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11 09:06:3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线上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5篇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

  疫情无情人有情。孩子们居家学习期间,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教学。期间,我们观摩了几位名师工作室老师的线上教学,并展开了线上教学研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鲁文静老师教授的四年级《月迹》,共设计了四个大的环节,即导入、新授、拓展、小结。每个环节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适切又唯美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引用了诸多文人墨客的咏月诗句将孩子们带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月夜,感受了不同诗人在不同心境下的月之美,顺理成章地导入了近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月迹》。

  其次,在字词教学板块中,鲁老师善于指导学生概括词语特点,尤其对儿化音和叠词做了示范朗读,对多音字及词语意思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做好了扎实的铺垫。

  在课文赏析中,鲁老师设计的任务明晰,尤其月迹图上出示的.“中堂赏月”“院中寻月”“河边寻月”清楚地显示了本课的线索。在问题设计上,梯度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而且在写法的探究与迁移上,为学生后面的小练笔提供了方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王海燕老师讲授的是二年级《雾在哪里》,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得很准,从课前的组织到新课的讲授,王老师始终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非常重视基础教育。

  首先,重视朗读指导。在朗读课文时,王老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语言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语言习惯,语调活泼欢快,充分体现了雾的淘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后续教学做了坚实的铺垫。因此,在第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状态。

  其次,注重字词教学。王老师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从读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举一反三,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识字方法,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达成目标。

  最后,强化知识巩固。随堂练习的设计,既对本课知识做了一个回顾,又夯实了基础。

  总之,两位名师工作室老师的课,无论是从教学设计还是组织能力或是个人素养方面,皆为楷模,让我受益匪浅。反思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到了更多丰富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努力提高。

  第一,加强新课标的学习研究,精准把握语文教学方向;

  第二,潜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第三,重视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最后,多向名师学习,博采众长。活到老,学到老,才会在教育这条道上愈走愈远。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2

  在本周的线上教研活动中,我聆听了两位老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虽然是线上教学,但是隔着电脑屏幕,也能感受到两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让我陶醉、痴迷,我想屏幕前的同学更会连声赞叹。这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也可以这样简单高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模式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探究思考的信心。鲁老师老师在教学《月迹》这一课时,她时而表扬学生懂得真多,时而表扬学生语言精妙。王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课堂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鲁老师上的《月迹》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年段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的重点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鲁老师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不是把文章分成一段一段来讲,而是采用归纳文章脉络方式进行,解决了以前很多老师对教学生复述课文的困惑。老师整节课都是引领学生理解分析课文,没有多余的讲解。王老师上《雾在哪里》的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的内容,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在于识字与写字,王老师这节课就用了大半时间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则提纲挈领,简单明了。

  纵然线上教学有诸多的局限性,但是两位老师却充分发挥它的独特优越性,为我们提供了两堂完美的线上教学案例,同时也引领我们在线上教学这条路上走出自己的风采。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3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我们齐聚校园的步伐,却阻挡不住泾川县第三小学老师们求学、进步、提升的脚步。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校第一时间积极开展网上教学工作,本着“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理念,学校大力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开展各学科线上教学研讨活动。我有幸聆听了由王海燕老师教学的直播课《雾在哪里》,王老师的课堂有许多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她热情洋溢,激情饱满,语言非常有亲和力,注重激励性语言的应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信满满地融入其中,使我感受颇深。下面是自己观课后的几点感受,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巧设情境,趣味识字

  在低年级学段,识字写字是一堂课教学的重中之重,王老师抓住这个重点目标,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课堂伊始,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化身一滴可爱的小水滴,蹦着、跳着来到孩子们面前,启发孩子们大胆想一想:小水滴还会变成什么?联系前面学过的文本《我是什么》,孩子们马上脱口而出:“雨、雪、霜、雾……”老师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都带有“雨”,进而启发学生自主识记“雾”字,并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这些“雨”字头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都属于形声字。这样的学习迁移,让新旧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融合,不再是孤零零的单纯识字。又如学习“桥梁”的.“梁”时,王老师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识记字形,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整堂课中王老师采用集中和随文识字相结合,借助、看偏旁、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写字方面,老师选取“岸”这个字进行重点书写指导。指导方法得当有序,分几步进行:先观察,学生描红、自己练写后进行评议。这样一步一个台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写字能力。这样每节课坚持下去,孩子肯定会有一个认真的写字态度、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以读为本,以读促讲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尽管线上教学在与学生互动方面不是很方便,但是王老师尽力克服困难,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通过范读、指名学习伙伴读、领读、跟读、连线展示朗读……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雾”的淘气,感受“雾”的顽皮。这样不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还培养了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理。王老师还很善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及时鼓励他们的勇敢表现,让他们投入课堂,进入文本,大胆展示,真是让朗读走进学生的心里。

