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09 07:55:31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4篇(必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4篇(必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国庆节已经过了,很多小朋友们都已经了解了国庆节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国庆节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假期,我们要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可以从具有象征意义的国旗开始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尊重国旗,爱我中华。

  活动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2、掌握词:五星红旗、国旗、尊敬。

  3、能大胆在同伴中交流,发言,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国旗及各国国旗的图片。

  2、有关升旗的录像。

  3、红、黄腊光纸若干,双面胶。

  活动过程:

  1、谈话“我是中国人”,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各国国旗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我们国家的国旗。

  3、观察、认识五星红旗,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有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讨论:为什么要有国旗?国旗代表什么?

  幼儿相互交流话题一:

  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在电视上面,在小学里面……)

  话题二:

  你有没有看到过升旗?(有,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奖牌时就有升旗的;还有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早上也要升旗的,他们是敬礼的)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看着国旗的.,一动也不动的……)

  4、观看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5、模拟升旗仪式。

  6、手工活动:做国旗。

  幼儿园中班国旗教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中国的五星红旗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眼中最美丽的景色,我们可以通过红旗来激发幼儿的爱国精神,让幼儿懂得什么是爱国。 2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的设计意图

  自本班的小朋友升入中班以来,我发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朋友之间的缺少交流,且互相合作的的意识也比较差。正巧最近我们正好进如“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教学活动,为了增加幼儿间的互相关注,我将主题中的这节《我和朋友比高矮》的活动重新进行了设计,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小朋友知道高矮的概念以及探索进行两人、三人比高矮的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在活动中创设比较多的机会让小朋友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体验团结,合作的的快乐。

  二、活动的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探索两个物体和三个物体比高矮的方法。

  3、通过与朋友之间比高矮,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4、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的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磁带(高人走和矮人走,找朋友),幼儿操作材料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幼儿通过游戏寻找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

  五、活动的过程

  1幼儿通过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高矮的区别。(音乐游戏“高人走和矮人走)

  “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

  2(教学课件)通过让幼儿比较课件上两个小朋友(男孩和女孩)的高矮,讨论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学课件一,设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

  “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比比看?”“他们两个谁高,谁矮?”“为什么?”

  (2)(设置语言情境)“哦,原来男孩站在椅子上,他当然高了,但是女孩现在不服气了,她说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吗,我也会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学课件二)

  “你们说,象他们两个这样比来比去能比出高矮吗,为什么?”

  “那怎样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儿讨论得出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学课件三)

  “原来呀,要让他们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学课件四)“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3)“刚才我们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朱老师发现有的好朋友之间意见不统一,谁有好办法,正确的比出两个人之间的高矮?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4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1)“刚才我们玩游戏高兴吗?(出示教学课件六)猴宝宝们看到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来凑热闹。它们也想来比比谁高?谁矮?(出示教学课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

  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

  (3)(出示教学课件八)幼儿用讨论出的好方法帮三个玉米宝宝比高矮。

  5音乐游戏:三个朋友比高矮。

  (1)“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个物体间的比高矮,朱老师发现你们真的非常棒,那我们这一次要请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比高矮,你们行不行呀?”。

  幼儿游戏找朋友,音乐停每三人组成一组比高矮,并大声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操作活动:比较高矮(教学课件十二)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找到了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呀,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

  六、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比较高矮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各种线的作用,幼教中班数学教案-线的世界。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

  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

  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

  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和幼儿分享各自喜欢的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 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线的特点。

  1,教师:我们收集的这些线都是一样的吗?(不是)什么地方不同呢?(粗细、长短、颜色、软硬等都不同)

  2,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说说各种线的特点。

  他们的样子怎样?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它象什么?不同的线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拉一拉有没有变化?哪一种线最容易断?哪一种线最不容易断?你是怎么知道哪根线硬、哪根线软的?

  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提醒幼儿观察电线时注意安全。

  3,教师小结:这些线真有趣,长短、颜色、粗细、作用都不一样。

  三、 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进行分类。(长短、颜色、粗细、用途、形状、等等)

  2, 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 检查分类情况。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 讨论线的作用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线可以玩游戏,那么我们就用最粗的线——绳子,来玩游戏。可以 玩哪些游戏呢?我们休息一下再来尝试,好吗?

  五、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去外面和好朋友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

  六,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寻找并记录一件有线的物品,说说物品上的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有什么作用,幼儿教案《幼教中班数学教案-线的世界》。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吃饼干、说说、想象,用图形融合的方法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重点与难点:

  吃饼干时充分地开动脑筋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勾出物体的轮廓,使图形融合起来。

  材料准备:

  范例一幅。

  各种形状的饼干若干;餐巾纸;

  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

  设计思路: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用点心时,我常常发现小朋友吃饼干不是几大口一下把它吃完,总是吃上一口就看看饼干象什么,把饼干吃成一种与某种事物相似,于是高兴地和小伙伴分享,同伴也就争着相仿,有的说象月亮,有的说象枪,有的象汽车……当幼儿观察逐渐仔细,能用不同的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描绘出物体的基本特征时,个别幼儿的'作品中局部开始出现用简单的线条勾轮廓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设计“吃饼干想象画”这一活动内容,皆在让幼儿尝试用轮廓线取代呆板的图形,画出各种吃过饼干的形状,通过想象组合成画,使图象更丰富、有趣,进一步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尤其要鼓励创作出不同与别人的图象的幼儿,不能单纯以象或不象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对有些有图象可启发幼儿通过舔一点,改一改来体会成功,使每个幼儿获得自信、投入创作。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讨论、示范——吃饼干想象——引导讲评——延伸

  活动

  一、引起兴趣

  提问:饼干你们吃过吗?有哪些形状?

  二、讨论、示范

  (1)提问:你吃一口饼干后发现它象什么,吃了一口又象什么呢?(大家讨论)

  说明:讨论是在平时发现的基础上让幼儿重现。

  (2)观察范例,了解作画方法。

  建议提问:这张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如幼儿没讲出,教师可进一步提问:上面是画了一样东西吗?)

  (3)幼儿尝试,激发创作兴趣。

  说明这是解决难点的重要环节,可请二"三名幼儿来尝试用图形融合方法画,要求尽量不重复同伴的图象,集体可通过评议这些图象个部位的连接是否要改一改、添一点等来进一步理解作画方法,树立创作信心。

  三、边吃饼干边想象边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

  (1)左手拿饼干,右手拿记号笔画。

  (2)边吃饼干边动脑筋想象,想象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画。

  (3)吃完后手用餐巾纸擦一下。

  2、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通过观察可提示:

  (1)大胆运用图形融合方法作画,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2)注意画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象出的事物合理组合在画面上。

  四、引导讲评

  建议找找哪幅画图形融合得最合理,请小作者介绍作画的内容。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回家还可想象,再尝试画出不同的画来。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7-27

【经典】中班教案08-21

[经典]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精选]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