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5 17:26: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脱式注意几个问题:

  1.格式可竖脱(等于号外齐),可横脱(4+3-2=7-2=5就是横脱)。

  2.脱式的主要意思是把不算的部分落下来,注意不算数的脱式位置,和原来一致。即原在前仍在前,原在后仍在后。(如上图红圈内做法不规范)。

  3.列综合式解决问题,分步的变综合的方法可以用:写一,调二,三括号去想。写一就是把分步一式先写上,调二的意思是根据分步式二,调整新数在综合式中的.位置(可能在分式一前,也可能在分式一后),三括号,是指为保证分步一优先计算,看需要把分步式一括起来吗。(可能用,也可能用不上)

  如:6+3=9,5×9=45,变综合一的方法,一写,写上6+3(脑子里或草纸上),二调,因为分步式二5×9中,第一步的得数“9”在乘号后面,所以新参入算式5应写在6+3的前面:5×6+3。三括号是指我们为了保证先算6+3,而它又出现在算式后面而且和乘法竞争优先计算权,所以必须加括号,为5×(6+3)。

  至于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现在出来三种情况:1先算括号里的,括号第一优先。2.乘除优于加减3.前后(无括号同级运算,谁在前先算谁)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一、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历,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习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复习环节设计了10道两步式题(4题含有同一级运算,4题含有乘(除)和加(减)、2题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试教中发现安排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对新课中学生列综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扰(好多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中前后两个乘法都加了括号,当然出现这样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来的课堂中删除了这两题,并且也调整了上面8题的出现顺序。离学生思维最近的是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先出示了4题乘(除)和加(减)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试一试”的教学用到这部分内容,这样的出现顺序与教材的编排相吻合。

  二、注重“算”与“用”的结合

  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都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算”与“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课的练习中,我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即“想想做做”的第4、5题。第4题与例题较相似,求两商之差,一是巩固所学的列综合算式,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二是训练学生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积”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但是我又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显得过于罗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第5题未能解决。我们平时计算的.教学和练习,倘若能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这样就能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算”和“用”和谐交融。

  三、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课堂生成

  课堂是个充满未知的场所,每一刻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尴尬。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要求学生能列综合算式的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课堂中出现了这样三种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两种都在我的预设中,第三种在两次试教中都未曾见过,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处理不当,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我观察学生的反应,一脸茫然,看来把这个问题抛给当事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请韩黎说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围棋的总价,乘4是都看做买4副,然后在总的价钱中减去一副象棋的价钱就是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多好的想法啊,这个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让我临时调整了课堂

  总结

  ,本打算到“想想做做”第3题直接说说运算顺序就下课的,但觉得何不妨用这个算式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呢,于是便有了:课后请大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完成韩黎的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既尊重了学生,又顺利地过渡到后续的学习。

  至于(12×3)+(15×4),我采用了迂回的战术,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顺势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联系实际情境学生想到先算括号中的,再把两部分价钱相加,何况计算的结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号的综合算式暂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观察算式,揭示课题,探究运算顺序,算出结果,沿着我既定的

  方案

  进行,再折回,两式比较,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号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号就可以不用了,也说明了数学的简洁性。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数学的第五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是两级两步混和运算,即乘加、减,除加、减的两步运算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这部分内容也是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是十分重要的知识。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6×4+18读作: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三、我在教学小括号时运用儿歌教学。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两步计算要牢记,发现括号要先算,没有括号要分类,混合运算先乘除,同级运算按顺序。

  这首儿歌说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概括了两步计算知识,也可提醒学生计算顺序上的要点。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1、教学混合运算时,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定性"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一年级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小括号的作用,因此要理解"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并不困难。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没括号的情况下,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顺序进行计算,不同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这一内容。在学习的初级,我结合我们学校大课间出场的顺序,用打比方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规定。我将二级运算比作二年级,一级运算比作一年级,当要出场的都是二年级或者都是一年级的时候,谁先出场呢(同级运算)?学生会回答:谁排在前面谁先出场(从左往右的顺序)。如果又有二年级又有一年级呢?根据已经积累的我校学生出场顺序的经验,学生回答:二年级先出场(不同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这样,通过打比方的方法,避开了学生认为理解比较困难的数学名词,理解和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我还通过教学生简短的儿歌"先乘除来后加减,小括号里算在先"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在计算之前,即便题目中没有要求,我也会要求学生要把先算的部分下面划横线,并问一问自己:这部分为什么先算?通过这些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杖"。绝大多数孩子借助这一拐杖能够较好地完成混合运算的学习,但是也有绝少数孩子在计算的顺序上还是会有所混淆。

