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8 14:46: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

  本单元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分两段教学,先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然后教学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规律在小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

  2、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验算提高正确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3、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除了解决购买物品时花钱和找钱的问题外,统计主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计算水位高度、测量水的深度等内容,对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本单元的例

  1、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矛盾,因势利导,逐步构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

  1、例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列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应该把小数点对齐。这道例题的教学安排是,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向小数减法迁移。弄清小红一共用去多少钱,这里不是凭“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哪个竖式正确,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分析和体会哪种算法正确。

  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数量,元是2元5角8分,元是3元1角5分,+的竖式应该把表示“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析,是2个

  一、5个和8个,是3个

  一、1个、5个,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是一步发展。在学生认知过程上,从理解方法到独立进行计算,可以内化算法。教学这个问题,只要突出一点,即竖式怎样写。

  试一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和或差的小数末尾如果有“0”,应该化简。“试一试”的第一个教学任务是巩固“小数点对齐”这个必须遵循的写竖式的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就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第二个教学任务是化简计算结果。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材中曾经指出:根据小数的性

  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现在要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计算的结果。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计算的结果,如果小数末尾的“0”没有去掉,计算是正确的,不能仅以没有把小数化简而判定计算是错误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小数性质,把得数里小数末尾的“0”去掉。去掉的方法是,在竖式上把这些小数末尾的“0”逐个划掉。

  集中力量解决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因人制宜,允许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方式。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如果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学生往往发生错误。教材把这种情况视作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安排例3加以解决。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例3才开始,在前面已有铺垫。在教学计算法则时,已经出现了两个加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同、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多的情况。

  例3的竖式中,依据-写出的竖式,被减数百分位上空着。这一位上是几减几?由此联想小数的'性质,可以在的末尾添上一个“0”。写出了这个“0”,百分位上怎样算就清楚了。这个“0”是哪来的?这个“0”对计算有什么作用?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只要把它想在脑里。这是对多数学生的导向。至于部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仍允许他们把这个“0”写出来,能防止算错。

  对于小数加法和减法或多或少已有一些基础知识,上课之前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利用竖式计算时,有些同学认为应该从左往右对齐,有同学认为应该把末尾对齐。有一半多的同学知道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但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我强调得过多,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清楚“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的其中道理。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用小数表示元、角、分”,让他们去理解在相加、减时,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其中道理,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量进行思考,元是4元7角5分,元是3元4角,所以,计算时分别把“元”“角”“分”对齐写,便于相加。同时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着手,是由4个1、7个、5个组成的,是由3个1、4个组成的。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除此之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趣这块还做得不够到位,教学本节内容时,我应该从“小学生买东西算帐”这个敏感的话题入手,“买东西算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就连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怎么算帐,只是他们不理解其中的算理,从这个角度去教学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就浓厚多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

  例题是点心店买点心的情境。四种点心及其价格分别是馒头-0.5元、豆浆-0.7元、馄饨-1.8元、面条-2.4元,通过提出问题求其中两种点心的总价和价格差引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在教学完例题后,我让学生思考“任意选两种食品,求它们单价的和与单价的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2、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3、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完小数的读写法,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算法,然后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景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的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运用迁移规律突出算理和算法

  因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中,我先通过让学生计算两道整数加减法题,让学生回忆、交流整数加减法的算法。出示情景图学生列出横式后,我先让学生试做,学生计算时自主的迁移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不自觉地把小数点对齐。即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整数加减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最后再通过提问、交流、巩固“小数点对齐”的问题使学生明白,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如果盖上小数点,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让学生学会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在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引发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所学知识。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方面:为了充分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用的时间有点长,而使后面的一些巩固练习没有完成。造成课堂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尝试计算时,能够把小数点对齐,所以这部分处理较简单,只是告诉同学们应小数点对齐,没有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或借助人民币单位等来理解小数对齐的道理,虽然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能做的不错,但没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对后面学习“位数不相同小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会造成困难。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上完之后的整体感觉还可以。因为刚刚完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学生对小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一些简单的小数计算可以看出答案来。为了增加知识的延续性,所以安排在今天来上。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及和整数的加减法法则联系在一起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先出两个题目给学生做,一个是关于小数数位表。一个是关于计算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回忆计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再之后引出小数加减法,在计算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由整数的加减法扩展到小数的加减法,知识的延展以及深入。

  2、例1的教学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学生自己列横式,自己列竖式。自己归纳讨论。

