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30 09:59: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从而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

  第三个关键词“笑”,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善良的规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通过小鸟带着青蛙去外面的世界旅行的过程,它们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让青蛙看到精彩的外界,也让学生感受到外面天空的广阔,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2、角色体验,动手操作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身处环境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动手让孩子们体验青蛙,理解小青蛙,青蛙其实也是无辜的,我们应该理解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互读扮演小青蛙;师生共读研读课文,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鸟,老师读旁白。带动作表演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通过朗读课文抓住三次对话,理解文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关于课堂不足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对于引导学生感悟寓意环节过于繁琐,应该适当的简洁些,系统些,对于孩子们会的内容不宜重复过多。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

  对于板书应适当的在黑板上点名寓意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我定会再接再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

  第一课《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第二课《黄山奇石》课后反思

  第三课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反思

  第四课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古诗 《山行》教学反思

  第五课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第六课 《我选我》课后反思

  第七课《一分钟》教学反思

  第八课《难忘的一天》课后反思

  第九课 《欢庆》教学反思

  第十课 《北京》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看雪》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后反思

  第十五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后反思

  第十六课 《风娃娃》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 《称赞》教学反思

  第十九课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第二十课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第二十一《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第二十二课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第二十三课 《假如》教学反思

  第二十四课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第二十五课 《回乡偶书》教学反思

  第二十五课 《赠汪伦》教后反思

  第二十六课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

  第二十七课《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第二十八课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第二十九课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第三十课《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第三十一课 《回声》教学反思

  第三十二课《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第三十三课《活化石》教学反思

  第三十四课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3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放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处理好这层心理距离,就很难把课上好。

  所以,教学中设计“零距离”的情景对视,是教学关键。

  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在情景中学习课文,努力实现情感的交隔。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本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雪”中的个味不同。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读问句”,理心情,感受乡情。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这节课教写“争先恐后”,是坚持每节课都有指导写字的过程,指导书写的时候,这四个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点上相似,指导起来学生收获的快。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对学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对比的反差中,产生学习期待。

  三、读诗句,一家情,邀请“看雪”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这节课中,很多发言的同学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说明孩子如果调控的好,他们还是有学习的兴趣的。这需要我再次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从阅读期待的课题来说,这节课在阅读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语文的思维方面落实的还不扎实,如何形成教学的常态,形成语文的创造与思维,是下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

  《称赞》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童话故事,以小刺猬和小獾的相互称赞展开,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称赞他人,并由此体会到称赞他人所带来的作用。本堂课在执教以及听取了多位老师的意见后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字词教学方面

  作为低段的语文课,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课时中。本堂课,我通过看情景动画来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小刺猬和小獾,并看图识字“刺”、“猬”,总结了反犬旁字的归类,从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渐进。但是在字形上指导过多。课下王老师在评课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低段的学生应该要注重字音的准确,字形在识记上不过多强调,过于细化。如形声字等专有分类只能作为一种认字方法带过,无需深入。现在的字词教学,更多的倾向于随文识字,因此在后面的环节中出现单个的用“加一加”方法来识记的字过于单调,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识记。

  二、朗读教学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标中,朗读是重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正确朗读到流利朗读再到情感朗读,本课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较多,可以结合生词较多的语段来反复训练,但是我在教学设计中只讲了它们之间互相称赞的对话,朗读指导的范围也不够广,朗读想要扎实就必须要反复的读。这样通过反复朗读,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这一场景中,第二段生词较为集中,但是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把这一语段作为重点,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减少学生朗读过程中加字漏字的现象,就该给足学生自读时间。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读做出了至少课文读三遍的要求,但是时间上不足,王老师指出可以在自读时要求学生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直至读通顺准确即可。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

  本课我主要围绕着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对话来展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称赞的话,难点为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称赞他人。但是在内容的'设计上,由于对话单独出示训练,缺少了一个情境的铺垫,似乎显得较为孤立。这也给我在今后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中一启示:要注意文本内容上的衔接,体现连贯性。只有把具体的情境加进去,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情感从而使情感朗读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开课,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从初次的试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和指导,这些都将引领着我在教师之路上走得更顺畅。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7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新词,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并积累语言以外,还要增强学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为了打造好这个平台,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

  3、“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努力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注意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前我们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课后我又建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课堂反思

  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

  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1.老师谈话引入。一是说昨天口语交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写的课余生活的文章念给孩子听——这两个环节中,第二个学生虽然听得很起劲,但实际上对学生习作没作用。虽然强调老师写下水作文,但是必须运用得当。

