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实习报告

时间:2022-02-05 17:02:59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电台实习报告四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台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台实习报告四篇

电台实习报告 篇1

  在考虑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今天终于真的提出结束在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节目的实习,说心里话有点不舍。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热爱体育的学生到一名初步掌握体育新闻制作的实习编辑,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毫无保留的前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

  从20xx年9月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四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的我坐在大家面前,心中满是忐忑。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一直是我最钟爱的节目,而今天也要加入她了,虽然只是实习,但这其中的喜悦也让我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而且我惊喜的发现我可以帮得上忙了。从写口播到给被人打下手,到自己制作一条新闻,能力和自信在我的体内共同增长。终于在第二个星期里,我的处女作播出了,看着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新闻终于上了大屏幕,想象着无数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这条新闻,我突然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想。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对前辈们的信任充满感激,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为上亿观众服务我要更加努力。这样的信念一直鼓励我,督促我。四个月来我共制作新闻百余条,虽然有些并没有播出,但我都把他们作为锻炼,可以说这些新闻就是我向更高处攀登的垫脚石,踩在它们上面我发现我可以看得更远。渐渐的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他的一员而不只是一名过客。今天我还是要离开了,数数自己口袋里的收获,沉甸甸的,让人喜悦。

  首先是业务上的收获。在这里,成熟的新闻制作体制让我真正体会新闻制作的流程;每天的写稿修改让我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验证。特别是紧张刺激的直播方式,更让我受益匪浅。有速度还要抓质量,记得开始时还会手忙脚乱,冷汗连连。但经过这样的实战的锻炼,现在我一上午做两条新闻已经可以脸不变色心不跳。记得沃尔沃帆船挑战赛结束那天,下午五点钟才传来英文稿,我漂亮的完成了任务,保证了6点的播出.来到《体育新闻》工作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兴趣和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也可谓一个体育迷,各种比赛都感兴趣,都懂一些。但真正做起新闻,我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皮毛了,太多的细节我不明白。于是我勤问勤查, 4个月来在体育知识方面已经有了飞跃。我弄懂了高尔夫球,冰球、滑雪、冰球等人们大多不大熟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对XX赛季世界摩托车锦标赛连续报道中,我边学边干,由一无所知变成了摩托车专业户。还有《体育新闻》的制作流程让我有机会锻炼使用各种机器,现在我已经熟练使用对编机,字幕机等制作播出设备。

  业务上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同时心理的收获却是潜移默化但又受益终生的。首先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同事们团结合作的气氛。在这里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谁有了困难都会得到最真诚的帮助。特别是前辈们对我的指导,总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亲切的耐心的,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几天熟悉下来我发现这也是一个认真钻研的集体。大家并不是将工作看成完成任务,从制片人到每一个编辑,都时时思考怎样将新闻办得更好,更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主编们组织进行业务学习,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分析兄弟频道节目,得出我们的不足与成功。编辑们也努力钻研,广泛阅读体育和电视方面的书籍,让我感到他们是永不满足的,永远进步的。每天例行的看节目对他们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哪怕是一点小小的错误,他们也不放过。正是这种钻研的精神,才使《体育新闻》成为一张王牌,屹立不倒,不断提高。渐渐的我也开始受到了影响,我开始阅读《体坛周报》,上网时不只是看热闹更增多了思考,看其他人或是其他频道的节目是也暗暗在心中比较,取长补短。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觉得生活和工作总有新的目标,每天都充满了干劲。还想说的是,在短短的4个月中我还收获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得知自己已经被保送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我想学习的路还长应该多多见识,多多实践。所以虽然不舍还是决定离开这里,到报纸或电台去充实自己。真的感谢这里的四个月,让我结识了这许多朋友,真的感谢这四个月,让我有了如此喜人的收获 。

  我的实习总结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实习一个月,来到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性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这里,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班主任,电教组,教学工作.而我想: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实验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电台实习报告 篇2

  第三天市里有个全市财政会议,九点开始。我8:40在市政府车场等李记者,进来的人越来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见他,直到八点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说记者不用提前入会场,等会儿按会议的流程只重点听重要领导的讲话就行。