  三、激发想象,拓展思维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以读为本,重在说话训练。王老师几乎每个环节都有说话训练,巧设活动,留白,补白,培养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例如:出示,想象说话: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不见了。相机引导学生想象,把大海藏了起来,除了大海、船只看不见了,还有什么看不见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跳出水的鱼儿、小岛、渔民、海鸥”等一个个答案纷纷出现在评论区。巧妙突破了重点,课堂趣味横生,着实是一处亮丽的风景。这是以学生为本的主题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次线上教研活动,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路漫漫,教研永远是进行时,学习也永远是进行时。我要紧跟新课标步伐,转变教学理念,在教研教改的路上不断前行!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4

  11月22日,我参加了曹妃甸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线上教学课例观摩活动,听了八场小学赵美子老师的六年级古诗《浪淘沙(其一)》和景山学校刘悦老师的二年级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两节课。这两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清楚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做到的四个“努力”。

  一、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倡导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的确,教师努力创建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会让惰性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刘老师的课中,在导入部分运用了本班同学的生活照片,让孩子们来说说这位同学早晨干了什么,不仅恰当地引入了第一个锦囊妙计,更重要的是联结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在这样一个真实地情境下展开学习,孩子们就会很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很好地提升核心素养。所以,要想打败惰性知识,就要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

  二、努力关注单元整体教学

  刘徽教授指出,“单元”是承载学科素养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细胞,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合集。因此,关注单元整体教学是很好的落实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措施。刘老师的课堂并没有单纯的去讲授看图讲故事地方法,而是从本单元学习地课文中去提取好的描写方法来作为支架,给孩子们搭建向上攀爬的梯子,实现了单元内容的融合,这样就落实了“向课文学习妙招应用到自己的讲述中”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系统,这样就实现了表达的高通路迁移,无论遇到怎样的主题,孩子们都会围绕主题来表达了。

  三、努力培养思维能力

  20xx年版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三个维度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以前语文教学中欠缺的一个方面。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赵老师利用、音乐、朗读、想象等多种手段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意境,尤其是图像化策略的运用,让孩子们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领略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刘老师则整堂课都在为孩子们搭建看图讲故事的脚手架,三个锦囊妙计的运用把孩子们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为讲出生动的故事做足了准备。

  四、努力集中教学目标

  在课后,教研员桑艳梅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目标要集中,不要贪多”这句话。的确,现在是网课时期,我们要怎样上好这仅仅三十分钟的网课呢?除了精简教学目标别无他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仔细斟酌,提炼出每节课的精华,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让教学内容与目标切实贴合,删繁就简,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教学真的是个技术活,不容得我们有半分的马虎和懈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四个“努力”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但愿与语文相伴的日子处处有美丽的风景!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5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在全国爆发,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眼见新学期开学的脚步越来越近,但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老师和同学们都暂时无法回到学校开启新学期的学习,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教育教学活动不得不扩展到学校和教室以外。面对网上教学的新任务,这对许多老师来说也是猝不及防的,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还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下面就近期开展的小学低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线上教学准备