  2.学习范文。昨天,我从孩子们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课余生活的文章让孩子们回家读,并做了一篇读书笔记,还积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反问里体会这些东西:注意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动作。(反思;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意图好,但是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建立好的耳屏台,学生是被动体会,收获也不深刻。原因还没找到。)

  3.小组里说,全班引导。接着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里自己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说,结果发现说得很不好。于是马上改变教学计划,立刻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来和大家说,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明白——抓住动作。为了这个我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还让他们说,我来做动作。(反思: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发现问题立刻改变计划,并且比较好的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动作。但是,失败就在于前面的环节的节奏太慢,耽搁时间了,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第一节课下了)

  第二课时

  1.带着学生总结了方法:一要主要开头和结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把顺序安排好,还要注意写好动作。

  2.接着让学生自己写,我在全班观察。特别针对几个孩子做了指导。发现了孩子们时间上是没有管我刚才和大家总结的经验的(看来前面的学习多半都是无用功,为什么这样呢?)

  3.全班评改。我把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读了读,边读边点评。最后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文章来集体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没人帮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来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对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显然学生还没写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来修改。我们读了文章后,大家发表了个人的意见,慢慢把文章修改出来了。最后文章是这样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没人帮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吗?

  于是我回忆起爸爸妈妈折被子的样子,然后我一边回忆一边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铺开,走过去把每个角落拉直,这时看看被子,被子铺展得很平整,看起来非常的听话。于是我就开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对折,被子就变成了长方形了。然后,再提着被子的两个角,往另外两个角上折。这个时候被子就变成正方形了。

  这时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后”我们用波浪线来表示,还特别提醒大家这样就能把顺序写清楚。在用到动词的时候,特别强调孩子用准确的词语。正在这个时候,又下课了。

  第三课时

  1.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经过了上面的环节,老师总结了经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该写的地方写明白。孩子就开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别指导了一个孩子,发现他的标点使用很不好,连分段都不会分,或者说是太懒。不愿意分。

  2.誊抄作文。

  {准备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个孩子的问题,包括其中的字、词等很小的细节。然后结合习作里要求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修改。再用一节课时间,专门针对文章的开头、中中间的清楚、结尾进行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指导,指导一个部分修改一个部分。}

  下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课时设计不好,有的环节浪费时间,而没实际效果。比如小组代表在小组里说的环节。

  2.这样的上法,会让基础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习作没有乐趣了!

  4.最好的环节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然后选择动词。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评改作文的时候,这里指导很好。

  5.作文教学是个难题,要慢慢实践和思考同时好文章的确是修改出来的。一定要指导孩子针对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6.中年级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8

  第一单元亲近大自然,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庐山瀑布,有“山行”带给我们的快乐,有北方最大的湖“美丽的呼伦湖”,还有五岳之一黄山的气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配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知识接受能力增强。

  第二单元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包括《采蘑菇的小姑娘》《雨后》和《我想我能行》。课文反映了不同地区孩子们的快乐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这些课文展示了是新时代儿童的情趣、品质和人格,他们热爱劳动、充满自信,团结友爱。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喜欢与同伴分享劳动的幸福的采蘑菇的小姑娘;《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渗透着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和孩子特有的情趣,《我想我能行》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小贝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了,遇到事情也能主动解决问题了。教学中由于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课堂变的更加活跃了。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熔融和谐,关爱人类共有的家园,包括《村景》、《风铃草》、《搭船的鸟》和《燕子专列》。《村景》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秋季悠然、和谐的优美图景;《风铃草》传来了生活在林边的风铃草发自心底的歌唱——生活在这里多美好;《搭船的鸟》使读者见到一只充满灵性的搭作者的船捕鱼吃的翠鸟,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燕子专列》装载的是燕子,更是人类的爱心与真情,描述人们用行动谱就了保护燕子的爱心之歌。本单元通过这些内容的点点滴滴的渗透,要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迪和知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人与自然熔融和谐。

  第四单元哲理故事包括四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盲人摸象》、《望天》、《苏珊的画》。四篇课文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启人心智、教人醒戒,告诉了孩子们很多道理。如:要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从;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动脑筋促转化,把坏事变成好事。本单元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孩子们都积极探讨,学到了很多知识。例如《盲人摸象》我就采用了角色表演朗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知识学得很快,收到了可人的成绩。《我要的是葫芦》在认识新字环节上,我把所有的生字都写在了预备好的葫芦上,识字环节马上显得没有那么枯燥了,课堂积极活跃了,学生的认字速度也明显提高了,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

