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3 08:26: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常用[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一起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蕴涵文字中的古代政治家的政治抱负和思想情怀。

  课时设计: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究竟这水、这楼因这文而出名,还是范仲淹这《岳阳楼记》因这水、这楼出名,读完这篇千古传诵的名篇,你也许就不难判断了。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人是环境的产物,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阅读完,也许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会有所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的思想,一个高尚的行为取决于一颗高尚的灵魂、一个崇高的信念。

  二、朗读、感受:

  1. 读准字音: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 )

  潜形( ) 薄雾冥冥( ) 岸芷汀兰( ) 心旷神怡( )

  皓月( ) 宠辱偕忘( ) 樯倾楫摧( ) 阴风怒号( )

  2.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体味:作者叙的是重修岳阳楼的缘起及作记的原由,描写的是洞庭湖的胜景及晴景、雨景,抒发的是观景的悲喜感情,议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生把握层次并归结大意(略)

  三、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

  1、 重点词语点拨:

  谪守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作文 胜状 大观

  一湖 涯 备 极 得无异乎 迁客 骚人

  2、 翻译、理解:

  1)为什么藤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

  (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2)“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服务的)

  3)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4)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5)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会是怎样的情形,试运用想象描述一下。(不拘一格)

  3.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细品3、4段,体味“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怀:

  1. 导入:

  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观赏洞庭景色,心情会否不同呢?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当然也各有不同,观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

  2. 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讨论:(1)这两段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中的虚景?为什么?

  (虚景。因为一,范仲淹只到过岳阳楼一次,而本两段显然不是描写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词不似实写)

  (2)重点词语点拨:

  1).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则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喜悦的心情了。”

  景--“日光”。 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把--动词,持,握。 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达到了极点。

  2)学生试译,要求在直译的前提下,译成优美的写景片段。(10分钟)(小组交流)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4)迁客骚人在观赏不同的景色时,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

  (不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那么,作者是否赞同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呢?请欣赏文章最后一部分。

  第三课时

  一、齐读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二、点拨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求 心 或 异 为 以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是 然则 微 斯 归

  三、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学生讨论、归结: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讨论、归结: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学生归结: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四、 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你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6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要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笔顺:及。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猜对了吗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听录音朗读,注意以上的重点词句。 4自由选择一部分朗读,并展示给大家听。 5说说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板书在黑板上。 6你能帮风娃娃回答课文最后的问题吗?

  (三)实践活动 搜集资料,再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一:自选板块,自主研读 (一)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二)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三)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2?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片断二:四会字教学(自主识字、写字)

  (一)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纸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二)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三)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四)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五、资料袋 风 风指的是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风向指风的来向;风速指空气流动的速度。气象服务中常以风力等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风促使干冷和暖湿空气发生交换,常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风是一种自然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学会制造风车,借风力吹动风车来抽水和加工粮食,现在人们还利用风车来发电。帆船的行驶也是靠风力的推动。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风也经常给人类带来灾害。暴风、台风、飓风、龙卷风等对人类的危害都很大。

  识字一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本课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读”中的词语,具有积累词汇和巩固生字双重目的,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尽力、尽量;爽快、凉爽、直爽……写字时应注意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可按照“主动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一)识字写字

  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突出这个重点。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倡导自主识字,注意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识字;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用学到的词语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

  要求认识的字要在多次复现中巩固。在认读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在学生认识后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反馈、巩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戏、听写、阅读补充的短小儿歌等。

  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要求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在学生记住了要求写的十个字后,再指导学生写字。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教师范写的作用。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二)朗读感悟

  朗读在本课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又有助于积累词语和感悟秋天的美好。朗读的方式要多样,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确,要有层次性。

  可先让学生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如,先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再边读边想象,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最后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秋天美好的情境中,寓识字于朗读,以朗读促识字。