  自接到我市中小学生将从3月2日起开始线上教学的通知后,老师们都开始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学习线上远程技术,开发课程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我还专门向我校的信息技术老师请教,学习如何利用钉钉进行线上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在家里也能感受到如同在学校课堂中的氛围。网络授课毕竟不同于线下,所以在准备工作中要做的事情就比较多,比如内容要精简,开设的课程要丰富,多开展一些结合抗击疫情有关的生命科学活动等等。那么在低年级线上语文教学中,为了减少低年级学生看屏幕的时间,需要将资源优化,针对新知识巧妙设计重难点,提前录好微课,或者使用国家平台、省平台和网络平台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观看,避免用眼过度。我先采用钉钉和微信群的平台来与学生以及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毕竟教学平台只是一种服务于教学的媒介手段。其次,为了保持与六安市名师空中课堂的课程一致,我每天在新课开始之前都会认真备课,根据云课堂上的内容为孩子们制定好相应的课余任务。比如这周一上的识字第一课《春夏秋冬》,我会提前将这一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发到群里,让家长带领孩子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并通过语音的方式传到群里。另外我也会在班级群里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孩子们跟着示范朗读音频将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与短语读准确。这样在新课教学之时孩子们不必过于紧张,反而能跟着屏幕前的老师一起进入课堂状态。

  二、线上教学反馈

  经过一番充分准备,3月2日我班学生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节线上课堂,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同步观看,认真学习,记录笔记,并在脑海中浮现出孩子们听课时的一幅幅画面。好在我班家长都非常支持与理解,在班级群里及时上传孩子们上课听课的视频,虽然与孩子们打不上照面,但看见孩子们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聆听,大声跟读、认真书写的样子,我倍感欣慰。我想这也是线上教学的魅力,以其“时空上的自由性”在这个漫长的寒假尾声,成为沟通师生双方教与学的首选方式。那么如何得知孩子一节线上课的收获,仅仅靠视频传送是无法知晓的,由于云课堂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我会将其全程录制下来发到群里以方便没有及时观看直播的学生反复观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识字写字,这个时候发挥钉钉的最大优势,让孩子将一课新学的生字用钉钉打卡的方式反馈给我,我再进行逐一指导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良好沟通。而且我也利用钉钉打卡的方式结合寒假里的课外阅读将其与新课整合,把新课的课文朗读放进其中,家长们录制孩子的视频上传打卡,当然本着自愿选择和自愿打卡的方式,其实对孩子们也是一种激励。这样更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结果有一个直观的认可,同时让学生心里有了仪式感和目标。

  三、线上教学的得与失

  1.线上授课,首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培养了自己的信息技能,熟悉了网上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家校之手紧紧相连。线上教学也能平衡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名师教学资源和优质课程;这也让我们老师从中学习到不少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线上教学在当前特殊环境下,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有的课程虽然是直播,也能将其录下方便学生继续观看复习。哪里不会看哪里,不用担心哪里漏掉或没听懂。这些都是线上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更是为以后成为教育的新趋势而蓄力。

  2.有得必有失,线上教学它也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小小的屏幕限制了师生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中提到最关键的一点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我们作为老师却无从获知每名孩子对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别提听到全班孩子叽叽喳喳的谈论声和看到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其次线上教学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最大的隐患就是影响孩子的用眼健康。长期面对电脑屏幕对于低龄段儿童来说势必会造成视力下降,甚至也会让孩子产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所以我们的线上教学大多建议家长让孩子用电视观看的方式。再有线上教学对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大考验,有的同学平时在课堂上都无法做到认真听讲,更难以保证这是居家期间的线上模式,再加上对孩子的干扰因素较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另外疫情在二月底得到缓解控制以来,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复工复产,这就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家长的监督辅助力度是否有效,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规律作息及学习情况。

  在这个非常时期,线上教学不失为一种变通之法,也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当然它也无法替代传统的线下教育,因为它无法做到全面系统的学习,等线下教学如期而至之时,则更能体会线下教育教学的情境之乐。到那时或许我们能看到线上线下两相结合,博采众长,更显得教育教学方法多样性。在首次尝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感悟,希望今后无论是哪种教学之路,自己依然可以坚定踏实地前行。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6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育人特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和教育内涵。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指挥棒”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立德树人,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劳动教育,让儿童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劳动情感,愿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劳动教育目标任务,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循序渐进、接力推进劳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夯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导航器”

  劳动观,即一个人是如何看待劳动的,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底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教育,要让儿童在劳动实践中获得锻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作为人生底色,贯彻教育各学段、教育全过程,培育少年儿童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立足素养生成,形成劳动评价标准是“加速器”

