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

时间:2024-04-07 12:55: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1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2)以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分子

  -......分数线

  3......分母

  (3)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l÷2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2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学习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橙子),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是(六个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盘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数也数不清,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与“1”有着密切的联系。那现在我想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那现在每人分得的数量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计算的时候结果往往得不到整数,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分数。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掌握单位“1”的含义,明确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三、引导自学,探究成果:

  1、师:同学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老师就把课堂还给大家,希望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来发现宝贵的知识财富。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纲,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学提纲的习题,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再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

  (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3、师:从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情况来看,大家一定讨论出了结果,现在就请小组同学来进行汇报。

  组1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

  1、分数的产生(教材第45页):

  想一想: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述的。

  试一试: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块;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个。

  同学们,他填的对吗?(预设:对)你了解了分数是如何产生的了吗?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个不是整数的数的结果了吗?(预设:会)那老师要考考大家,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1/5块),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1/8块)。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很强,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

  组2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

  2、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6页):想一想:先感知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的1/4是多少,如下图:

  试一试: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了?(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条线段);我们刚把哪些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了?(六个橙子和八个面包)。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单位“1”的概念: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在生活中,你还能把哪些看成是单位“1”?(学生回答)

  任何一个单位“1”的量,只要平均分了,就可以得到分数,那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单位“1”和分数的概念,那你知道分数有什么意义吗?它代表什么?例如,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老师这里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组3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

  3、分数单位的意义(教材第46页):

  想一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

  试一试:把10厘米平均分成10份,1厘米处就是(1/10),2厘米处就是(2/10),8厘米处就是(8/10)。它们的分数单位是(1/10)。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计算长度时,我们用(长度单位),计算面积时,可以用(面积单位),那么其实分数也有单位。例如一把10厘米的尺子,每一个数字对应的就是一个分数,那根据“分数单位”的定义你能找出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几吗?(学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来表示。

  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3/4表示单位“1”()分成()份,表示其中()份的数。

  4、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7份,5份是这堆糖的()。

  5、5/7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第二关:说一说

  读出下面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第三关:做一做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彩色部分。

  第四关:想一想

  他们吃的水果一样多吗?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相关文章: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01-13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大小的比较04-03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02-1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01-17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1》数学教案01-16

数学教案百分数的意义11-01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02-06

声音的产生大班教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