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教学教案

时间:2024-02-24 08:03: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民币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民币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民币教学教案

人民币教学教案1

  【课题】

  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还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目标预设】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使用人民币。

  3、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及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总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播放动画导入新课。

  在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会呢,瞧,大象爷爷来了。“小动物们,你们工作的很出色,今天我要好好的奖励一下大家,你们说说都想要什么?、小猴要桃子、小狗要骨头、、、、、、小朋友们你们说发什么好呢?(发钱)。

  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认识1元、1角、1分。

  (1)、自主探究,试着向自己同桌介绍学具中的人民币。

  (2)、找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认识人民币。

  ①认识壹圆的人民币:壹圆(1元),圆(元)是人民币的单们。国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②认识壹角的人民币。知道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想一想壹圆人民币和壹角有什么区别?

  ③认识壹分的人民币。

  ④小朋友们一元、一角、一分有什么不同吗?

  ⑶.那么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 板书:元、角、分

  ⑤认识其它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已和1元、1角、1分都交上了好朋友,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认识呢?(投影出示)。

  提问:谁来说说你又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2、播放动画:小朋友们,刚才大象给小动物每人发了一个红包,小猪得意的说“哈哈,我发财了,我有这么多钱”。小狗却伤心的说“嗯,我只有一张”。带领孩子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拿到子多少钱:

  ⑴小狗:1张壹圆

  ⑵小猪:10张壹角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狗和小猪的钱怎么样啊?

  数一数,一元和一角怎么样啊?

  (一元=10角,10角就是一元)

  (3)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小马和小猴的红包吧

  小马也有一元,里面都是5角,你们猜是几张呢?

  小猴也是一元,里面有相同的5张,你们说是几角?

  小结:你们说他们的钱怎么样啊?

  (4)、小练习:

  1元=()角 2元=( )角

  10角=()元40角=()元

  3、动画创设情境,教孩子们在买东西时同一个价格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付钱。

  ⑴小狗拿到钱后将钱存进了银行。第一次存了两张(课件出示),第二次存了三张(课件出示)小狗一共存了多少钱?

  ⑵小狗拿到钱后来到了产店里看上了棒棒糖,一个棒棒糖伍角钱,请问一下小朋友小猪可以怎么样付钱呢?用自己桌上人民币小组同学在一起摆一摆。汇报给老师。

  ①一张伍角。

  ②5张壹角。

  ③两张贰角,一张壹角。

  ④三张壹角,一张贰角。

  同学们壹圆等于十角,那一角与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4、播放动画《一分钱》。

  5、活动:小小文具店。

  三、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

  1小猴利用钱开了一间文具店,你们看这儿货架上有许多物品,你们想买吗?可是缺一个营业员,谁愿意来当?

  2.提问:在买东西之前,你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文明小顾客

人民币教学教案2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把人民币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人民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储蓄罐: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

  2、看到它,你马上会想到什么?你们都有储蓄罐吗?春节一过,你们的储蓄管里是不是又多了些压岁钱,你打算用这些钱干什么?

  3、大家看,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零用钱在干什么?还有很多灾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上学。这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是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

  4、刚才我们说了半天钱,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 板书:人民币

  5、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人民币,好吗?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师:咱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个袋子,你们轻轻地把里面的`人民币都拿出来,倒在桌子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和你们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

  2、口袋里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那谁愿意拿着你认识的任意一张人民币上来,告诉大家它是多少钱?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3、生汇报 。

  4、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能结合平时生活经验,从人民币的颜色、数字、图案、大小来辨认,你们真是太棒了!

  5、咱们快来看,这张人民币是多少?背面的图案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咱们国家,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应该……

  6、出示50元、100元,这些大额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这么多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演示课件)

  (二)整理分类

  1、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桌子上的人民币,这样摆放是不是很乱呀,你们能不能整理一下分类摆放呢?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

  2、汇报: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以上来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

  ①纸的软硬 ②单位③颜色 ④纸的大小

  师:你们真有数学眼光,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整理好,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又会动手又会动脑,这样下去你们会更聪明的。

  刚才,你们有的小组是把这些人民币按元、角、分来分类整理的,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

  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呀?板书:元、角、分

  3、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我么起来认一认以角为单位的┉以分为单位的┉

  (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别看你们年龄小,你们的本领可真高,那你们能帮我解决一个难题吗?

