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5:57: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江南》教学反思[经典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南》教学反思[经典15篇]

《江南》教学反思1

  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因为学生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歌词,所以一开始我就以一个美丽的配乐诗朗诵来引入歌曲的学习,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很快的进入状况,然后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找出歌曲最能表达江南美景的.句子,从这一句开始学习歌曲,打破歌曲教学的常规,这样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学始终围绕一个字“美”。之后的歌曲教学通过学生唱谱、教师范唱、学生接唱等方式让学生来学唱歌曲。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江南,我找了一些有关江南的丝竹乐,江南的舞蹈来让学生欣赏,这样让学生对江南能有一个总体印象。

《江南》教学反思2

  本文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一处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可以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诗句语言的精炼,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如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情景表演等,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鱼儿的快乐,我请几个孩子,分别扮演“田田”的莲叶,位于“(中)间”“东”“ 西”“ 南”“ 北”方向,再请几个孩子体验鱼儿嬉戏时的愉快心情。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孩子们又正确地掌握了“东西南北中”几个方向。

《江南》教学反思3

  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

  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

  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

  《采菱》这首歌曲旋律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成的,成为了本课的一大亮点。

  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这节课中,我亲自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

  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

  按照课前的设计,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

  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南》教学反思4

  《忆江南》教学反思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很想尝尝鲜。拿来《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江南》教学反思5

  1.识字:第一课时中,通过同桌对读正音、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组词来认识生字,但没有做到每个字都让学生说一句话;第二课时,通过带拼音全班齐读生字、小组合作读生字卡、识字游戏等方式复习巩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生字,少数学生不能认读“莲、南”,nl不分。

  2.写字:第一课时,学写“东、西”,“东”的第四笔容易错写为点,有几个学生能自觉发现“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区分。书写时,竖弯容易错写成竖折。时间分配不当,课堂上实际写字的时间不足。

  3.诵读:第二课时的读比第一课时多,设计了小组赛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吟诵品读等方式。但读得还不够多样,环节设计不够紧密。部分学生误将“莲叶何田田”读成“荷叶何田田”。尚须要强化识记,加强诵读,读中理解,熟读成诵。

  4.拓展:介绍了《采莲曲》《小池》等古诗,其中意外发现《小池》是学生幼儿园学过的。这个环节充分暴露了我的问题:不信任学生。我一开始应该先询问学生知不知道其他关于莲花的古诗。由于担心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我在教学中有“满堂灌”的倾向,这节课我讲的`时间起码占了一半,没有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5.调控:不时有学生开小差、搞小动作,我有时不能发现,可见我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留意到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说明我的课堂还不够生动有趣,不能完全吸引学生。

  《江南》的教学反思2:

《江南》教学反思6

  教学中,能抓住古诗特点,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想象,解诗意悟诗境,感受江南春色之美,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热爱。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借助资料自主解疑,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品味诗歌中那淡淡的忧伤。在解意悟情的同时,设计了个人读、小组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情境引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朗朗书声中激起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并让学生明白了: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则能看到文字背后的秘密。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自信展示,精彩不断。

  身为师者一定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课堂界限,适度拓展,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以诗带诗,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不足及改进措施:

  1、整节课虽然书声琅琅,但是朗读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组读、男女生读、集体读等层面,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少,且朗读的层次性不强,不能体现螺旋式推进的.课堂节奏。

  2、在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诗情的环节,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够生动丰满,课前设计的“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未能进行,因此整节课总有点稍欠火候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取舍和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还应多下功夫。

  3、课堂中虽然有意识的关注全体,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总有些不善于展示的孩子被忽视。于我们而言,他只是一个学生;于家长而言,他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因此我们不经意间的忽视,对一个家庭来说影响的可能是未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注视”的同时,多些“扫视”,多关注教室边边角角的学生,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被重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江南春景的诗不胜枚举。杜牧的《江南春》,以其画面的优美和情思的含蓄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遍野绿树红花。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酒旗在迎风飘展,行人在不断来往。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建立的寺院,在蒙蒙细雨和淡淡薄雾中隐约可见。只是由于写得含蓄蕴籍,因此,凭吊南朝、讽谕当代这些意思不易被人看出,其实他写《江南春》是有现实的讽谕意义。