  我们刚入会场,工作人员就送来管财政的副市长和财政局局长的.讲话稿,共三十多页。李记者告诉我,主要看副市长的讲话稿,局长的属次要的。趁着主持人讲话他试了录音机的效果----这是采访的首要准备。首先是局长的工作汇报,李记者就拿着两份稿在画圈,我则按照前两天在办公室看的会议新闻的模式写这条新闻稿。不久,李记者就选了副市长四段话准备录音,其余的划线内容教我抄下来,结果女副市长讲话时只提大题目,根本不按稿子读。会后,当我正津津乐道副市长的美丽音色和优秀的口才时,李记者懊丧地说:“她说得是好听,但我的录音就麻烦了。”他要回家重听完那几个小时的录音资料才能决定录音选段,因为我刚才没注意录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说什么。

  (下午,他拿了两条新闻稿来办公室给我看。没想到一个会议可以写出两条内容不同的新闻:一条是当天的财政会议,一条是全市去年财政加大投入为群众办了实事。他做记者20多年了,有经验就是不一样。)

电台实习报告 篇3

  前言:

  这是我第一次写的社会实践报告,以此来纪念我的第一次实习经历。这篇报告主要记录了我在电台实习一个月的经历和体会,完全从主观角度出发。文中有引用的词句,但并没有抄袭他人所作(有参考报告的格式),没有任何虚言假意,皆依现实所述、传心中所想。我大概是个十全一美的人,成绩、能力、经历都不值得炫耀。这次实习算是我的一次改变,生活从空虚茫然到充实忙碌。我会继续前行,寻找心的方向,寻找我人生的梦。我希望我的20岁成为我人生的转折。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高考前6个月。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可谓把学生说成了“活的百科全书”。可又有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学生,到底是“学习生活”还是“学习生活(学习如何生活)”呢?说得好听点,学生是青年知识分子;说得难听点,我们何尝不是纸上谈兵的理想者。我自己就更不必说了,一个胸无点墨、固步自封、“静”而不“动”的大学生。我用半个学期来自省、思考自己的人生,20岁的我甚至找不到一个自身突出的能力。我不禁想,干脆就这样把不会游泳的自己扔进社会漩涡中得了。我是把自己扔了出去,只不过是坐着熟人的车出去的。大二的暑假,我得到了一份在县电台实习的工作。

  我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怀揣着什么远大的抱负出来实习,我只是想从学校、从家里走出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接触不同的人。因为我是一个不擅长交际且生活圈子很小的人。

  县电台与影视中浪漫有情调或诙谐幽默的电台印象相去甚远。在我们的小城中,它只是一个为政府服务,反映国计民生的媒介工具,可以说是新闻广播电台。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参加活动、写稿子。参加的活动多为各种会议、巡察、仪式等。这项工作听起来似乎可以让人有些骄傲,一说“我在电台实习”,就会收到诸如“很不错啊”的称赞。但其实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套用这里一位前辈的话说就是“高中的文学功底就足够了”。每次的稿子一二百字便足矣,而且很多会有材料,以及记录的领导讲话,写稿子也多为一个套路。可能是我没有学过新闻的关系,所以理解的比较肤浅。当然,他们平时的工作并不只是这些。

  我第一次写稿子真是战战兢兢的。那是我来这儿的第二天,每个人都在忙各自的工作,我连倒茶的份儿都没有,突然就接到任务让我去参加活动。那种忐忑的心情就是当自己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而且必须完成时的惶恐不安。中午回来,我牺牲午觉时间写稿子,就那200个字不知道酝酿了多少遍、改了多少回。下午第一时间拿给前辈看,老师们都是很有耐心、很愿意教导我们这些实习生的。前辈一边帮我改稿子一边指导我,我的那个“套路”也是在指导之后才形成的,并不是像数学公式似的。我的第一篇稿子被改了大概80%,心里并没有失落,只为这样的指导学习感到开心。唯一的一次失落就是那位前辈对我说“写新闻稿高中的文学水平就足够了。”他也表扬了我一句“导语写的不错。”当时的'确很伤心,可是也知道自己确实有许多不足之处。后来写稿子便会仔细的斟酌,翻看别人写的稿子学习一下,也会向前辈们请教。

