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

时间:2024-02-29 07:31:21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1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 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三年级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

  2、布置任务: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请相邻小组之间互相观察对方养的蚕,看看哪一组的蚕长得好,并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聚焦

  3、提问:大家还记得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吗?(预设:黑色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身上有很多细毛)

  4、揭题: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大的蚕。(板书:蚕长大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互相观察养的蚕并交流养蚕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养蚕方法。引入幼虫的概念,使学生将生活词汇转换成科学词汇。再引导学生回顾刚出生的蚁蚕的样子,并提问“长大的蚕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探索长大的蚕的兴趣,同时揭示本课主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

  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

  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

  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

  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

  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

  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蚕的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对胸足,主要用于协助蚕进食;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有4对腹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主要作用是呼吸。

  7、提问:大家试着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它有什么反应?(预设:蚕会躲避棉签的刺激。)

  8、讲解:蚕的头部还有眼,它是用眼和皮肤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

  【设计意图】

  先从多个方面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蚕的幼虫的生活习性的认知。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蚕的幼虫并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蜕完皮的蚕下一阶段会怎样呢?(教学提示:播放蚕吐丝结茧的视频。)

  2、讲解:蚕蜕皮4次后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并开始寻找吐丝结茧的地方。如果熟蚕没有合适的地方来结茧,就容易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的情况。

  3、布置任务:为了让蚕更好地吐丝结茧,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然后观察蚕吐丝的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学提示:出示做好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演示制作方法,并提醒学生将具有即将结茧特征的蚕放到架子上或格子上。)

  【设计意图】

  告知学生准备开始结茧的蚕的特征,并指导学生为蚕制作结茧的小架子或小格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第1课就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养蚕经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先用肉眼观察蚕的颜色、形状、大小,认识蚕的头、胸、腹三部分结构,然后用放大镜重点观察蚕吃东西用的口器、运动用的腹足和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从而建构对蚕的外部形态的认知。最后针对前面的观察活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蚕的幼虫的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现象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三年级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科学教案02-06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4-02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03-17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