  再加上诗歌的教学特点——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

  3.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通过这次的古诗教学赛课,我从教学上和自身谈谈自己的感触:

  在设计上从来没有这样认真的去思考过古诗的教学,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最后也能完整的设计出整个教学流程,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进步。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重要。在学法上刚拿到古诗时,我就在思考:古诗教学应该带给学生怎么样的学习方法呢?人们常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所以,除了借助注释这一方法之外,想象画面,借助背景资料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江南》教学反思7

  《江南》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所以我没有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而是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首先我把课文读通顺作为读文的开始,我没有采用死板的朗读,而是带着一群天真的孩子做了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课堂上虽少了讲解,少了问答,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是空前的高涨,思维也非常活跃。那一刻,每个孩子都成了一条活泼、调皮的小鱼。这样的情境,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我觉得对于学生进行观察图这方面的指导上做得不够好。由于小学生生活在北方,对南方的生活不了解。特别是小姑娘坐上小船采莲的情景,我应该结合诗句指导看图。先联系前两行诗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把观察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联系起来,感受到江南美景如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江南》教学反思8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诗体,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教师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时,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诵等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内容。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

  江南春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因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所以对这首诗的争论各种声音都有,写景还是讽喻?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屋宇重重、悠远古老的佛寺,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以我把本诗定位于写景诗,但后两句诗延伸的.历史背景也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课确实是一堂真实实在的课而非表演课,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注重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诗歌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是高年级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了诗歌相关知识的梳理,而自制的课件也能清晰地体现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思路:这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中让学生把看到的景物连缀成画面说一说时,时间给得不充分,开始学生说得很简单,仅仅将几个景物词连起来,虽然后来有个学生说得较具体了,可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既可以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诗境。还有,我上这堂课没有做任何预设与铺垫,也没让学生做任何预习或查资料,这种做法其实很不可取。因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识也可能遗忘,这就导致了课堂的某些环节学生一时跟不上,出现场面不活跃或冷场;另外,在学生闭眼想象意境,我在配乐朗读时,由于看到少部分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导致我不高兴而有点紧张,我漏掉了一句诗景的朗读,虽然听课老师没听出来,但我还是感到遗憾,这应该是理解意境时不可遗漏的一处。还有,课堂结尾的作业,将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写下来,我想,是不是给学生时间课堂上练习写下来再朗读展示,会有更好的呈现效果呢?

  我上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寓言、文言文、作文课、中考复习课等许多公开课,对我而言,这次公开课是我诗歌教学的一次新尝试,即使有许多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

《江南》教学反思9

  今天和学生一起阅读了《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衰败,表现诗人反对佛教,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杜牧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因为每学期学生都会背诵古诗,所以对于这首古诗,学生都能背出。所以,本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南朝的覆灭,讲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涨,这些达官显贵想通过拜佛求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千秋万代,荣华富贵,可是这些寺院在随着朝代的更替倒塌无数,已经没有多少存在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方法可行吗,学生很能领会老师的用意,他们发言完毕,最后一句诗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强兵练武,这么的寺院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中呀?

  诗句意思出来了,可是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于是我又给学生介绍杜牧生活的朝代,当时正是显赫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连年征战,宦官当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企图通过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们听了很是愤慨,纷纷对当朝都的做法表示谴责,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就是诗人的情感,共鸣的情感在课堂上涌动。

  春的景致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诗意和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读诵积累与情意熏陶结合起来。诗人杜牧在《江南春》这首诗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秀丽春光,同时由烟雨迷蒙中的楼台佛寺联想起南朝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借古讽今,这是本首诗的难点。如何巧妙地处理呢?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二两句;然后抓住“南朝”和“多少”切入第三、四句,适时补充作者用意,启发学生理解“写今”与“吊古”的内在联系,从而收到获得审美体验与弄清寓意的双重效果。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江南》教学反思10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全诗共7行两句话,前两行介绍了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后5句写了鱼儿在荷叶下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江南水乡的美景被一一展现了!为了使聋生体会到这种美,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学生一下子无法回答,于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的美,荷叶的绿,荷叶的大,荷叶的多,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何田田的美景。教学第二句时,我主要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出示图后,让学生想象,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滑到北面,他们在水中是那样的自由与快乐!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江南》教学反思11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正式进入教学前有一个复习的环节,巩固所学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我在教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出示了过多的意象将整首诗分的太碎了。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在指导朗读上,可以采用表演读的方法,把教室当成一个大池塘,让学生当小鱼,感受鱼儿们的快乐,从而读好诗中的第二句,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