  可让学生自主读“我会读”中的词语,以体现自主学习。可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三)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补充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段落或短文(教师自编或改编)。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五、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用文字反映图中的事物,通过看图学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亲人》这篇课文的插图表现的是苗族老奶奶高兴地用双手捧着“我”的头,热乎乎地脸紧贴在“我”的脸上,笑眯眯地跟“我”说话,院子里挂满了床单和衣服。老奶奶身后立着一根拐杖。“我”身后的竹蒌、脸盆、棒棰和洗好的衣服,展现了汉族和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情景。

  教学本课时,应该注意把图和文中的意境关系揭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美中“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理解词句表达图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我国各族人民是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要,助人为乐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理清思路。

  1、课文解题:(板书)“亲人”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2、激发兴趣:看了这个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呢?

  二、图文联系,导入情境。

  1、看图,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远到近。从背景到主要部分观察图画。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再看旁边的衣物,通过图上两个人的服装,看看他们各是哪个民族的,有多大年纪,在干什么?

  (2)、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

  (3)、看图,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再说说哪些描写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

  2、补图。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我”听了妈妈的话,决定多帮老奶奶做一些事,教材中没有描绘出这些情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记叙,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述画面。

  (1)、妈妈和“我”为老奶奶具体做了哪些事呢?(指名回答)

  (2)、从这些小事上,你有什么体会?(可以看出妈妈对苗族老奶奶的细心照顾和体贴)

  3、绘图,学习一至三自然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邻居苗族老奶奶的生活情况,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合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然后集体评议。

  (1)、指导朗读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写出了老奶奶的生活状况?

  (2)、根据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你能画出一组插图吗?

  (说明:从图到文,用图学文,不仅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而且在“看图、补图、绘图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三、品词析句,感受意境

  1、独立学习,自行钻研。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相互质疑,共同欣赏。课文中有许多词句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全班讨论、质疑,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是)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说明:抓住关键词句,实质上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品味出其中包含的意味,丰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

  四、朗读升华,体验情感。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作题目?

  2、朗读谈体会:如果你是老奶奶的邻居,你会做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笋娃娃》是一堂识字教学课,这节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教学中,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原则,把字、词、句、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主拼读。

  二、重点突出,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识字时,我针对每个字的不同情况,教学各有所重。如“哭”字,学生很容易读准字音,弄清字义,在教学时我就着重指导字形;如“身”字,对于方言区的孩子来说,要同时读准翘舌音和前鼻音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我就着重指导读音。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境,和字宝宝交朋友,送字宝宝上火车游戏等等,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堂识字课中,还指导学生书写了“泥”、“呢”两个生字。写字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再弄清楚两个字的笔画顺序,最后还强调了重点笔画的书写方法。

  总之,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2.学会写“泥”、“呢”2个生字。

  3.初步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识记12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把“泥”、“呢”两个生字写正确、美观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竹林图,谈话导入。

  2.引出课题,读题,指导“笋”(sǔn)的读音。

  二、创设情景,识记生字。

  1.初步感知课文,出示生字词。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笋娃娃?

  (2)课件演示竹林中发生的变化,随机出示生字词:

  ní泥土ne呢 草cóng丛 大声hǎn喊 shǔ数shēn身边

  kū哭 nǔ努力挺zhí直 到chù处dōu都是

  2.识记生字,和字宝宝交朋友。

  (1)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2)指名认读生字。

  3.坐火车游戏,分清生字的结构,巩固生字的读音。

  4.生字回到课文中,学生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

  (2)指名学生合作读文。

  三、重点指导,探究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泥”、“呢”两个生字的字形,比较异同。

  3.指导“泥”、“呢”两个生字的笔顺。

  4.强调书写“泥”、“呢”两个生字的重点笔画。

  5.学生练习写生字。

  6.自我评价。

  四、生谈收获,课堂总结。

  1.学生自由说说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小结下课。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识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其他的9个认识理解即可,认识一个新偏旁“月字旁”。

