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02 14:35:3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1

  被通知去听了一场关于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报着尝试的态度去听,却有了受益匪浅的感悟。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陪伴孩子更是一种修炼。成长,是双向的!

  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激动地整夜无眠。第一次看她迈入幼儿园大门,我已在远处泣不成声。还记得当初的落寞,还记得当时的承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觉得好性格好习惯的培养要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的多,虽然这与传统观念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幼儿园期间我对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尝试过就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而今,即将进入小学,我的观念有了稍微的改变。从之前性格的培养,到了现在自律的加强。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是随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指导。

  关于困难:

  讲座中,老师提到幼小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适应: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时间表,令我万万没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认真的贴到门上,非常认真的执行。这一点,令我感到万分惭愧。社会适应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养孩子理财的经历,却因忙碌而夭折。讲座结束后,又做了详细的计划并实施。弥补之前的不足,应该以坚持为前提。学习适应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前辈妈妈们都反应说现在小学作业都比较多,现在孩子偶尔写字多了也会嚷着手疼。之前以为是为了逃避书写,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协调力量与手指协调力量没有得到平衡发展,孩子写字多了是会容易感觉手腕痛手指酸。这种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与手臂肌肉群负荷过大造成的。从幼儿园没有作业过渡到小学的多门学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成长:

  讲座中,老师用“修炼”诠释了这个版块,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里面列举了种种问题爸妈。之前看过之后特地拿出这本书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对号入座,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也是现在家长都存在的一个通病。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学会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坚守与信任的心来看待孩子,让节奏慢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飞翔,教与养,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2

  今晚,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听了一场高质量的《家园校同育儿,幼小科学衔接》的直播讲座,全程干货满满,收获颇丰。

  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以及资深正面管教导师和家庭教育咨询导师,本场讲座的特邀讲师:花生妈妈,有别于一般的理论性讲座,她以解决问题为主导,能结合自身教育中的例子和咨询工作中的实例,告诉同为父母的我们,遇到问题时该具体用怎样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家庭教育中必然发生的问题,让我们感同身受又可学可为。

  讲座以抛出问题开始,帮助我们梳理幼小衔接认知上的误区: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以什么形式呈现幼小衔接?在互动解答中,慢慢梳理出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得出科学结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整个小学阶段的衔接,是化作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是生活中打下的各种基础。而家长认知的误区会带来方法上的误区,作为家长应该避免过度发力,去享受与孩子间亲子关系的流动。

  接着,花生妈妈给家长们分析了幼小衔接的'本质和目标:幼小衔接是教育的基础工程,而不是适应,它是育人的过程,在幼小衔接阶段,发现问题比消灭挑战更重要。家园校协同育人要分好角色,找好定位:在园是准备阶段,在校是升级过程,在家是支持力量,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家长心态上的转变,是发现问题,变成可支持机会部分的重要作用。最后,讲座以“幼小衔接的6S模型”具体展开,让家长们深悟:以学习挑战为契机发展学习力和以情绪挑战为契机发展情商,在家庭教育中是多么重要。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为家长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有了思想准备,既消除了不少焦虑,又能提前做好孩子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对于即将升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远比获得知识重要,而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初体验,感谢大二班的各位老师,让孩子们在成长之初,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他们步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3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这次听专家龚敏讲座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从我内心来说我觉得我是带着感激之心和求知的渴望而去的。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所看。所学。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应该说上海市的幼儿教育确实是走在全国的最前沿,我学习到了最新的幼教理念。感受到了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同时反省自己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中较大的差距,应该说我还有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才能向这种理想的幼儿教育靠近。就像一位上课的老师所说的:"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总是习惯于只埋头干活活不抬头认路。工作中少了一点思考。"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迷茫的赶路人,看清了一个努力的方向,解决了工作中的许多困惑,很多事情都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专业知识上的收获以外,我们更从讲课的专家老师们身上感受到她们思想求新。功夫求深。做事求实。快乐工作的生活态度,应该说有许许多多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

  上海市一共开展过两轮课程改革,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一个幼儿园的发展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幼儿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呢?幼儿的发展是指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是人社会化的过程。这里的发展包括了四个含义:

