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2-02-15 18:52:2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中班教案模板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比较3个以内相同种类不同尺寸的物体的大小。

  2.能够区分大小并进行大小匹配。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大中小套娃各1个。

  2.套娃底座投影板3个(和上述套娃一一对应)。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大中小套娃。

  教师:从前有套娃三兄弟:套娃大哥(最大的.套娃)、套娃二哥(中等大小的套娃)和套娃小弟(最小的套娃)。有一天,套娃小弟要去幼儿园,套娃大哥准备去送他。

  2.比一比。

  教师先后拿起套娃大哥和套娃小弟,引导幼儿亲自感知套娃实物大小后放回原处。教师再用套娃大哥套住套娃小弟。

  教师: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套娃大哥觉得套娃小弟走得太慢了,于是将他抱入怀中。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套娃大哥可以套住套娃小弟,所以套娃大哥和套娃小弟相比,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套娃二哥来给套娃小弟送手绢了。

  教师出示套娃二哥,引导幼儿亲自感知套娃二哥的大小。

  教师:既然套娃二哥来了,我们就比一比套娃三兄弟谁大谁小。

  教师请幼儿上前操作,引导幼儿将套娃三兄弟套在一起。

  教师将套娃大哥取下并说:套娃大哥可以抱住套娃二哥。

  教师继续将套娃二哥取出并说:套娃二哥可以抱住套娃小弟。

  教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套娃三兄弟谁最大、谁最小、谁中等大小呢?

  3.选椅子。

  教师:套娃三兄弟要在幼儿园合张影,老师搬来了椅子(底座投影板),请小朋友帮套娃三兄弟选椅子吧。

  教师引导幼儿将套娃和椅子(底座投影板)一一对应。

  4.做一做。

  教师分给幼儿三个以内大小分明的套娃和椅子(底座投影板),让其亲自进行区分大小和大小匹配练习,如果套娃数量不够可分组进行。

  有效提问:

  1.套娃大哥和小弟中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

  2. 套娃三兄弟谁大谁小呢?

  有用词汇:大、小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套娃教具可以由粉红塔或其他常见的类似物体代替;如果幼儿对区分大小和大小匹配接受困难,可分两次课进行。

  领域渗透:幼儿自己讲故事,尝试把比较大小后的结果大胆说出来并和同伴分享,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前期调查、观察、思考,初步了解塑料袋的基本用途。

  2、通过尝试玩塑料袋,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塑料袋的新用途。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塑料垃圾的负面影响,少用塑料袋。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调查报告(有关塑料袋用途及危害方面)

  2、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小小交流会

  1、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塑料袋,比较出不同(大小、软硬、颜色、透明度、有无提手等)

  2、根据各自的调查报告开展联想,讲讲塑料袋的用途。

  二、玩一玩,说一说

  1、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玩塑料袋的方法,

  2、把自己好玩的`方法告诉同伴,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如:游戏《装空气》《啪啪啪》《小足球》等等

  三、听一听,试一试

  塑料袋有用又好玩,但塑料袋也会带来危害,

  1、让我们听听长颈鹿宝宝是怎么死的,倾听故事《长颈鹿宝宝之死》,

  2、让幼儿参与小实验。我们把塑料袋和纸放在水里搅会怎样呢?幼儿观察,发现纸很快变成纸屑,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让幼儿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

  四、讨论

  1、 为什么不能乱仍塑料垃圾?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不好的影响?

  2、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让塑料垃圾污染环境呢?

  提示:

  ①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纸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要放到垃圾箱中。

  ②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防止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活动结束:

  让孩子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并认识圆形,能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能够根据圆形,发挥自己的想想,创作出各类物品或动物的形象。

  3.喜欢太空泥制作。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各色太空泥、托盘。

  2.样品范例(小花、雪人、手链)。

  活动过程

  1.以魔术游戏引入圆形。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圆形),瞧瞧,知道它是谁吗?

  教师: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圆形呀!来,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圆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

  教师:圆形宝宝是怎样的`?

  小结:圆形是圆圆的,很光滑的,没有尖尖角,还可以滚动呢!

  教师:今天圆形宝宝要请我们看魔术表演。我们只要对着小圆形说'圆形宝宝,变变变'圆形宝宝就会变出很多漂亮的东西。

  2.认识生活中圆形物体。

  (1)魔术师对着圆形宝宝说:圆形宝宝,变变变!(逐步出示小花)

  教师:呀,魔术师变出什么来了?(漂亮的小花)小花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中间的叫花蕊、外面的是花瓣。

  (2)教师:我们再来变一个吧。 这回,魔术师变出什么了?(美丽的蝴蝶)接下来雪人和手链的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可以请幼儿来做魔术师,变魔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激发幼儿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魔术师的表演吗?圆宝宝说还有许多东西和它长的很像,它还能变成什么东西呢?