  ⒉能够准确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⒊通过展示课件和朗读课文让学生联想到南极主人可爱的样子和一连串惹人发笑的动作,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把企鹅称为南极的主人的原因。

  教学重点:

  ⒈学习生字词,了解个别词的意思并学会应用。

  ⒉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对南极,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⒈制作字词卡片以及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

  ⒉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⒊划出表现企鹅动作的词语,并且联想自己心目中的企鹅。(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⒉利用会意字象形字形声字的构成方法,认识理解本课的17个生字,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会写,其余的9个认识即可,认识一个新偏旁“月字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极吗?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冰雪的天地,那里就是南极。(教师展示南极图片的`课件)

  ⒉在这么寒冷的地方,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被称为---南极的主人。(板书课题)

  ⒊引导质疑:南极的主人是谁?它们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被称为南极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

  ㈠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首先自读方框内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⒉然后标清楚自然段,知道有几个段落。

  ⒊最后通读全文,不添字,不漏字。

  ㈡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自读情况

  ⒈教师拿出写有词语的一些卡片,先让他们齐声读,再点名让个别学生大声读出。

  ⒉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课文展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⒊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通读全文,让学生知道了什么?

  ㈢教师引导学生识字

  ⒈出示生字“主、冰、因、胖”的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再读除了田字格里的生字外其余的9个生字,认识即可。

  ⒉给四个生字找朋友组词。

  ⒊认识新偏旁:月字旁。利用课件的形式使学生对新偏旁加深印象,进而认识与这个偏旁有关的更多的字。

  ⒋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讨论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最后由教师关于识字做一些小结。

  ㈣教师指导学生写字

  ⒈规范写,教师在板上边写边讲书写的注意点,要求同学认真看认真听。

  ⒉让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区域描红,教师在班里随意走动,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三、布置作业

  多练习本课刚学的四个生字,熟读课文,并预习剩下的四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生字词,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⒈复习上一节课学的生字,加深印象。

  ⒉正确朗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积累词汇。

  ⒊学习剩下的四个生字“羽、交、耳、机”。

  ⒋通过教师范读、看图想象、师生讨论等方法读懂课文,了解企鹅名字的来历,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企鹅的形态。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词语,导入新课

  ⒈由教师出示一些词语的卡片,让学生齐声朗读。

  ⒉由教师点名,让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旧生字,学习新生字

  ⒈复习上一节课学的生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在课上要求要会写的四个生字“主、冰、因、胖”,让他们齐声朗读需要认识的9个生字。

  ⒉教师展示出余下四个生字“羽、交、耳、机”的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

  ⒊同桌互相讨论,给这四个字找朋友。

  ⒋规范书写,由教师在板上边写边讲书写得注意点,要求学生认真看认真记认真学。

  ⒌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不定时查看。

  三、精读课文

  ㈠听读课文,思考讨论

  ⒈听老师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

  ⑴可爱的企鹅生活在什么地方?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⑵人们为什么叫它们企鹅呢?

  ⒉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⒊学生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㈡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⒈点名个别小组回答,共同分析。

  ⒉由教师点拨:

  ⑴南极到底有多冷呢?由教师展示关于南极的课件。

  ⑵企鹅最喜欢做出什么样子呢?

  ⑶由教师举例,让学生理解“企望”的意思。

  ⑷让学生齐声朗读一二自然段。

  ㈢以演促悟

  ⒈由教师展示出不同动作的企鹅的课件,让学生自渎课文第三段。

  ⒉同桌合作,一个来当解说员,表演企鹅的动作。

  ⒊由同学举荐一个人来当众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同学做动作。

  ㈣自读感悟

  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企鹅是南极的主人呢?

  ⒉交流回答,先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再由教师稍加指导.

  四、布置作业

  ⒈根据课文,画一画你心目中的企鹅。

  ⒉背诵课文里的四字词语。

  ⒊做一个小解说员,和家里人讲一讲南极和它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6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

  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

  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精选]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