  第五单元亲情、关爱,包括《古诗二首》、《窗前的红气球》、《妈妈睡了》和《送给奶奶的阳光》,课文素材大部分来源于儿童真实、自然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心灵感受。如《窗前的红气球》一文体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妈妈睡了》一文展示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送给奶奶的阳光》一文中展示了小孩子对长辈的关爱之情。《古诗二首》也体现了兄弟、朋友之间的深情。

  施教时,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面对学生的真实,面对真实的学生,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在自主阅读、交际过程中引发共鸣,关照自身,用童心体会感情文章,有自发的个性感情和创新,不仅使学生就文本有所得,提高思想认识,更应把学习过程中的习得落实在日常行动中,实现从儿童生活中来,学习提升儿童生活,指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通过反复诵读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六单元奇异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奥秘,它是人类永远都无法摆脱的诱惑。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的探求,一代一代,从未间断。儿童是自然的孩子,他们对自然界的万千物象都有着原始的好奇心和与生俱来亲和力。本单元选取的这组文章,将孩子的心送还给自然,让他们尽情感受自然的奥妙,这组课文以文学的笔和会飞翔的思维,极富儿童情趣的演绎了自然科普知识,使知识如此鲜活,儿童读这样一组文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发展他们热爱自然,探求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力量。

  第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文中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调动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地球的清洁工》通篇用拟人化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几种动物在清洁地球环境方面的不同本领,通俗形象地说明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从全新的角度阐释动物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我是你的朋友》通篇以拟人化的写法,赋予蛇以人的感情,人性化的蛇娓娓道来,似乎在和人进行亲切交谈。读来亲切,也容易使孩子达到情感的共鸣。《最后一片树叶》以对话的形式,写出了树上最后一片树叶由不快乐到快乐的情绪变化,运用拟人手法巧妙地向小读者渗透了关于落叶的自然常识。借树叶揭示了生命的过程。

  第七单元人物故事包括四篇课文:《小英雄于连》、《奇特的“钢琴”》、《华罗庚的故事》,一个综合学习和一个口语交际《我们要到野外去》。三篇课文向大家讲述了三个人物故事,有小孩也有青年,小英雄于连急中生智,救了全城的百姓;作曲家冼星海因陋就简,用瓶瓶罐罐创作出动听的乐曲;华罗庚小时候好学好问,敢于给教授挑错,最终刻苦努力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它们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乐观向上的个性,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祖国对兴趣那份执著的热爱。另外,这几篇课文还将我们引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了解这些人物的来龙去脉,了解更多的人物故事,这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还使我们受到更多的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第八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传统文化”。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课标中的明确要求。本单元编排了《戈壁滩上古长城》、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的动人故事、纸的有关常识和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西游记》节选——《唐僧取经》片段。这些故事具有超越空间的冲击力与绵长不朽的生命力,所以一直流传至今。第八单元编选的几篇文章,旨在通过经典篇章的诵读和浅显易懂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故事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领略民族文化的不朽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语文的情感。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

  设计理念: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诗歌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贴画 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吗!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

  画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

  (1)读生字卡

  (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三、研读课文

  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1)屏幕出示。梨树——灯笼

  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好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在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金黄的梨头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

  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

  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浪

  A 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田怎么样?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用双手做波浪的动作。

  (4)屏幕显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杆,展示自己的丰收。

  3、用朗读赞美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能看着图,不看着句子赞美吗?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指名背,集体背。

  四、秋天这么美丽,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知道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气画家是谁吗?

  读读书,找一找。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0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当时的艰辛,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逐步培养。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

  2、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1、在指导书写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而没有进行示范写,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措施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地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这年的鼓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处:本文的时代背景比较远了,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时候,有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1