  1、是全体孩子的发展。

  2、是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3、是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4、是发展的可持续性。

  孩子必须通过活动来发展,那么落脚点在于要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以前的教育是空杯和壶的关系,也就是一种被动的老师讲孩子听的填鸭式的教育,而二期课改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幼儿应该是园丁与种子的关系,也就是说老师应该向园丁一样给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来促进种子的发展,让学习成为孩子全身心的体验,操作和感受。每个孩子都有很大很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每个孩子发展的潜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与他人不同的差异是孩子的权利。这就要求老师们在集体教育的背景下更多的关注个别教育,并且要承认差异。

  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孩子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每个带班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个班都有几个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怎么对待这些孩子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总是用同一个目标和内容对待全班的孩子,其实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些小的目标通过个别教育来实现的。应该说中国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一刀切,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组成森林的每一棵树木都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人呢,所以老师们还要用一种成熟的心态来接纳孩子的差异,例如上海市的特级教师龚敏老师有几个很好的做法就是:龚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固定的墙面布置就是每周请一个孩子和他的家长布置一块属于自己的展板,在展板中展示自己的特点,特长等,包括照片。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手工作业等等。同时这种活动形式也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件很小的事例也体现了老师对孩子错误的接纳,体现了老师的一种正确教育观念。

  教师最困难的就是洞察孩子想什么?我们总是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其实这是非常非常难的。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是走近孩子,靠近的近。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呢?首先我们要一种求真的态度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不做观察不做记录不作分析就无法了解孩子,走进孩子,从而了解他们的需要。观察分为有计划的观察和随机观察,老师可以用表格。符号。标记。照片。录像录音的方式记录,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有观察的意识,他们通常会随身携带笔和小纸片,随手记录下孩子的只言片语,或者是事件中的关键词,然后再进行事后分析记录。有时候他们还会记录下课堂中的关于开展某个主题时的师生对话,这样做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对这个主题知识的储备情况,同时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正在开展什么主题,老师也积累了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观察记录是一个老师专业成长要走好的第一步,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我们以往很忽略这一块,所以导致了我们工作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不够了解教育对象以及师生关系不融洽的现象。

  在课程改革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的有机整合。在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中我们经历了分科教学。五大领域课程,到现在的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我们有很多困惑,到底什么是整合课程呢?有很多老师说其实是换了个说法而已,还不是语。常,计。体。音。美。所谓整合就是把他们都拼凑在一起就可以了。就像一条章鱼一样只是戴了一个整合的帽子,其实搞的还是的分科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通过内容的整合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这种整合不是拼凑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对内容进行合理的联系。从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出整合是一种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

  随着课改的深入,对幼儿园老师专业化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面对这些要求我们都深感压力,我们以前在幼师所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弹唱画跳的技能已经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在幼儿教育的领域里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老师的学习如果不跟上,就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如今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有亲近孩子的能力。有读懂孩子的能力,有积极互动的能力,有和家长沟通的能力,有实践反思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师的魅力在于:与孩子心灵的交换。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在幼儿园教师这个领域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老师在这份事业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要每位老师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常会感到倦怠,为什么这些老师都没有提到工作的辛苦呢,老师说:一个人他只有热爱工作他眼里的工作才是快乐的。当我们遇到我们不愿意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时必须要调整好心态说服自己,然后快乐的去做。这样你才能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也许我们会从这些话里获得一些启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成功背后都有他们对事业的一份执著,因此他们觉得自己是快乐幸福的。

  应该说这次听了专家的座谈会是获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感受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与大家分享,最后我想用这几句话作为今天和大家共勉:做敬业之人,乐于敬取。做敏锐之人。善于发现。做灵活之人,善于迁移。做聪明之人,善于合成,做智慧之人,善于创新。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4

  今天有幸听到了杨俊梅老师关于幼儿视域下的入学准备讲座,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体会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做好幼小衔接真的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每一个学前教育老师必须做好的`,下面是根据老师的讲解我总结下来的主要内容。