  即使是这样单一的工作,也足够我每天“三省吾身”了。我的不足之处有许多,其实在之前自己也是有察觉的。我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弱,写的文章总是长篇累牍,不能简明突出;再有,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写的东西会显得杂乱无章;还有,我的文学功底太浅,写的东西不是理论性太强就是主观意识太强。(在这篇实践报告中应该也会被察觉)其实在社会中,我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善交际。面对陌生人寡言,不知道如何开口;面对前辈们,不知道如何称呼,不好意思开口。虽然自己心里门清,可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在这次实习中,我也会有意识的改变自己,也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要大方有礼、微笑以待

  “懂礼”是人际交往中最基础的,就像在建筑中的地基,这往往也是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对任何人都要尊重,不能趾高气昂,也不能畏手畏脚,要把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对人大方有礼。关于称呼,应该是有差异的。在我们这里,对于资深的前辈,就会尊其为“老师”,对于资历略浅且年龄相差不大的就会称为“哥、姐”。而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如果说称呼代表着尊敬,那么微笑则以示友好亲切。像我这种不善言辞的人,微笑就更是必备的交际法宝了!

  二、 要镇定自信、坦然自省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不能在逆境时丢失自信,在顺境时忘记自省。用两句人尽皆知的话来劝慰:“胜败乃兵家常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重要的是胜而不骄,过而能改。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这种常识性的道理自是无需多言。你不是loser,也不是圣人,自己的人生也不能用几个字来定义。这句话也是我要告诫自己的,以此来自省。

  三、 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此也同样适用。再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不足之处,尤其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谦虚求教更是必不可少。不过请教别人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去问,诸如“这个软件怎么操作”这类问题,完全可以自行得到解决。在社会中,一定要谦虚、要好学,但不能让人觉得无能。“这个词语怎么用,句子怎么翻译”这些都是自己的基础学习没有做好,是要靠自己去积累的。对于经验性的、技术实践性的问题,就要做到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有人有义务主动帮助自己。所以,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才能有所收获。

  四、 要端正态度、积极面对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习、工作、人生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要对自己负责。积极学习积累、积极解决问题、积极把握机会,才能持有更多人生的筹码。我的实习是没有工资的,更不必去考虑绩效、考核、奖金问题,我以后也并没有打算从事这项工作。即使我偷偷懒,不去学习,不好好做,对我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在这里,没有人管你怎么样,一切都靠自己。既然身处于此,就要对得起自己。

  结束语:

  我们总说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事实也正如此。不过我认为,无论是知识还是经历,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它们都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石,一步步奠基、助我们成长。从幼稚到成熟的慢慢过渡,使我们褪去一身的轻狂和戾气,披上自己用十几年来铸造的战衣踏入社会的战场,那些过往便成为我们如今可以站在这里的资本。我们正青春,我们正当年,就该无畏行走于江湖,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电台实习报告 篇4

  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后多年,大多会有种走上不归路的自我放逐感。当然,前提是他还在媒体圈子里混。我这人并没有多少高瞻远瞩,连当初进新闻系也是在阴差阳错的恍惚中完成。不过在这个准圈子里混了3年,自然也沾染了1些圈子里好大喜功的习气。

  20xx年xx月,在教2那个明亮教室的讲台上,雷蔚真老师负责代表学院向台下2105个懒散且孩子气10足的学生宣布你们的实习开始了。我的位置距离雷老师不是很远,在这个重要时刻,雷老的表情被我很不小心但很忠实地记录下来。这是1种复杂的表情,1种过来人的故作镇定和1丝狡诘。台下这批学生的实习以及以后的命运,似乎早已在他的意念之中——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对于实习,台下的学生看起来有很多选择,不过实际上就两种:决定工作的,去央视新闻中心实习,为的是毕业时能在那里留下几个;想考研的,自己找个地方弄份实习鉴定有大红公章就行。我当时就知道这是新闻人的试行放逐,为了见识1下我泱泱大国第1大台的风范,我没多想就选择了前者。于是在xx月中旬的1个下午,我被告知我的发配接收地是央视新闻中心编辑部时段1组。

