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09 07:51:1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范例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学习演唱歌曲,享受歌唱乐趣。

  2、乐于倾听豆子掉落时发出的声音,激发想象力。

  3、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雨点,发展创造力。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豆子,盘子。

  2、歌曲《滴答滴》。

  3、不同的乐器。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一支装满豆子的盘子,桌上放一个盘子,让豆子慢慢的掉落在盘子上,请幼儿说说声音像什么?

  教师分别在不同的吸管中放入大小不同的豆子,以制造不同的声音。

  2、播放歌曲《滴答滴》,教师朗读歌词,然后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3、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种乐器,然后一起唱歌曲,并演奏乐器来代替歌词“滴答滴”。

  4、再次演唱歌曲,每当唱至“滴答滴”时,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雨点。

  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能唱歌曲《滴答滴》,能用乐器演奏唱歌,能放松地用身体动作表现雨点。

  在示范唱的时候,教师应该把声音唱的小些,并且声音应该唱的'有弹性一些,这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小雨的感觉,在后面的乐器演奏时,演奏的断奏也可以做下铺垫。

  幼儿在动作模仿时,动作不太多,但是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大胆的表演表现。在幼儿表演出不同动作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幼儿会更加积极的区表演与创编。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2、能随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

  3、在自由表演部分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一个蛋,这是什么?

  2、鸡蛋怎么会在动呀?

  3、猜猜小鸡在里面干什么呀?并请幼儿做做动作。

  4、因为鸡宝宝就要出来了,它在蛋里揉揉眼睛,伸伸懒腰,然后就啄破蛋壳出来了,出来后,它还不会走路呢,就跟着妈妈学走路,走路学会了,妈妈就带鸡宝宝到草地上捉虫和玩耍。

  二、欣赏音乐。

  1、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讲小鸡出壳,跟着妈妈学走路,跟着妈妈到草地上捉虫玩的故事的。

  2、根据故事,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数一数。

  三、表演动作

  1、第一部分,小鸡在蛋里揉揉眼睛出壳了,伸伸懒腰,出壳了,谁会做做这些动作?

  2、请个别幼儿表演,老师选取好的动作。跟着图谱的节奏练习一遍。

  3、听音乐表演2遍。

  4、小鸡是怎么走路的'?个别幼儿做做动作。

  5、集体学做小鸡走路的动作。

  6、出示图谱,第二部分小鸡跟着妈妈学走路,请你看看图谱,怎么走呢?

  7、个别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走一走。

  8、听音乐学小鸡走路,有节奏地走2遍。

  9、小鸡会走路了,鸡妈妈带小鸡到草地上捉虫玩耍,怎样捉虫呢?

  10、幼儿学学小鸡捉虫的动作。看图的节奏做动作。

  11、听音乐做捉虫的动作1遍。

  12、猜猜他们会怎么玩耍呢?

  13、幼儿说说并做做动作。其他幼儿学学好的动作。

  14、也可以做玩耍的动作,听音乐做2遍。

  四、完整表演。

  1、看图跟着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2、老师做鸡妈妈带领幼儿听音乐游戏。

  3、请个别幼儿做鸡妈妈带领其他幼儿游戏。

  4、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分角色游戏,交换再来一次。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3. 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短,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难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巧虎玩偶、多媒体PPT课件、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啊,巧虎妈妈要带着我们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在超市里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2.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利用出现的长短不一的金箍棒、铅笔、直尺、勺子等物品,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中还有哪些物品有长的,也有短的?请你们找出来,说一说。

  (3)通过观察、比较、谈话等方法,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长短的呢?

  (让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如何比较长短)3.小结:知道物体有长有短,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利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边说边操作: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活动延伸

  1.利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体验长短认知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学青蛙跳的活动中,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2.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3.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练习双腿跳、双腿行进跳及双腿向上跳,锻炼腿部肌肉。

  重、难点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练习双腿跳、双腿行进跳及双腿向上跳,锻炼腿部肌肉。

  活动准备

  青蛙、蝌蚪的头饰人手一个,荷叶(数量与幼儿人数一样),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活动

  小蝌蚪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跟妈妈一起去池塘里游玩吧!

  (上游游,下游游,游得高,游得低,快快游,慢慢游。)

  宝宝们你们一定都累了,快做到荷叶上休息一些吧!

  说不同:蝌蚪与青蛙有什么不同?

  (一)蝌蚪宝宝们你们看一看和妈妈一样吗?(不一样)看图片,说出有什么不一样?(眼睛、嘴巴、肚皮、肢体)

  (二)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宝宝们,你们说得都非常好,分别从蝌蚪和青蛙的颜色、眼睛等各个方面都说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可是蝌蚪宝宝们你们知道吗,妈妈小时候和你们是一样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了解青蛙成长的过程: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一)听音乐,蝌蚪宝宝们变青蛙了

  蝌蚪宝宝们,你们想不想长大?那让我们快快一起长大吧!小蝌蚪让我们动动后腿、蹲一蹲吧……前腿也长出来了,让我们伸伸前腿吧,往上伸,往旁边伸……摸摸尾巴不见了,你们变成小青蛙了,呱、呱。(听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变青蛙。给孩子们换上青蛙头饰)

  快看一看你们的同伴是不是都真的变成青蛙了,高兴吗?快学青蛙叫一叫,(呱呱)青蛙又是怎么跳的呢?

  (二)宝宝们你们想跟妈妈来学本领吗?