  让幼儿拥有自信时刻提醒幼儿“我能行”,做最好的自己。在幼儿身心准备方面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在社会准备方面要鼓励幼儿多多交往合作,在学习准备方面要让幼儿树立好奇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宽松、有爱、互动积极的人文环境。作为教师要为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平台园内外大型活动、班级内不同类型展示活动、集体活动中的表达机会等等。

  让幼儿自主行动,成为活动的主人,做到“我的生活我做主”

  在生活准备中呀要做到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的积极准备,在社会准备方面要有任务意识,在学习准备方面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允许幼儿出错鼓励幼儿挑战,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不怕困难,努力探究的精神。

  让幼儿自律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在生活准备中要做到生活习惯、安全防护,在社会准备中要做到诚实守规,在学习准备中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我们要抓住当前疫情的机会,做到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引领家长科学的做好幼小衔接,化解家长的忧虑,转变家长的观念,与家长达成共识。利用线上活动解决家长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疑问。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5

  每一名儿童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和独特存在,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尊重儿童,珍视儿童,呵护儿童是教育的职责;研究儿童,发展儿童,引领儿童,从儿童出发建构适合儿童生长,助力儿童发展的课程是教育者的义务,非常有幸观看井彬鸽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通过多途径、多通道主动学习,实现多元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

  如何基于幼儿生长需要进行课程实践呢?首先,从幼儿园课程出发,幼儿园课程的制定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并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经验中引导和促进幼儿发展,要形成课程领导力,由园长,教师等课程领导者构建的课程共同体,相互影响形成合力,形成推动幼儿园课程不断优化的力量,要在“主动实践”“逐步形成和落实”的过程中逐步影响推动课程不断发展,在这里园长课程领导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而是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唤醒教师的专业自信,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园的课程质量。教师不仅是幼儿园里重要的一份子,更是幼儿园课程领导者。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对课程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教师应基于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在自己班级形式自身的专业自主权利引导幼儿家长共同推进课程的实施,园长和教师,他们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团结合作,能够有共同的课程理念。奔向共同的课程目标,积极行动。

  其次,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应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思想力,坚持科学的课程观,正确的儿童观,先进的教育观。有意义的学习和了解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不仅要熟知幼儿发展的知识,还要对幼儿的生活世界所涉及的领域知识有清晰具体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的学习。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了解幼儿生长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幼儿发展的可能性。教师通过多渠道的搜集幼儿发展的来源直接与幼儿对话,分析幼儿的作品与活动痕迹,听取其他伙伴的想法。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装着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制定班级计划,积极的向幼儿表达合理的期望,要考量幼儿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合理的期望。给幼儿针对性的发展机会,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用成长档案袋记录与分析幼儿的成长。

  最后,应该以园为本践行实施课程,发现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求,发现教师实践的需求,发现幼儿园发展和家园共育的需求。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老师园长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去促成,幼儿园课程的领导力绝不是单纯的只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能力,而是对幼儿园课程发展与运行过程中重要内在关系的衡量和把握。因此,练就较强的课程领导力,立足幼儿生长的需要。是一名优秀幼儿教师不懈的追求。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6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7

  今天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活动开笔礼仪式和幼小衔接讲座,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开笔礼仪式非常有仪式感,让孩子们知道从此刻起自己已经是一名准小学生了,开始要认真学习知识了,给孩子的学习生涯留下了美好又深刻的回忆。此次活动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学校本次举办的幼小衔接讲座很接地气,老师讲得很细致,非常实用。同是作为家长的我,也做好了孩子上小学的准备。首先,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她有足够的爱,虽然梓瑶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但我相信只要家人持之以恒,不断给孩子浇灌爱,她定会越来越自信的。其次,要做孩子的终生朋友,要始终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做法,因为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最后要做一个孩子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于模仿,家长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要想孩子爱上阅读,首先父母要有阅读的习惯。下班回到家要把手机放一边,与孩子同看一本书,用心陪伴孩子。

  “双减”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现,摒弃以往的唯分数论。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做做家务,根据孩子的爱好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写写字,放假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8

  艾立森外国语幼儿园为大班孩子们举行了隆重的开笔礼仪式。

  随着击鼓声,身着汉服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井然有序的从启智门下走入操场并安静入座,园长妈妈致辞,老师教孩子们握笔姿势和书写“人”字,点朱砂,礼敬恩师和感恩父母等。

  感谢学校提供给孩子和家长们学习的`机会,我也是第一次真正理解到开笔礼的意义:端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童蒙开笔、礼敬亲师、感恩父母。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活动,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接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敬畏,有了敬仰之心才会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心中就有了规矩,相信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读书写字的重要性,再加以老师平时的引导,他们会更加热爱学习的!