  2、教学脱式计算时要规范写法

  由于脱式计算是本单元才开始正式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都是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过程书写的规范。由于学生对将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中教学生使用"等量替换法",将第一步算式中的算式部分替换第二步算式中的对应的数,替换完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我的这种方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上有所混淆。

  3、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解决没有中间问题的两步问题,并列出综合算式

  这是本单元最难的部分。因为在这一内容中,学生要先从数学信息和问题中,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解答,然后才能根据中间问题得出的答案解决最终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教师要逐步教学生学习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边画图,边分析数量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隐藏的中间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因为有的学生面对较复杂的两步问题时,不愿或者不能仔细读题,而是用题目中的.数量加减乘除乱列一气,中间也会出现有的孩子明明是乱做的,但是由于二年级乘法法都只学习了表内的,学生很容易根据数字的大小投机取巧。所以有的孩子虽然解答正确,但是算理却是非常不清晰的。为了避免学生钻这个空子,在分步列式时,我注重让学生说(写)出第一步算出了什么?第二步算出了什么?这样学生对算理是否清晰就一目了然。列出综合算式时,我强调学生列完以后一定要思考:需不需要加小括号?(这个算式加小括号会先算哪里?不加小括号会先算哪里?哪种跟题目的要求是一致的?)

  整体来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是本学期最难的一部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以后,学生还需要经常练习以巩固学习效果。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时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这节课中,我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知识让学生去构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嘴、动脑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揭示运算顺序。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算式,有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就让学生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计算,而且让大家都说一说运算顺序并找出相同之处。这样就给课堂压缩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用在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上,我认为比较合适。

  1.运用数学术语意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做三步混合式题时,不要求全体学生会依照运算顺序读题,但是在脱式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如:16×4+6×3 先算16乘4的积,再算6乘3的积,最后算64加18的和。

  2.掌握两积(商)求和(差)同时脱式的.计算方法。

  混合运算使学生明确:三步混合试题中如果出现两积求和(差)、两商求和(差)、一积一商求和(差)时,可以把乘除法同时脱式。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把准备题16×4十18中的18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16×4十6×3。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4.结合学生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训练。

  如: 25×4-60+40

  =100-100

  =0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凑整的意识太强烈,而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通过了一定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计算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更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致。在以学生熟悉的购买商品的具体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会计算方法。学生都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突破了重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个别学生虽然能够列出算式,但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不会计算;在练习与作业中错误惊人地多,像混合运算的格式不正确、计算不准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列成综合算式对于运算顺序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今后在计算训练和习惯培养上都应下功夫。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

  今天教学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例题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图,自主选择列式方式。有部分学生采用分式解答,也有部分学生采用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但在列式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个小括号是不够用的,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揭示了中括号,进行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做了书中的'第三题,发现问题比较严重,班上只有8个人正确能列出综合算式:(5000-75×40)÷25。(我要求直接列综合算式有困难的学生先列分式,再改成综合算式。)还有10个学生列成[5000-(75×40)÷25]。

  由此,我有两点发现:

  1、对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难度较大,主要是需要添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往往考虑不到,是教材要求高?还是训练少,要加强训练呢?思考中。。。。。

  2、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思维惰性大,学什么用什么,这里其实根本就用不到中括号,偏偏孩子们一学就用,说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贴近学生用真实、扎实、丰实、厚实的教学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旧拓新。课的开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题和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巧妙过渡到新知探索环节,促使学生“愿闻其详”,激发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通过与基本训练题对比而导入新课,为学习新的知识从心理需求到知识铺垫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知学生。所以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尝试题的出示,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疑惑而发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教育。我注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出示尝试题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计算,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9