  我们应该立足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全过程和全面性,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在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情感培养、劳动价值取向及劳动教育质量等方面应有的素养表现,同时新课程改革关于劳动教育的新目标新任务,打造劳动教育主旋律、主阵地、主渠道,突出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建立目标分层、学段完整、标准健全、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引导中小学等各级劳动教育科学、有效、一体化有序推进,引导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育人氛围。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7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历代礼仪制度、学校教育、家训家风、诗词歌赋中都有许多关于劳动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直接通向生活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是促成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有机统一的重要结合点。

  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看,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劳动教育是生存生活教育。劳动是人类满足生活需要的第一条件,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取吃穿用住等生活资料,才能生存发展下去,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人习得满足生活生存的必备技能。二是劳动教育是实践能力教育。今天的大中小学生就是明天的亿万劳动者,最终他们要走向职场、服务社会。一般而言,实践能力越强,个人实现的价值就越大。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强调以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基础,推动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是劳动教育是职业启蒙教育。人是在初级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工作的'职业认知。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接受职业启蒙,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各种劳动技能,从而为将来走向职场、独立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劳动教育是集体主义教育。与“德智体美”可以通过个人的持续努力就能够实现境界提升有所不同,劳动与集体存在一种天然的默契。在劳动世界中,每个人将成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需要与他人在分工协作中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分享劳动成果。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载体。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着重强调“实”的育人导向,处于基础性、全局性、渗透性地位,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新的综合育人价值,对于实现“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劳动教育有利于树崇劳之。劳动教育以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为核心目标,旨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基本道理,做到知行合一。二是劳动教育有利于增成才之智。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逐步习得丰富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三是劳动教育有利于强健康之体。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的劳动教育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既有利于培育强筋健骨的体魄,也能促进手脑并用的协调。同时,还能切身体验劳动艰辛、与人协作的重要性,有助于锻造吃苦耐劳、刚毅坚韧的心理素质。四是劳动教育有利于育创造之美。马克思在阐述劳动的本质属性时使用了“美的规律”这个概念,指出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从主体感知的角度,学生在劳动体验、产品制作等实践中,可以感受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创造美的过程,提升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感知和思考,进而增强发现美、感受美的审美能力。五是劳动教育有利于促变革之新。劳动本身具有创造性,同时人类又在创造性劳动中推进生产力变革。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以科技发展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和既有知识结构的束缚,积极思考解决方案,进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新劳动形态的需要。

  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既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需要。我们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汇聚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把握劳动教育目标和内涵,找准劳动教育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结合点,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8

  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迁,“劳”的含义也在转化,由专注体力劳动转向动手动脑、全面能力的提升。当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教育中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劳动的内涵是实践,是身体力行,而劳动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思考劳动的内涵,还需要思考劳动的育人功能。时下,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在校都较少劳动,劳动能力差,对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凸显劳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将“劳”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辅助线:劳可以育德,使德育途径更具厚度,让汗水涵养品格;劳可以增智,动手动脑劳动能够增长智慧;劳可以健体,操劳可以强健体魄;劳可以鉴美,劳作让孩子学会鉴赏美。

  切实发挥劳育的综合育人功能,需要认真思考劳育如何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这一现实问题。劳育进入课程体系可以采用独立课型、渗透课型、关联课型、特色课型这四种形式。独立课型可依托劳动技术、通用技术课;渗透课型可通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课等布局;关联课型可通过理科实验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安排;特色课型则可通过开发园艺、剪纸等校本课程实现。

  推进劳动教育,家校缺一不可,两者须形成共同体。若各自作战,既容易因缺乏衔接而导致效率低下,也容易造成“5+2=0”的尴尬状况,即5天的在校教育因为周末两天在家的放任自流而前功尽弃。家长应当认识到,只有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会生存、学会自立,他们才能在学校、社会等更广阔的平台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

  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家校社协同合力,进行系统设计和科学安排,方可让劳动教育浸润孩子的成长历程,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9

  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一场疫情让我们不得不躲在家里。因此,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但我们停课不停学,利用网络平台,还学生一个健康而又充实的线上课堂。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网络上授课,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此次面对的,有可能不只是孩子,还有可能包括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甚至感兴趣的其他观众。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挑战,简直比公开课还公开课。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我的表现不仅仅代表我自己,还代表丰登坞小学的教学形象,不求有“名师名课”的效果,但至少也要中规中矩。

