级工作顺利进行。

  今年我和齐老师一起管理班级工作。两人是第一次搭班,在管理工作中,我们二人互相适应着对方的管理习惯。我和齐老师一起总结儿童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能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一起解决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学期初,根据我班情况商量制定各种计划,在环境创设中更是有商有量。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年,班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的工作细碎而又繁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

中班教育心得12

  一粒胚珠的动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气,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不然,它将会慢慢枯萎,永远埋藏于地下。幼儿就象胚珠,老师的爱和关注就是他们健壮成长的动力。

  课堂上,应对孩子的'嬉闹和喧嚷我有点束身无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咙喊了一声:“都坐好了!”那气势,肯定是出言如山,不可违抗。看到我凶神恶煞的样貌,孩子们害怕了,赶紧坐好。但是没过几分钟,又乱作一团,我转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们心中充当机械的权威者,我应利用我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情感来解决问题呀。想到这搭,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发明了一个奥秘,我喜欢的孩子秋水里还有老师呢!”孩子们立刻好奇起来,纷纷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我的秋水里有无你”我象放哨似的,从每个孩子身边走过,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恐怕错过我的秋水。检查完后,我说:“喜欢和我学习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你的秋水里就会有老师!”之后我列举了几个小榜样,这一招真奏效,孩子们都但愿本身的秋水里有老师,听得个性当真,回覆问题也很用心,整个教育活动生动搞笑。

  “老师,你的秋水里有无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孩子们也总长短常当真地注视着我,但愿从我的秋水里找到他本身的影子。秋水很快成了我们相互通报信息的通道和表达爱的窗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渗透着我和孩子们之间无尽的爱。我真的但愿我播种的这些胚珠,能够勇敢的应对风雨,健壮成长。

中班教育心得13

  孩子们升入中班快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里,班上的孩子都适应了新老师新同伴,通过这一个的常规教育,孩子们进步真的很快,现我把这三个月的常规教育总结一下,希望家长与我们配合:

  一、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走路 排队

  在一日活动中都要求幼儿正确的走路与排队,让幼儿学会慢慢走不要抬腿就跑,在排队时养成不推不挤的习惯,边走边学儿歌:小朋友手拉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也不闹我们都是好朋友。并在班内设计了温馨提示的安全标志,提醒幼儿正确的走路,不要推挤。

  二、对幼儿进行坐姿 站姿和握笔姿势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求孩子有正确的坐姿,我利用儿歌的.形式,教育幼儿学会正确的坐姿,上课时挺胸抬头双脚并齐,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着老师,不要趴着歪着身子或是弓着腰,绘画时有正确的握笔姿势并要求绘画时坐端正不趴着。做操或是自由活动时站着要身体直立,眼睛正视前方,不能弯腰驼背。

  三、对幼儿进行互相谦让教育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平时活动难免要磕磕碰碰,我教育孩子要学会互相谦让,有玩具一起玩,我还经常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凡事要懂得谦让,要学着关心关心他人,帮助弱小,如:别的小朋友扣子开了系不上,我班的孩子会赶快去帮忙。

  四、对幼儿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

  1、能够集中精力,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不能打断别人,能够倾听并听懂别人的讲述。能够用不通话发放清楚的在集体面前讲述,较为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生活学习活动中能不怕困难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了与探究有一定的结构的物质材料,并尝试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游戏

  4、喜欢并能呢个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喜欢参加集体的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能随音乐叫协调的模仿动作,创编动作,能安静的倾听音乐,并体验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快乐。

  学习使用多种绘画材料作画,并进一步创作,体验创作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五、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是幼儿园的重中之中,每天我时刻提醒孩子们不能用笔戳别人指别人不能自己挖耳朵,不能往鼻子耳朵里塞东西,每天对幼儿进行晨午检的安全教育,不让孩子们携带钉子小刀火柴等危险物品,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还自编了好多的安全儿歌让孩子熟记,让孩子们远离危险。

  常规教育是孩子们必须了解的,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孩子们步入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有了好的常规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中班教育心得14

  吹塑纸版画格子手帕

  案例:

  《格子手帕》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吹塑纸版画的活动,目标是学习用笔在吹塑纸上刻画出直线和竖线交叉成格子的技能。由于是第一次开展吹塑纸版画,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很多,由于事先我料想到孩子可能会出现刻画的太轻,于是在学习的时候我多次强调要求孩子刻画的重,要摸上去有小沟沟。于是在刻画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一把抓现象很多。有些孩子也用劲了力气画交叉的线,可却把纸也画破了。而有些没画破的孩子却画的根本没有凹凸的感觉。而吹塑纸版画的要求很高,不仅要线条连贯,而且凹凸感要明显。对于孩子有一定困难。

  活动反思:

  给予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首先小班的孩子年龄还小,他们对握笔的正确掌握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孩子的力度还不够,太重把纸弄破了,太轻凹凸感不明显,不能很好的与纸产生互动。当然对于吹塑纸我们还是应该接触的,但应该换一种方式,平时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放一些刻刻、画画的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刻画的技能。同时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转印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吹塑纸,了解吹塑纸版画。通过一些分解的活动让孩子有所收获,更好的`与中班活动向衔接。

  当然在选材上,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以有经验。小班的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熟悉的、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我们的版画活动就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孩子把它当成开心的游戏,把线条、色彩当成一种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认识。制作版画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

中班教育心得15

  时间 飞逝,转眼一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班的两位老师,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工作态度,共同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班级情况