  所谓时段1组,就是早间组。所谓早间组,就是夜班。夜班组3班倒,也就是说干1天休息两天。这个待遇很是不错,搞得我上铺的小C很是艳羡。我得以将夜猫子的习性在夜间央视方楼2层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天则回到宿舍蒙头睡觉。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生活实在有悖人性。我现在回忆那段时光,马上感觉有千万个苍蝇瓮地冲进脑袋并将其吞食。人说睫毛长的人爱睡觉,我睫毛长,但根据多年生活经验,我了解自己并不是很嗜睡的人,我能1次性熬个48小时不睡觉,但我却始终没法适应没48小时就要倒1次生物钟的生活。我没有熬过几个班就开始疲倦并开始怠工。到最后虽然我的怠工并没有影响我留下的可能,但几个月下来我欠下的睡眠帐最终让我选择离去。

  在早间组值夜班,所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其实我是有心睡眠而身不由己啊。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地方台用卫星传送过来的稿子放到对编机上重新编辑1下。这个工作没什么挑战性,因此我的斗志在无用武之地的'情境下开始休养生息。说到这里要提醒诸位看官:想做事的兄弟,就找点挑战性的工作,不然斗志会很快消磨光,等哪天你想振作1下都找不到感觉了。我就在那里无意识地消磨着我的斗志。看看HBO的电影,翻翻栏目组的杂志自得其乐。每每自感无聊之时,就开始做起未来的春秋大梦来。我开始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钱多,活少,逍遥,有自己时间可以搞点私活。按照这个标准看,央视编辑部的日子也是过得的。只是最终我实在没法忍受那万恶的夜班,只得拜拜了。

  在这期间,我还跟CRI的《世界新闻报》有过1段短暂的邂逅。1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她的招聘启事就投了份简历。后来就被通知笔试,然后面试。很轻松的搞定了1切,然后过去上班。主编对我也是颇为照顾,他安排我跟他做头版。在MSN上我跟他说前辈您要多多照顾我,他回话说没问题你很有灵气。现在想起来,在1个新环境中领导这种赏识还是相当难得的。以后我还碰到过1些领导就没那么好了。于是我又得出个结论:在别人瞧得起你的时候,千万别瞧不起人家,等到你之后被另外的人家瞧不起时,你会很怀念被人瞧得起的时光。

  这结论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很是重要,遗憾的是我当时竟以为有央视的夜班在手,工作便不用发愁,参加CRI的招聘只是练练兵而已。当然,报纸本身有它自己的局限,我知道这个事情做不大。于是带着半分糊涂和半分理智,我向主编提出我要回去考研。主编有些愕然,他肯定明白这是个托辞。当然我也知道在他看来,这无意于1种背叛。在我留下工作证走出CRI的大门1刹那,我有些莫名的怅然,又有点莫名的释然。 这种不痛不痒的日子1晃就是半年,我逐渐从央视夜班的迷梦中苏醒过来。

  这里只会不定时地发1些钱,没有3保1金且不解决户口。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并没什么感受,难道就是央视3天1倒的夜班?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必须要从头开始找工作。我被迫开始照相,做简历,去招聘会,到处乱撞。这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形势并不好,同在1片水深火热之中,我和所有人1样感到彷徨,绝望。而实际上我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心里并没底。直到深圳电视台的出现。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是怎么得知深圳台招人信息的。在1个阳光有些刺眼的下午,我去中关村陪1个朋友看笔记本,顺便去了趟北大。

  在1个古色古香的木楼里,我漫不经心地填写了他们发给我的报名表。之后的第2天傍晚,他们通知我去深圳大厦参加笔试面试。我去了,依然是有些漫不经心。试的题很空,什么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媒体应该怎么有竞争力之类,都是博士论文的题目。我答起来竟毫无感觉,4道大题竟只用千把字答完了。接着就是面试,HR问我喜欢做哪类新闻,我说做时政类,他说做民生类你干不干。民生?我只在南方周末上看见有个民生版,似乎也有些深度,做起来也应该不难。于是我马上表示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了解下层人民生活疾苦云云。HR略略点头,跟他旁边两位同伴说还需不需要问其他的,另两位均表示没有问题。临走告别时,1位副考官冲我笑了笑,我知道这应该是个好兆头。

【电台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电台实习报告汇总八篇02-25

电台实习报告合集六篇02-24

电台实习报告汇总10篇02-25

广播电台实习报告7篇03-24

广播电台实习报告6篇03-11

广播电台实习报告4篇03-03

广播电台实习报告五篇03-03

广播电台实习报告合集六篇05-10

广播电台实习报告范文6篇05-09

有关广播电台实习报告3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