  我马上开始行动起来,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密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制定适合本班的教学计划。线上有很多在高主任和周主任的指导下录制的优秀的课程资源,以前由于硬件条件有限不能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人手一个设备看微课,但是现在可以利用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推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借助“家校本”布置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批改和统计效率,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五天的直播课让我的老毛病腰椎间盘隐隐作痛,但是家长们由衷的赞美和感谢之言,一句句“老师辛苦了”一声声“老师你真棒”让我倍受感动,欣慰至极,也更加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线上教学确实是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我相信在未来我会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方式,让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当下,面对疫情,我认为作为教师,好好备课,上好网络直播课,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另一份防疫责任。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0

  网络授课持续了近一个月,在这些忙碌的日子里,备课授课充斥着生活,这是充满烟火气的课堂,我认为,网课就是家庭里的课堂,有油盐酱醋茶和酸甜苦辣咸的课堂。

  要说特色,网络授课中,利用网络,熟练使用电脑,熟悉办公软件,这就是一等一的特色。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和网课教学设备就是我们网络直播课程中最基础的条件,有网络并且保证网络速度,不卡顿,这样才能为上好一节课做准备,而熟练掌握电子设备和办公技能,准备好授课内容,随时发挥教学机制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这便是网课的一大特色!

  首先,备课环节的认真细致,前所未有。作为语文教师,平时课堂上的辅助工具—PPT,此时就显现出它的优越感,平时只是课堂上的配角,但是网络授课就不同了,PPT上偶然的一点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在此次网课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无非是比以往更加仔细的备课,备课中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上网课时,学生面对电脑时互动的可行性,比如提问,哪里可以连麦,哪里可以直接用互动面板,点名互动面板回答等等。备课,让我在头脑中演绎着自己的戏剧。

  其次,网络授课环节中的课堂激趣。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师能够很好得管控好课堂纪律,授课一丝不苟也能保障课堂纪律和最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网络课堂上,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发挥教师的激趣能力,多提问,多语气,多形式地吸引电脑前的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时不时变身主播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而语文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引入好词好诗,融情入景,展现语文的中的文学魅力。此次网课更能激发出诗词意境下的语文课堂,例如,讲授初一第二单元的爱国情怀时,引入诗经中的诗句、辛亥革命家徐锡麟的诗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就能很好进入课文的学习等等。

  再次,课前预习增强,课后作业的形式新颖。由于网络授课时不能与学生互动过多,或者花时间来阅读课文,于是,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布置完课堂预习后,上课时最基础的作者作品背景简介及生字词的'讲解就极大地缩短,保证了课文重点内容讲解的时间,课上提问也能检查预习效果,这就增强预习后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由于受限于网络课程的形式,课后作业多变的形式便应运而生,从最基础的完成练习册拍照上传到上传预习内容,直至发送朗诵视频和音频到微信,对每一位同学的音频进行点评指导,把线下曾经因不是考点而忽略的环节放大到网络上,增强了学生对诗歌、对古文的感受力和朗读效果,这是一种意外之喜。

  最后,感受不同寻常。网络的这一头是我的书房,像是一棵巨树的树根,那一头或者那无数头,像是树枝分叉到枝头,也许它开满鲜花,也许还结满果,我作为输送养分的那一端,都是无比幸福而自豪的。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1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通过观看王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一课,我发现王老师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导入时用一滴水滴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认读雨、雪、霜三个生字让孩子们知道带有雨字头的字大都和天气有关,进而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学习。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读”对理解语言,感受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雾的淘气、感受雾的顽皮。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还培养了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

  “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新提出的重点学习的语文要素。如何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呢?王老师课堂上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在圈画相关词语、充分读句读文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二是借助课题“雾在哪里”,引发问题“又淘气又顽皮的雾究竟来到了哪里?”“雾还藏起了什么呢?"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三是引导学生再次读文,圈画出”雾在哪里”的关键词,并用上“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这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四是串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感知雾飞到海上,来到岸边,躲在城市的上空,都淘气地做了些什么。