  我班幼儿大部分都是我从小班一手带上来的,只收了小部分的新生,每学期幼儿人数控制在33人。男生27人,女生6人,故在幼儿入园时我们老师与家长进行了交谈,在交谈中,我们对每一个幼儿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使幼儿来园时,我们就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个了解,为幼儿入园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班级工作中,我班老师以大局为重、积极工作、不分彼此,处处以幼儿园的工作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职尽则的把工作做好。正是我班老师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及奉献精神,使我们班一年来,无任何责任事故发生。

  二、教育教学工作

  1、目标与成绩

  幼儿园是幼儿生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易于身心发展的知识。围绕这一纲要精神,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上学期针对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不强的特点,开展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与家长们紧密结合、互相沟通,针对我班幼儿的情况,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团结友爱教育、使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班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教学活动

  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创新的课程设计和环境中学习,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师适当的主导作用下,进一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这就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新变化——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故此,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努力的做到。

  ㈠、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别性和独特性应该受到尊重与珍视。因此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水平,因人施教,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让他们更自由、更主动地学习。

  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以关注幼儿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其个性潜能为教育的主旨。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安排上,首先以幼儿为出发点,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的个性,去设计、安排各项活动。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组织、安排课程、游戏等活动时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其目标、规则及方法。

  ㈡、科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因材施教,主动创新

  “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课程既要体现共同性,也要体现差异性。同时要重视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作为主导者,教师应不断地参与幼儿游戏,体会幼儿的学习经验并结合课程,科学地组织、实施课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大胆创新,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积极参与,促进教学,适宜指导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如,在音乐活动《理发师》中,以游戏、音乐贯穿课程始终,并紧紧地将教师和幼儿通过表演粉刷匠、理发师、修鞋匠等角色联系起来,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促进了教学,在教师适宜的指导下幼儿很自然地认识了刷子、锤子、吹风机等各种工具及其作用。

  ㈢、全面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拉夫尔.泰勒曾经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泰勒的这一说法说明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去学,让学生有机会去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能动的主体作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幼儿主动的加工消化,没有幼儿的同化、顺应过程,单凭教师的灌注,是无法实现教育目的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要使幼儿在教师的主导下,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

  1.在兴趣、游戏中产生主动性

  老师的善于引导能幼儿对所认识的对象发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让幼儿产生主动的探索愿望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注意尊重并保证游戏的基本特点——主动性和自愿性。如,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中,要保证幼儿主动、自愿、自由地选择主题、分配角色,而结构游戏中则保证幼儿自由地建构,对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既教给幼儿游戏的玩法又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游戏。不管是对哪种游戏的指导,都不妨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老师自身的意愿强加于幼儿,才能保证幼儿在主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如,在区角游戏中,让幼儿拥有足够的自由——自由地选择区角,共同商量所在区角的主题、人员安排等具体要求。在玩小医院的游戏中,扮演医生和护士的幼儿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厌其烦地给“病人”看病、打吊水,而在平时的课堂上,5分钟的安静也不容易保持。只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体性,才能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

  2.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习,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是他们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

  幼儿是在主动的活动中得以发展的,故我们班的环境布置也利于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如,活动角的创设便于幼儿主动、自由地利用该环境开展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又如,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布置能满足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需要,提供给幼儿动手、动脑、自由交往、自我发现的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由地选择活动。

  3、教室环境的布置

  环境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班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一些有特点的装饰布置,如:“身体运动”、“字宝宝乐园”等等。在布置中,我们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读一读、认一认等等。幼儿就特别喜欢,特别爱惜环境创设的作品

  三、卫生保健及常规教育

  1、 卫生保健

  我班老师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执行各类物品的消毒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从不因私事影响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我班老师每天都兢兢业业、细心、耐心的观察记录。如:晨检时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幼儿有不舒服现象及时通知家长。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及表情及时了解她的要求。特别在幼儿吃饭方面,我班老师更是细心照顾,不怕麻烦,引导幼儿吃好吃饱,对有个别幼儿不吃菜的不好习惯,我班老师总是不断的表扬和鼓励,改正了不良习惯,一年来,我班幼儿都自己独立吃饭。在幼儿喝水方面,家长们也比较关注,我们开展了“给汽车加油”的活动,每天保证幼儿喝够五杯水。

  2、常规教育

  在幼儿入园后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日常规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如:入厕、洗手、喝水、吃饭、午睡等都有秩序的进行。此外,我们还教幼儿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于我班老师统一要求、统一管理,我班的幼儿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吃完饭后漱口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 “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有了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我,通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概括出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一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例如:我在教幼儿玩“光与影”的游戏时,把幼儿分成8人一组,共分成五组,每组发工具若干件。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的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做法 得到的结果,与其他的同伴相互交流并记录下来。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2、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一个“今天我是好孩子”的行动,由本班幼儿推选,说出他的优点,然后举手表决,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当选,最后老师总结,今天没有当选的幼儿还有很多都表现不错,可能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希望继续努力明天当选。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同时又教育了他,使他尽快该掉不良行为习惯。

  五、家长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老师们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为此,我班把家园配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在早晚接待中,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情况。在家教园地中,对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及时解答,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在这一年中,我班老师尽心尽力,较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但也有不足处,如幼儿常规教育方面需要提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班教育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育心得03-03

中班教育心得体会12-24

中班的教育心得体会06-24

幼儿中班教育心得体会01-14

中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09-15

初中班主任教育心得03-26

中班家长教育幼儿心得体会09-29

幼儿园中班教育心得体会09-25

中班教师教育心得体会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