  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大多数同学掌握较好,但是让我头疼的是有大部分同学经常有出错的现象,不是方法没有掌握,而是计算的粗心,要不就是计算时的乘法口诀弄错,要不就是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当你给他稍做提醒,他马上醒悟过来。想来想去,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问题,计算不扎实和粗心大意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加强训练和纠正。 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计算准确力,就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首先我的教学设计刚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旧有知识,而且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并且在新知感受的环节中,我将例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现知识的形成。其次,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让学生找错改正,学生印象更深。同时也更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在指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打草稿和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巧用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练习量的不够。

  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处理“新知感受”与“运用练习”两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导致练习量的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二是学生的基本的口算能力还比较差,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看来,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通过学生的自学和互学而获得,教师只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基本思路是首先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复习先前的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课本,分析小颖和小明两种不同解法的正确性,在全班交流达到共识,得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即:将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省略加号和括号;弄懂有理数的代数和的意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例题的解答,教师对有疑问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形成能力;再通过测学加以巩固,达到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目的。

  成功之处:引例的处理比较好,学生的自学感受到小颖的方法是以水面为标准,水面以上记为正,水面以下记为负,而两者的距离则使用它们的差来表示;小明的方法是水面以上距离与水面以下距离的和来表示,用到了绝对值的意义;通过回答问题,自然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解决方法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使他们通过研究、交流获得了新知,摆脱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效果比较好。

  启示:1、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能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具体对知识的探索的正确位置上来。问题提得过大,学生没法回答,不知道方向;问题过小,又没有挑战性,引不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例题的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做适当的删减或改编,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

  这部分内容是20xx年苏教版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还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太规范,有必要加强指导。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2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则运算”这个单元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陷入了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划线,误以为先算的要写下来,而不是把计算的结果写下来。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顺序。其次熟记运算顺序,达到张口就来的水平,这样在计算时就形成条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的熟记,为学生计算的步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关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个难题。

  最后在书写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边讲边写,告诉学生这一步算的什么,写的数是哪个算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没有参与计算的要原搬照抄,参与计算的是写计算结果。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四则混合运算,即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以及带小括号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是以前学习了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概念的梳理。

  教学时我采用了知识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主要收获:

  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6×4+18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三)能运用租船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选择最佳方案,最省钱。

  1、阅读与理解:读懂要求,理解题意。

  2、分析与解答:通过理解,假设使用一种方案,看其结果再进行调整。

  3、回顾与反思:通过解答,选择最佳方案并作答。

  二、教学中的问题: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2)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

  (3)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4)特别是78+26-38+49这种形式的运算,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顺序错误,没有认真审题目中的符号,就先算两边,再算中间了。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1、坚持每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于有特点,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4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自然地得出其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首先,课堂上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购物的实例,列出算式,并明确应该先算什么,从实际例子中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其次,课前我是以分类的一种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回顾旧有的知识,不但有助于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而且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形成;并且在新知感受的环节 中,我仍是将例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

  最后,在本 节课综合练习“计算接力赛”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我想这样做,不但能改变以往部分“好”学生垄断课堂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而且 还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也是促进其计算检查习 惯的.养成。

  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处理“新知感受”与“运用练习”两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导致练习量的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

  2、是学生的基本的口算能力还比较差,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看来,还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二是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本单元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难点在于解决没有中间问题的两步计算问题。为了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我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混合运算时,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定性”。

  在复习混合运算和新授时,要求学生要把先算的部分下面划横线,并问一问自己:这部分为什么先算?通过这些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杖”。绝大多数孩子借助这一拐杖能够较好地完成混合运算的学习,但是也有绝少数孩子在计算的顺序上还是会有所混淆。

  2、教学脱式计算时要规范写法。

  由于脱式计算是本单元才开始正式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都是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过程书写的规范。要求先分步计算,再综合计算,由于学生对将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中教学生使用“等量替换法”,将第一步算式中的`算式部分替换第二步算式中的对应的数,替换完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我的这种方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上有所混淆。

  3、多样的练习设计。

  为了巩固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送动物回家,我是医生、我会填等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4、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例题2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主题图,让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讨论、发现、对比、归纳和应用与口算等方法含有不同级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好。

  总之,要改进低段课堂教学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特点,抓住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法要多元化,学法要多样化,教学环节要简洁、教学过程要灵活,注重教学生成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2-18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11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02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02

混合运算复习教学反思02-21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2-14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24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03-2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