  接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教学反思12

  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孩子们也没有学习词的经历,对于公开课的选课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起初很犹豫。拿着《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

  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江南》教学反思13

  温馨提示:

  1、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学反思参考1)江南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再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江南》教学反思14

  这个星期四早上第一节课,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高一(4)班,为他们上《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虽然之前已经上过几次课了,但是还是感觉很紧张,因为之前指导老师一直都在忙月考的事情,没有帮我修改教案,而我又认为我的教案写的很差劲,所以很没有底气。再加上这次是在我不是很熟悉的(4)班上课,所以就更加不知所措了。不过紧张是没用的,我只能硬着头皮上。

  课前欧老师已经告诉我,这个班级不是很活跃,如果有问题抛下去他们回答不出的话可以直接讲,不必等待,否则教学任务肯定会完不成。不过今天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都很放的开,回答问题很积极。

  今天的这堂课,我首先花15分钟介绍作者,讲解课文当中的4个对比段落,然后将重点放在课文的5幅图画的讲解。课文一共描绘了冬晨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和旱冬闲步图这样5幅画面,这5幅画面当中描绘了很多景物,而且每段中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悟,很值得学生去分析和感悟。而且这篇散文的语言也十分优美,尤其是7,8两个小节,意境很优美,画面感也很强,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还注重让学生去朗读,体悟其中的意境。

  4班的学生在这堂课当中表现的非常好,这也自然让我放松了很多,所以在课堂上我也开始尝试着和学生开玩笑,说点笑话之类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轻松了很多,互动性也增强了,我也觉得很满意。

  下午第二节课在14班上课。早就听说14班非常活跃,在14班上课是不会有紧张的感觉的。果然,刚走进14班,就有学生和我打招呼,让我顿时镇定了很多。下午的上课内容稍微做了下修改,欧兰老师让我加大对对比小节的分析,并且让学生概括出每个小节的关键词,也就是江南冬景的特点。所以在这堂课上,我加大了对前面小节的分析,当然,重点还是放在5幅画面上。

  虽然说14班非常活跃,但是总体的`课堂气氛不如4班好,显得有些乱,而且对问题的敏感程度也不高,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最后拖了两分钟的课。

  对于这两节《江南的冬景》,我不是十分满意。首先是教案有点杂乱,本身课文的结构有点散乱,对比的小节是穿插在5幅图画中间的,因此我分析的时候有点难度,虽然最后有一个梳理文章的过程,但是学生可能还是不太明白。第二,忽视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我过分的注重图画的解析,而忽视了现代文阅读的解读技巧。比如对比突出了什么,展现了江南的冬景的审美特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没能让学生得到锻炼。第三,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自己添加了一些比较搞笑的话语,有些话语不说很妥当。在课堂上,学生都比较活跃,所以我自己也放的比较开,其中穿插了一些笑话,和学生开开玩笑,活跃下课堂气氛,但是这些笑话有些并不妥当,我课上没有意识到,课后想想还是不应该的。

  下个星期一我还要在12班和13班两个班上《江南的冬景》,我必须注意到这些问题,更加努力的区完善我的授课思路,授课语言和授课技巧,争取能完成完美的一课。

《江南》教学反思15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还记得我们秋游时去过哪儿吗?”小朋友们马上异口同声:“荷塘月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荷塘月色看到了些什么?小朋友们众说纷纭,“看到了荷花!”“看到了莲蓬!”“还看到了大大的荷叶!”“还有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接着我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学生问:“怎么去?”我便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充分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江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江南》教学反思03-09

江南教学反思03-27

《忆江南》教学反思02-24

《江南》教学反思[实用]07-05

(推荐)《江南》教学反思07-10

望江南教学反思02-19

《江南》教学反思15篇03-18

《江南》教学反思(15篇)04-02

《江南》教学反思 15篇03-24

《江南春》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