  感谢老师对孩子们的教导,当听到孩子们读感恩词和鞠躬时,我的内心是激动澎湃的,三年的幼儿园学习,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有赖于园长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孩子们才得以成长和进步,感恩您们的辛勤付出!辛苦了!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9

  有幸聆听了李娟老师的《科学衔接·幸福儿童》讲座,从而了解到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呼应的过程,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做好幼小衔接,不仅取决于幼儿入学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支持幼儿能与家庭、学校、社会和同龄人之间建立亲密的协作关系;做好幼小衔接也是幼儿园家长一直比较关心的话题。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作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一些社会行为是在幼儿园时就养成的'。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上学习能力的过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实现幼小衔接。

  最后,“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多方共同研究,扎实推进,逐步完善。请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相信国家的政策是强有力的、相信幼小的教育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大家一起与孩子手拉手、肩并肩,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帮助他们走好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步。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10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11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讲座以抛出问题开始,帮助我们梳理幼小衔接认知上的.误区: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以什么形式呈现幼小衔接?在互动解答中,慢慢梳理出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得出科学结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整个小学阶段的衔接,是化作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是生活中打下的各种基础。而家长认知的误区会带来方法上的误区,作为家长应该避免过度发力,去享受与孩子间亲子关系的流动。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12

  时间如流水般在我们的指间划过。短暂的三天培训告一段落,在这次的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幼儿园骨干教师及领导的精彩讲座。幼儿园的骨干元老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加以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刑老师的讲座——《幼儿园生活活动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见效的,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优良的交往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因此,生活教育在幼儿的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

  1、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做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幼儿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幼儿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引导幼儿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幼儿有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幼儿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他们的热情。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现代父母在幼儿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般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4、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教育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

  应该注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观,让幼儿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幼儿一生。

  5、学习习惯—让幼儿受益一生。

  幼儿园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生活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

  但是实际上这学习习惯的养成,始自孩子的幼年。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通过这次培训,对于我这样一名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实习教师来说,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无论是在班级管理、组织教学,还是在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等方面还是比较稚嫩的。我获益颇多。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迪。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也许不经意间一次小小的鼓励,一声轻轻地问候,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可以影响他们一生。我们愿做孩子的导航员!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13

  本期的讲座详细描述了幼儿入园不适的各种表现,深入分析了各种入园不适的根源,同时给家长提供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讲座的内容对于寒假余额不足,即将又一次面对孩子入园焦虑的家长们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帮助孩子顺利入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下面我结合直播内容谈一点体会。

  做为一名家长,要想孩子有好的状态入园,须培养孩子独立,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分享。父母要做的就是要传递给孩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不要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害怕情绪。孩子入园前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孩子讲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交能力,让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但是真正遇到入园焦虑时,还有显得有点措手不及。

  为什么一定要教育家长,强调家庭教育呢?因为太多家长把教育孩子当作老师的任务,孩子送去学校就万事大吉。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我们亲自把孩子生下来,却从来不把孩子当亲生的养。”学校教育毕竟功用有限,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来就难,可是,就算在学校里费力培养出的好习惯,回到家里,遇到完全不懂教育法则的父母,好习惯马上付诸东流。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当孩子有问题时,更要从自身去反省一下。所以说教育孩子同时也是进行咱们家长的自我教育。

  入园后首先是社交能力的提高,见到陌生人不再害羞了。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孩子跟班里的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其次是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能自己吃饭上厕所,还学会了叠衣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有社会认知、规则意识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所有这些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辛勤付出。虽然今后的育儿道路还有很长,但是我充满信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新学期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会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交给学校,相信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积极配合老师做好五项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家园有效携手,才能确保孩子更好的成长。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14