  《小马过河》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在质疑的环节中,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小马过的是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而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小伙伴他们俩是不是都说错了,课文最后为什么说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一个说“水很浅”,一个说“水很深”,这不仅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同时也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对矛盾。以往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演示、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但因受到时间、教具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仍是一知半解。这回当我再上到这篇课文,再讲到这一问题时,我换了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却意外地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本文共有三幅生动、美丽的图画,而第三幅图老牛、小马和松鼠都在其中,于是我请学生拿出彩笔,按老牛说的那样——“水刚没小腿”,把“水”画至老牛的小腿,然后再顺势再把“水”延伸,让小马也站在“水”中如图所示。学生刚画完,立即大叫起来:“老师,松鼠太小了,被水淹掉了”瞧,一目了然,不用老师多说,学生自己就明白了。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加强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2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是学好句,段、篇的基础。在上这课时,我的思路比较清晰,我设置了语言悬念,现在是什么季节?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说:“对,现在是金秋时节。”借机板书“金秋时节”,我再设悬念,设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举手了,教室里活开了,一个男孩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树上的柿子红了。”又一孩子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稻谷是黄色的.”又一女孩儿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红了。”……孩子们说得太好了,我再次设问:秋天像什么?教室里又热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像一首诗,一首秋收的诗;像一幅画,画上有成熟的果子,庄稼、蔬菜……还有落叶……”,我抓住学生的激情不放,咬住学生虔诚的目光,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快走进凉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五谷丰登,爪果飘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场面更是让山河壮美,有好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起来,作为老师,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时,我更不忽视字词的教学,我边画草图边板书词语,把生字显示出来,学生自拼自学,在证音,我也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如: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壮”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称。古时以三十岁为壮,还有形近字,同时也注重了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之秋,春兰秋菊,春种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时节……

  总之,对本识字课教学还是有收获的,100%的学生生字过关,在词语的理解上,通过自己在教学中设置的语言,学生能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以画为媒激发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容易疲劳,注意力易分散。而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把学生喜欢的音乐、美术、体育引进课堂,能使语文教学更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苏教版第三册有一课《云房子》,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一幅一幅展示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当学生看到真的像花儿、大冬瓜、大礼堂一样的.云房子,都忍不住“哇”的一声惊叹,深深地喜欢上它们。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流露出内心的喜爱、高兴的情感。欣赏完小鸟造的云房子,学生们余犹未尽,我就让他们画一画,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房子。学生太高兴了,他们海阔天空地想,自由自在地画,兴致勃勃地说,孩子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随着思维的积极活动,学生插上了联想、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小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虽然孩子们绘画表现手法还很稚嫩,但一幅幅形象的画无不透露出儿童特有的灵气和童趣,无不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有的画成了一条龙在天上自由自在的游,有的画了兔妈妈在给小兔讲故事,还有画成了一艘轮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驾驶船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自由中促进个性的发展,在创造才能得以施展的同时,孩子们也享受到了创造成功的欢乐,并进一步激发了学习与创造的热情。

  美术走进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能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感悟到语言的深刻内涵,享受到成功的无比愉悦。美术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在美丽中变得更精彩。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诗歌,反映了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乡下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自由地嘻戏,快乐地劳动,健康地成长。学生在想象农村生活时,有的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说自己的农村生活,与诗歌中的乡下孩子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乡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课文中的图画再增加一些小猫小狗小鸡等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看得明白,对农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描写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重点让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捉”“含”“挖”“逮”,结合课后的连一连,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动词。借助这几个动词,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搭配什么词语,需要符合乡下孩子生活,学生能尽情地发挥,如:捉蝈蝈,捉蜻蜓,含柳叶,挖土豆,挖红薯……学生对乡下孩子的那份快乐与无忧无虑,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对于优秀的学生,我让他们模仿课文说说城里孩子,学生从动词入手,展开说,写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惊呆了路边的老奶奶。弹一曲钢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在孩子的笔下生动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孩子做个有心人,相信他们笔下的生活会更精彩。让每个孩子在说的基础上多动笔,会正确地运用语言。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

  什么是版权异议?

  如您认为XX网站上由用户上传的内容(包括文件、图片、视频等)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点击这里提起版权异议,我们尽可能地保护您的合法权益。注意: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如何进行版权异议?

  点击本页下方的“进行异议申诉”按钮,进入申诉页面,并按照提示填写相应的申诉信息。请您在开始填写前准备好所需的相关文件,以防止因页面超时等原因造成申诉提交不成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人主体信息和相关材料: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等证明权利人主体资格的材料。若权利人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的,还应提交代理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授权代理证明等材料;

  2、权利人申诉内容及要求:包括要求删除、断开链接的内容的准确名称及确切的`网络地址;

  3、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登记证书、商标证、专利证书、作品首次公开发表或发行日期证明材料、创作手稿、经权威机构签发的作品创作时间戳、作品备案证书等能有效证明权利人拥有相关权利的权属证明;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具体列明。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3-29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04-13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25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反思03-2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08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3-30

二年级上册语文《寒号鸟》教学反思03-30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