  1、现在谁愿意把我这一元钱给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钱,帮老师这个忙?

  (10个1角;2个5角;5个2角┉┉)

  2、通过换钱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1元=10角(齐读)

  3、这就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角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赶紧参加换钱的游戏,听要求:六个人一组,组长拿出一角钱,其他同学用分币和他交换,看哪组方法多。

  4、说说你们是怎么换的?通过这回你们之间换钱,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1角=10分(读)

  四、巩固应用

  1、前面我们掌握了人民币的知识,那你们会用它买东西吗?谁自己用钱买过东西?(生介绍)你们这么棒,我可要考一考大家。看,这有几件你们喜欢的商品,谁来读一读它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2、如果你有10元钱你打算买什么?怎么买?

  ①如果你想好买什么就准备好钱。

  ②谁愿意把你买的东西怎样付钱跟大家说一说?

  ③买这样东西还可以怎样付钱?

  ④要付10元我应找你多少钱?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民币教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要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清晰地识别全套人民币。

  [教学难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懂得兑换人民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的卡片,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是小东7岁的生日,妈妈要带小东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东说: “妈妈,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东,由小东自己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东多高兴啊!(教师边讲边用电脑演示小东买东西的画面)。

  师:小朋友们,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小朋友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电脑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2)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随意涂写,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评价。

  (3)归纳整理。

  师:请把学具人民币都拿出来,你能把人民币分类吗?

  学生介绍分类的标准。

  2.人民币兑换

  教师拿出一张1元的纸币,问:你能拿出和我同样多的人民币吗?

  有的学生拿出了1个1元的硬币,有的拿出2张 5角的纸币,有的拿出2个5角的'硬币,有的拿出5张2角的纸币,有的拿出10张1角的纸币,有的拿出 10个1角的硬币,等等。

  师:为什么2张5角和1元一样多呢?

  生:因为2张5角合起来就是10角,10角就等于1元。

  师:可见,l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1角=l0分。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有关人民币兑换的习题。

  2.电脑出示一系列学习用品,并标明价格,问: 1元钱能买什么?

  3.游戏:我当小小售货员。模拟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情景。回到小组后互相评价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而且我们还陪着小明度过了快乐的生日。妈妈给小明的钱并没有全部花完,大家看,小明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课件)进行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人民币教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正确的换算。知道1角=10分。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正确换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人民币认识》的第二节课,加上学生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的整体思路是能放的尽量放。做到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提示,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绝不引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决不示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尽量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铺垫准备。

  1、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小朋友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你能把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一下吗?

  2、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和补充。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大家知道无人售票车吗?在无人售票车里怎样付车费?(学生如果知道,就让学生讲;不知道,老师讲:无人售票车要求乘客预先准备好硬币,放到指定的箱子里。)

  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时必须把大额面值的人民币换成小额面值的人民币,否则会碰到一些麻烦。

  2、师:今天我们首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三、合作探究,兑钱成功。

  1、首次合作,初步探究。

  A、电脑出示:

  一张2元可以换 张1元

  一张5元可以换 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

  B、同桌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换相应的人民币。(如条件有限,没有准备足够的人民币,可让学生用纸片代替一下。)

  C、抽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进行评价。

  D、口头兑换。如,一个同学说:我给你2元,另一个同学说:我给你1元、1元、共两张一元,同时结合手势进行。

  2、再次合作,体验成功。

  A、师:大家观察,刚才的3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换成一元面值的人民币。)

  B、师:生活中换钱时都是换成一元的吗?

  在学生的回答中,得知生活中换钱并不是都换成1元的,有时需要换成2元、5元、10元等。

  师:谁能编几题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题目。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如:一张20元可以换 张10元。

  C、学生编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例:

  一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20元

  ……

  D、四人小组或同桌讨论以上问题。

  E、意见汇总,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课间休息,听一段音乐。

  四、前后联系,学习例4。

  1、师: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大家知道1角=( )分吗?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板书:1角=10分。

  2、师:把1元=10角,1角=10分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生活中,1分、2分、5分的人民币已经用得很少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用得最多。

  五、购物活动,体验生活。

  1、课件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练习簿1元;卷笔刀2元、文具盒10元、钢笔5元。

  师:如果爸爸给你10元钱买上面这些文具,你会怎样买?

  学生讨论,教师观察、倾听、指导。

  2、汇报。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10元钱买了什么?