  3.幼儿制作。

  教师:你们能不能来帮助圆宝宝变变变呢?

  4.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交流制作经验。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认识了伞,和学习了怎样使用伞的情况下,我设计了制作“花伞”的这一内容。中班幼儿对绘画有一定基础,粘贴碎纸也比较简单,适合幼儿设计制作。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简单的“纸贴伞”。

  2、通过学习制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3、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艺术的美。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制作简单的“纸贴伞”。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作品

  课本、手工纸、水彩笔、浆糊、碎纸片、自己的伞等。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动物们相约来到美丽的花园去散步,正当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天空突然变的阴暗起来,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大雨。这时候,小动物们可着急了,同学们,咱们想个办法来帮帮它们好吗?

  对,下雨了我们可以给它们送把雨伞。

  伞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的一项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做一把漂亮的花伞,让朵朵伞花在我们这儿尽情开放。(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把自己做的“伞”,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伞是由什么拼的?

  2、 观察伞的形状,让幼儿自由观察自己带的伞。

  三、创新巧制作

  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制作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小伞,让它展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

  1、教师示范:先在绘画纸上画出自己伞的形状,再用碎纸片粘贴。(强调在伞里面贴,纸片要小而密)

  四、评价

  有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伞形 整体效果 )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出了最漂亮的小伞,请你把它拿回去送给你最想送的人,让他和你共同分享这做伞的快乐。

  六、结束

  小朋友们真能干,一朵朵盛开的伞花,就像小朋友美丽的笑脸,这么优美的环境可不能容忍有许多的垃圾,看谁收拾的又快又干净。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灵活进行创新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思维的活跃度上还不够,应该将生活中的伞扩展到大自然当中去。结合后面的“大自然中的伞”可以让幼儿的创新更丰富。

中班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折、画、贴的方法制作小丑。

  2. 能大胆想像,积极动手参加美工活动。

  二、 活动准备

  1. 幼儿收集的各种铝箔包装的饮料盒,人手一个。

  2. 质地稍硬的彩色长条、圆形、圆锥形纸片若干、彩笔、糨糊。

  3. 成品小丑一个。

  三、 活动过程

  1. 探讨小丑的制作方法。

  提问:这是什么?仔细看看小丑是怎么做成的`?

  在圆形纸上画出鼻子、眼睛、嘴巴,贴上圆锥形的帽子,做成小丑的头,贴在纸盒的上部;将长形纸条一前一后折成楼梯状,分别贴在纸盒上,做成小丑的四肢。

  2. 幼儿制造。

  重点指导幼儿折叠长形纸条,尽量折得均匀、整齐。

  粘贴时要注意头与身体的比例,手臂、腿的位置要对称,长短要尽量一致。

  3. 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作品,并用自己做的小丑摆出各种造型。

  四、 活动建议

  1.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分别提供剪好的圆形、圆锥形和画有圆形、圆锥形的纸,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

  2.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造性地画出各种各样的小丑的脸。

  3. 在表演区布置木偶舞台,幼儿可以用自己的小丑在台上表演。

  4. 可采用分组教学形式进行。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体会合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引导幼儿回忆家中房子的形状的结构,用组合粉笔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体会合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引导幼儿回忆家中房子的形状的结构,用组合粉笔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自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2、各种房子的图片。

  3、每张桌子一张大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家,有的住在楼房里,有的住在平房里;有的家有阳台,有的家没有阳台,门窗也不一样。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你家的房子从外面看像什么,有几层。

  2、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住几楼,楼房、门窗、阳台等的结构和外形特征。

  二、交代作业要求。

  教师:老师为每张桌子准备了一张大白纸,每位小朋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上去,还可以添画树、马路和车子等。先想想画在哪里合适,想还了在开始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绘画的位置、大小和房子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下笔。提醒幼儿互相合作,互相谦让。

  四、总结评价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欣赏,分享共同创作后的喜悦。

  五、小组长收拾蜡笔。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12

中班的教案03-3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体育《搭桥》_中班教案06-21

中班元宵教案06-18

中班昆虫教案06-24

中班礼仪教案07-30

蜗牛的中班教案11-17

中班美术教案01-08

中班安全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