  第一次主要讲的是幼儿的生活习惯问题,主要是吃饭问题。主题:不是给小孩吃到什么东西,而是怎么吃。大多数在2—3岁的小孩家长都有体会,每到吃饭,两手一摊,都喂惯了,有时还要追着屁股后面喂。其实这个是很不好的做法。那么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让他自己吃,这个时候的小孩应该可以自己吃东西了,当然还是需要大人的帮助。这样的优点其实有很多,一是更利于消化,更利于营养的吸收。由于小孩子自己吃饭,就无暇去干别的事。我家的那个边吃边玩,要么就是边看电视边吃。二是自己吃饭会更香,有利于身体发展。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手眼协调,手指灵活能力,开发大脑,为将来的思维、书写打下坚实基础。

  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你们现在每给小孩喂一次,他就丧失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丧失一次发展智力的机会,以后就是这样——老师做出两手断的姿势。这个动作给我的触动相当大。我们当前顾虑的是孩子自己吃一定会吃不饱;还有就是当下天气气温比较低,孩子自己吃会很慢,吃凉饭容易生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自己吃会弄的一塌糊涂,收拾其他比较麻烦。通过对比,我仍然认为少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更能打击我。第一点我说服自己,孩子不想吃,他一定不饿。第二点可以给他先盛少点,等他吃的差不多了,再添饭。第三点当下的麻烦跟小孩的智力发展根本不算什么,而且现在是短期的麻烦,以后是长久的轻松。还有洗手、上厕所、睡觉、穿衣服、穿鞋这些都需要小孩独立完成。

  第二次主要讲的是幼儿的数学方面、语言方面的.培养。对于数学的教育,着重的介绍数的观念、质和量的关系,从具体到抽象,这是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简单的1+1=2这样的死记硬背的公式或等式。老师展示了很多的教具,一个珠子代表1,10个珠子穿在一起成为一串代表10,10个一串排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形代表100,10个正方形排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体代表1000,所有的教具都是这么具体,这么有说服力,而且给人极大地震撼。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老师信誓旦旦的说:你们家长不要教数学,在我们这里学足够了。

  第三次主要讲的是感官教育的培养。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往往会被人忽略。小孩是通过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这些感官进行学习的,在3—6岁这段时间,培养这些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综合素质很强的人,他的感官是非常敏锐的。人的能力的大小,就是这些能力的叠加。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质:

  1、是独立化、简单化;

  2、系统性的、渐进性的;

  3、有关联。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15

  6月8日下午,公司企管部邀请市消防支队王教官在公司大会议室成功举办了公司及分公司消防安全培训,公司领导及公司管理人员都积极参加了培训。

  王教官结合消防安全制度以及各类火灾案例,对如何树立公共消防意识、预防、杜绝可能引起消防事故的内外隐患、个人面对突发火灾事故应如何进行救灾及逃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参会人员深受教育并作了详细笔记,各部门主管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消防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次培训,公司要求各部门要深刻吸取近期国内火灾事故教训,强化四项措施,构筑夏季消防安全“防火墙”,做到警钟长鸣,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一是消防知识普及到位。做到举一反三,向员工宣传科学防火知识及火灾现场扑救和逃生常识。

  二是应急预案落实到位。对防火紧急事故处理程序、消防疏散方法、火灾扑救措施等予以明确,增强了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安全隐患排查到位。坚持每日巡查,尤其加大了对重点部位的巡查力度,对车间、办公区、宿舍区等重点部位要求落实具体消防安保措施,用电线路、消防栓、灭火器等重点部位安全性能定期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排除。公司会不定期对公司及分公司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监督消防安全机制的落实度,确保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加消防培训的企管部吕总有感而发: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是可怕的,可是没有消防安全知识更可怕!有多少人因为火灾自救知识的`缺乏而无辜丧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请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安全生活,共建平安和谐的社会。

【小学初中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03-18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11-26

家长教育讲座心得体会03-26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18篇)03-06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3篇)06-14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精选9篇04-11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13篇03-30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13篇)03-30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8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