  学生汇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买?大家评价,随时鼓励。

  师: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小朋友平时能乱花钱吗?

  (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六、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生:……

  师: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成为生活的主人,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本领。

  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并观察一些商品的价格。

人民币教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D、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

  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C、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

  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3、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A、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B、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C、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4、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A、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B、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C、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点评:

  1、人民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幼儿对它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有了独自购物的机会,应该了解一些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因此选择这个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丰富了幼儿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让幼儿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不是直接讲解灌输,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并让每个幼儿亲自去操作游戏币,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又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4、教师设计的"买卖玩具"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练习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和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人民币教学教案6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技能目标: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借助经验,交流介绍

  1、学生介绍认识的人民币。

  2、根据学生回答形成:1元以内的人民币有1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硬币和纸币)

  3、分类游戏。

  三、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1、橡皮2角,学生说出不同付法。

  2、羽毛球8角,学生在桌上摆一种付法。相互交流。

  3、书本1元, 1元可以怎么付?学生在桌上摆出多种付法,然后交流,引出1元=10角,学生一起数出1元,1角……9角,1元

  4、火柴1角,引出 1角=10分

  5、学生根据商品钱数说出价钱,再根据商品价钱摆出钱币。

  四、模拟购物,体验升华

  学生拿好一元人民币,进入一元超市。

  1、师生示范。

  2、同桌练习。

  3、购物表演。

  五、交流收获,自我感悟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体验:要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

人民币教学教案7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 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

  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板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 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反思]

  第二节 打扫卫生

  [教学内容] 打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教学反思]

人民币教学教案8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应用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购物的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 1元=10角。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课前准备:每组两袋人民币、教学多媒体课件。

  实物: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师出示玩具猪问同学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学生答玩具猪).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点几名学生猜)师鼓励:同学们都猜得很好!

  2、师提问: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点几名学生说)师鼓励: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录像,师出示“乘坐公交车时投币及小朋友在超市买东西”课件让学生看:

  师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答)有坐过公交车和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一定有,那么你们买东西的钱从哪儿来的呢?(学生说爸妈给的、压岁钱存的等)

  4、师提问:零花钱除了可以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点名学生答)学生想不出,师提醒前年汶川地震你们把你们的钱拿来干什么了?(学生答献爱心),这时师出示小朋友存零花钱课件.

  教育学生养成存钱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积少存多、不乱花钱的道理,别人有需要帮助时可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5、师问:说到钱,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学生答人民币)师鼓励: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小组合作,自主发现,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认识情况。

  2.再看一看,说一说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认识方法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值、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观察各种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新发现?

  3.课件展示整套人民币,以游戏的方法再次辨认人民币 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4.分一分,理一理。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老师觉得这些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

  师:请大家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理一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5.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做得最好的这一小组上来吧!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书: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同学们要注意,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6.认识教材上没有的新版的5元和5角

  师: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哪种人民币书上没有介绍。

  7.课间休息:唱《一分钱》

  要像歌中的小朋友一样,学习他拾金不昧的精神。

  师(小结):通过整理人民币,我发现小朋友能认识这么多的人民币可真了不起,那你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会买东西吗?

  生:会。

  8.猜一猜,摆一摆。

  (1)出示一枝铅笔。

  师:同学们用的铅笔都是多少钱的?

  师:请每个组的1号选手用人民币摆出铅笔的价格

  (学生活动,摆价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都摆对了,1个2角和2个1角都是2角。

  (2)出示转笔刀。

  师:这个转笔刀是5角钱,请每组的2号选手用人民币摆出转笔刀的价格。(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激发兴趣

  (3)出示格尺。

  师:这把尺子是1元的,猜猜我会怎么付钱?(展示不同的拿法。) 师:小朋友们说得太精彩了,老师都忍不住为你们鼓掌了。从上面组成1元的方法中,你能看出元和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老师也听明白了,原来1元和10角是一样多的。(板书1元=10角,齐读。)

  9.合作交流—换钱游戏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整钱,有时需要零钱,小组内两人之间互相公平、准确的进行换钱游戏。如:一人拿一元钱,另一人拿等值的钱交换。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九的1、2题。

  四、应用拓展

【人民币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人民币的教学反思01-25

人民币教学反思03-16

认识人民币教案11-12

《认识人民币》教案07-22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2-15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3-23

《人民币认识》教学反思07-11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7-21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03-29