  本节网课内容丰富,环节完整,美中不足的是生字教学上,还可以随文识字,利用上下文理解字词,帮助积累。同时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当然,网课上还有一些细节不够完美,课件在呈现雾的形成以及消失的过程时,王老师用的是,如果能用视频来展现,会更直观,更清晰,效果自然会更好。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2

  劳动素养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并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学会并爱上劳动为重点,设计了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综合化四类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经历,获得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专门化课程,开展系统性劳动教育

  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门化课程,每周一课时集中开展。课程以学校为主要劳动场所,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还设立劳动周,每学期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学生在经历日常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实践、开展合作探究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了解自我、社会、自然奥秘的真实体验。

  从以“晒秋”为主题的秋季开学第一周,到以“生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春季开学周,再到立夏时节各年级主题周展示活动,劳动周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既有劳动实践,又有文化的传承,劳动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学生生活。学校还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周课程体系。

  校外劳动周包括农耕活动日、职业体验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农耕活动日让学生去田野找寻田间劳作的趣味,与农户一起交流,体验动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饭等劳动;职业体验日的主题是体验社会的三百六十行,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明白获得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的道理;技能竞赛日中,学生出力流汗,比拼集体智慧,完成一个个与劳动有关的竞赛任务;成果评价日中,学校设计“劳动章”争章计划表、评价表,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评分标准,通过多元评价、评优树先等方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得欣赏与肯定。

  融合化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以“语文+劳动”课程为例,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隐藏着劳动元素,比如歌颂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课文《纸的发明》《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千人糕》《清贫》,赞美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劳动精神的《刷子李》《纪昌学射》,等等。劳动教育资源还散落在语文教材各处,通过课文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插图等板块,教师可以合理穿插、链接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语文教学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较完整、可操作的“学科+劳动”教育体系,探寻有机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女娲补天》一课,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而不辞辛苦、无私忘我的劳动与创造,其内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大力培养青少年积极奋斗、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相一致。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种精神作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充分想象女娲在寻找五色石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女娲如何炼石、如何补天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剧本创作,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神话故事搬上舞台。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到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的精神。

  项目化课程,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贯穿研究、创新、创造,提升劳动的价值。根据学生需求和已有的课程基础,学校规范了项目化学习的一般模式,从项目的选择到研究性内容的设计,从多方式、多角度的实施到成果展评与反思调整,以及项目成果的提炼与拓展迁移,构建了开放且多元的项目化课程,比如一年级的蚕豆课程、三年级的种桑养蚕课程、六年级的小动物养殖课程等。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回归学习与生活的本质,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劳动素养。

  以四年级课程“油菜花开金灿灿”为例,学生在200天的时间里,跟着节气经历种养、记录、探究、实践的全过程。

  课程启动,种植仪式。学校会在立冬节气进行油菜种植课程的启动仪式,内容包括了解立冬节气物候特点及农谚民俗,科学教师介绍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去年参与学习的趣事以及观察日记、自然笔记,项目负责教师介绍课程相关内容……学生接过校长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种植课程正式开启。

  合作探究,制订方案。拿到油菜苗后,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网络搜索以及向长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等途径,了解节气与油菜的知识、油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理,最后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维导图,教师选择可操作、有价值的内容提炼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学生对油菜的生长速度感兴趣,计划通过测量记录制作条形统计图,研究油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有的学生打算研究油菜花与青菜花的区别,对油菜花进行解剖从而了解其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科学课的知识,分析土壤的pH值和湿度等条件,设计制作土壤温度湿度监测仪。

  随着节气,观察养护。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发现油菜的生长变化,了解油菜种植与节气、环境的关系。在油菜种植、照料、生长、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油菜一起成长,写下大量的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学生吴子涵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我在惊蛰到来之时也有一个重大发现:3号油菜花盆栽里有一朵花已经谢了,隐隐约约能看到细小圆圆的一粒粒小果实。”跟随不同的节气,吴子涵陆续写下7000多字的油菜观察系列日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收获成功,拓展知识。收割分工、合作搬运、晒干脱粒……油菜籽脱籽以后,就要探讨油菜籽怎样变成油,计算收获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室进行产量和出油率的计算,然后走出教室来到榨油厂,体验正规的榨油过程,直观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种植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应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不断解决劳动中的各种问题。从立冬种植到小满收获,学生从一颗油菜籽的成长中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真正领悟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内涵。