  3、让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时,我发现学生总结的有些凌乱。课后我想,如果我能以这样一道填空题的方式:“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的()对齐,再从()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对齐。

  4、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都掌握得不错,但在实际的计算中非常粗心,经常把末尾的零也写上了。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正确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

  今天在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己觉得还有几点不足之处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现总结如下:

  1、课堂上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效果较好,但汇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课后习题处理的时间所剩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备课时对学生在此处会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没能直奔重点;教师的现场调控能力较差,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自己今后在备课时应做到多备学生,多思考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做到及时调控课堂,适当删减同类型习题,让学生做题做的有质量。

  2、关于本学期所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环节可以定下来了。但具体每一个环节应怎样操作,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分成哪几类操作,应作为我们下学期的`研究内容。现在提出要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我觉得有效的课堂就是全体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会知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一节课堂上以一种轻松姿态,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比较多的知识,并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设计好每一节课。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8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9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以下方面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1. 对于第一个例题,在讲解新授内容时,当有的学生说4.75+2.65时,可以看作475分加上265分等于740分,这个时候,我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而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生成性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和提示学生,740分可以看作7.4元,把元改成用分做单位,也就是看成用相同数位相加算法的雏形,直接过渡到小数加法计算是,应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首先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2. 学生在班演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好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取来,及时讲解和评定。

  3. 因为本节课应该是在学生掌握小数性质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师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情调查,所执教的班级还没有学过小数的性质的教学,导致在教学小数化简是,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班级学情的调查和分析,做好课前的预设。

  4.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话语琐碎,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不是很精准,这个方便需要改进。

  5. 教师教学的板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本人在执教《小数加法和减法》后一些个人的想法,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0

  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我根据专家的创作意图选取信息窗1克隆技术之成果的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爱科学、学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上,在激起学生兴趣后再回顾以前所学整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发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与独立试探从而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面对—“列竖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进一步探索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用“0”占位。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少数学生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回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计算时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这样一来正确率明显提高。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个别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6.4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6.4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6.45+4.29和6.4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2

  让学生在找规律中既能练习小数的加减法,又能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第一个练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二个练习在第2小题填中间数时对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这也是我自认为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导师却指出,这样的数列很容易产生歧义。像第1小题的'两个数列,即使再多给几个数,答案也是不唯一的。为了更严密些,可以尽量多给几个数或后面加个数进行验证。而第2小题填中间数,答案更是不唯一,在学生还没有“等差数列”概念之前,做这样的题目要“小心”。曾经听曹老师做过有关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讲座,这一刻自己对此有了更深感受。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所教知识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再巧妙的设计也会弄巧成拙。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和算法上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导入部分我通过一道整数加法算式,使学生回忆在整数加法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新授例1部分,学生自主计算。巡视时我发现学生出现“把末位对齐”和把“小数点对齐”这两种方法,于是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与整数加法的对比发现,小数加法计算时应把小数点对齐,明确小数点对齐是为了使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讲完之后马上让学生进行练习。例2主要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明确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相减。练习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小数性质,在得数中,小数末尾有零的.,要进行简化。

  整节课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整体掌握的不错,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因为严格把控时间,所以减少了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时间,学生演完板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去讲,加深学生的印象。

  2、小数末尾有零的竖式计算时,可以直接在竖式计算时,让学生将零划掉,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写得数时忘记这一步。

  3可以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算理。

  经验+反思=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不断坚持,每一天的我,都会比前一天优秀。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近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和以前熟练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只涉及到一位小数的加减(小数的性质到五年级上学期再学,所以整数减小数、得数末尾是0的计算都不涉及)。

  在课前对5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时,全部学生都能说出0.3+0.9等于多少,并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可见学生能把整数加减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对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算理与算法都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

  根据对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还教材的本来面目,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联系。

  为了贴近生活,采用了奥运跳水的题材,当分数出来后,根据我们的习惯,当然想了解中国队领先还是落后?领先多少?这些问题,很自然就切入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课题。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笔算的`相关知识,授课时,我以学生尝试为主,引导学生回忆整数笔算的方法,将知识迁移到小数笔算,进行全班交流,体会小数笔算的特点,其实和整数笔算很像,只是多了小数点,而孩子们在写小数笔算相同数位对齐时,发现小数点对齐是关键。小数笔算和整数笔算一样也应该从最低位算起,这里的最低位则是在小数部分,是小数部分的最低位。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8-20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2-08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1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0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2-23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03-0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03-1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03-04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