  你们知道在我们青蛙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用什么捉?(舌头)舌头上有一种特制的黏液,它能很快地将食物粘住。孩子们听什么飞来了。

  三、开展各种跳的游戏,巩固幼儿双脚跳的技能

  游戏1“消灭害虫”:进一步激发幼儿练习跳的兴趣,强化双脚跳的动作要领。师:前面飞来了许多害虫——嗡嗡嗡……我们数数有几只害虫——一、二、三……快跳起来把害虫捉住——呱!幼儿跳起捉害虫。

  游戏2“跳荷叶”:引导幼儿尝试“行进跳”,探索不同的'跳的动作。学青蛙跳荷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宝宝们你们想和妈妈学本领?来妈妈先教你跳荷叶,双腿弯曲,手臂打开,使劲向前跳。青蛙是怎样跳的?(跳的时候双腿应弯曲)

  此环节中运动量较大,教师安排了一次集体休息活动,通过青蛙喝水情节,既让幼儿得到放松,又自然地过渡到“营救小蝌蚪”的游戏中。

  游戏3“帮农民伯伯捉害虫”:让幼儿挑战不同高度的向上跳。

  师:刚才农民伯伯打来求救电话,我们请小青蛙去田里捉害虫,我们快去看看吧

  四、放松活动: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跳舞,做放松动作

  师:我们小青蛙帮助了农民伯伯,真开心,让我们跳个舞庆祝一下。

  延伸活动

  宝宝们前面农田里还有很多的害虫,让我们一起快去吃掉它们吧!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使幼儿认识到吸吮手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帮助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

  制作一个指偶(带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颜料。

  【教学过程】

  1、教师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装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说:由于小朋友总是吸吮我,给我带来很多痛苦,我变得很难看,“驼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组织幼儿讨论,吸吮手指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脏东西被吸进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变了形……

  3、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要注意保护手指,并经常洗手,保护手的干净,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建议:

  了解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像我家的情感,使小朋友爱上幼儿园。

  2、理发并初步记住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念这首儿歌。

  活动准备:

  将班级规划成几个活动区域,布置成"家"的情景。

  活动指导:

  1、根据儿歌内容及顺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相关的提问。

  2、教师结合图片完整朗读儿歌,边朗读边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幼儿跟念儿歌,在跟念儿歌过程中,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正确发音,结束课程。

  活动反思:

  我考虑到小班孩子年龄小,刚进园,我会用情景贯穿整个活动,要用妈妈的语气告诉他们,大家已经长大了,进入幼儿园后要认真的学习本领,做一个合格的.小班幼儿。

  如果条件允许多发一些发响声的玩具各一些机动玩具,像在家一样自由取放,效果会更好。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知道冬天有些地方会下雪,有些地方不会下雪。

  尝试根据细节特征寻找答案。

  了解雪的特征,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冬日雪景”图片;“这是谁的家”图片;《雪花》故事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

  颜色不一的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冬日雪景”,组织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图片上是什么季节?

  ——图片上白色的是什么?

  ——你们的家乡会下雪吗?

  ——你知道哪些地方冬天会下雪/不会下雪?

  小结:同样是冬天,有些地方不会下雪,有些地方会下小雪,有些地方则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到处都是白白的雪。

  操作课件,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细节寻找答案。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思考画面内容。

  ——雪地里有什么?

  ——有几座房子?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呢?

  ——这些脚印又是哪些小动物留下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幼儿操作课件,将小动物与其房屋对应起来。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雪花》,引导幼儿了解雪的特征并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小黄狗、小花猫、老母鸡和雪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小动物们觉得天上下的是什么?

  ——他们说对了吗?

  ——米娅是怎么说的?

  小结:冬天天上会下雪,雪花是白色的,摸起来冰冰凉凉的,吃在嘴里没有味道。

  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画一画雪景图。

  ——请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画冬天的雪景。

  ——想一想,雪会落在哪些地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剪好的雪花片、固体胶,卡纸以及其他装饰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雪景图。

  附【故事】

  雪花

  白花花的大雪从天上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大树上、屋顶上、大地上都盖上了一层白色。

  小黄狗从屋里跑出来,摇着尾巴,说:“天上下糖了,大家快来看呀!”

  小花猫从屋里跑出来,说:“下盐了,大家都来看呀!”

  老母鸡听见了,慢慢走过来,拍拍翅膀,说:“不甜也不咸,吃在嘴里冰凉凉,不是盐也不是糖。”

  米娅从屋里走出来,乐呵呵地对小黄狗、小花猫和老母鸡说:“雪下得这么厚了,我们一起堆雪人吧!”

  啊,原来这是冬天的雪!小动物们和米娅一起在雪地上堆了一个漂亮的雪人。

小班教案 篇8

  教案目标:

  1、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案准备:

  1、幼儿已经有照镜子的经验。

  2、1面大镜子。

  重点及难点重点:

  懂得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案过程:

  一、出示镜子,引导活动主题。

  教师指着镜子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二、讲述故事:(小毛毛照镜子),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

  2、教师:小毛毛做了什么动作?镜子中的小毛毛做了什么?

  3、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四句话:小毛毛连连摇着小脑袋,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连连摇着小脑袋。小毛毛吃着甜果果,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吃着甜果果。你送给他甜果果,他也会送给你甜果果。小毛毛慢慢地把甜果果送过去,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把甜果果慢慢地送过来。

  4、教师:为什么两个甜果果慢慢地碰到一起后,两个小毛毛都笑了?引导幼儿懂得,有了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这样大家都会快乐。

  三、引导幼儿玩镜子游戏,尝试用故事的句式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

  在镜子面前我们做一个动作,大镜子里的我们也会做同样的动作。

  教案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感受到了照镜子的乐趣。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04-26

小班的教案11-17

(经典)小班教案08-28

小班教案【精选】07-31

(精选)小班教案09-12

小班教案【经典】10-19

【经典】小班教案10-30

小班教案[经典]07-27

[精选]小班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