  综合化课程,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

  综合化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参与社区或村组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化课程包括收获节课程、成长课程等。

  成长课程主要面向四年级学生,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10年的生命成长,学生能感受自己在身体和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变化。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走进农场,通过农事劳动丰富生活经历;离开父母,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学会自立;爱心义卖,体验劳动的价值,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服务于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成长课程主要分为4个模块开展:

  美食制作分享。传统美食不仅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蕴含“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共同商讨主题,打造班级创意餐厅;与家长一起制作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讲述自己的美食制作过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及文化;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对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这样一份美食已经远远超出食物本身的价值。

  操场露营。以班级为单位,两人合作搭一个帐篷用于夜晚露营,学生一起学习、起居、游戏,一起度过一个特殊的夜晚。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不仅体验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劳动的力量,知道与人相处需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周岁成长礼。与家长携手走过“成长拱门”,以“成长”为主题表演节目;分享生日蛋糕,阅读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并写回信;看一场露天电影,体验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白10岁生日的纪念意义,体验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关怀。

  爱心义卖。每个班级代表将种植的蔬菜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一部分进入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体验菜市场卖菜摊主的劳动,与之相关的生活要素就有各类菜品的时令价格调查、顾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时也让学生奉献爱心、体验劳动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应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利用家校社资源协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课程实施的多元路程与方式。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行为及品质的初步养成,而且追求学生在社会责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3

  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在当前物质条件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呢?可能并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多的是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劳动教育在今天容易被忽视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校和家庭一边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边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苦果。

  我们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即春游、秋游和参观等等;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于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劳动,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是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中,比如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孩子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我们已经熟知,很多国家的国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一个人修身立德所需要的一切训练从学校里就已经展开了,国民素养由此萌芽。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讲的是劳动的价值。

  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要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新生活”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好生活的能力。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4

  教学方面:

  在上一周的教学中对3(1)班和3(4)班学生的学情以有基本掌握,3(1)学生的基础偏弱,3(4)学生的基础较好一点。因考虑到隔着屏幕无法进行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在选课时和王瑞平商量以后决定选择易操作和教学效果较好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本周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和验算”,好多学生已忘记验算的方法,所以在学习新知之前先复习上节和之前的知识。下午批阅课后练习题时,做到所有学生全批全改,批阅时将错的原因告知孩子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给学生加油打气,作业完成较优秀的学生发现其优点并及时表扬。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题的反馈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对第二天的'课堂进行及时调整。

  管理方面:

  这两周逐步添加家长的微信,通过平时的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和学习习惯。3(1)班王昊熙同学在写作业方面不是很积极,在经过几次的视屏聊天后有所改变。3(4)班张家赫同学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第一次不交作业,问其原因后说不会做题,我利用视屏方式和孩子进行讲解;第二次不交作业问其原因,但是孩子妈妈晚上快十点时回复,孩子说不会做,妈妈教了几次后还是不会,而且孩子也已睡觉,我在上午的课堂多次强调如有不会的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后面也有几次没发作业,在和家长多次沟通下,20日晚,孩子妈妈终于说了实话,说孩子都会做但就是不想做,每科作业都不做,每科老师每天点名。在和家长、孩子约定下21日下午5:40和孩子进行沟通,且在最后聊天快结束时再次约定周日下午进行第二次和孩子聊天,6:30已交数学作业,晚上8:00语文作业只剩读课文,英语平板已读够,但还差一点。本周采用限时及积分制,学生的作业情况有明显好转,但是依然有个别学生存在不交或者迟交现象,但是每天都会私发家长并询问其原因。

  不足与改进:

  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本周虽然能按时间按要求发,但是在作业书写方面、规范方面需再加强。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15

  特殊时期,师生不得不进行线上教与学。12月6日,泾川县第三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了线上教学观摩活动,全校所有语文老师和部分班级学生通过线上先后观摩了鲁文静老师教授的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和王海燕老师教授的二年级上册20课《雾在哪里》。这两堂课设计都很精炼,课堂紧凑又精彩,又各有特色,观后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逐一述述。

