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

时间:2022-10-19 08:42: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课后反思

  上了教研课后,有同事说:这下子心情紧张过后该轻松了吧。其实不然。这节课备课评课过程中,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也有太多的东西令我思索。

  把这样的老课文拿来教学,我首先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在咀嚼涵咏中感受人性光辉。因此,普通人的情感成为我和学生对话的平台。我从亲情、父亲这个角度提醒学生去解读李大钊,这个定位告诉孩子李大钊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能较好地把握人性的特点。

  教学这样的课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动,然后才是如何让学生感动。不仅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对李大钊都是知之甚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被文章打动。课堂上我安排了一段资料的介绍,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渲染情境。我也沉浸其中,因为我被李大钊的人性光辉感动着!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大义凛然的李大钊,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总理,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

  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

  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

  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3、对比朗读谈发现

  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

  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

  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

  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3

  【说教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说目标】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说过程】

  小语大纲六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

  六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

  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灯片出示)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

  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4

  说教材分析: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说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说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说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5

  说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 ) 娱( ) 僻( ) 怖( ) 宪( )

  伐( ) 误( ) 避( ) 布( ) 选( )

  胖( ) 刑( ) 押( ) 舅( ) 绞( )

  伴( ) 形( ) 胛( ) 臼( ) 较( )

  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说课稿】相关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08-0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03-3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03-14

十六年前的回忆语文教案07-01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02-24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02-23

《瑞恩的井》第一课时说课稿06-27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02-21

《阳光》第一课时的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