  一、课例分析

  《月迹》是贾平凹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篇幅较长,语言含蓄凝练,意蕴深远,学生比较难懂。鲁老师首先以古人赏月、赞月、怀月的优美诗句导入课堂,让课堂有个一个诗意般的开头;其次抓住本文本语言的特点——大量的儿化音和叠词,进行指导朗读理解,为学生朗读文本搭好基石;再次,以任务群形式鼓励学生理清文本主题脉络:任务一:月亮最初出现在哪里?按地点的变化,月亮的足迹概括为中堂月-庭中月-河边月;任务二:学生自由找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读,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这些为研读赏析文本内容做好铺垫;接着带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文本,并大胆奇妙的联想和想象;随后抛出两个问题阅读升华: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为什么以“月迹”为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感悟本文的意韵:月迹是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追寻月亮的轨迹也是追寻美的轨迹,每个人都有追寻美的权利,同时总结写法,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巴金先生笔下的月亮片段和贾平凹《月鉴》中的片段;最后写法迁移,学生书写自己心中的月亮。教者语言干净凝练,课堂层层递进,带学生尝试了一段完美的探月旅行。

  《雾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王老师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学习目标清晰,任务适合,容量恰当,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首先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关注识字、写字目标的达成,这是第一学段的重点,王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通过游戏“采云朵”检测识字效果,强化记忆;第三,注重引导孩子阅读文本,积累语言,以“雾”把什么都藏起来统领全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感悟、思考,同时进行朗读指导;最后,重视课堂学习效果,及时练习检测,巩固学习成果。

  二、观课感受

  在这两堂课中,老师积极克服困难和学生连线互动,整个课堂师生配合密切,没有出现老师唱独角戏、自说自话或者瞎子摸象的现象。两位老师整个课堂节奏把控恰当,每个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包括字词的教学,学生都充分的领读、朗读,重要的知识点老师也会提醒并留适当的时间学生做笔记。然后老师是随机连麦,连麦互动的学生在视频中落落大方,回答流利,这说明孩子们在屏幕前认真的听讲,思考,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动。看得出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人。这是线上教学最难得的地方,也是这两堂线上课最成功的地方。

  线上教学是学生无法聚集上课时唯一途径。通过这两堂课,我个人感受科任老师亲自出境上课和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资源的学习效果差别还是挺大的。首先科任老师授课,学生在心里、习惯上更容易接受,排斥感小,而且对老师的认同感更强烈;其次自己的老师线上上课,学生更能主动接受老师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第三,科任老师对学生更为熟悉和了解,准确地摸准每个学生的脉搏,对教与学活动中的分寸更恰当掌握、调控。

  三、课后反思

  线上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挑战,师生需要克服种种问题,做好一切准备,才能使线上教学有效。

  1.首先老师需要做好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和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线上教学。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尽量保证学生要有一个安静的场所学习,能实时监管学生,配合老师引导学生向自律、上进的方向发展。

  2.老师要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准备便利的设备,保证网络流畅,和学生有效的交流,明确好上课时间,每节课前调试好师生设备。

  3.老师要充分备课,整合有效的资源,把以往的课程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内容不宜多,使课堂精准、凝练,有效,时长控制25分左右,前15分左右应将要讲的核心内容完成,后面以练习为主。

  4.线上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尤为重要,要尽量消除师生的距离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随时会连线他,这样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上,才能保证学习有效果。

  4.作业布置要“精、实”,作业量不能大,否则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影响视力,而且作业也会完任务,没有质。所以,作业结合当天内容,精挑细选,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作业反馈和统计及时,多鼓励,多赞美,激发孩子优越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总之,线上教学确实困难重重,但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即使网课,师生间也能保持“天涯若比邻”的亲密和默契。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线上教育的心得体会03-17

线上教育心得体会01-16

小学语文线上教育的心得体会01-10

线上教育工作总结12-23

线上教学心得体会08-24

线上研讨心得体会01-10

线上上课的心得体会01-10

线上听课的心得体会01-10

线上听课心得体会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